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智慧
3738000000002

第2章 做事的原则(2)

懂得取舍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康熙二年乡试考中,当了广东香山县知县。

从明末以来,香山县因盗匪和天灾并行,人民缴不上赋税,知县因此而被捕入狱者已达七人。姚启圣上任后哀叹说:“明年再加我一个,被捕入狱的香山知县就是八个人啦!”于是他置办酒席,奏上音乐,把七个被捕的知县从狱中请出来,一起痛饮,并给他们办理行装,送回原籍,然后向总督报告说,七名知县应追回拖欠官府的税金共十七万,已在某月某日全部收回入库。总督阅后大为吃惊,以为姚启圣是个巨富,想行善替七个知县偿还欠款,岂知他是个贫寒之士,哪有能力替那些人偿还税金呢?

不久,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作乱,皇帝令康亲王南征,姚启圣心中大为高兴,认为自己的好运来了,便对好友吴兴祚说:“我闯了大祸,非帮助康亲王立奇功不能避祸,要想说服亲王,非你去不可。”吴兴祚答应了他的请求,姚启圣备了银元五千,以便买通看门的小厮;又打听出亲王喜欢弹丸,特意制造10万粒让吴兴祚送去。吴兴祚相貌英俊,能言善辩,又熟悉福建的山川地理及兵马之术,康亲王同他谈得十分投机。吴兴祚乘机推荐姚启圣,亲王立即应允,行文给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调姚启圣为参谋。这时总督才惊呼上了姚启圣的当,但迫于康亲王的命令,不得已让姚启圣离职而去。

至于所亏欠的税金,总督只好强令海上商人补缴。

短暂的放弃是为了得到长远的回报”,放弃需要有牺牲精神,不仅是具有胆识和谋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摆正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明智之举。学会“放弃”求发展,需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需要有着眼未来的气度。

姚启圣放弃了自己职位,去谋求了更有前途的发展。所以放弃需要远见卓识,需要放出眼光,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更是一种科学理念的确定。我们常说“脑筋开窍,山水变宝”,确立学会“放弃”求发展的理念,能促使我们反省那些竭泽而渔、焚琴煮鹤的短期行为,从而以“错位发展”的思路来经营我们身边的山山水水,不断地在“放弃”中拓展广阔的空间,取得长足的发展。

7.坚韧果敢才能成大事

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叫高欢,他养了好几个儿子。

高欢平时对儿子们管教甚严,一心望子成龙。儿子们大都俯首贴耳,只要父亲有芝麻点儿的暗示,就纷纷踊跃去做。唯独一个名叫高洋的儿子,常常犟头倔脑,违抗父命,以致惹得高欢很不喜欢他。

一次,高欢想了一个点子,想考查一下儿子们的才智。儿子们赶来,齐刷刷列队站好,听候提问。“现在每人各发一把乱麻,谁整理得又快又好,谁就有奖。”说着,将乱麻分发到儿子手里。

“开始!”一声令下,孩子们个个全神贯注,清理起乱麻来。好难整理的乱麻啊!那黄澄澄的团团乱麻,好似给人践踏过的乱草窝,麻线纠结缠绕在一起,连找个头都要费上好半天时间。亏得孩子们有耐心,只见他们将乱麻一根根地抽出来,然后一根又一根地理齐。

只有高洋捧着乱麻既不抽头,也不理线。他想了一想,去内室找来一把锋利的小刀,三下两下把乱麻齐刷刷地斩断了。完事后,即向高欢大声报告道:“爸爸,乱麻已经清理好啦。”

高欢丢掉书本,离座前来验视。不看犹可,一看不由得勃然大怒道:“叫你理线,怎么都斩断了?”高洋脸不红,心不慌,坚定而有力地答道:“乱者必斩!”高欢先是一愣,即刻变嗔作喜,暗暗想道:“想不到此儿竟有执政的气魄!看来他将来必成大器!”想着,连忙宣布高洋获胜,予以奖赏。果然不出所料,高洋长大后成了一国之君,就是北齐的文宣帝。

“快刀斩乱麻”的创始者高洋年轻时就表现出大丈夫敢于破旧立新,手段强硬的作风,令人敬佩有加。一弱女子面对蛮横的强盗,依然保持镇定,其坚强的性格同样可亲可敬。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南朝梁代末年,战乱纷起,小偷强盗出没山林,路上极不太平。

有一个叫梁艺的小军官,这天带着妻子骑驴出没山林小路。当走到芒砀山一带时,只见乱石峥嵘,荒草丛生。梁艺之妻说:“这个地方很凶险呀,夫君还是赶快离开吧。”不料梁艺自恃身怀武艺,且又带着刀剑,哪里把妻子的话放在心上?他仰天大笑:“想我梁某,乃当今武艺高强之人,若碰见小小强盗,定一刀一个,结果他性命。”

谁知他笑声未落,山石乱丛中窜出一个强盗。他们把梁艺团团围住,混战起来。最后梁艺寡不敌众,被强盗乱刀砍死。强盗们砍死梁艺后,把他身上的钱财洗劫一空,又举刀向梁艺之妻围了过来。梁艺之妻强忍悲痛,拍手大笑地说:“众位好汉,你们杀得好啊。我是个良家妇女,被这个人强占,我正想逃走,苦于没有机会。今天你们杀了他,替我出了一口气,这是报应啊!”

