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传:世界第一大贪官
3743300000014

第14章 积极参与战事(2)

海兰察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未等和珅所率大部队到达,立刻向起义军发起进攻,迫使苏四十三义军撤退至城外八蜡庙、雷坛一带,掘壕固守。海兰察解除义军对兰州围困,本来是帮了和珅大忙,岂知反倒引起了他的嫉恨。

和珅自负其才,原想在阿桂到达之前将起义军剿灭,把功劳全归于自己。海兰察先他一步立了头功,等于抢了他的风头。所以和珅见到海兰察后,对其功劳视而不见,反而大加责备,说他事先并不调查起义军情形,就轻率进攻,企图侥幸获胜,完全打乱了他的用兵计划。随后和珅下令兵分四路:海兰察一路从山梁进剿;额森特一路于丫口处斜扑义军营地;提督仁和一路直扑八蜡庙大楼;他本人与西安将军伍弥泰由龙尾山梁策应。

其实和珅并不懂如何打仗,但他系朝廷所派钦差大臣,下令清军四路发起进攻,限期必须得胜,众将只有服从。起初海兰察一军进展顺利,攻入起义军据守山梁,和珅以为大功在望,忘记了他自己承担的策应任务,率军乘势发起猛攻,幻想一举获胜。但起义军事先在龙尾山梁掘壕几丈深,根本不怕此处来兵进攻,结果总兵图钦保失去掩护,在进攻中阵亡,和珅只好撤兵而回。海兰察等清军将领一看,和珅简直是瞎指挥,就不再服从他的军令了。和珅很着急,想争取在阿桂到来前结束战斗,也想了不少办法。但他提出一个计划就被将领们否定一个,而且将领们反对的理由,连和珅也不得不承认有道理,倒是更加暴露了他自己的无能。

阿桂比和珅晚四天抵达兰州,向和珅询问打败仗的原因。和珅惭愧地道:“海兰察等将领皆傲慢不服从指挥,请您试一下就知道了。”阿桂说:“如果真是如此,你是朝廷委派的钦差大臣,就应该对他们按军法从事。”

第二天,阿桂传令,让所有将领都到他的行营前集合。他先让和珅坐在营帐内观看,然后把诸将分别召入,交待每位将领具体任务,没有一个人表示不服从。坐在一边的和珅,看诸将如此听从阿桂调遣,更加气愤他们对自己的藐视。阿桂布置完毕,转过身来,面带杀气地问和珅道:“我怎么没发现哪个人傲慢呢?现在真不知道天子赐我的尚方宝剑,应当杀谁的头呢?”阿桂言外之意是:既然将领服从指挥,打败仗的责任就应由和珅来负责,要杀头就应该杀和珅的头。和珅听了,英俊的小白脸吓得连一点血色都没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军中无戏言”。和珅之所以吓得面无人色,是因为阿桂这番话使他想起讷亲打败仗被杀的往事。

讷亲,姓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曾祖父额亦都,是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的五大臣之一,祖父遏必隆,顺治时列为四辅政大臣。讷亲在雍正朝承袭祖先所留公爵爵位,授散秩大臣,有勤慎正直之称。

讷亲年轻有为,勤奋干练,不徇私情,乾隆帝继位后,有意把他作为鄂尔泰的接班人来培养。讷亲受到乾隆帝信用后,更加以清正廉洁自励。据说,讷亲任吏部尚书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人都试图走讷亲的后门,向他大送其礼。对此,讷亲采取了一个彻底拒贿的办法,养了一条凶猛无比的大狗,缚在他的居第侧门边上。人很难做到六亲不认,而这条狗可是除主人外一律不认,来送礼的人统统被这猛狗赶跑不说,连一般行路的车马都被大狗吓得不敢从讷亲家门前过了。

