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
3737000000020

第20章 道教与女性(4)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所载沐浴法亦见于《上清三真旨要玉诀》与《登真隐诀》诸书之中。(《登真隐诀》卷中第七页所记内容与《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所载大体相同,只是文字小异。《隐诀》在该条末题有“右紫微王夫人所敕用,云出《太上九变十化易新经》,长史书。)这几部书的行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其法之出处直书于每段之后,作为标题,譬如“右十一月十三日夜右英夫人所出”,“右二条南岳魏夫人所出”,“右一条十月二十二日沧浪云林宫右英王夫人所出”,这类笔法常为上清派中人所用。故“沐浴”之法托始于西王母虽不可信,但至少在东晋后期当已流行,并且为女修者所好,因为尊崇女仙真的上清派在这时已有较大影响。

除了《西王母宝神起居经》中所述水液合药沐浴法之外,在《上清三真旨要玉诀》等书中,还常述及扣齿咽液事,这实际上也与沐浴有关。在观念上,握固扣齿,吞咽津液,同样是为了去掉身体中的污浊秽气。如果把水液的沐浴法称作“外浴”,那么,扣齿咽液则可以看作“内浴”,即用自己的体液来洗涤内脏器官组织中滞积下来的污物废气,使之洁净。在上述各经书中,关于扣齿生津咽液事也常置于女性之名下,如右英夫人、魏夫人等等,这就说明此法也为女修者所常用。扣齿咽液,显然也可促进身体健康,因为人体既需要血液循环,亦需要体液循环。扣齿咽津不仅可以促进消化与吸收,而且具有免疫功能,可以增强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促进津液产生的方式,除了扣齿以外,还有“反舌”一法,即将舌头反缩进喉咙里,这也可以取得与扣齿同样的功效。因为反舌刺激了喉壁,津液也会增多。这在上清诸道派的女修者当中也常使用。

与水液、体液的沐浴法相对的一种有趣的方式叫做“干浴”。《上清三真旨要玉诀》说:“两手相摩令热,以摩面,入发中三周而止,能尽摩身躯,又佳名曰干浴也。”据此,则所谓“干浴”实即一种按摩的方法。按摩之所以有“干浴”的美称,大概是因为全身按摩,皮肤与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血液流动加速,这与水液的沐浴法同样可以达到去污除秽,心旷神怡的效果。

按摩之法,早在先秦即已流行。《汉书·艺文志》神仙类录有《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等。不过,秦汉以前,尚未将“按摩法”称作“干浴”,将此引入沐浴的范围无疑是道教中人的一种“发明”。

“干浴”法向来亦为女修者所重。这不仅在《登真隐诀》、《上清三真旨要玉诀》中反复强调,而且在《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中得到弘扬,从而成为女修者日常生活起居的美容健身要法之一。该书引用了传为魏夫人授的《石景子经》。“常能以手掩口鼻,临目微炁,久许时,手中生液,追以摩面目。常行之,使人体香。一又引《太上三天关玉经》说:“常欲手按目,近鼻之两(侧),皆闭炁为之,炁通辄止,吐而后始。常行之,眼能洞观。”依此,则摩者行法时借助了由自身呼吸道传出的热气凝成的液体,这既有润滑作用,又有清毒作用。“干浴”一词的产生或许即受了这种启迪。按经中所称,该法可产生“洞观”与“生香”两种效果,如果说“洞观”是眼功能的强化,“生香”则是“美”的一种间接的表现。人们所谓美不仅指形体上的漂亮,而且也包括在嗅觉上的舒适感受,而香味往往又能使人产生对月貌花容的联想。所以,这种具有“干浴”美名的按摩法,也体现了养生健身与美容的统一。

据《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按摩的关键在眉鼻。是书第一页称:“阿母云:人之将老,面皱先从两目下始;又人之体衰炁少者,先从两鼻间也。谓此三处是皱衰之户牖,炁力之关津。”所以防老按摩即须抓住要害处,着手于眉鼻,防患于未然。具体实施过程是:每日清晨将起床时或每夜将卧之际,急闭两目,以舌反向喉中,咽液三遍,然后以手分别按摩两眉间眉之两角的“天真”处,人中之上两侧稍人鼻孔中的“山源”处,眉下中央之“华庭”处,各九韩。按之时,注意勿举手,这叫做阴按”。还可以手捉耳,热手遍摩脸部。如此常行,据说可使皱斑不生,目华玄,和精盈神,行之五年,色如少女,这叫“山川通气,常盈不没”。

