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比尔·盖茨商道全书
3735100000031

第31章 抓住一切机遇(4)

比如中国,盗版软件在中国随处可见。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喜欢盗版,关键问题是是否盗得到。在北京秀水街,大批的外国人购买仿冒名牌,南京珠江路上的老外狂买盗版(软件、影碟等)。最终,连比尔·盖茨自己也承认他喜欢“盗版”。

比尔·盖茨说:“我们将研究在未来十年如何向他们收钱。”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人使用盗版软件他们就会一直依赖我们,只要他们依赖我们,我们就可以在未来找到让他们付钱的办法。

所有人都能马上了解盖茨的话中之意:“中国人不花钱买软件,喜欢盗版,但只要他们想盗版,我们希望他们盗版我们的,因为他们会上瘾,我们将研究在未来十年如何向他们收钱。”

2006年,微软在一次产品发布会上承认他们的操作系统中包含有正版检测工具,每天都会“默默”地向其发送验证信息。通过这个消息我们知道,微软的操作系统中存在和微软监控系统相连接的通道。除了发送正版验证信息,微软还在利用此通道进行哪些活动呢·这恐怕只有微软自己才能知道了。

微软完全有能力锁死和网络联通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微软不想这么做。因为微软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微软默许甚至鼓励中国人使用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说,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的幕后最大的操控者正是微软。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盗版windows看作是微软的一个产品,而且盗版windows在功能上和正版windows基本相同(微软也默许盗版通过网络升级,不要天真地以为那是盗版者的仿制功力深厚,其实那是微软故意这样做的)。于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就出现了两个价格,一个是价值800元RMB左右的正版,一个是4元RMB的盗版。

在这样两个价格夹击之下,几乎没有人可能再发展出自己的操作系统。有哪个操作系统能够卖出4元钱的价格·无论怎样压缩成本,正版软件根本不可能卖出盗版软件的价格,也就是说没法与4元钱的盗版windows相抗衡。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顶着压力去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

金山WPS正是这种情况下的受害者,尽管他们一直在努力,但只要有4元钱的Microsoft Office盗版软件存在,WPS将永无出头之日。相反的情况是盛大,他们的成功是因为网络游戏无法盗版(也可以盗版但成本非常高,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

中国人几乎是“逢软必盗”,不但盗版windows,还盗版Office、photo shop、macromedia……不光盗版国外软件,还盗版中国人自己的软件。有个笑话极具讽刺性:中国人使用的软件全部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因为价格都一样:4元。而一些美国人因为买不起windows XP,还在用windows98呢。

盗版软件也许暂时给微软带来了一定的损害,但在同时也使微软获得了长久利益。在可以预知的将来,盖茨说的话也必然会实现。

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比尔·盖茨创业的过程中,他多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版权,凭借自己敏锐的法律意识,他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纠纷中大获全胜,法律成了他的“护身符”。同时,比尔·盖茨也是凭着法律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从比尔·盖茨开始创业到微软成为计算机巨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比尔·盖茨和法律始终有着难舍难分的情节。虽然比尔·盖茨在大学期间只读了一年的法律课程,但是他的法律意识极强,而且还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为自己所用,这或许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吧。

比尔·盖茨进入哈佛大学后,对那些实用的法律知识倒是很感兴趣,像合同法、商法等,而对于那些法理学、法律史提不起精神来。然而这些法律知识让比尔·盖茨受益匪浅,而且很快就学会了用法律为自己辩论。就在这期间,由于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和几次沸沸扬扬的“计算机事件”,让比尔·盖茨出了名。不久,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老板慕名前来,找到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这家计算机的老板想让这两个计算机天才帮助他开发一个软件,而且报酬也很丰厚。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爽快地答应下来。于是,二人就在哈佛大学的计算机房里埋头工作,凭着二人对计算机的执着,很快就完成了那家老板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俩在获得报酬的时候,也引起了一场麻烦。

原来,他们二人在计算机房开发软件被管理员发现,管理员上报给学校了。学校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两个,指责二人利用公共教育资源谋私利。比尔·盖茨心里觉得很委屈,那些教授和助教可以利用学校的计算机做研究,获得收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于是,比尔·盖茨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封信,交到了学校领导的手中,很快,这件事就在学校传开了。有的同学认为比尔·盖茨胆子很大,也有的认为比尔·盖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了不起。

