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735100000039

第39章 不断超越自我(7)

微软还倡导“鼓励冒险”的文化,为创新微软鼓励冒险。在经费上,只要你向公司负责任地解释清楚这笔支出的必要性,公司从不设投资的上限。对于失败,只要勇于承认,换一个方向继续开发,也不会遭到什么非议。正是这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大批创新型人才期望在微软长期地干下去。

如今,五十多岁的盖茨正处于编写人生传奇的重要阶段。也许人们会记住他是全球首富,也许人们认为他是大慈善家。但盖茨在创新方面的传奇经历不容忽视,因为没有人能够抹去他在PC发展史上留下的印记。

成为微软的“幻想家”

微软认为,“我们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因为我们认为人类的想象力是没有穷尽的。这不仅成为我们不断开发软件产品的源动力,更成为我们进行所有业务的动力。”世界着名企业微软正是以这种用人理念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和想进入微软工作的人,无论的是它的企业管理还是它的用人机制,都可成为很多企业学习的榜样,对于想进入微软工作的年轻人,了解微软,更是非常重要的面试前的必修课……

盖茨在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最后几个月里,鲍尔默得出结论,微软原来的“公司目标”——让每一个办公桌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摆放一台电脑——已经落伍,主要原因是这个目标与现实是如此的贴近。于是他们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新的目标:用功能强大的软件来增强人们的办事能力——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装置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这个设想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给人无限的遐想。盖茨也正是用这种不限定条条框框的方式来引导人们参与到微软梦想的构建当中来。

盖茨被微软的员工形容为一个幻想家,是一个不断积蓄力量和疯狂追求成功的人。他的这种个人品行,深深地影响着公司。因此他也极力在公司内部和应聘者中挖掘同自己一样富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的人才并委以重任。

他雄厚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高度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在他周围汇集的一大批精明的软件开发和经营人才,使自己及其公司矗立于这个迅速发展的行业的最前沿。盖茨善于洞察机会,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并能使自己个人的精神风范在公司内贯彻到底,从而使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等活动都带有盖茨色彩。

但是微软特有的企业文化崇尚个性,崇尚自由,没有为员工设置整齐划一的规矩,给员工一个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的空间。

盖茨为员工营造的激情工作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一份强烈的使命感,但这种使命感只是让员工迸发出更多的热情来为自己工作服务,靠它们来启发员工和帮助决定研究方向。高层管理者根据对科技趋势、社会经济演变、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员工一起定下一个有启发性的使命及研究的大方向。

对于细节,领导层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决定权在研究员手中。研究员在研发过程中得到领导层的全力支持,即使领导层并不认同他们的决定。

引导,但不控制,这成了微软为员工提供想象力发挥空间的代名词。除了研究院的使命和大方向外,研究的项目、细节、方法、成败,都由研究员自己来决定。因此微软可以放飞研究人员的思绪,让他们的才智尽情地挥洒。

去过微软公司的人大多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切是那样的随意,但又井然有序。微软身上具有一种“利于软件公司保持技术与市场优势”的文化特质。像火一样,这种文化是外向型的,它变化多端却又不离创新这个本原,强调务实却又鼓励冒险,推崇理性却又充满激情。能够将看似矛盾的因素统筹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旁人难于复制的文化,并以此实现智力能量的“聚变”,这是微软的实力,也是微软的魅力。

在创新的路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领先别人的人;另一种是被别人领先的人。领先别人的人永远让别人跟着他走,被别人领先的人永远跟着别人走。微软特有的竞争性管理已经让员工形成了永争第一的禀性,这也注定了他们在市场上走的将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整个行走的过程,员工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真性情去决定。

在新经济时代,一批超速致富的企业新生代不断涌现,其新陈代谢的速度更是惊人。昨天还是行业领袖,今天已成过眼云烟。在这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的新经济浪潮中唯一不变的便是技术创新。

雅虎、Google等一大批技术新贵的迅速崛起也为微软的这些精英人物提供了示范的模板。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创新才能让你有机会超越常人。要时时刻刻想着“我如何跟别人不一样,并且比他更好”,而不是“我如何与别人一样好”。而这种思想正是微软所强调的。

