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智慧
3738000000007

第7章 谨慎驶得万年船(1)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宋代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任开封知府时,曾断过不少疑难案子。

某日,有人投递一封匿名信,告京城的一个富翁,说此人家屯大量兵器,养有兵丁,并正在联络有关权威人士,想要谋反。王安礼接信后觉得奇怪,他虽与那富户没往来,可早听闻该人忠厚老实,是个本分的生意人。加之信中语言刻薄,许多罪名只有列举而无旁证。根据多年办案经验,他认为此事属匿名诬告,便没将它当作一回事。不料,没多久,京城竟到处传闻富户谋反的事。没过几天,竟传到皇帝耳中。皇帝立即诏令开封府彻底查清此事。王安礼只得奉命前往搜查。

富翁甚为惊恐。官兵封锁住出口,进而翻箱倒柜,一下子把富翁家中搞得天翻地覆,搜查整整进行了一天,各路人马竟没有查出任何谋反的证据。王安礼问富翁:“你平日可有仇人?”富翁摇摇头道:“小人一向本分,从不与人结仇。”王安礼又问:“你再回忆一下,可有对你不满之人?”富翁想了想,一拍脑门,说:“哦,前不久有个靠写讼状谋生的马生来借债,当时我手头正好没现钱。他很不满,临走说了许多怨恨的话,还说要给我厉害看看。”

王安礼暂且将富翁拘至大狱,以免遭人非议。次日,王安礼将马生传到衙门,对马生说:“听说你写得一手好字,本府这里有几本案卷,因书吏生病,上面催得紧,能否请你帮忙抄一下?”马生受宠若惊,说道:“小人有幸,愿意效劳。”当即,马生便落笔抄案卷。王安礼将抄好的案卷拿到后房一瞧,心中大喜,此字与匿名信上的笔迹竟出自一人之手。王安礼即命手下将马生擒获,询问他写诽谤文书之事。物证皆在,马生无可抵赖,只得招认。

王安礼通过认真,仔细的调查,最终发现这件诬告的真实情况,并做出了公正的审判,既让害人的马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又还富翁一个清白。

所谓“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隔着东窗玻璃看事物,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内部中去,深入细微之处,才能发现问题。冷静细致的观察、分析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就能够正确得解决。让我们看看王安礼是如何来判案的。

贪小便宜容易吃大亏

西晋时,王戎当宰相。他知人善任,体恤民情,所以在他为官之时,颇能得到当地民众和一些地方官的拥戴。王戎小时候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小时候很聪明,也很顽皮,常常和百姓家的孩子外出游玩。

有一次,他们到临沂城郊玩,几个小伙伴正跳得起劲,玩得高兴,忽然看到大路旁有棵李树,就一下子都跑了过去。一个个仰着汗浸浸的小脸,望着满树金黄透红、红中带紫的李子,都馋的不得了,争着爬树摘李子。但只有王戎却毫不在意地站着不动。其他小朋友很奇怪,问:“王戎,你怎么不爬树呢?”王戎说:“这李子是苦的,不能吃。”

小朋友哪里肯听,一个个从树上爬下来,采着一大兜李子,分给小朋友。但大家拿着红艳艳的李子咬了一口,立刻吐了出来:“啊,呸!真苦呀!”他们纷纷问王戎:“你怎么知道这李子是苦的?”王戎说:“这棵李子树如果生在深山,毫无疑问是甜的。现在它生在大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过路人采光了。”

小朋友们都佩服王戎的推理。后来,过来一位白发老翁说:“这是棵野生的李树,苦李子不能吃。”老翁的话更证明了王戎的判断正确。

通过这件事,我们知道当利益摆在眼前可以垂手可得时,更要审慎决断,贪图小便宜容易吃大亏。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对利益人们从不会拱手相送,如果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好处,谁都想利益均占。显而易见,看得见的好处往往不是真正的好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得到。

