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735100000004

第4章 拥有创业的梦想(4)

过去搞项目总是等机器出来,然后各路英雄一道冲杀上去,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会成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难说谁就一定得第一。微软公司这次的方法是抢跑,实际上也是在做一次投机冒险。新的计算机做不出来,就算微软公司白干了一场。但是,新型计算机做出来了,那谁也别和微软公司争了。微软公司一定是第一。

微软公司的这个决策得到了回报,它又一次挣到了钱。

在阿尔伯克基的一切工作都做完后,微软公司将做一次战略转移。为了永远记住在阿尔伯克基奋斗的日日夜夜,微软公司的各路英豪决定在11月7日这一天照一张集体相。

就在这个月,微软公司完成了全年100万美元的销售额。更准确地说,是135万美元。他们带着这个成绩,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了。

比尔·盖茨访问了硅谷的计算机制造商。在一条路上,他得到了警察开具的三张超速行驶的罚单,其中两张是同一天被同一个警察处罚的。他来来去去都开得太快了。

他用的是微软的速度。

在节奏快得让人头晕的现代社会中,只有跟得上节奏,立志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比尔·盖茨的创业成功就证实了这一点。

一些竞赛性的活动,个人、团体、部门都很喜欢。如比赛“零缺点”能保持多长时间、全单位能创出多少业绩,通过加强合作可增强员工的斗志。米利肯公司专门生产纺织品和化学制品,就是凭此技巧而荣获“麦坎波得吉”全国品质奖的。他们的宗旨是“假如你不算分数,那么你还处于练习阶段”。米利肯的工厂到处都是记分板,以此让所有的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管理者认为这样做,员工的斗志、热情、自尊、趣味都会被激发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会和自己比赛,始终走在时间的前面,尽可能地超出自己平常的成绩。

比尔·盖茨说,时间管理不仅是独乐,也是众乐的一场赛事,和时间赛跑,人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只有不参加的人,才是失败者。

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迎来了成功。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每天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处理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分钟呢·你既可以把它消磨在咖啡屋和酒吧里,也可以将它花在研究室或运动场上。但是试图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你就必须珍惜时间。走在时间的前面,和时间赛跑的人,都可能成为胜利者。

找到适合你的选择

什么是选择·就是能够找准自己人生的坐标,即定位准确。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在你即将跨入职场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特长给自己一个定位,一个发展方向。比尔·盖茨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长在计算机软件上,他在准确定位之后,加上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终于缔造了自己的软件王国。

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如果你认为目前的工作,没有自己发展的天地,就不用犹豫了。重新确定你的目标,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换一个天地之后,你可能走上了成功之路。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找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更接近成功。

多年前,有一位男孩为成为一名歌剧演员愿意牺牲一切。他的父母花钱让他学习,让他上音乐课、舞蹈课。但是经过几年的练习之后,他的老师对他能成为演唱家不抱任何希望。老师告诉他,你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风吹着百叶窗!

然而,男孩的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每天在房间里倾听他认真练习。后来,又送他到另一位更有经验的老师那儿学习。为了支付儿子的学费,她没钱买新鞋,有时甚至忍饥挨饿。这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男高音的帕瓦罗蒂。

你的才能就是你的天职。你能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定位不当,用他的短处而不是优势来工作的话,他就会在卑微和失意中消沉。反之,如果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正确目标,则会发挥无限潜能而成功。

英国着名将领兼政治家威灵顿幼年的时候,连他妈妈都认为他是低能儿。他几乎是学校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同学们都笑他迟钝、呆笨又懒散,在所有人的眼中,他没有任何希望。他没有任何特长,而且想都没想过要入伍参军。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他的刻苦和毅力是惟一可取的优点,但是多年以后他却打败了当时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要考虑怎样赚钱最多、怎样最能成名,你应该选择能使自己的品格发展得最坚强和最善于团结人的工作,应该选择最能让你发挥无限潜能的工作。

在伟人中,有许多人出身贫寒,但他们一如既往地与命运做斗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最终得到成功。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出身贫贱还是高贵,如果他有一个坚定正确的目标,稳步前进,那么,无论是人还是魔鬼,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进。

人生歧路实在太多。

许多人东试西试,最后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美国画家惠斯勒最初想做军人,后来因为化学不及格,从军官学校退学。他说:“如果硅是一种气体,我应该已是少将了。”

1912年美国总统竞选时,新泽西一个小小的城市里有一个集会,罗斯福在那里对民众演讲。在演讲中,罗斯福提及女子选举权的好处。这时,听众中一个粗壮的声音从后面喊道:“先生,五年之前你并不是这样主张的呀!”

