书城传记和珅传:世界第一大贪官
3743300000024

第24章 疯狂敛财(3)

乾隆七月初七抵达避暑山庄,井未就此安闲祝寿,每日批阅公文,处理国事;另外,接见安南、蒙古、回部、朝鲜、南掌、缅甸等各国派来为乾隆祝寿的使节,避暑山庄的一应建筑全都修葺一新,尤其是山庄的正殿、澹伯敬诚殿,乾隆在这里设宴款待各旧使节,澹伯敬诚殿全由楠木建成,因此也称“楠木殿”,设施陈列,一如皇宫,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乾隆于七月二十三日结束了避暑山庄的祝寿活动,启驾回京,乘坐的是皇帝所乘肩舆中规格最高的礼舆,充分显示出庆典的重大,舆高六尺三寸,纵深三尺九寸,面宽三尺,左右的直辕各有一丈七尺长,由十六人共抬,礼舆的上部为八角的两层穹盖。各处都已命人建起了各种各样的景点,绵延不断,既有人工搭起的亭台楼阁,也有仿照西洋建造的园林建筑,遇水则设龙舟,逢山必置宝塔,有的特意建造的野趣横生、小桥流水,有的则极尽繁华,精雕细琢,金璧辉煌,一处处的景观之间,错落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戏台,上面经日不断地表演各种喜庆剧目,各地主剧种齐集京城,西四牌楼前,建起了一座人工制成的罗厚峰,一百名须发皆白的老人伫立上面,一派福寿景象。

八月十三日,乾隆寿诞这天,皇上要在太和殿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文武百官全都换上节庆的衣服,静静聚集在太和殿外,等着皇帝的到来。官员所着的衣服是万寿节特有的。按照清朝的制度,如果遇到皇上或皇后的万寿庆典,文武百官都要在寿辰的前三天和后四天身着上面绣有团龙纹样的花衣。各国使节则被安排在太和殿以外的西檐之下。乾隆皇帝身着龙袍衮服,头戴珠冠,在前引后扈之下,升座太和殿,接下来就是繁琐而隆重的礼仪、宴会,各国的使节都带来了本国的喜庆节目,表演本国的歌舞。宴会宣告结束后,文武百官再次跪拜谢恩行一跪三叩之礼,皇帝在中和韶乐的奏鸣中起驾回宫。

如此盛大的庆祝活动,实为历史上罕见,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花费。和珅把整个庆典安排得隆重热烈,繁华铺张,让好大喜功的乾隆心满意足,和珅自己也从中赚取了数不尽的钱财。

5.巧立名目敛财

贪污受贿都是没有保障的财富来源,招揽工程虽然基本上万无一失,却又是不一定什么时候才会大兴土木。和珅就在军机处内设立了密记处,实行议罪银制度,这就保证了他可以稳定地聚敛财富。

议罪银制度大约开始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左右,此时把持朝政的正是和珅,议罪银制度就是由他首倡并推行的。设立议罪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皇帝个人的收入,它不同于清朝自入关以后对官员施行的罚俸制,罚俸制是对有过失的官员的一种行政处罚,分别有罚俸一月、两月、六月、九月等不同的数额,最多的可达四年,罚俸的决定权在吏部,款项由户部承追,罚得的银两也交给户部。而议罪银是秘密进行的,它主要是皇上寻找机会让大臣们自行认罪交纳银两的制度,由特设在军机处内的密记处来负责,所得的银两交由皇帝支配,这项收入一直是由和珅掌握。据和珅在一份奏折中说:“臣和珅、臣福长安遵旨查办各处关税应交银两,并自行议罪银两各折,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查明奏后,陆续存记之案,统计二十七件,现已解到二件,已交尚未完全者十三件,未解到者有七件,交往浙江海塘工程备用者五件,分析缮写清单恭呈御览。所有稽久未经交纳者,除臣等别行查催外,为此谨奏。”由此可见,议罪银一直是由和珅代为催交,直接向皇帝负责,而和珅在其中私自留存了多少以为己用,就无人可知了。