不要事不关己就置若罔闻

清代的于成龙官至巡抚,在他做知府的时候,曾破获过—件奇特的盗窃案。

某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于成龙在邻县城外散步时,见—群人匆匆忙忙地走着,其中有两个壮汉用门板抬着一个人,身盖厚棉被,枕间头发散落,依稀见一凤钗。跟随两边的壮汉,不时地伸手掩掖被角,此状像是病人怕风吹。抬门板的壮汉累得满头大汗气喘不休,只得将门板置于路边,又换了两人去抬,上肩时,被那门板压了一个踉跄……于成龙看着,觉得很不解:一个女人能有多重?他们这么不堪重负,难道另有隐情?便命随从去询问。

稍顷,随从回来说:“门板上躺的是他们其中一个人的妹妹,重病在身,这是送她回婆家。”于成龙低头寻思了一会,总觉事出有因,就对随从说:“你远远跟着他们,看这些人进哪个村?”随从遵命悄悄地跟踪,见他们走到一个村屋时,门口早有人接应。他们接过门板匆匆进门,一个汉子瞧瞧四周,立即把门关上了。随从如此这般一说,于成龙明白了。他转身去了该县县衙,找到县令,直接问道:“贵县昨晚有没有发生盗案?”

县令一惊,随后支支吾吾地说:没有盗案发生。于成龙一笑,知他是怕人说他“治安无方”,故忌讳说发生盗案。寒暄了几句后,于成龙回到了下榻处。他叫随从装扮成百姓,到周边村镇查访后得知:昨晚有家富户被盗。于成龙当即找那家人问被劫情况,他却面露难色,于成龙说:“我已将盗贼捉住了,你还顾虑什么?”那人犹豫了片刻,突然跪下连叩几个响头,道出苦衷:“于大人啊!是县老爷不让说……”

于成龙连夜去找县令,请他协助抓获盗贼,县令见掩盖不住,便欣然从命。很快将八盗贼抓住了。经审问得知,这伙盗贼经常作案,昨晚抢劫后便住进了妓院,与妓女合谋,让她装成病妇障人眼目,然后再到窝赃的地方瓜分。

案破后,有人向于成龙探其究竟。他说:“我怀疑这伙人是盗贼,疑点有三:一是病妇躺在门板上,怎么肯让男人把手伸进被窝?二是轮流抬担架,说明很重,两边有人保护,暗示门板上有值钱的东西。三是病妇到了婆家,该有妇女在门口接应,可里面都是男人,而且问都不问一声。这些迹象表明:病妇是假,盗贼是真。

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唐朝吕元膺出镇岳阳时,一日,出门游览。走到江边,只见路边停有一辆灵车,跟随着五个带孝的汉子。品元膺一瞧心中生疑,他想:“看他们的葬礼似有不妥:说远葬,过分排场了;说近葬,又未免太俭省了。”

见吕元膺一行过来,那几个汉子神色有点紧张。这细小的反应皆收入了吕元膺的眼中。他不动声色地上前招呼道:“过江啊?”汉子们点头道是。吕元膺又问:“棺中所躺是你们何人?”汉子们回答:“小人们的父亲。”吕元膺装作同情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唉,这也难为你们了,这么热的天去远葬,孝心可嘉啊。哦,你们五个是亲兄弟?”汉子们又点头道是。吕元膺见他们神情呆板,不肯多说话,心生一计,道:“船来了,你们先上吧。” 那几个汉子有点迟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汉子答道:“大人在此,应该先行。小人们有孝在身,不敢同船而行。请大人先过江吧。”吕元膺听后大笑道:“错矣。人乃孝字为大,你们兄弟不必客气,奔葬要紧,快上船吧。”汉子们见吕元膺坚持要他们上船,只得将棺材扛上肩,摇摇晃晃朝摆渡船走去。

