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电脑常识
3742800000010

第10章 电子邮件(4)

四、对网络游戏的担忧

网络游戏开始猛烈地冲击大学校园,在给大学生们带来非凡的休闲魅力的时候,也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带来新的困扰。长期以来,教育界的许多人士将网吧和游戏视为洪水猛兽,更多关注的是它对中小学生的危害。但就在不知不觉间,它也成为大学校园上空挥之不去的阴影。据调查,上网者绝大多数是年轻大学生,其中一所大学的一个毕业班近80%是半职业网民,每天花掉学习时间去上网玩游戏的也不是少数,有的甚至几个通宵连续上网。重庆师范学院一个学生感慨,想当初,只有小孩子才玩的单机游戏,到现在的老少皆宜的网络游戏,他从一个电脑“白痴”到一个电脑高手,似乎也与玩网络游戏“密不可分”。网络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网络游戏也以其独特的虚拟方式深深吸引着每日脚步匆匆的男女老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尽管其中难免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网络游戏的是非功过,还不能简单结论。

从古至今游戏都是娱乐、玩耍的意思,但娱乐的方式却是年年有变化,代代都不同。到了今天,电脑游戏可是前所未有地风靡世界,老少皆爱。游戏与电脑、网络联系到一起,产生了超出游戏的力量。有人已经把电脑游戏称为青少年的第九艺术,有的指出它已经塑造了新一代人的精神结构。爱它的赞它延展了有限的人生体验;恨它的痛斥它为电子海洛因,并掌握大量“罪证”,游戏内容中的色情、暴力、篡改历史令他们深恶痛绝。如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游戏《提督的决断》,对还不了解历史、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绝对是一种误导。《Quake3》借助虚拟实境的高科技手段宣扬血腥暴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曾有人深夜玩《生化危机》而被吓哭。一段时间里,青少年因为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报道屡见不鲜,还有少年昼夜沉迷于游戏以至暴毙网吧中的事件发生,也令家有少年的父母对电脑游戏心生痛恨。有专家指出,电脑游戏所具有的强烈的参与感,能使玩家深深地陷入虚拟世界,过分沉迷其中,会破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和交往能力,对青少年人格、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反对电脑游戏的人认为电子海洛因的毒害不仅限于青少年,它对成年人的心理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有破坏颠覆作用。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游戏亦如一把双刃剑。网络是虚拟世界,网络游戏则可谓虚拟世界的虚拟生活,现实世界不能满足的各种个人欲望,诸如一份奢求、一种情结、一点隐私,没有不能在网络特别是游戏世界中实现的。一位退休教师曾坦言,一生执教三尺讲台,退休后蓦然间回首,竟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偶然跟着上大学的女儿上网玩游戏,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理想中的天堂:“娶妻、生子、当官甚至逛夜总会,真是想啥就有啥。”在电脑屏幕前,想做侠客的可以在游戏中行走江湖、惩恶扬善;愿意当经理的可以开始经营一个公司;热爱足球的则有机会率领中国队在世界杯上折桂;在现实中失败的可以在游戏中从头来过,弥补创伤……这还不足以迷倒众生?此外,据说美国的医学专家发现,电脑游戏可以帮助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症。成年人可以通过玩激烈的电子游戏舒缓压力。不知道医生们自己是不是电脑游戏迷?

北京某著名高校2001~2002学年度共有312人因成绩不合格而遭致试读乃至退学的命运,而其中8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业荒废。这种现象在各个大学中都存在。如华东理工大学也展示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在全校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经调查有80%以上的大学生是因为无节制沉湎于电脑游戏和看碟片造成的。上海交通大学退学试读或转学学生共有205名,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退学或转学原因是因为玩电脑过度导致成绩下降。虽然网络是有利有弊的工具,但是毫无疑问,在21世纪,一个新兴的社会——网络社会将与人类同生存、共发展。目前,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还成为了一种文化。学生上网就等于进入了现实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往往导致学生的人格分裂。成天泡在游戏里的学生,大多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压力过大,或者是缺乏成功的感觉,因此网络上那种开放式的、轻松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就非常大。而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教育者是缺席的。学生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不会受到任何的约束,往往无法分辨虚拟和现实世界,也就出现了因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只有变缺席为出席,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地去了解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使它不但成为学生的娱乐,更是学习、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回到正常的现实生活中来。

