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735100000034

第34章 不断超越自我(2)

在微软刚刚推出电子表格软件的时候,人们对这个软件还很陌生,但是当人们应用起来的时候,发现这个软件很实用。微软的电子表格软件也渐渐被人们接纳。可是好景不长,维赛软件公司看中了这个市场,也推出了电子表格软件,并且取名为维赛计算。维赛软件在微软电子表格的基础上把会计和财务的一些常用计算添加到了维赛计算里面。这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维赛计算很快就超越了微软,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子表格软件。

一向不愿落后于人的比尔·盖茨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准备东山再起。比尔·盖茨叮嘱当时的研发部门经理,微软要开发出比维赛计算优秀的表格软件。比尔·盖茨还亲自为这个软件功能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能够实现几个电子表格的汇总综合。第二,依据电子表格,可以在软件里绘制图表,如柱状图等。第三,增加权限设置,可以分别设置阅读权限,修改权限。

由于先前与IBM公司协议,微软与IBM公司在业务上展开合作。于是,微软把自己的电子表格开发方案拿给IBM公司商议。碰巧IBM正为32KB内存的计算机发愁,当看到微软的研发方案时,IBM公司就让微软马上投入开发这种软件。微软本来想研发适合更大内存的表格软件,无奈IBM公司没有同意。微软在这个时候发现自己被捆住了手脚。因为微软的电子表格软件只能在小内存的计算机上运行,当计算机的内存逐渐变大时,微软的表格软件就过时了。所以当Lotus 1-2-3出现后,微软的表格软件就很快退出了市场。

推出Lotus 1-2-3的莲花发展有限公司(Lotus Development Corp)成立于1982年,总部位于美国麻省波士顿,是全球领先的Internet平台与通信软件供应商。在1983年,莲花公司成功地研发了Lotus 1-2-3,它不但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同时还将表格计算、绘图、数据库分析等功能集于一身,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IBM及其兼容机系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行一时。而微软的表格软件只能在内存为32KB的计算机上使用,而且在功能方面也不如Lotus 1-2-3强大。这时,微软输给了一个后起之秀,莲花公司。

有IBM公司这座靠山,莲花公司很快就壮大起来。Lotus 1-2-3的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几年之间,就成为IBM公司和其他几家计算机公司的表格软件供应商。在Lotus 1-2-3的影响下,莲花也开始致力于为企业实现Internet/Intranet、网络通信、网络协同工作及电子商务等。1984年,莲花公司一跃成为全美国最大的软件公司,营业额达到175亿美元,超过微软的125亿,美元。而在电子表格软件市场,微软仅剩下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维赛软件公司在这个时候不得不宣告破产。

随着电子表格市场的衰落,微软的其他应用软件也在走下坡路。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微软的当家人之一保罗·艾伦生病,住进了医院。比尔·盖茨开始自己单独带领微软继续向前走。当保罗·艾伦康复出院后,离开了微软,自己开了一个软件公司。

比尔·盖茨看到莲花公司在美国锐不可当,采取了避其锋芒的策略。于是,比尔·盖茨来到欧洲组建微软分公司,寻找发展的机会。很快,微软就推出了多种语言版本的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要。同时这些应用软件改变了过去只能在32KB内存的计算机上运行的弊端。微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市场。所以,当莲花公司进入欧洲市场时,已经很难再和微软竞争了。当比尔·盖茨回忆起微软这段困境的时候说:“在和莲花公司的较量过程中,微软总算是扳回一局。”

不服输的比尔·盖茨并没有满足目前的状况,因为微软是从美国本土起家的,那里才是微软的根本。在欧洲市场,微软只能说是刚刚求得生存,而想要进一步发展还是要打回美国市场。于是,比尔·盖茨从微软的研发队伍里面选出精兵强将,对莲花公司展开较量。

为了早日研发出比莲花公司更优良的应用软件,比尔·盖茨带领自己的助手们夜以继日的忙碌,很快微软就成功开发出Excel 50。微软的Excel 50无论是性能还是用户操作都优于Lotus 1-2-3。所以当微软的Excel 50投放到市场的时候,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而莲花公司也不是坐以待毙,对Lotus 1-2-3也不断进行改进。在这个时候,微软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打败了莲花公司。Excel 50上市不久,微软当即宣布顾客如果对产品不满意,可以随时退货。这一招果然奏效,微软很快就和莲花公司平分天下,各自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当微软推出Excel 70的时候,莲花公司已经处于下风,除了少数忠实(顽固)的老用户以外,大部分市场都被微软夺走了。莲花不得不认输。

