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之行,可知其心智
从人的行为看透对方心理与行为的技术,是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目标之一。但是,这种技术不能只靠理论来解决———因为人不是傀儡,不会按照他人所预定的计划去行动,必须配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来进行。
所谓品人之行,就是通过考查人的行为来考证人的心志。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果断地处理事情,以无穷的应变能力面对突然的惊扰,不用文采就能表现出灵秀,这是有智慧、有头脑的人。假如一个人不能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又不听人劝告,执守一种观念而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而不懂得改正,这是愚鲁刚愎的人。如果别人说什么也不听从,自私自利,毫不掩饰,强词夺理,颠倒是非,这种人是好诬陷他人、嫉妒他人的人。
于细微处见人品
这种看透对方心理的技术,远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就已经运用了。现在就让我们举出一个当时较具代表性的故事来看看。
楚国有一个人,涉嫌犯罪,虽然宰相调查了3年,可是一直都没有判他的罪,他很想知道宰相的心意,但是身为嫌疑犯,又不好直接去问宰相,他忐忑不安,心想:“我到底有没有罪呢?如果我有罪,我的房产一定会被没收,为什么宰相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呢?”他想了很久,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去试探宰相的心意。
他拜托一位跟宰相很有交情的人去办这件事。那个人见了宰相脱口就说:“那嫌疑犯的房子能不能让给我住呢?”他想如果宰相答应了,就表示这个人有罪,但是宰相摇摇头说:“不!这个人没有罪,这幢房子不能让给你。”当那个人要离开的时候,宰相暗叫一声:“糟了!”同时大声叫住他说:“我与你的交情不错,你为什么要跟我耍这种手段呢?”那个人明知被看透了,却仍然装出不解的样子说:“我并没有耍什么花样啊!”宰相说:“你的要求被我拒绝了,却仍然这么高兴,我想你一定是受了那个嫌疑犯的委托前来试探我的吧?”
这个故事里,两位主角各自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成功地透视了对方的心意。诸如此类的故事,在《战国策》这本书里还多着哩!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去翻翻看。
战国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3世纪,在这200年间,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你争我夺,整个政局纷扰不安,直至秦始皇出来才统一了天下,这段时期可说是人类文化史的转折点。人类的纠纷,自古以来就层出不穷,而尤以战国时代最为激烈。不但政治上如此,就是在学术上也是一样,从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之争,以至如何处理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哲学,诸子百家都各据一说,相互抗衡;故以战国时代为中心的前后四五百年间,产生了《老子》、《论语》《孟子》《苟子》、《韩非子》、《战国策》……等经典著作。有些人认为,研究古典文学、哲学是非常困难的事,而且与现代生活脱了节,殊不知这些古典文学、哲学,在今日的人际关系中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酒后吐真言
有些男人一喝酒即判若两人,有些人则依然故我。常见的是话多、吵闹。仔细观察醉酒百态是非常有趣的事。
原本沉默寡言者黄汤下肚后变得滔滔不绝,通常是平日的人际关系过于紧张的缘故。也可能是一个恭敬有礼的人,性格一丝不苟,具有顽强的耐性。他们通常对长辈采取恭谨的态度,而对女性则表示尊重。
喝酒后动作变大的人性格上具有强烈的反叛心,讨厌受形式束缚。如果不得不迎合他人时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同时,内心深处可能有自卑感或对同事或长辈心存不满。
平常活泼好动或具有攻击性,树敌也多,是果断实践自己观念的人,当内心有所牵挂时酒后通常会变得消沉。
平时做任何事能顺遂己意,然而暗地里却感到不安。多半盼望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平常生动活泼的人,喝酒后变得消沉抑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是极为危险的征兆。
喝酒后仍然保持原貌的人,过去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教训,对自己的缺点有高度的警戒心。
有些男性一醉酒即动粗或向在座者发牢骚。这种人生性顽强又具行动性。酒醒后如大梦初醒会对醉中的失态表示抱歉。似乎对于发酒疯毫无感觉。有时令人惊讶:平时忠厚老实的人,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有些男性喝酒后会昏昏欲睡。通常是性格内向、意志薄弱者。对旁人的意见经常表示附和。与异性的交往如被父母反对会失去勇气。过于老实而缺乏魄力。