强盗们以为他说的是真话,便放下了刀,又让梁妻把驴和行李收拾好,带着她向南走去。走到一个村子后,他们决定在这里吃饭休息。这时,梁妻从行李里拿出银钱,殷勤地说: “众位好汉们,前面不远有一酒店,我去买酒,请好汉们吃饭喝酒。”

强盗们见远处果然有一酒店,就让梁妻去了。谁知这个村子里有一支军队,军营就离酒店不远。梁妻来到了军营,就一直走进去,见了首领大哭起来。她一面哭,一面诉说自己丈夫被害经过。

首领听了梁妻的诉说后,就让梁妻带着酒回去。待强盗们欢欢喜喜饮酒时,首领带着兵士们把强盗捉住捆绑起来。然后,把强盗送进州府,审出许多命案。后来,把强盗就地正法,斩首街头。

但凡成就大事的人其性格大都坚韧果敢,绝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假如整日被小事缠身,终会贻误良机,难以成就伟业。

一定要有真本领

“滥”是与起初不符合,这里是冒充的意思。“竽”是古代一种吹奏的乐器,“滥竽充数”就是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的人。它要讽刺的对象,主要是像南郭先生那样的不学无术之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货冒充好货。就像我们通常说的“鱼目混珠”一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错综复杂,其中有货真价实,经得起考验的,也有披真实的外衣,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的角色。但假的总归是假的,无论伪装得多么巧妙,总会有暴露的一天。当事情败露之时,正是这些“滥竽”们最为狼狈的时候。“滥竽充数”有时只不过是一场蒙混过关的闹剧,而有时却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害,不要小看这些在夹缝里求生存的角色。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南郭先生,本身没有一技之长,终日游逛,为着生计发愁。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眼看家里的存粮不多,又要面临饿肚子的境况,南郭先生真有点着急了。

这天,南郭先生又上街四处溜达,看能不能找点什么活路。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南郭先生让到一边。只见一匹高头大马迎面驰来,马上使者衣着鲜明,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他看到南郭先生,便猛地勒住马,打了声招呼。南郭抬眼一瞧。原来是位同乡好友,不由惊羡道:“老兄真是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啊!”马上骑者笑答:“还不是托大王的福,大王喜欢听吹竽,我这一技之长算是有得发挥了。大王给了我们很好的待遇,你看,我现在混得还算阔绰吧,”南郭羡慕得眼珠都快要掉下来。又听见那骑者道:“这不。大王兴致一来。又要扩招吹竽手,想组成三百人的队伍,我们正西处招募呢。”南郭忽然灵机一动。要那骑者赶紧替自己报个名,骑者满口答应了。

原来当时的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特别喜欢合奏,本来已有一支两百人的吹竽班子。仍不满足,又要扩充。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便在这当儿混了进来。而齐宣王竟也没有考核他一下,便给他很好的待遇。

到吹奏的时候了,三百人的吹竽班子看得齐宣王乐不可支。只听一阵清音掠过,辗转反复,层层檄越,动人心魄。齐宣王听得陶然忘形,浑不知这乐队里有位南郭先生,根本没有吹竽,只是在模仿别人,作着入神吹奏的样子。就这样,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安然度过了好多年,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喜爱排场的齐宣王死了。接替他的齐泯王也喜欢听吹竽,但和他父亲不同的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而喜欢听吹竽的人单独吹给他听。

这下南郭先生害怕了,欺瞒国君的罪行是严重的,若单独吹竽给齐泯王听,无疑是要他现出原形。于是他偷偷溜走了。

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但却能混迹于真正的吹竽手之间,享受着他本不应得的待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假贷毙冒充真品。蒙骗于人,贻害无穷呢?齐宣王的只讲排场,不重调查研究,造成了南郭先生的有机可乘。要想从根本上摒除“滥竽充数”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只有大家合力铲除这种不正常现象产生的土壤。南郭先生的滑稽之处,不在他的蒙混能耐,而在他的清冷下落。由南郭先生说开来,一个人,如果不学有所长,生存就受到很大的威胁,既落得为人笑话,自己又无聊没趣。