吕元膺仔细观察,疑虑更深。照理一副棺材并没多大分量,可这几个壮汉扛着却如此吃力。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其中定有奸诈。想到此,立即命令手下装作去帮忙放跳板,待汉子们踏上跳板后悄悄一移,只见众汉子站立不稳,把棺材翻至江边,棺材盖板也掀至一边。吕元膺带众人上前一瞧,只见棺内并无死人,而是整整一棺兵器。他大喝一声:“拿下!”那几个汉子束手就擒。经审讯,原来这帮假孝子是强盗,打算过江抢劫一批货物,假装送葬,以免摆渡艄公怀疑。他们还供出:几十名同伙已约好在对岸集合,待兵器一到手便行动。吕元膺即令发兵,悄悄过江,将那帮盗贼一网打尽。

于成龙和吕元膺都是在不经意间破获案件的,这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处处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认真思考其中的不寻常。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说不定那就是你要解答的问题的解。

遇到麻烦要冷静对待

清代,有一个新娘面对死于非命的盗贼,略施小计,避免了一场难打的官司。

洞房花烛之夜,两个新人刚要歇息,忽然从墙壁上发出了一种异样的响声,新娘吓得脸色发白,抖抖索索地缩成了一团,新郎则屏息敛声地侧立门后,一边准备应付一边观察着动静。过了会儿,响声停止了,新郎点亮灯火,待要查看时,突然,房间一根粗大的木头倒了,只听“哎哟”一声惨叫,新郎新娘吓了一跳。新郎鼓鼓勇气,移灯一看,原来木头砸了一个人,头都扁了。待再细看,发现这盗贼是他们的邻居。事实很清楚:他想凿开壁洞,意欲偷盗,不料被一根木头夺去了性命。

看见尸体,新郎倒吓得浑身发抖了。他害怕由此引来官司,人死在他家,大堂之上说不清道不明,这无头无绪的官司,打起来可麻烦了。这时,新娘反倒冷静下来,她宽慰丈夫:“这是他自己寻死,我们不告他盗窃就便宜他了。至于这尸体,我想这么办——她对丈夫耳语了一会,丈夫脸上显出了轻松之色。于是,便依照妻子的交待,腾出一个箱子,把窃贼的尸体放入箱内,又加了一把大铜锁。趁夜色,两人把箱子悄悄地抬到贼家门口,敲了几下便迅速离开了。

且说贼妻听见敲门声,以为丈夫回来了,急忙开了门。见门口有个大箱子不胜欢喜,她瞅瞅四周无人,忙拖进了屋,见锁着大铜锁,心想一定是贵重之物,待丈夫回来再作处理吧!

等了两天,仍不见丈夫回来,贼妻心中犯疑,那时正值酷暑,箱子周围苍蝇哄哄,贼妻愈发不安,又等了两天,便闻到了一股异味,她惊恐地用锤头砸开锁,打开箱子一看,顿时呆住了:丈夫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贼妻悲痛欲绝又不敢放声大哭;想告官却又说不清丈夫死于谁手。且箱子在家多日,一旦被官府认定丈夫是她所害,又怎么能说清这事呢?说丈夫去偷窃被人杀了。还不是照样吃官司么?罢了,自认倒霉吧!于是,她草草葬了丈夫,只身潜逃他乡度日去了。新郎新娘得知此讯,都放下心来了。

俗话说:做贼心虚,新娘就是利用这点来避免了本身的麻烦,同时又一决后患。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既然不能够逃避,那么就冷静的处理吧。

小心谨慎,必善其后

古人云:“小心谨慎考;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意思是说凡是小心谨慎的人,事后必定谋求安全的方法,因为只要戒惧,必然不会犯下过错。这就要求我们做事三思而后行,不能鲁莽行事。

郑国的子产任相国后,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强国入侵的危急。在郑国南面的楚国是个大国,总想欺负比自己弱的郑国。后来,郑国的大夫公孙段把女儿许配给楚国的公子围。公子围也答应了。郑国许多人都挺高兴,以为郑国成了楚国的亲戚,就不会受楚国的欺负了。子产可不这么看,他认为楚国不会为了一个女孩子,就放弃消灭郑国的野心,所以仍然时刻提防着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