在文字软件方面,最早的文字编辑软件是梅克罗公司开发的“词星”。由于“词星”进入市场的时间最早,所以,在市场份额方面也就占有优势。但是“词星”毕竟是新兴软件,在功能和操作方面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就拿删除功能来说,就需要用户同时按几个键才能完成操作,这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比尔·盖茨看到了文字软件发展的机会,决定开发文字软件,向“词星”发起挑战。

微软新研发的文字处理软件不但兼容了“词星”的很多经典功能,而且微软又增添了很多新功能。在文字字体方面,有粗体、斜体和加下划线。在操作方面,如果用户不小心造成误操作,还可以恢复上一步的原状。

在这款软件即将上市的时候,微软把它取名为“微软词”。在一次展览会上,演示人员在大屏幕上熟练地向人们展示着如何操作“微软词”。围观的人们频频点头称赞。因为微软在其他软件方面的影响,“微软词”的问世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为了争夺市场,微软决定在展览会上免费赠送的形式做产品宣传。不久,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专家对“微软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到1990年在众多强手竞争中,微软在文字软件市场高居榜首。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计算机软件行业也适用。无论是微软与莲花的争夺战还是与梅克罗公司的较量,都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

走自己的软件之路

从微软的发展初期,比尔·盖茨就给微软一个准确的定位,即专注做软件,虽然这期间微软涉足了很多新领域,但还是围绕软件发展的。在微软的发展过程中,微软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比尔·盖茨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软件之路。

回首微软的发展道路,从最初的Basic语言到现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你会发现微软一直以软件为核心。当很多人问起比尔·盖茨早年的成功经验时,他都是这样回答:“走自己的软件之路。”

天资聪颖的比尔·盖茨对计算机情有独钟。从中学到大学,比尔·盖茨的头脑里每天都在想着计算机。在比尔·盖茨成长的那个年代正是计算机刚刚起步的阶段,计算机技术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比尔·盖茨看到了计算机的美好前景,从大学退学,潜心研究计算机软件。正是他的这一举动成就了今天一个传奇式的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之所以选择计算机软件,是因为当时的计算机软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凭着比尔·盖茨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努力,使微软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而微软更成为计算机软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微软积蓄起来的巨大的能量和力量让对手感到恐惧,甚至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注意。20世纪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曾经对微软的定价、营销和管理业务等方面进行调查,而以前受过这样“待遇”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IBM公司。

1995年比尔·盖茨以129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世界首富,而微软也成为全球软件行业的霸主,也成为美国软件行业的权威。然而在1994年美国司法部曾经干预了微软的产品定价,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微软的发展。但是凭着微软先进的技术和牢固的市场基础,微软前进的动力依然十分强劲。

起初,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保罗·艾伦想同时生产硬件和软件,因为当时很多大公司都瞄准了硬件,像“蓝色巨人”IBM、数字设备公司等等。比尔·盖茨经过仔细分析,认为这样不妥,从中学到大学他和保罗·艾伦只对计算机语言感兴趣,这就有了软件基础。而对硬件,他们只是关心硬件的发展速度。最后比尔·盖茨还是决定开发软件。事实证明比尔·盖茨的选择是正确的。

刚刚进入新世纪,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和机遇。可是对于微软来说,这个新世纪的开头就多灾多难。首先是来自美国司法部关于微软涉嫌垄断的指控,其次是欧盟的巨额罚单,让比尔·盖茨没想到的是竞争对手在这个时候也落井下石,联合起来对抗微软。在这段时间比尔·盖茨和他的助手们疲于奔命,应接不暇。此时微软面对的困难是自微软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舆论界对微软和比尔·盖茨的传闻纷纷扬扬。茶余饭后,很多人开始谈论微软的处境和未来,也有人为微软的未来担忧。但是,有着很强事业心的比尔·盖茨仍然矢志不渝,应对外界给微软的各种压力,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软件之路。