罗斯福答复他说:“是的,那时我的学识还不够,我错了,现在我进步了。”

他并不说什么“但是”“假若”或是其他逃遁之词,而是发表了一个坚强有头脑的人直率勇敢的自白,表现了他能与时俱进的精神,勇敢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你必须自己思考,并付诸行动。即使做出的决定未能如愿以偿,但只有采取行动,才能增加采取更多行动的可能性,而什么也不做,只能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是轻松的,尤其面临的选择是进入逆水行舟时,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它可能是很有诱惑力的。

当有人问卡斯怎么有勇气离开原先那家公司那么舒适的职位,而到新罕布什尔经营自己的小生意时,他回答的是一系列自问:“我希望开始我自己的生意;那样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可能失败,可能倾家荡产。如果我倾家荡产,可能发生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将不得不干任何我能得到的工作,那样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又会厌恶这种工作,因为我不喜欢受雇于别人,于是,我会再找一条路子去经营我自己的生意。然后呢·第二次我将会获得成功,因为我知道如何避免失败了。”

比尔·盖茨认为,正确地选择会使你全力以赴,会使你更有力量。逃避和随波逐流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识到:随波逐流也是一种选择,但绝不是最好的选择,做出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生活不是试跑,也不是正式比赛前的准备活动。生活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不要让生活因为你的不负责任而痛失机会。所有的日子最终都会过去的,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可以在年老时说你已经无怨无悔地度过了这些岁月。

挖掘自身的潜能

比尔·盖茨认为,人生中许多灾难和意外,都是我们意志所种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而形成的。而决定命运的种子,就是每个人的决定。当你遭受失败时,你是否决定退缩,当你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时,你是否决定止步……

其实,每个人都具有无限潜能,很多能力只有靠自己深挖掘才能表现出来,优秀的人就是那些懂得如何充分挖掘自己潜能的人。

每个人身体内部都蕴含着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将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都做好,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

一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不错,但是他一直渴望得到一块钻石。于是他卖掉土地,离家出走,到遥远的地方寻找钻石,但他始终未能如愿。最后,他一贫如洗,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很自然,这块土地转让给了另外一个农夫。非常巧的是,那个买下这块土地的农夫耕作时,无意中捡到一块钻石。在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最大的钻石宝藏。

财富只属于自己去挖掘的人,只属于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同样,成功也只属于相信自己潜能的人,属于正确开发自身潜能的人。

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每个人身上都拥有钻石宝藏,即潜力和能力。这些潜力和能力足以使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怎样去开发自己的“钻石”宝藏,不断地挖掘和运用自己的潜能。

其实,人的大脑具有极强的潜在能力,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许多所谓的特异功能并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是人的潜在能力的有效开发而已。事实上,人类远远未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普通人只用到了其中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脑细胞都处于“待业”状态,即使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利用的脑细胞也只有30%。可见,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追求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能,从开发自身的潜能拓展,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是因为人都有惰性,如果可以依赖,如果可以不动脑筋,就没有人愿意主动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着逼迫自己,对自己要求得更高一些,去做那些你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也许你会发现,很多能力都要靠自己深挖掘才能表现出来。

尝试着问问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素质是其他人没有的·做什么事情时觉得最舒服·有什么好的习惯·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才能·有什么事情做得特别自然·空闲的时候会去做什么事情·这样就可以找到你的兴趣所在,只有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才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别人说:“你最在行是做……”,“这件事你办才会确保无误”,“我早知道你对此事的反应会如此了”,“你别的可能不行,这个一定行”等话时,将这些话详细地用笔记录下来。如此数星期之后,有系统地分析你的笔记,你会发觉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模式,原来你一直在人前显露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及才华。这些兴趣及才华很可能是你自己从未意识到的,不过如果你相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你就会重视这些发现,因为它们会带领你发掘到自己真正的潜能所在。