有些男性即使沾一点酒就会醉。喝酒本是一种社会性的体验,但有些男性是为了与人交往才喝酒。而滴酒不沾的男性交友圈非常偏颇,多半讨厌哗众取宠,是孤立型。一旦认为自己的观念正确绝不妥协,个性严厉不允许对方有所过失,拥有个人的道德观,也希望对方能配合自己。相当顽固,对金钱极为计较。
能享受饮酒乐趣的男性和滴酒不沾的人,在性格、社交方面有极大的差异。
适当享受饮酒乐趣的男性懂得迎合他人,在共同处理公务的场合与他人相处得宜。
呈圆型脸而滴酒不沾的男性,显得稚气而自以为是。脸型瘦削而不饮酒的男性属于顽固型,情绪不满时易怒。
男性向女性劝酒时有各种的心态。渴望将难以操纵的对方占为己有,或期待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向女性劝酒时先问对方“喝酒吗?”再为其倒酒的人不会勉强灌输己见,通常是温和的性格。而不论对方是否喝酒强行为其倒酒者,是期待能控制对方。对方尚未饮尽却又为其倒满一杯酒的人,是渴望诱惑该女性,或内心希求尽早将对方占为己有。
如不停地“干杯!”通常是外表显得温和事实上却格外顽固,看似体贴却极为冷淡的男性。
“补偿作用”或“补偿反应”
一般的职员,面对高级主管时,大多存有一份自卑感。这种地位、身份较低的人,面对较高位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心态,并非不正常,但自卑感经常会伴随着不安。为了避免这种不安的痛苦,人常会努力从其他方面求得精神的满足,这就是所谓的“补偿作用”或“补偿反应”。
“补偿反应”有正常和异常两种。属正常反应时,心理与外在表现较能一致;但若是异常反应时,心理与行动的表现便不会一致,甚至相反。如:有自卑感的人,经常会表现出权威的态度,也常会戴着殷勤恳切的假面具。
而这种自卑感在驾驶汽车时,便会经常表现出来。这种人不把“超车”这种生活中的常事看做小事,而是将之视为人生的一种比喻和象征,似乎一旦被别人超车了,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失败。
因此某些攻击型驾车者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便勃然大怒奋起直追。
而另一种类型的驾驶者在开车时,纵使被其他车辆超越,也故作镇静、不动声色,一边瞪着其他车子,一边叼着香烟想着:“这样开车,不出车祸,也要开罚单。”而自己则更表现出安全驾驶的态度。这其实是自卑感的反面表现。
香烟的掩熄方式
根据法国动作心理研究家贝尔杰先生的研究,香烟的掩熄方式会充分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换言之,满足自我欲求后的处理方式最能暴露原有的性格。
把仍然冒烟的烟蒂丢在烟灰缸里的人,多半以自我为本位性格懒散。不能很好地完成他人所托付的事,对金钱也毫无概念。这种人真实表现自我感情却受人排斥。是经常遗忘东西、遗失物品的疏忽型。
按压烟头熄灭的人,是欲求不满的动作之一。这类人体力充沛而无法适当处理欲望感到焦虑。不过,他们对工作积极迈进,讨厌半途而废,通常受到上司的信赖。
轻轻敲打熄灭的人,处事非常慎重,注意对方的言行举止,对人态度也温和。不过,缺点是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会举棋不定无法下判断,但具有领导能力。
挂虑丢弃在烟灰缸里的烟蒂或用水浇熄的人,神经质、操劳型,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注意而终日小心翼翼。如果夫妻争吵或有不快的事情,即影响一整天的情绪。
用脚踩熄烟蒂的人,具攻击性、不服输。有性虐待狂的倾向,喜爱讽刺他人。经常感到不满,注意他人的过失。
毫不在意过长的烟灰的人,开会中或工作中不少人会忘了弹掉烟灰,这时通常是正在思考。如果平常都是这样的抽法,多半是对自己失去信心、身体状况不佳、感到自卑的人。
啃咬烟嘴的人带有自虐型,当单位发生问题后,很容易把一切责任归罪在自己身上。虽然有一定办事能力却操之过急,阻碍了个人的发展。
香烟的抽口容易湿润是情绪起伏不定、易热易冷的性格。往往会因异性问题发生纠纷,造成工作上最大的阻碍。
嘴上叼着烟工作是对自己的工作带有自信或繁忙的象征,这种动作常见于记者或律师。如果自己的能力没有受到旁人的认可,他们会强烈反抗或意志消沉。工作的失败与成功呈两极化。
抽烟抽到接近吸口的人处心积虑、猜疑心强,极少暴露真心的孤独型。处理金钱虽不至吝啬却会遭受误解。不过,由于从思考到实践有一段颇长的距离因而常错失良机。
急速地吸烟的人性急、易怒,对人的好恶明显。尝试各式各样的工作,比只做同一件工作更能获得成功,对两个以上的工作感兴趣。
略扬起头以嘴角抽烟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具有信心,可能成为某项专业的专家。不过,处事过于勉强又自视过高,通常与同事格格不入,即使发生纠纷或失败,也具有突破难关的冲劲,将来有发展。
抽烟时伸直拇指顶住下巴的人具有强烈的阳刚气,不服输。对于工作上的竞争更有热情。对困难的工作具有挑战心。前途有望,属于高级管理人员。
抿着下唇抽烟的人性格稳定具有适应性,不会引人注目。处事虽非轰轰烈烈却鲜少失败。能按部就班地努力前进而获得成功。进公司一两年内,很少有发挥自我才能的机会,三四年后才渐渐受到上司的信赖。不过,这种人欠缺工作主动性。
从鼻孔或嘴角两端吐烟的人对工作的热情起伏不定而身体状况也不稳定。喜好能一决胜负的事物,但做任何事都无法顺遂己意,常因欲求不满而烦恼。
这类男性多数追求豪华的生活,喜爱从事辉煌的工作,在服饰等方面也较挑剔。他们中有许多人有国外生活经验,也有些人则是崇尚新潮。
任何人都无法把所有快乐、不快乐的感情完全掩饰,而不表露在言行举止上。高兴时动作自然比较起劲,态度也比较爽朗干脆。相反地,悲伤或疲倦时,便变得消沉郁闷而兴趣索然。
手的动作