正如服装界的竞争策略那样,最先推出的新款式、新色系的厂商通常都是领导品牌,而当大家在学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研究下一季度的创新产品是什么。所以他们总是走在别人前面。在微软从事的软件行业,这个规律依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当微软的员工们试图在不同的领域不受限制地走出第一步时,微软的创新也就完成了。在微软源源不断的科研投入下,这种开掘想象力的新点子也接踵而来: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视会议系统,这款名为Ring-Cam的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有语音识别、面孔识别技术;还有重要的数据采集技术,这些技术的原理非常深奥。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像工具一样从企业和互联网资源中钓取盖茨所说的“商业情报”。

随着微软的发展,这种想象力上的拓展也就使得微软的高层领导和工程师们从原来早熟的孩子变成了一群经验老到的专家。在这些员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逆向思维的能力的时候,微软开始迎来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的大浪潮。不地摸索,不断地改进,让微软的创新之路长走长新。

时时创新,事事创新

微软不但在产品上创新,在公司管理、日常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微软给人们的感觉是每天都在变,每天都能看到全新的微软。

不断的创新让微软活力四射,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微软,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就是在员工开会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创新。

传统的会议就是总裁在上面说,员工在下面记录,漫长乏味的会议让员工十分厌倦,员工的意见也不会被重视。而在微软,为了员工畅所欲言,会议的形式五花八门。微软本来就是从事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员工的创意也是企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每逢微软开会,比尔·盖茨为了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创意,把谈话式会议改成静思开会。静思的主题当然是工作中的课题,也是会议的核心内容。会议的地点是在微软专门的会议室,会议室选择在很安静的地方,这些地方也要有无线网络覆盖,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正常收发电子邮件。

最近工作状态不好的员工也要做好被批评的心理准备。在会议开始之前,有的员工开始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即将到来的会议:

“天哪,我像是走进了一间闹鬼的屋子,屋里很可怕,幸好还有别人……”

会议开始了,一个部门经理做了一个简单的报告。可能是由于会议刚刚开始,这个部门经理显得有些紧张。

部门经理的报告刚刚陈述完,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比尔·盖茨有些发怒了,在接下来的会议里,大家看到了比尔·盖茨的另一面。他时而站起身来,时而打断别人的讲话,时而批评那些工作不佳的员工。会议的氛围立时感到很压抑,那些挨批评的员工恨不得马上跳出这个会议室。

等到比尔·盖茨“表演”完了,会议也基本结束了。比尔·盖茨坐在大的靠椅上,陷入沉思,好像在想自己是否有什么遗漏。

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开会之前比尔·盖茨仔细研读了那份报告,他这样做主要是想考验会上的员工,让他们吸取经验,在以后思考问题时要全方位思考。

记得有一名外交官第一次见到比尔·盖茨时,说:“从比尔·盖茨身上能感受到宽宏,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军人物,他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很让我意外。当别人有更好的意见的时,他也会耐心地听,如果觉得可行,他会欣然采纳。”

熟悉英特尔公司的人们可能知道,比尔·盖茨的这一做法很像英特尔公司的风格。因为比尔·盖茨鼓励员工大胆地发表创意,所以微软召开的创意会议通常总是热闹非凡。当时的英特尔和微软是美国计算机行业最具竞争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由于IBM公司没有继续沿用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导致英特尔公司刚刚研发的386微处理器面临尴尬的市场境地。

而微软则看到了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市场前景,选择与英特尔合作。随后,其他公司纷纷效仿,英特尔公司很快就占领了市场,而IBM公司则损失惨重。最后,比尔·盖茨与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最后终于成为商界盟友。近些年来,格鲁夫与比尔·盖茨一起密切合作,两家企业牢牢把持住霸主地位。

在比尔·盖茨身边工作多年的员工都有这样一个感受,比尔·盖茨很欣赏在会议上给他“打小报告”的员工,在比尔·盖茨眼里,这些员工才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在比尔·盖茨身边工作,你不能对他隐瞒任何事,哪怕是芝麻大的一点小事。诚然好消息很快就能传遍整个公司,比尔·盖茨告诫员工说:“对坏消息视若无睹更是不可饶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是危险的,这是让公司为这个潜在的错误而冒险。比如,当我们要开发这个未经论证的新产品,而研发部门却已经全力以赴去开发了,结果可能是研发部门的努力白费了。”

在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中,比尔·盖茨都与商界领袖,政治家及专业人士切磋交流。比尔·盖茨或许是在这些人身上寻找创新的灵感,应用到微软的管理之中。

让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微软

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商机。这是微软一贯秉承的理念。非凡的成功者能从大海中淘出金子,谓之“大浪淘金”,而失败者却只能望洋兴叹。比尔·盖茨成功了,只因他是一位精明搏击大海的弄潮儿。