按摩之法在梳头理发过程中也可配合使用。《上清三真旨要玉诀》第引《丹景经》云:摩面拭目之时可顺手摩发,如理栉(头梳)之状,两臂更以两手互摩之,这可使头发不白,脉不浮大。理发之后亦可以手代梳,摩额及发,如此可使血脉不滞,发根常坚。按中医理论,发与齿均与肾有关。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之华在发。故扣齿兼摩发,当有健肾功能,肾健而发不白,则有美相。早期道教有一部书叫《太极绿华经》,这“绿华”意即本于“肾之华在发”。据称该书为九华安妃所传(今不见),“安妃”者又叫安九华,也是上清派的女仙之一。(九华安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三有传,系晋哀帝兴宁三年同降杨羲之家的仙女之一。传云:安妃乃太虚上真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女,尝诣龟山学上清道法。)这就说明摩发之法在女修者当中也颇受提倡。

五、女子生活起居的沿革兴衰

在女子生活起居的养生健身美容问题上,道教还常常涉及到一种古老的方术——房中术。

房中术,又称“男女合气之术”、“黄赤之道”等,属于男女性知识一类。

据说,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抱朴子·释滞》)。所以,外人难窥其真谛。

有趣的是:一些女修者在道典中也被描绘成获房中术真传的典型,例如“太阳女朱翼”就是一个。据《墉城集仙录》卷六载,朱翼尝师事“绝洞子李修”,李有“寅笼申虎之术”。翼奉事甚勤,尽得绝洞子所授之道要,年二百八十岁,颜如桃花,光彩照人,视之如十七、八岁。

朱翼为什么有如此好颜色?按照杜氏的描述,是因为她尊师重道,学会了“寅龙申虎之术”。这种法术实际上就是房中术,因为在道教中,龙虎本象征阴阳男女。天师道鼻祖张陵据说在江西龙虎山传道时曾以龙虎为法象,行男女合气之术,说明“龙虎”曾作为性关系的一种隐语。而“寅申”在十二地支的环形排列中也有阴阳和合之意。因为寅居于东面,申居于西面,东为阳,西为阴,一东一西,阴阳相对,如男女相须。在民间亦有“龙虎卫”的配偶习俗,此亦当保存了古代以龙虎象征阴阳男女匹配的原始意义。所以,朱翼所学的“寅龙申虎之术”,说穿了就是“阴阳交接之术”。按照杜光庭的逻辑,太阳女朱翼的美貌与健康似乎是她行“交接秘术”的结果。这种所谓秘术的作用虽然很值得怀疑,但我们从其描述里却看到:养生健身与美容一致性的精神,也在房中术的应用中得到“贯彻”。

与太阳女朱翼一样,太阴女嬴金也曾得房中术的秘传。羸金初学“玉子之道”,得法而未能精微,于是当道卖酒,密访其师。有太阳子过道饮酒,彼此谈吐投机。太阳子遂教以“补导之要”,蒸丹之方,二百岁得仙而有小童之容。所谓“补导”之要,也就是容成公所行的“补导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载:“或曰容成公得御女之术,握固不泄,还精补脑。”《仙鉴》这个说法乃出自《列仙传》。该书卷上称,容成公“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元牝”,而“元牝”一词出自《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句。按“元牝”即是“玄牝”,就哲学的意义上讲,“玄牝”是道的象征;就本始的意义讲,“玄牝”乃用以表示雌性生殖器。由此可见,“取精于元牝”,即是采阴中之精气以补阳体(下面还要进一步分析)。联系“御女之术”一语来看,显而易见,“补导之术”也是房中术。故太阴女赢金秘访而得的太阳子“补导术”,即是男女合气的房中秘术。

按《神仙传》所载,与太阴女同师的还有“太玄女”颛和。太玄女很早就失去父亲,有人为太玄女及母相命,都说她们不寿。太玄女恻然忧心,萌修道延生之思,遂行访明师,“洗心求道,得玉子之术”。行之累年,“遂能入水不濡,****寒时,单衣水上而颜色不变。”所谓“玉子之术”,我们上面已经提到。据《墉城集仙录》卷六所载,玉子乃太阳子禹明的朋友。太阳子后来又拜玉子为师,成为玉子三千门徒当中的得意者。“玉子之道”可能不限于房中术之类,还有其他更多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男女合气”之法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既然太支玄与太阴女同学一道,故不能排斥她也懂得房中术。

由上可见,在道教女修者当中确曾有人明于房中之术,并且有一定的传授系统。为了客观和历史地反映道教女性修行的原貌,明了古人在男女性生活问题上的一些看法以及流弊教训,从而在养生活动中得到启示,我们在此有必要对房中术展开更为深入的学术讨论。

为道教女修者所接受的房中术,到底起源于何时?历来传说甚古。据上引《列仙传》卷上所载,那位得“御女之术”的容成公尝自称是黄帝的老师,作有《容成****》一书。《汉书·艺文志》列此为“房中”第一家。按照这种说法,似乎房中术起源于黄帝之时了。然而,《列仙传》在介绍容成公的生平事迹之时,又说他曾见到周穆王。从传说的黄帝时代到周朝相隔至少几千年,一个人能活这样大的岁数,实属不可思议,故此说令人难以置信。

