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
3737000000013

第13章 道教的神学(2)

二、自然界之神

自然界之神,在天帝和五帝系统之下,有属于天界的寒暑之神,日月之神,星辰之神和风雨云雷之神,有属于地界的社稷之神,山川之神。

首先谈天界的自然之神。据《固礼春》的龠章,在仲春(二月)的白昼,敲打土鼓。(瓦为胴,蒙华于两面)《豳风·七月》的诗篇谓持龠(乐器的一种)而歌,以迎暑气之神,在仲秋(八月)的晚上,也用同一方法,以迎寒气之神。从这些典籍中,可见我国古代相信有暑神也有寒神。据《礼记·祭义》和《国语·周语》,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筑圆坛于东门之外而祭日,辟西门外的地方为祭场而祭月,这又相信日光和月亮都有神了。又据《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云:“以实柴祀星辰”。星是木、火、土、金、水五星,辰为十二次,其祭坛曰幽宗(礼记祭法),其祭名曰布(尔雅释天),在冬至郊祭的次日祭之,(周礼春官大司乐)或在孟春(正月),祈来年而祭之(礼记月令),或因霜雪风雨不顺而祭之(左传昭公元年)。从这里可知古人相信星辰有神。《周礼·大宗伯》记有祭风师雨师之事,《左传·襄公六年》载有祭云神之事,祀雷神虽不见于经传,但雷神的名称却见于楚辞,汉平帝元始五年,曾祀于东郊。

其次被谈及的自然之神。据《周礼·春官大司乐》,在夏至之日,祭地于方泽。(与冬至日祭天于圆丘相对)所谓方泽,就是在城外北郊设小高丘,所以像地的形态和性质,因其形方而屈曲,所以叫“大折”(礼记祭法)。这种祭礼是要把供物埋在地下,所以又叫做瘗。古代对地的尊称,为地示,为后土,后土是和皇天相对称的。此外,地示和“社”有连带关系,地示是因其能载万物,故以其为神而教奉之。社是从土地职能的农业稼穑方面而来,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庶民,都各有社,只是大小尊卑不同而已。但社与稷又连系而成为一个名词,稷是谷神,古代之民,以食为天,故亦特加教奉。除社稷外,古代又以名山大川为各有神而祭之,《周礼·春官小宗伯》有四望之祭。郑玄注云:即五岳、四镇、四渎、山川远,故曰望祭,天子的疆域和四方,所以叫做四望,这种祭礼。只有古代帝王行之,一般老百姓不行这种祭礼。

以上是我国古代信奉自然神的概略。

三、人间之神

道教所信奉是人事界的各神,其由来也很早。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祀、八蜡、六宗各种的神。根据《礼记·月令》所载:户、灶、中溜、门、行等五种神灵,都要按时祭祀,称之为五祀。春季祭户神,因春为万物之始,人们出外入内,都首先由户出入,所以要尽先祭户神。夏季祭灶神,因灶与火有关系。季夏祭中溜之神,中溜是中室的神,俗称为宅神。秋季祭门神,因门主闭藏,是联想到秋的收藏。冬季祭行神,所谓行者,是祀水于庙门外的行路,并不是道路的神。因水与冬令有关,到汉代改行为井,以上五种神,都是和人民生活有关之事的神,可称为人事界之神。

八蜡是每年的十二月,祭有功劳于民生的八种神叫做八蜡。其一是先啬,这是开创农业的神,祭的对象是神农。其二是司啬,这是主耕种的神,祭的是后稷。其三是农,这是祭有功劳于农事的官吏,如田畯。(以上都是人格神的性质)其四是百种,这是百谷种之神。其五是鄱表畷,这是田畯居住之舍。其六是猫虎,这是因猫食田鼠,虎食田豕,故亦祭其神。其七是坊,坊是蓄水池之神。其八是水庸,这是田间水路之神。据《五礼通考》卷四十五,及《礼书》通故群祀,后世的城隍神,一方面是社稷的演变,一方面是本于八蜡中的坊和水庸之神。

至于六宗之神,其说不一,一般以一、先农(为田祖之神农)。二、先蚕(为黄帝之妃西陵氏),三、先火(发明钻木取火者),四、先炊(即灶神),五、先卜(始创卜筮者),六、高谋(产婆之神)等为六宗。

以上都是我国古代信奉人事界的各神述要。

此外,道教的道坛上有所谓温、赵、王、马四天将(君),也有称四元帅的。温元师姓温,名琼,字子王,乳名卓郎,出生在温州平阳地方。是唐朝时代的人。据道书所载:“唐时群盗蜂起,随汾阳郭子仪出战,身为先锋。”后遇道人点化,到东岳庙为祝,死后,肉身不倒,多勅封为显德将军,常显灵济人,岳帝为奏天庭,玉帝封为翊灵昭武大太保(见《道藏地祗·上将温大保传》)。当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时,将其列入地祗十将之第六,并推为天将,奏达天庭,后即道教奉为“出入天门温元帅”。赵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据《搜神记》所载:“赵元帅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奉玉帝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廷霄度天意觉昏梵炁化生”。后为道教徒奉为“上清如意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元帅”。王元帅又称豁落灵官。据传系玉枢火神降为山灵精炁,为湘阴的庙神。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西河萨真人曾劈乾卦“王”字为之姓,以“善”字号其名,为奏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为道教护法监坛的神。湘人称之为王元帅,闽人则称之为王天君。马元帅亦称斗口灵官马天将。姓马名胜,为南斗第六星所降生。(按南斗六司是君,第六天机星君讳胜也)以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乃称马字为姓。后随护梓潼帝君,到功行完满之日,召返天庭,饬守斗阙,证位斗上灵官,道教徒称之为雷声不动天尊。