人在生活中,应该学会真的本领。尤其在现代竞争加剧的社会,没有真才实学和一技之长,是很难在生活中站住脚跟的。这是生存对你最起码的要求。谁也回避不了。

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生活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都遵循自身的规律性,如果你想改变这些生活的规律,改变这些事物的规律性,那么将没有秩序可言,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好胜、猎奇是人积极的一面,应该肯定。但万事皆有准则,不能太出格。大禹治水的故事尽人皆知,他吸取了其父的失败教训,改堵为疏,最终治住了大水的泛滥。还有现在倡导早期教育的“零岁方案”、“小太阳方案”等,都是根据人早期开发智力的可能性作出的一些总结,都是有限的。换一句话说,无论怎样开发,五岁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大学生的,这就是生命的局限性。有学生高考复习期间,总是打疲劳战,每天学习14至18个小时,结果越学成绩反越差。人们的生活及其行为越来越具有科学性,越来越会少出一些笑话和错误,但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事例还的确存在,我们不得不加以注意。赵太后新执政,秦国便加紧进攻赵。赵向齐求援。齐王说:“一定要以长安君作为人质,军队才能派出来。”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对左右的人宣布:“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这老婆子一定把唾沫吐在他脸上!”

左师公触龙拜见太后。左师公说:“我那儿子舒祺,年纪最小,没什么出息。可我年纪老了,内心总疼爱他,希望您让他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把这件事禀告您。”太后说:“好吗,年纪多大啦?”左师公回答说:“15岁啦。虽说还小,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有死,便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女人还厉害。”太后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啊。”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爱燕后远远比不上爱长安君。”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紧跟在她身后哭泣,想起她远嫁异国就伤心,也确实够悲哀的了。她走了以后,您不是不想念她呀。祭祀时一定要为她祈祷。说:‘一定不要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考虑,希望她的子孙相继当国王吗?”太后说:“是啊!”左师公问:“从现在算起,三世以前一直上推到赵氏建成赵国的时候,赵王子孙封了侯的,还继续有存在的吧?”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单是赵国,各诸侯国内还有继续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就是说他们之中近则自身便遭了祸,远则祸患便落到他们子孙身上了。难道说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不是。只不过由于他们地位很高却没有什么功勋,俸禄很丰厚却没有什么劳绩,却拥有很多贵重的东西罢了。如今您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富庶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贵重的东西,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所以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太后说:“好吧:任凭你怎么调派他吧!”于是给长安君整治好百辆车子,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援兵就派出来了。

唐太宗自称好“尧舜之道,周礼之教”,他曾认为神仙事是虚妄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就被欺诈过。后来汉帝为求仙道连女儿都嫁给道术人,也没有见应验。由此二事来看,求神仙是妄费心机啊。但是后来,一代明主却渐生祈求长生之心,服饵药石,并“发诏天下,彩诸奇药异石。”贞观22年命天竺方士耶罗迩婆婆造延年之药,次年,因服此胡僧之长生药,罹暴疾而毙命。

唐高宗笃信长生有术,宠信道士叶法善等人。曾令广征诸方道士,合炼黄白,高宗番召方士化黄金冶丹。法善上言,丹不可遽就,徒费财与日,请核真伪。帝许之,凡百余人皆罢。高宗曾打算服用胡僧卢伽阿逸多所造之药,后因大臣郝处俊援引太宗服胡僧之例切谏而作罢。

盛唐玄宗时,道教金彤术士极得宠信,他们为皇帝造金彤,号为“供奉山人”。宰相李林甫曾撰《唐朝炼下丹感应颂》一卷,记有开元中道士孙太冲炼造神丹之事。当时著名道士如吴筠、卢鸿、王希夷、李含光、司马承桢、张果等都曾被征召入宫。玄宗曾向吴筠问询金丹修炼及神仙羽化之事,并自己亲自烧烁丹药。开元22年道士张果进宫,使玄宗多次以神仙方术之事相试,终于取得其信任。玄宗甚至要把玉真公主嫁给张果。天宝年间,玄宗召道士孙甑生、罗思远、姜抚等进行炼丹。安史之乱后,他退位深居,垂暮之年仍念念不忘炼丹。

穆宗即位之初,命京兆府将柳泌、僧士通等人处死,但不久自己却也感于方士之说,开始服饵金丹。敬宗宠信道士赵归真等人,任其为两阶道门都教授博士,于宝历元年(825)八月遣中使往及天台山采药。在位不满三年。即为苏佐明、刘克明所杀,年仅18岁,据载亦与服饵药石有关。

赵天后母心慈悲,爱子心切。她本意是希图儿孙长久相安,基业稳固。但妇人之见。却使她只把这种爱体现在对儿孙的日常冷暖爱护上,对他们并无长久考虑。对她最爱的幼子来说也是如此。含在口中怕暖,吐出来怕冷。平常不让他们接受生活的锻炼,不给他们建立基业的机会,满以为让他们衣食丰足就是大受了。殊不知,这样只会将他们培养成既无斗志,又无所长的低能儿,又如何保得住江山呢?赵太后的这种做法,正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行为,她所努力的,和她所要达到的,犹如缘木术鱼,背道而驰啊!幸亏赵太后还能够明白事理,在大臣触龙的劝说下,最终醒悟了过来,这是赵国的幸事。可是在生活中,你能像赵太后那样,能够幡然自省,调整你的生存战略和做事方式吗?凡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