在命运向你掷来一把刀的时候,你只有两个地方可以抓:刀口或刀柄。如果你抓住刀口,有可能会割伤自己,如果你抓住刀柄,就可以用它来打开一条大道。因此,当遭遇到大障碍的时候,你要抓住它的柄,换句话说,让挑战提高你的战斗精神。你要能发挥战斗精神,它会引出你内部的力量,引导你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

想到就要做到

比尔·盖茨小小年纪就极为自信,他很早就下决心要登上计算机领域的“王者”宝座。

“成王成霸”往往是形容一个人蛮横无理、任意所为的贬义词。但是在任何一项商业行为的过程中,真正的目标就是展示气吞山河的霸王之气。比尔·盖茨的英雄胆略恰恰在于登上“未来之王”的宝座,统治其微软王国。

1971年初,湖滨中学程序编制小组得到了一项重要的业务,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信息科学公司与计算机中心公司一样,也是一家计时计算机公司,它想请一批人来为它的客户之一编写一份工资表程序。信息科学公司有一台PDP-10型计算机,它的总裁汤姆·迈克雷林知道湖滨中学有一群小伙子在编写程序方面非常在行。中心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乔克·威克逊还在他任数据设备公司销售部经理时就卖了这台PDP-10型计算机给信息科学公司。艾伦和理查德·韦兰选定比他们岁数小的同事,并邀请盖茨和伊文斯与他们一起来承担信息科学公司的这个项目。

盖茨回忆说:“保罗和韦兰当初认为他们足可以应付,所以他们告诉我们,‘我们并不需要你这帮小子’,但之后他们又改变了话题,事实上,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编写过什么工资单程序,所以,他们又要我参加进来,我对他们说,‘好嘛,你们既然要我参加,那我就要统管这个项目……’事实上,是我和伊文斯做了大部分编写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被允许免费使用计算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好交易。”

当程序完成时,盖茨、艾伦、伊文斯和韦兰乘车去波特兰与信息科学公司的董事们参加一次会议。当然,这就不得不提到钱的问题,盖茨他们几个都不希望按时付费,所以,他们提出以项目产品或版权协议的规定来支付他们的酬金,大家都知道版税的金额是非常巨大的。由于一个程序,他们得到了大约信息科学公司所获利润的10%,在公司长期的经销中,他们所获更多,因为通过协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公司无权占用任何属于他们的那部分收益。

这笔款项究竟有多少,大家都说不清楚,但只要有销售活动,程序小组都能从他们的工资单项目中抽取版权费,并且信息科学公司还给了他们大约价值10,000美元的计算机使用时间。

“我应为王”是比尔·盖茨激发自己鲲鹏展翅的决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甚至带点狂傲的决心是做事成功的无价之宝。我们说想到就要做到,比尔·盖茨上中学时就把这一理念付诸了行动,并且取得了成功。

以信念对抗生存的压力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基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里挑大梁的支柱,没有它,一个人的精神大厦就极有可能会坍塌下来。

在沙漠里,只有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旁有时候才会有清冽的泉水。

微软成立仅仅两年就遇到了第一起几乎可以置其于死地的官司。按照微软与MITS公司所签的合约,MITS公司必须尽“最大的努力”销售微软的BASIC程序。而由于该程序有许多优秀之处,使得很多人开始非法复制,市场上到处是非法的盗版,这导致MITS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销售该程序了。这使得比尔·盖茨极为愤怒,他认为MITS公司是盗版的帮凶。为此,他除了在全国性的电子杂志上发表公告以警告盗版者外,还请教了一位精通版权之争的专业律师。这位律师给了比尔·盖茨一些极有价值的建议。他认为,如果在目前情况下,为了收回BASIC的销售权而提起诉讼,这场官司是有较大的获胜可能的。

而这时,MITS公司的老板罗伯茨知道前景不妙,很快将MITS公司转卖了。MITS公司不存在了,新的公司名叫Pertec,于是诉讼对象成了新的公司Pertec。

比尔·盖茨考虑到,上诉要花费巨额费用,而仲裁的费用有限。于是他们决定交由政府的相关机构仲裁。然而,政府在对待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案例上表现得犹豫不决,除了聘请许多这方面专家为顾问外,仍然慎之又慎。与此同时,Pertec公司在仲裁未有结果前,拒绝再向微软按以往合同支付权利金,这样一来,微软的主要资金渠道被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