四、人格之神

道教发展到元朝,便有“八仙”之说,元朝有人集八大仙人,写成《八仙庆寿》的剧本,于是世俗相传即有八仙的名词。所谓八仙,就是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仙。汉钟离的事迹,据《续文献通考》所载:“钟离权咸阳人,号和谷子,一号正阳子,又号云房。……历仕汉、魏、晋为将耳,后因兵失利,退隐终南山,得东阳帝君授道真诀,后隐晋州羊角山,于正阳洞修炼登仙,今号正阳帝君”。又据《宣和书谱》云:“唐时有仙人钟离权,字云房,与吕嵓时,述双髽髻以授道,当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因称为汉钟离,是道教正阳派祖师。吕洞宾姓吕名嵒,又号纯阳子。据《神仙鉴》,云:“吕祖系古圣王皇覃氏降凡,于唐贞观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名绍先。……往长安,遇钟离祖于酒肆,授枕作黄粱梦,醒而悟,遂弃家,随钟离祖至终南山鹤岭修道,因改其名嵒,字洞宾”。据传吕祖得道之后,尝于唐、宋、元、明各朝,历显灵异,元世祖封为纯阳演正詟化真君,元武帝加封为孚佑帝君。清代列入祀典。张果老姓张名果,唐朝时的方士,隐居中条山,自称生于帝尧时代,记不取活了多少岁。武后时遣使召他,他伪装死去不赴召,开元中唐玄宗遣使迎之入京,赐银青光禄大夫。号称通玄先生。并且为他修建棲霞观。韩湘子,姓韩名湘,唐朝时人,以其学道成仙,故称韩湘子。据《韩仙传》云:“韩仙之祖名仲卿,父名会,湘自少学道,吕洞宾度之登仙”。传中且载有度其叔韩愈的故事。李铁拐亦称铁拐李,据《山堂肆考》所载:“拐仙姓李,不知其名,夙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其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一根”。所以世称李铁拐。另据《茶香宝丛钞》载有赴李老君之约于华山,约游魂七日不返,后方可化之,其徒未俟七日将其身体化之,李魂返时,只得依附跛足的饿殍之尸而起,故形为跛足云。曹国舅姓曹名景休,宋朝时人,出生在徐州地方。据《续文献通考》所载:“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钟离权、吕洞宾等,引入仙班”。故曹国舅亦被列为八仙之一。蓝采和据道书所载是唐朝的隐士,常着破烂的衣衫,夏天衣加棉絮,冬天却睡在雪地里,每携带篮子在长安市唱踏踏歌,歌词多有神仙的意境,后得钟离祖师度引,在濠梁间酒楼,酒醉后乘鹤仙去云。何仙姑的事迹,据《零陵县志》所载:“女子何琼,住云母溪。年十四,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后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饿,住来山顶,其行如飞。能预知人事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栖以居,景龙中仙去”。由此可知何仙姑为湖南零陵人,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神仙。

上述的四元帅、八仙,都是有姓有名的人经过修炼或点化后而成为神仙的,都可以称之为人格神道教既为多神教,除四帅、八仙之外,还有许多有姓有名的人格神,由于本书的篇幅所限,不及细述。

五、人体之神

道教所信奉和崇拜的,除自然神、人事界神和人格神之外,还有人体神。所谓人体神,也就是人们身体内的神。《淮南子·精神训》中曾分气为阴阳二神,气是宇宙的生命,又为活动力,据道家所说,人们体内的气,能和宇宙的气相互往来而不觉得,即可长生。所以道家有吐故纳新的练气功夫。道家以精、气、神为人体内的三宝,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所以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说。而且道家认为人体内的神是和宇宙内的神相通的。《太平经》云:“善自持养之,可得寿老。不善养神,为诸神所咎,神敕人去,自安得善乎?……为善,神自知之;恶,亦知之。非为他神,乃身中神也”。这里所指的身中神,就是人体神。

在《太平经》之后有《黄庭经》,《黄庭经》中更说及人体颜面七部和体内六府都有神。《外景经》云:“老子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这原是借老子之言,指明人体内的诸般神的。而《内景经》又说:“散化五形变万神”,这又是说体内诸形可以变化为许多神的。《内景经》中有云:“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经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纶,齿神峰崿字罗千”。以上是指人的头部的七神。其经中又云:“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以上是指人的脏腑内又有六神,称为六府真人。本来道家认为人身为一小天地,所以天地内的神,亦可分藏于人的身中,并可以推论人体内的诸神,亦可以和宇宙内的诸神相通。此外,道家尚有三尸神之说,所谓三尸即上尸、中尸、下尸三者,其说须多所解说,这里不及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