到了乾隆朝的后期,因为乾隆性喜大场面,花费颇多,又不能全部动用国库,议罪银就成了他依赖的资金来源。官员罚银代罪的事情层出不穷,后来,以致于有很多官员即使没有犯什么过失,也先行自愿交纳一定的银两,以等日后犯了过失之时,两相抵消。据史书记载,在乾隆朝后期十三年的时间中,重大的议罪银案有68件,一年平均就有5件,其中总督巡抚一类的封疆大吏认罪纳银的共有37件,也就是说,整个清王朝的地方大员中,平均不到三个人就有一个自行交纳议罪银。而交纳议罪银的关键人物即是和珅,他的好恶和决定,直接关系到官员能否纳银抵罪,以及罚银的多少,所以几乎朝中的所有官员都向和珅献媚示好,谁能保证自己为官生涯中不犯点过失,如果与和珅交恶,那后果自是不堪设想。有的人在交纳议罪银的同时,会向和珅个人送去一定的银两,希望他能欣然收下自己交纳的议罪银,还有一些人即使被罚银罚得倾家荡产,还是对和珅充满感激。例如,内务府总管西宁,在管理内务府财产时,因一时疏忽大意,出现了漏洞,按律当斩。和珅向他示意,可以交纳议罪银抵罪。西宁为了筹备银两,变卖了所有家产,弄得家道零落,但事后他还是写信给和珅,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信中说:“天高地厚,深恩于生生世世矣,伏乞中堂代奏。宁不胜悚激切之至,谨呈。”这样的感谢很有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虽然交纳一些银两,但却保住了身家性命。当然,和珅也一定从这样的感谢之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议罪银在名义上是官员自知自己犯有过失,自行纳银抵罪,按《清高宗实录》上说,议罪银是“以督抚等禄入丰腴,而所获之咎,尚非法所难宥,是以酌量议罪,用示薄惩。”事实上,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乾隆手中,只要他想让你交纳银两,随便安插一个什么罪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是如上所说:“法所难宥”的大罪,只要交纳的银两足够多,也可相互抵消。各地官员往往按官职、薪俸的差别交纳,有的一次交的银子竟然达到了38.4万两,而其他的则多为几万两,如前面提及的内务府总管西宁因为“办理不善,商人拖欠甚多”,交自行议罪银8万两,伊龄阿因为写奏折弹劾窦光鼐,后经查所奏不实,交纳自行议罪银3万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统计一下,每年议罪银大约共得银30万两,这笔收入中的绝大部分都由乾隆一人挥霍,而和珅从中所得,应该也不会少于这个数目。

议罪银制度的设立,更加剧了乾隆朝后期官员的腐化,使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人人自危,而那些行为不轨的官员则因为可以纳银抵罪,更加肆无忌惮,视律法为无物。所以,尹壮图才会写奏章参奏议罪银制度的种种弊端,请求皇上停止实行。对尹壮图陈列出的各种现象,乾隆也不得不承认。他在上谕中写到:“尹壮图虑有此等情弊,奏请将罚银之例,永远停止,固属不为无见……。督抚中或有昧良负恩之人,以措办官项为辞,需索属员,派令佽助,而属员亦借此敛派,以为逢迎之地。此等情弊,不能保其必无。”然而,因为这一制度保证了乾隆的荒淫无度,尹壮图的建议终于还是没有被采纳,此制度一直延续到嘉庆朝。

6.借外出巡视的机会捞钱

和珅因深得乾隆的信任,每次地方上出现什么问题,乾隆总会派和珅前往加以调查处理,和珅也乐得做这类事情。他一到地方,就是钦差大臣的身份,当地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要巴结讨好于他,他可以趾高气扬,从从容容地捞钱。

