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校不教,父母不讲,但你一定会用到的社会常识
3734700000001

第1章 这样为人处世,提早成功20年(1)

生活中,有些坎儿得自己过

同样是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几年后,有的人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成了公司的骨干力量;而有的人却默默无闻,甚至被辞退,狼狈不堪……

同样是一所大学毕业的同学,几年后,有的人飞黄腾达,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人脉宽广;有的人却还在为如何找到一个可以糊口的工作而四处投简历……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见到。在学校不相上下的人,到了社会以后差别会很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在学校学习成绩好靠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在社会上混得好,靠的是社会上的知识。很多在学校成绩很好的人一进入社会,会突然发现自己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但很多时候,人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之所以会被自己打败,是因为自己不懂得一些常识、一些规则。当然,这些常识和规则并不是你在书本上学习的那些!生活中,有些东西老师不教,父母不讲,但你又一定会在生活中用到。这些常识和规则你越早学会,越早受益。因为既然是规则和常识,就说明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人无法改变世界,就要让自己学会改变,学会提升自己;虽然有时候会有些困难,但你必须明白,有些坎儿没有人能帮你,你只有自己跨过去。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但很快,大学生就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挑剔起来,他认为公司没有给自己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而且,上司对自己也不重视,要知道,自己在学校可是成绩很棒的优秀学生,没有学生不佩服自己的。可是在这家贸易公司,自己的努力上司根本看不到,而自己一出差错就被批评得体无完肤,自尊心很受伤。一次,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日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了解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听到他气愤地抱怨,朋友反问道。

“没有!这么短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完全搞通呢!”

“那你这样走了,岂不是太便宜公司了!古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最好先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这样,老板就会特别心疼失去了一个人才。那时候你再走,就让那个不重视你的可恶老板后悔去吧!”朋友说。

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把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场所,等自己把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搞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既可以出气,又可以有不少收获,岂不是一举两得?从此,他就开始有意识地默记偷学,经常在下班后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研习写作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心一意要把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搞懂。

一年过去了。那人遇到了朋友。朋友问他说:“现在,你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吧,是不是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呢?”

那人红着脸说:“可是,我发现这一年来,上司对我越来越刮目相看了,尤其是最近以来,总是对我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了公司的红人!我怎么还会辞职走人呢!”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来,在生活中,那些对上司有“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之念的人,那些曾经极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因为还不懂得职场上生存的规则和常识,不懂得简单的社会常识,结果让自己受挫,走了很多的冤枉路,浪费了许多精力。如果上面说的那个年轻人没有一个“良师益友”般的朋友给自己指点迷津,任由自己频繁跳槽,相信以他浮躁的工作态度,到哪里都很难有一番作为。

公司不是学校,老板更不是你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公司,未必会像对待下嫁的公主一样提供员工培训流程,也未必会像对待客户那样准备好你学习所需的资料、文件,更不会像对待专家那样为你安排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面对这样的现实,职场新人不具备挑剔、评价、质疑或解释规则的资格,只有主动适应的义务。

这些都是一定会用到的常识和规则,老师不会教你,父母可能也不和你讲,但你一定要懂,因为你只有了解这些,才不至于被撞得头破血流。

多了解一些社会常识,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顺利,让自己离成功更接近。

不懂做人,很难在社会上吃得开

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做人更难。美国哲学家马登关于做人与做事,曾有一段深刻的阐述:“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个律师、一名医生、一个商人、一个职员、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者一个政治家时,你都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要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义。”

无论哪一个人,也不管你多聪明、多能干,家世背景有多好,如果你不懂得做人处世,那么,你就很难在社会上吃得开。

确切地说,做人处世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懒惰,为了心中的目标,也付出了很多,然而却一直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且人际关系也很差,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其实他们很勤劳,可为什么有时候却会落得一辈子碌碌无为,蹉跎岁月,最终一事无成的结局呢?答案往往都是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为人处世。

从表面上看,做人处世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处世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

当你做一件事失败了或被人无端抛弃的时候,应该先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看自己到底哪里出错了。改变不了世界,就先改变自己。

比如说,你去别人家做客,当主人的话可多可少,甚至经常劝你喝茶或提议看看电视时,你就该明白,自己应该告辞了。因为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时,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欢迎了。

比如说,你正在对上司汇报工作,他的眼睛没有专注地看着你,或者他的手指不经意地在桌上叩几下,很可能他已对你的汇报不满意了。如果你进去时,他的脚正在桌子下无聊地晃动;你说话间,他的脚忽然停止了摇动,那他已对你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上司的心理,你才能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才能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和一个新认识的人谈话时,他的双手总是在不经意间抱在胸前,那表明他对你还是有所防备的。所以,在让他相信你以前,最好还是谨慎为之。