1982年年初,公司派鲍勃·奥里尔去欧洲。鲍勃首先来到英国,发现那里最畅销的计算机是辛克莱计算机。这是皇家爵士大卫·辛克莱设计的一种计算机,它在英国的销售量比着名的苹果机或坦迪机大9倍,而且他还发现,在欧洲,占领市场的是苹果机和科莫多机,IBM公司的计算机几乎见不到。

鲍勃开始工作。他首先设法使英国生产CP/M-86操作系统的维克多公司转而生产微软公司的MS-DOS。然后,他又到法国,说服布尔公司、R2E公司和雷诺公司支持MS-DOS,并监督将BASIC作业手册翻译成法文和德文。

8月,由于微软派出赴欧洲的杰夫·雷克斯在路上出了车祸,因此比尔·盖茨不得不携同鲍勃亲自前往巴黎,在那里,他们幸运地遇到了苹果公司的驻法代表。他们进行了会谈,结果达成一项协议:坎宾同意在苹果Ⅱ号计算机上搭售微软的“多计划软件”。这可是微软很不小的一笔生意。

微软公司在欧洲渐渐打开局面,同时开始把他们的软件改成各种欧洲语言。比尔·盖茨研究了欧洲的情况,决定不把欧洲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看待,而把它分为三个主要市场。他决定在英国、德国和法国设立三个分公司,以适应三个市场的需要。

法国分公司于1983年5月正式开张。他们辛勤工作,除忙于一般业务之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微软公司校正多计划软件法文版中的错误。

9月,多计划软件法文版正式推出。苹果公司、IBM公司都销售搭配有这个软件的个人计算机。微软公司还为当时法国第二大计算机公司费克多公司编制了特定版本的多计划软件。这个软件不久就成了法国最畅销的程序软件。

到1986年,等到Lotus1-2-3软件法文版进入法国市场的时候,那里早已是微软多计划软件的天下,它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90%。这使美国许多软件公司的人们不知究竟,纳闷不已。

从1992年以后,随着微软公司每年分红与派股,盖茨的股票越来越多,而微软股票的市面价值越来越高,自然盖茨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但这并不足以让比尔·盖茨心满意足。任何对比尔·盖茨稍具了解的人都清楚,盖茨先生还有着更大的胃口。他的梦想在更遥远的地方,越过今天的成绩去开拓未来的风景是他生命的主题。

他曾对一群采访他的马来西亚的新闻记者说:“马来西亚计划成为全球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业界领袖,微软公司计划保持其在永恒发展的信息技术业界的统治地位。微软公司各项计划的重点将集中在创新、合作和收购上。”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文·鲍尔默在几个亚洲国家考查,他首站地就选在马来西亚。在2005年17所国家公立大学巡回访问过程中,他曾到吉隆坡推行微软公司认证计划。

他宣布微软公司将为马来西亚推出第一款四语言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

“计算机普及率大概在18%,我们希望新款多语言版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计算机,特别是使用他们自己的本族语来使用计算机。”鲍尔默很有自信的说。

微软帝国在2005年庆祝成立30周年时,鲍尔默说微软公司仍然有机会改变世界。

鲍尔默说:“虽然微软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成长和发展已经令人非常惊奇,但是它还将继续加强在这片地区的发展。而且,微软公司还可以进军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

“例如,马来西亚政府的目标是到2008年的时候让280万的非城镇人口进入IT时代,微软公司将与马来西亚政府密切合作,在该计划中提供培训和认证服务。”

微软公司与菲律宾政府也展开了合作,为了提高的菲律宾人的就业机会,微软向他们提供IT技能培训。

但是在东南亚,最关键的问题仍是软件盗版问题。盖茨说:“我们将继续证明我们是可以应付各种挑战的。如今,在开源、网络服务和软件盗版方面的竞争比以前更激烈。盗版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情况已经有了改善。我们将继续增加产品的价值,围绕产品提供更多的服务或者更多的功能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而且,某些软件产品将打折销售。”

2005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一个媒体会议上,盖茨说:“我们在今年进行的收购比以往任何一年进行的收购都要多。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我们已经收购了4~5家公司。”

只要是有钱赚的地方,就能看到盖茨的身影。东南亚市场已成为亚洲发展最快的区域,盖茨如此精明的人,绝不会视而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