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向乾隆奏报:“陕甘两省,年年不雨,大旱异于他方,又加上土地瘠薄,百姓贫困窘迫,若年年依靠国家,累及国库,臣等内疚,不如在陕甘实施捐监,令民交纳豆麦,以此换得国子监生,得到应试之官。”也就是说,为了当地百姓能够活命,又不需从国库中调拨银两,只好命那些想取得监生资格的读书人交纳粮食,以此来换取监生身份,实际上就是把监生的身份明码标价向外拍卖了。乾隆明知这一办法不是长久之计,可是情形紧急,也就只好如此,遂命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远赴陕甘主持此事,并下了一道诏书说:“准令本色报捐,该管上司,核实稽察,勿使滋弊,如仍有滥收折色,致缺仓储及滥索科派等弊,一经发觉,惟勒尔谨是问。”此后,连续三年,陕甘奏报,连年旱灾,共有十五万人因捐粮而成为监生,从账面上看,所捐的粮食已经超过了六百多万石。实际上旱灾是假,各级官员全都以旱灾的名义将捐粮侵吞,中饱私囊,就连乾隆特派去主持此事的御史王亶望也贪污甚多。他在给乾隆的奏报中还遮掩事实,虚假汇报:“连年监粮太多,致使仓库充盈,装纳不下,拟另建新库二十座,特奏请皇上拨银。”乾隆拨给他十六万两银子,用于建造新库。没有粮食,建什么新库,这十六万两银子当即被各个贪官污吏瓜分干净了。

天长日久,乾隆也心生疑虑,决定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勘查捐监实情。和珅自然高兴地领命前往。陕甘总督勒尔谨得到皇上派和珅来陕甘调查此事的消息,有些慌乱,忙召集王亶望等人商议,最后得出结论,像和珅这样的最好应付,只要给他足够的银两和美女,还怕他不说好话吗。

来到陕甘,下车伊始,勒尔谨率几百名官吏豪绅迎接,场面隆重,气氛热烈,给足了和珅面子。和珅当时是得宠以来第一次出巡地方,迎来送往中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和威风。可是这些只能满足和珅的一时虚荣,他最想要的还是银子。和珅一见当地官员的表情,就对陕甘捐监的事猜到了十之八九,决心要狠敲他们一笔。在为他接风洗尘的宴席上,和珅看似无心的随口说道:“依下官看来,陕甘两省很是富足吗,为何勒尔谨大人会连年上报说民不聊生呢?”勒尔谨立刻明白了和珅不是那种刚正的钦差,心中暗喜,当下就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行事。他先为和珅送去了一名千挑万选出来的西域美女,和珅初尝西域女子的滋味,惬意非常,一连几天都缠绵于卧房之中,哪里还顾得上盘查粮库。等到几日之后,他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只随便翻了翻几本账本,到一个仓库中,抓了一把小米,就作罢了。说甘肃已经查明,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不知下面州县如何。勒尔谨劝他不妨在甘肃多休息几日,再下地方不迟,和珅当然慨然应允。当天晚上,在一顿令和珅大开眼界的奢华酒宴之后,勒尔谨命人给和珅送去了两只硕大的木箱,和珅打开一看,不禁目瞪口呆,里面堆满了西域出产的奇珍异宝,很多是他平生第一次得见,和珅已经有些乐不思蜀了。第二天见到勒尔谨等人的时候,不禁笑逐颜开,绝口不提下各州县检查之事并随之写好了奏折,向乾隆保证,陕甘官员忠心为国,勤政廉洁,捐监之事造福百姓,各地粮仓俱是充盈满溢,皇上尽可放心。然后,就带着勒尔谨送与的两箱珠宝和美丽绝伦的西域女子回京复命去了。回到京城,上殿面君,乾隆嘉奖他不辞辛劳,远赴陕甘为国家操劳,忠心可鉴,自然又是官职高升。和珅此行,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

这一次出巡让和珅尝尽了甜头,以后,每当各地出了重大纰漏,不待乾隆指派和珅也会主动请缨。他远赴云南调查李侍尧的案件,出巡西部为乾隆建造行宫,每一次都让他志得意满,决不会空手而归。多次的出巡,也让各地方官都领教了他的权倾朝野、贪婪无度,更多的人开始依附于他,成为他的忠实爪牙。

7.该捞则捞,该缴则缴

清朝同周边各国的联系颇紧密,互相之间使节往来频繁,各国送给乾隆皇帝的贡品也不可胜数。所有的贡品,都要先经过和珅之手,才能送到乾隆面前。和珅对这些外国送来进贡朝廷的珍宝总是留一手,这样一来,许多藩属上贡皇帝的奇珍异宝,都成了和珅的镇宅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