因特网的尴尬

因特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遗憾。人们利用它传输信息,也利用它制造种种麻烦。目前看似繁荣的网络经济后面,其实掩盖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遍布全球的因特网仍建立在极其脆弱的基础之上,就像蜘蛛网一样不堪一击。当前困扰因特网的三大难题是:黑客的袭击、电子商务的冷落、信息病毒。

一、面临黑客的袭击,因特网伤痕累累

从2001年初,黑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攻击。从1月底到2月12日,日本政府省厅筹电脑共发生24起黑客非法入侵事件。从1月26日起到1月28日,日本最高法院的主页共有3.600次遭非法入侵的迹象。1月25日,日本外务省仅3分钟时间,就被访1.000多次……美国东部时间2月7日10∶20左右,雅虎公司网站告急!由于黑客的光临,多种数字化服务遭到袭击,登录速度骤然下降。2月8日,我国的新浪网也惨遭厄运,黑客的攻击造成邮件堵塞,影响邮件服务达17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才恢复正常。2月9日,黑客再一次进入澳大利亚一家名为“比蒂有限公司”的网站,在过去三个星期的时间内,竟接连“拜访”这家网站多次,每次都导致整个网站瘫痪长达数小时,软件遭受到黑客“拒绝服务”的攻击。2月12日,欧洲最受欢迎的欧洲卫星电视体育电视网站遭受攻击,网站瘫痪3个多小时。2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接受CNN的网上采访,其主题就是谈论网络安全问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神通广大的黑客竟突破网络过滤系统,对采访进行干扰,至少有两个黄色贴子突破CNN设计的网络过滤系统,并以克林顿的名义贴了上去。黑客的猖獗,已到了令人们忍无可忍的程度!

二、面临网上购物的萧条,因特网举步维艰

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前两年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发展也呈“火爆”态势。但网上购物这笔生意却凄凄惨惨,购买量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上网速度慢、费用高、支付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逛网络商场的人多,而买东西的人少。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网上超市”,刚刚“露脸”便出师不利。开业仅半年的上海首家网上超市——上海亿祥购物中心已黯然关闭;江苏首家网上超市“新百网站”开张一年里未成交一笔生意。“网上电脑超市”“网上花店”尽管遍地开花,回敬它的大多是“门庭冷落”。网上购物,这种代表21世纪新商业模式,在我国向人们露出了尴尬的苦笑。

在我国,网民应该属于“小康”以上的消费阶层,他们舍得买电脑;舍得每月交昂贵的上网费,为何舍不得掏钱网上购物呢?“上帝们”到底干什么去了?据了解,不少网民逛网上超市,主要是为了了解市场的有关信息,图个“新鲜、好奇”。的确,购买上千块钱的东西,像家用电器什么的,你敢冒冒失失点下鼠标,在网上成交吗?万一你在网上“看”上的货,与送上门来的货不相符呢?当然还是眼见为实,上商店购物放心。这么一来即便是在网络上购物,大多数的网民也仅仅选购一些化妆品、牙膏之类的日用小百货,既图个新鲜又无多大风险。

三、面临信息病毒的骚扰,因特网不堪重负

我们上网的时候,经常会感到网络速度突然间变得极慢。专家提醒我们,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不是遭到黑客袭击,而是垃圾邮件发送者在使用Diffondi之类的群发软件制造垃圾邮件,造成“高速公路”严重塞车,速度自然就慢了。

是的,信息垃圾是信息时代的又一大公害,像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一样,扼住了我们呼吸“信息空气”的喉咙。中国的因特网虽然刚刚起步,而垃圾邮件却已处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位置。造成信息垃圾的原因主要还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那些见利忘义者的心态是:搭上信息高速列车就可能挣大钱,又不需要多少成本和精力;管别人乐不乐意呢,发上一百、一千封广告信息,能够中个几封就有可能挣到钱……由于钱迷心窍,一些人绞尽脑汁地制造着五花八门的信息垃圾!