讷亲经常受乾隆帝委托阅视军队营务,巡察河防,审理大案要案。如乾隆九年(1744年),他前往河南、江苏、山东等省视察绿营军队,顺道办理天津、河间二府赈灾事务,勘察浙江海塘和黄河水利。乾隆十年(1945年)三月,讷亲晋为协办大学士,两个月后再升任保和殿大学士。此后不久,领班军机大臣鄂尔泰病故,按资历张廷玉应接替鄂尔泰,但张廷玉是汉人,所以乾隆帝破格以讷亲为领班军机大臣,称他是“第一受恩之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军进攻大金川久无进展,乾隆帝起用讷亲为经略大臣,取代张广泗任清军统帅。乾隆帝还任命老将傅尔丹为内大臣,岳钟琪为四川提督,打算尽早取得战争胜利。

大金川位于四川大渡河七游,绵亘一沟,南北不及三百里,东西不足二百里,中有大金川河,自北而南流入大渡河。土司莎罗奔与其侄郎卡踞守的勒乌围和刮耳崖两寨,都在河东岸,地势险要,四周又有雪山为屏障,所经道路,皆悬崖峭壁,偏桥窄径。其中重要路口,又都筑起石碉守卫,客观条件对清军进攻非常不利。

讷亲本系书生,军事非其所长。他初至前线,采纳张广泗十路进兵策:发党坝、美诺、甲索、乃当、正地五路进攻勒乌围;以卡撒、腊岭、纳喇沟、纳贝山、马奈五路攻打刮耳崖。讷亲虽不知兵,却年轻气盛,限诸路清军三日内攻下刮耳崖。此时清军有三四万人,但保护粮运就需要上万人,十路进兵,更是力量分散。所以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兵买国良、任举先后战死,仍然进展甚微。

这次大攻势失败后,讷亲变得畏敌如虎,一筹莫展。面对叛军的拼死抵抗,讷亲主张清军修筑石碉,与敌人共险。乾隆帝得报后断然反对,认为“敌之筑碉以为自守,我兵宜决策前进,奋力攻取。且用以破碉之人而令筑碉,是亦成株守之计”。讷亲无计可施,上疏请求调兵增饷,说必须增加精兵三万,待两三年后方能剿灭叛军。乾隆帝原意让讷亲稍获小胜,即召其还京以顾全脸面。然而讷亲贪生怕死,遥坐营帐中指挥打仗。此事被揭发后,乾隆帝以讷亲身为大学士经略大臣,贪图安逸,并不亲临前线指挥,惟知迁延时日,回京自逸,将其革职发往北路军营效力。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乾隆帝命令侍卫鄂实,携带讷亲祖父遏必隆的军刀,于班澜山清军营地前将讷亲杀死,令军前将领与士卒共见之。满朝文武得知讷亲被诛,皆大为震恐,对乾隆帝所说“天威深不可测”有了切身的体会。

和珅想到被乾隆帝誉为“第一受恩之人”的讷亲,竟落个军营前斩首示众的可悲结局,不由得浑身上下颤抖起来。

和珅眼下的处境与当年的讷亲有所不同,因为乾隆帝与他已结成儿女亲家关系。所以和珅打了败仗,乾隆不但没处分和珅,还亲自出来为和珅解围。乾隆帝说:海兰察、额森特等将领一向跟随阿桂打仗,阿桂指挥起他们来较和珅更为得心应手。如今阿桂已到达前线,为统一事权,便于指挥,由阿桂负责镇压这次起义,将和珅调回北京协助他处理朝政。

阿桂接替和珅指挥清军后,战局开始变得对起义军不利。苏四十三因清军聚集重兵,退往兰州城西南三十里处华林山。起义军在山上修筑防御工事,于沟壕之外安设卡栅数重,又将巨木纵横排立,密布如鹿角,使华林山成为东北临崖,西南设大卡的坚强堡垒。然而起义军终究缺乏作战经验,特别是他们孤守山头的战术,给阿桂以可乘之机。善于征战的阿桂采用严密围困的战术,迫使起义军陷于粮草枯竭,无路觅食的困境。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十五日,阿桂趁隙指挥清军发动突然袭击,攻上华林山,苏四十三等义军骨干大多数壮烈牺牲。起义军余部二百多人被迫退保山上华林寺坚持斗争,至七月初,华林寺最终失陷,义军全部壮烈牺牲。