有人说比尔·盖茨以前面对困难可以出奇制胜,这一次他却无力回天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2000年,比尔·盖茨就做出了应对的决策,那就是他让出总裁的位置,自己专注技术研发和微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人这样评论比尔·盖茨:“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如果认为微软到了穷途末路,那可是大错特错了,了解比尔·盖茨的人都发现了,在美国司法部对微软进行干预的同时,他已经做出调整了。”比尔·盖茨把职位让给史蒂夫·鲍尔默以后,比尔·盖茨回忆说:“过去的二十多年见证了微软发展不平凡的道路,而将来,微软的发展也不会停止,微软会继续续写腾飞的神话。”而史蒂夫·鲍尔默接任总裁职位后,也对微软的未来做了规划。他说:“微软的未来发展将是多元化的,而核心将是软件和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此外,微软还会专注于家庭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移动通信领域和中小企业也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当微软发展到今天,比尔·盖茨身兼董事长和总裁,让他应接不暇,微软的发展实践让比尔·盖茨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而如今他让出总裁位置,专心从事技术创新,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这也体现出比尔·盖茨顽强的事业心。在微软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论是微软内部员工,还是外界评论,都认为比尔·盖茨把自己献给了软件事业。

经常和比尔·盖茨在一起工作的员工对他有着深入的了解。比尔·盖茨在工作方面一向很严肃,他总是能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根本,所以,他提出的问题很“刻薄”,让你感觉到十分难堪。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都要时刻放在嘴边。对于那些数字要准确无误地记下来,经得起他的盘问,千万不能出错,因为比尔·盖茨的记忆力很好。如果你有的准备工作没做好,汇报工作的时候出了一些差错,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他可能会劈头盖脸批评你一番,甚至把你驳得体无完肤。

从以上的点点滴滴,不难看出比尔·盖茨用自己的事业心谱写软件的凯歌。因为比尔·盖茨时刻谨记着这样一句话,优秀的产品离不开优秀的员工。他要用自己的事业心来感染微软的所有员工,让每个员工都能忘我地工作。比尔·盖茨坚信,良好的工作环境,优秀的员工,再加上每个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那么微软的产品定然很优秀。

在微软的发展道路上,虽然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是比尔·盖茨带领他的助手依然度过重重考验,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软件之路越走越宽。

让对手失血过多死亡

在盖茨的创新历程中,屡次遭遇过产品与其他厂商撞车的情况。在这些竞争当中,只有适应社会发展,并取得市场先机才能存活下来。而落伍者注定要遭遇被淘汰的命运。因为盖茨似乎走得更快也更远。他的策略是:四处出击,只要是看准的,就一个也不放过;而对于竞争对手,要么买下你,要么把你消灭。实在不行了,干脆放弃。

在微软发展的初期,盖茨一直是靠给大公司提供软件产品而生存。但是当时两大电脑生产商苹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在试图研发自己的软件,试图借机摆脱微软。这两大公司的结盟,让盖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把新一轮竞争的目标确定在多媒体上。

“所以,我们要感到危险已经逼近,开发和研制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谁控制了多媒体电脑,就可以通过全球上亿台个人电脑实行软件控制,”盖茨强调道,“我们的目标就是必须争创多媒体产品的行业标准!这个目标我们志在必得!”

在电脑世界,每一种产品的出现,都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然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在过去,IBM个人计算机确立了个人计算机标准;而微软公司的MS-DOS确立了操作系统的标准。如果一家公司确立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行业控制权和滚滚而来的巨大财富。盖茨也正是基于落伍者将被淘汰的想法追求创新,追求创立行业标准。“对于多媒体的竞争,我们和对方各具优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看谁能抢在前面。”

在这场战争中,IBM和苹果公司成立Taligent,企图开发一个取代“视窗”的操作系统;同时这两家公司还在Kaleida实验室里研制一套多媒体软件。结局都是一个:无疾而终、悄悄地消失。在这新一轮竞争中,微软公司还是抢先了一步,在1991年3月公布了静止图像压缩标准不久,又公布了活动图像压缩标准。

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各样的“反微软联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高科技公司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美元。但是由于落伍者已经被淘汰,人们对于这数亿元投入所推出的产品已经没有印象。而微软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到1991年年末,多媒体将盖茨推上了世界级电脑权威的宝座。

盖茨并没有因为多媒体开发有了突破而高枕无忧。他清楚地看到,要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必须马不停蹄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进军,并且通过竞争去占领某些领域,因为它在台式计算机方面的垄断地位并不能保证使它在这些领域中自由驰骋。这些领域包括大型电子游戏,微软已经把赌注押在了数十亿美元开发的X box、个人数字助理PDA(它已经设计出袖珍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装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