从有关典籍的记载看,房中术当是适应了古代宫廷中王侯将相的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葛洪《神仙传》卷一载有商王命采女求道于彭祖之事,在彭祖与采女的对话中就谈到了房中术。彭祖对采女说:“身不知交接之道,纵服药无益也。”又说:“但知房中闭气,节其思虑,适饮食,则得道也。”所谓“交接之道”即“房中之法”,而“房中闭气”则是于交接之时兼凝神炼气的一种方式。在此,行房中术成为长生升仙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这种“功效”虽带有葛洪本人的猜测成份,但从其行文中我们却得到一个信息,这就是:古代的王公大夫们对房中术问题是颇为留心的。彭祖本人据说就是一个大夫。他把房中术传给采女,背后有一个动力——商王的请求。当商王得到了采女由彭祖那里学来的房中术之后,曾亲自试验,且有所“裨益”,活了三百多岁,但由于“不能戒妖淫”而死。商王到底是哪一个?书中没有明指。不过,就“戒妖淫”事观之,则房中术当是王宫作为调节性生活的一种手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此讲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既然房中术同制乐事一样是为了禁内情,使之宣而有节,则在这种方术出现之前,当存在着许多性生活过度而导致疾病流行的现象。因为事物的发展到了泛滥成灾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紧迫地想出解决或限制的办法来,这就像有了爱滋病,人们就会想到如何治疗爱滋病一样。所以,性生活中出现的流弊,当是房中术产生的客观基础之一。

考《汉书·艺文志》录有“房中”八家,除了上面提到的《容成****》二十六卷之外,还有《务成子****》三十六卷;《尧舜****》二十三卷;《汤盘庚****》二十卷;《天老杂子****》二十卷;《天一****》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凡一百八十六卷。(关于房中术著作,《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还有著录。湖南叶德辉编《双梅景庵丛书》收有《黄帝素女经》、《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多种,可资参考。)这些书的作者或托以帝王,或托以帝王师。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房中术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宫廷王侯们性生活的指导。

因为古代的房中术以宣泄和节制****的面目出现,并且具有“补导寿考”的种种传奇色彩,这恰好与道教延年益寿的心理需求契合,所以,当传授房中术的方士转变成道士时,房中术自然也就成为道教方术的组成部分,并且受到一些道教信徒的推崇。葛洪是早期道教中对房中术谈论最多的一个,由他所撰《抱朴子内篇》仅二十卷,其中涉及到房中术的就有八卷。在该书里,葛洪反复说明房中术是修道成仙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微旨》篇中,他指出,“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纵情态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禀之天年。”他所说的人是泛称,既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在他看来,成年人若不过性生活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相反,若能有节制地行房事,则不但可以长寿而且有利美容。在《释滞》、《极言》、《杂应》、《辨问》、《至理》篇中,葛洪也一再强调阴阳之交的必要性。继葛洪之后,六朝时期的著名道士陶弘景也宣称行男女合气术的益处。在《养性延命录》卷下《御女损益篇》里,陶弘景认为:男不娶,女不嫁,都不是好事。因为男无女,女无男,均可致心意动荡,神劳寿损。这些论述反映了道教中一些人,既想修长生之道又想过性生活的心理状态。由于许多道教大师对房中术妙用的宣传,本来属于秘传的这种方术便吸引了一大批人,亲自试验。女修者在这方面的参与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者看到这里或许会问:在“圆性”的女性伦理修行中,道教不是一再申明去****的重要性吗?而在养生问题上又宣传房中术的“妙用”,让修行者无法彻底摆脱****的缠绕,这不是自相抵牾吗?

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房中术既然是古代作为人们性生活的一种“指导”知识,不可避免带有****的宣泄成份,虽然它也讲“节制”,但毕竟与“无欲”的圆性修行存在着一段距离。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道教组织派别的多元性所决定的。如前所述,作为一个总体,道教是很复杂的,除了有讲究无欲无邪念的清修道派之外,还有符箓、金丹等道派。与清修派不同,符箓等许多道派并不要求信仰者出家;相反,允许入道者仍然过家庭婚姻生活。像世代相传的五斗米道首领都有妻室,早期金丹道派中人也都有妻室。如上面提到的葛洪连妻子也一起修道。《仙鉴后集》谓洪妻得“刀解”之术(托刀而尸解),升入仙班。由于这些道派允许入道者仍过家庭婚姻生活,男女性关系对他们来说也就无法回避。这样,正当婚姻内的性生活便不被当作不道德的事而加以排斥,因此,这些道派讲寡欲而不讲“无欲”。这就是房中术之所以能够在道教中占有一定市场的缘故。

其次,从总原则和运行指向上看,道教关于房中术的观点和关于圆性的伦理修行的“训示”也有其一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