手指如弹钢琴般的敲打着,是内心焦躁的表现;拿着香烟的手微微颤抖,表示紧张、兴奋的情绪;而无意识地拍拍西裤的灰尘、挖指甲等,是心不在焉的表现。
脚的动作
不时交叉双脚,其实是焦急或掺杂着畏缩、恐惧的行为,而以鞋头踢着东西,或以鞋跟打着拍子,则是心中思索着其他事物,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如果像关在铁笼中的熊不停地踱着步伐,若有所思,则是心理焦躁的表征动作。
掩嘴
掩嘴是一种明显未成熟、还带孩子气的动作。用拇指触在面颊上,将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也许说谎者大脑潜意识中他不想说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也许他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也许说明听者觉察到你在说的话令他不满意。有时,这种掩嘴的动作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形式:用指尖轻轻触摸一下嘴唇;将手握成拳状,将嘴遮住。
触摸鼻子
有时,当一个人说谎后,会有一种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于是会下意识地指示手指去遮捂嘴,但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又害怕别人看出他在说谎,因此,只是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马上就把手放下来。当一个人不是在说谎,那么,他触摸鼻子时,一般要用手在鼻子上磨擦一会儿,或搔抓一下,而不是只轻轻触摸一下。
磨擦眼睛
有些人在说谎时,会去磨擦眼睛以避免与人的目光接触。从男人来讲,磨擦眼睛较用力,如果是说大谎时,他会转移视线,如用眼睛看着地板。磨擦眼睛的女人,都是在眼的下方轻轻地揉。这样做一是为了避免动作粗鲁,二是怕弄坏了自己的化妆。为了避开对方注视,她们常常眼看天花板。
拉衣领
有时,当一个人说谎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因而就必须用手来揉或搔抓。说谎的人感到对方怀疑他时,脖子似乎都会冒汗,这时他下意识地拉一拉衣领。
搓耳朵
搓耳朵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者表示厌烦的标志。
挠脖子
有时,说谎者讲话时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要挠上5次左右。
手插裤兜
手插裤兜者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插在裤兜里,时不时取出来又插进去,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他们最缺乏灵活性,往往用呆办法来解决很多问题。他们对突如其来的失败或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逆境中更多的是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双手后背
双手后背者两脚并拢或自然站立,双手背在背后,这种人大多在感情上比较急躁,但他与人交往时,关系处得比较融洽,其中可能较大的原因是他们很少对别人说“不”。当过兵的人对双手后背这种习惯动作很熟悉。尽管部队规定在正式场合不许袖手和背手,但还是可以看到在非正式场合一群新兵聊天的时候,突然老兵班长来了,他往往就是背握着手,昂起下巴,在新兵中走来走去。把老班长这种动作换成语言来表示,就等于他在说:“我是老兵,我是班长,你们得听我的。”这是相当自信的姿势。
经常“摇头”或“点头”
经常“摇头”或“点头”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他们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引起别人的不愉快。但是,经常摇头或点头的人,自我意识强烈,工作积极,看准了一件事情就会努力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吐烟圈
吐烟圈者突出的特点是与别人谈话时,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支配欲望强,不喜欢受约束,为人比较慷慨,哥们儿义气重,因此他们周围总是包围着一群相干和不相干的人。吐烟圈还能看出此人对某个状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那就是看他把烟圈是朝上吐还是朝下吐。一个积极、自信的人多半会把烟向上吐。相反,消极、多疑的人多半会朝下吐烟。若是朝下吐,而且是由嘴角吐烟时,表示出此人非常消极或诡秘的态度。
拍打头部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多数时候的意义是表示对某件事情突然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刚才还陷入困境,现在则走出了迷雾,找到了处理事情的办法。拍打的部位如果是后脑勺表明这种人敬业,拍打脑部只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时常拍打前额的人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不怕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