从此以后,学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房的管理,列出了使用细则,如果学生使用学校的计算机开发软件,学校也要获得版权收入。也正是这个细则让比尔·盖茨在那时就坚定了信心,想要真正有所作为,就要自己开一家公司。

1975年对于比尔·盖茨是人生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和自己的伙伴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他们二人租了一间陈旧的办公室,有几件简陋的办公设备。公司起初叫交通数据公司,因为以前他们二人曾经为西雅图市的交管部门开发交通灯控制系统。不久,二人想给公司改个名字,一直没有好的创意。后来,微型计算机初现端倪,发展势头越来越旺盛。比尔·盖茨对他的伙伴说:“我们今后就为微型计算机开发软件,那我们的公司就叫微软吧。”这样,计算机巨人从这一天开始成长。

微软成立后,第一个生意伙伴是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老板称赞比尔·盖茨年轻有为,不到20岁就自己当老板,一定前途无量。比尔·盖茨当时只是笑了笑。当比尔·盖茨把自己和伙伴开发的语言程序通过合同的形式交给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时候,世界上第一份关于软件转让协议诞生了。这也是比尔·盖茨第一次用法律的武器扞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自己的语言程序转让之前,比尔·盖茨曾经把自己拟好的合同拿给他父亲看,是否有疏漏之处。等到他父亲看完之后,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比尔·盖茨很有法律意识,经过父亲的几番指点,这份合同更加完善,也十分有利于微软。

按照合同的规定,微软对这个Basic语言程序有绝对的版权,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可以根据微软的授权使用这个语言程序,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根据语言程序的使用数量向微软缴纳版权费,版权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固定的版权费,每年5000美元,另一部分是数量版权费,就是根据程序的使用数量收取版权费,每次为40美元。此外,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不能恶意复制程序供未经授权的公司使用。合同中还注明,微软可以把这个语言程序授权其他公司使用。在这个合同里,软件开发商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版权不受侵害,而且权责分明,很快成为计算机软件转让和授权的范本。

而微软从这个合同中不仅保护了自己的版权,也给微软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微软先后从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收取了高达十几万美元的版权费,比尔·盖茨也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微软的不断成长,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也开始了漫长的维权道路。后来,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由于竞争对手的排挤和经营不善,面临破产。1978年,佩特克公司收购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然而爱德华·罗伯茨为了能把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卖个好价钱,竟然对外宣称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已经拥有一个语言程序的版权。佩特克公司信以为真,因为他们看重的就是这个语言程序,于是就花了大价钱收购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

当收购程序结束以后,佩特克公司立即向外界宣布,以后这个语言程序由佩特克公司来授权。

比尔·盖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先是一头雾水,后来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比尔·盖茨马上和佩特克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交涉,以此保护自己的软件版权。比尔·盖茨向佩特克公司宣称,是微软最先开发出了这个Basic语言程序,版权属于微软的。而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只是得到了微软的授权使用,他只有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然而,佩特克公司的负责人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花了大价钱买了版权,他并不在意买主是谁。比尔·盖茨看到协商无果,只好做好向法庭起诉的准备。

比尔·盖茨与父亲商议后,分析了目前的情形,认为胜诉的概率比较大。于是,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用一纸起诉书把佩特克公司告上了法庭。当法庭表示接受审理的时候,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可是,谁知道困境又一次来临,法庭突然告知微软,在法院调查此案期间,微软先前的版权收入要冻结。这让微软寸步难行,公司本来刚刚成立,好不容易赚到了一笔钱又被冻结了。在这段时间,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微软几乎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硬是苦苦等了几个月,终于等到了法庭宣判的时候,这个判决也决定着微软的未来道路,说是生死判决也不为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微软胜诉。法庭要求佩特克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此时,佩特克公司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爱德华·罗伯茨骗了。

而比尔·盖茨又一次通过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从此以后,比尔·盖茨更加珍惜自己的软件版权,因为这些软件版权正是微软生存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