和珅回到北京后,将自己未能取胜的原因归罪于海兰察。他向乾隆帝告状,说海兰察在镇压苏四十三起义期间,并不努力带兵打仗,还收受他人馈赠的皮张等物。乾隆帝对海兰察极为信任,便不高兴地对和珅答道:“海兰察能杀贼立功,别人送他皮张可以御寒,根本没必要责备他。你们这些人,不能在战场上杀贼,倒应当能谢绝人情才是。”

和珅听后,知道自己撼不动海兰察,反倒影响了乾隆帝对他的好感,遂处心积虑地采取补救措施。他向乾隆帝上疏建议:陕西毗连四省,形势险要,甘肃驻防军队又多调往新疆,应该增设当地驻军;又提出西安提督现在驻守固原,应将固原镇总兵迁驻河州,河州协副将改驻安定或会宁地方,以利镇压当地人民。和珅的这些建议,能够更有效地维护清朝在西北地区的统治,所以全被乾隆帝采纳,下令由在甘肃前线的阿桂贯彻执行。

半年之后,乾隆帝下令和珅兼署兵部尚书。这个任命证明,乾隆帝认为和珅有军事才能,但不适合到前线领兵打仗。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甘肃又发生田五领导的回民起义,仍由阿桂指挥清军镇压起义。

事后,乾隆帝发布上谕说:“此次剿办回民,用兵三月。朕披览奏章,指示机宜,和珅首承谕旨,缮写寄发,钜细无遗,一体宣劳。”上谕中除强调和珅在朝中的协调作用外,还宣布再赐给和珅一个轻车都尉世职,照例议袭。其余的人就没有和珅幸运了,军机大臣梁国治、董浩、福长安,及军机章京中勤劳出力者,得到的嘉奖仅是交部议叙而已。

和珅以后再未被派到战场打仗,每逢朝中有大的战事,他就为乾隆帝撰写谕旨,参与军事上的各种协调。但这种安排并不妨碍和珅荣立军功,从台湾林爽文起义起,每次较大的战争,他都得到非常高的荣耀。

台湾是我国的着名宝岛,明末曾一度被荷兰侵略军占据。顺治十八年(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军,在台湾建立了抗清根据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设一府三县管辖。乾隆时期,台湾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当时人称:“台湾地方,地土广饶,糖谷之利甲天下。”大陆人多地少,福建、广东两省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府人民,为生计所迫,纷纷渡海前往台湾种地榨糖为生。地主阶级中不少官僚垂涎台湾的财富,千方百计谋求去台湾任职,借机大肆搜刮。乾隆帝说:“福建台湾府孤悬海外,远隔重洋,地方辽阔,民情刁悍,无籍奸徒往往借端滋事,皆由地方官吏任意侵婪,累民敛怨。而督抚遇有台湾道府厅县缺出,又以该处地土丰饶,不问属员能胜任与否,每用其私人,率请调补,使得侵渔肥橐。所调各员不以涉险为虞,转以调美缺为喜。到任后利其津益,贪墨无厌。而于地方案件,惟知将就完结,希图了事。以致奸民无所畏惮,始而作奸犯科,互相械斗,甚至倡立会名,纠众不法,遂尔酿成巨案。”

事实正如乾隆帝所说,地方官吏欺压百姓,聚敛民财,是台湾民众响应林爽文起义的根本原因。

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人。他因家庭生活贫困,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其父迁居台湾彰化县大里杙庄,以耕田赶车为业。十年后,林爽文在台湾参加了天地会。天地会是清初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反清组织。据清朝官府调查:天地会的早期首领,是和尚洪二房与朱姓者,均为广东人。清朝官员推测,可能是和尚洪二房假托康熙末年领导台湾起义的朱一贵名义建立起该组织的。

台湾总兵柴大纪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将领。他派属下官兵乘船回内地,为他个人经商牟利,对地方治安事务不闻不问。天地会的活动虽然早被地方官发现,但林爽文将所立“天地会”名目改为“添弟”字样,就减除了地方官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