因特网的出现,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它也必将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且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请那些已经是或即将成为网络一族的成员切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电脑病毒大观

计算机自1945年问世以来,不管是老式的计算机还是新型的计算机,尽管速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但除了零件老化、设备损坏引起故障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没有因为病毒引起计算机损坏、出现故障或运行不正常。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是1987年才公开报道的,到了1989年计算机病毒开始猖狂泛滥。两年中,病毒种类剧增到数百种,新型病毒不断出现。到1999年底,世界上已有各种计算机病毒一万余种。根据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估计,在当今世界上,每天将产生大约有10种病毒。到目前为止,已知在册病毒达5万余种。当然,这些病毒绝大部分都已经被消灭或被控制,否则,今天,在计算机里除了病毒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但是,据统计,在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每时每刻都有400多种病毒在活动。

一、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经计算机专家对各种计算机病毒的解剖、分析和研究认为,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计算机指令代码。病毒侵入机器后会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毁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并且,通过自我复制和数据共享等手段迅速传染给其他程序。

目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数万种,而且,每时每刻还在不断增加,下面列出PC计算机上部分常见病毒的名称及其特征。

(一)小球病毒

这是一种磁盘引导区型病毒,或称“1357”病毒。它在进行磁盘操作时对无毒盘进行感染。其表现为屏幕上出现近似正弦曲线状的不断跳动的小球,可使系统混乱或造成误打印、计算机死机等。

(二)大麻病毒

其属引导区型病毒。它在磁盘进行读写操作时发生感染,表现为当启动DOS时,屏幕上显示“Your PC is now stoned”,可使系统无法启动。

(三)巴基斯坦病毒

它为引导区型病毒,也称“1234”病毒。此病毒使DOS的某些命令不能运行。

(四)黑色星期五病毒

它属于文件型病毒,驻留在.COM和.EXE文件中。该病毒对.COM和.EXE文件有很大破坏作用,可使.EXE文件无限次感染,增加文件长度,直到磁盘空间小于2K为止。此病毒在13日及星期五发作,它将.COM和.EXE文件删除。

(五)磁盘杀手病毒(Disk Killer)

该病毒属于引导区型病毒。它破坏正在操作中的磁盘数据。

(六)杨基得多病毒(Yan Kee Dodue)

其属于文件型病毒。该病毒感染时,(常在下午17∶00时发作)演奏一曲美国“Yah Kee Dodue”乐曲,并使系统终止工作。

(七)类大麻病毒(类6.4病毒)

其属引导区病毒。它对实施读写操作的磁盘一律感染。此病毒发作时,显示“Bloody Jun.4.1989”字样,并且系统迅速下降,文件遭到破坏。

(八)维也纳病毒

这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只感染.COM型文件,使文件执行时出现重新启动,破坏文件的正常运行。

(九)Sunday病毒

其属于文件型病毒。静态时寄生于.COM和.EXE文件中,文件执行时发生破坏作用,是以星期日为激发条件。它可删除全部执行文件,破坏性很大。

(十)1701病毒(感冒病毒)

它属文件型病毒。其当复制带病毒程序时,在系统中发生感染。当系统日期为1988年10月以后,病毒引发,使屏幕上显示的字符如同下雨一样下落,堆积在屏幕底部。

(十一)15751病毒

它属文件型病毒。当在带毒系统中执行“DIR”或“COPY”命令时,病毒感染。该病毒对文件无破坏作用,仅在屏幕上每隔55ms显示一次“毛毛虫”爬行图样。

(十二)Chemobyl病毒

Chemobyl病毒在1999年袭击亚洲和中东地区,可导致计算机完全瘫痪。它在前苏联Chemobyl核事故的13周年纪念日时发作。在进行硬盘操作时,病毒会引起重要的文件丢失,使计算机无法开机。

(十三)CHINESE BOMB病毒(中国炸弹)

其属于文件型病毒。它在带病毒系统执行“DIR”“COPY”命令时发生感染,对文件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十四)Worm.Explor.Zip病毒

Worm.Explor.Zip蠕虫病毒是“美利莎”病毒的一个变种,该病毒利用MAPI执行命令,由微软Outlook软件衍生和传播。它将自己作为电子邮件发出去,形式是文件名为“zipped-files.exe”的附件。在用户来看,这个邮件是从一个熟悉的地址发过来的,留言上写到“你好,XXX,你的邮件我已收到,顺致我的祝福。请看附上的压缩文件。再见。”

(十五)Bubbleboy病毒

Bubbleboy病毒发现于1999年。它的出现预示一种令人担忧的新倾向——病毒“寄生虫”。大多数电子邮件病毒会在用户打开邮件附件时触发,而“寄生虫”则会以其他方式激活。Bubbleboy只需要在收件箱里预览电子邮件。一旦这样做,该病毒就会感染这台计算机,同时,将Bubbleboy电子邮件发送给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所有收件人。发生的原因在于Outlook和其他程序(如Eudora)会将任何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转换为格式化的文本。HTML转换本不应允许病毒进入,但Internet Explorer存在两个安全漏洞,这为病毒的进入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