一个人向你发出了邀请,你兴致勃勃地落实邀请时,他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他的邀请不过是顺口一来的说法,你就不要追究下去了,除非你想让他讨厌。会处世的人从来不做别人心目中的不识时务者。

这些事情看起来虽然不大,但你这个人是否会做人处世往往就体现在细节中。一旦你做人对了,你的世界就是对的。做人不对,世界就会给你深刻的教训。

有些人很会为人处世,他们懂得如何既能够表现自己,又不让人感到反感,总是能够把一个最好的自己呈现在别人面前。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能够把握与人交往的恰当距离,谁也不得罪,从容地周旋于来来往往之中。

他们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懂得什么事情需要冷处理,什么事情需要热处理,什么时候应该清楚一些,什么时候应该糊涂一些;他们善于把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处理问题能够做到手起刀落,药到病除。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接纳和尊重。他们说的话也很容易让别人信服;他们如果提出什么建议,也总是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赞同;他们遇到困难,别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相反,有些人却总是受到周围人的排挤,他说的话对别人没有丝毫的影响和作用,别人恐怕连听的兴趣都没有;他的任何建议在别人看来都是无足轻重的。恐怕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他有了困难,别人又怎能愿意帮忙呢?

两种人之所以有着天壤之别的待遇,根本问题在于你是否懂得做人,懂得处世。懂得“做事先做人”这个基本常识,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赢得漂亮。

没有信用就没有博弈的资本

看看商界那些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你会发现,他们往往都信誉良好。而在你的生活中,你也会发现那些信誉良好的人总是能受到别人的信赖,而那些不守信用的人,在别人眼中就是不靠谱、不可信的人。

要想在社会的博弈中取胜,什么最重要?年轻、财富、学识、友谊,毫无疑问是取胜的资本,但这些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信用。

所谓信用,就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约定,尽管它无体无形,却比任何法律条文更具震撼力和约束力。一个没有信用的人,要想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而那些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都将信用看得无比重要。

“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誉。我只要求你做一个正直的公民。不论你将来是贫或富,也不论你将来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儿子。”这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致的父亲对柳传志的教诲。

联想的成功和它自身的诚信是密不可分的,它取信于银行,取信于员工,取信于投资者。1996年和1997年,香港联想公司因为库存积压造成1.9亿港元的亏损,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公司的运作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笔资金需要从银行贷款。

在危急关头,联想的领导层竟然选择了首先告知银行亏损的消息,然后再申请贷款。一般人认为,先借钱再通知银行亏损状况或者干脆不通知银行会比较容易借到钱。但是联想宁愿付出天价也不愿失去银行的信任。此举果然赢得银行的信任,并再次贷到了款。如果不是联想长期守信用,在长期经营中打造了自己“讲信誉”的金字招牌,这件事根本就做不成。

可见,良好的信誉是博弈成功的资本,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企业如此,个人更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有所成就,就应该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誉。商家缺乏信誉走不远,人缺乏信誉更会被社会淘汰。人的信誉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很聪明,特别是在经商中,更是有许多的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把信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生意从来都是分厘必赚,丝毫不让的,但在已签订的契约面前,犹太商人总是宁愿自己吃亏也要绝对遵守。这对他们而言,是非常自然、毫无疑问的事情。在犹太商人看来,毁约是不应该发生的,更是不可以原谅的。因为犹太人深信,他们的存在是因为和上帝签订了存在的契约,如果不履行,就是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约定,当事人就一定会有灾难。在犹太人眼中,一个人的信誉比生命更重要!

孔子说过:“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信用对于一个人是无价之宝。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必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信用的家庭,必无亲朋好友;没有信用的社会,必将是一个贪欲泛滥、欺诈横行的社会。可以说,不讲信用的行为,就是摧毁财富的魔鬼。而当你懂得珍惜自己的信誉时,你实际上就是在积累自己成功的筹码。

为人处世,方圆有度

方,顾名思义,是指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为人处世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他人所左右。圆,指一个人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为人处世,要懂得什么时候该方,什么时候该圆,方圆有度,才能从容自如,这两者缺一不可。

为人处世中,“方”是做人之本,是做人的精神脊梁。生活中那些最受人敬佩、喜爱的人无不具备“方”的品质。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就如走路,直走不行,就要想办法绕过去,否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一个人过于方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折就容易断。过于方正,有棱有角,必将碰钉子。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

一个人只有懂得方圆之道,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为人处世中无往而不利。

做人要方,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做墙头草。做人要圆,圆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而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时候你也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影响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被迫的。

真正的“方圆”之人,他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似错的对……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

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看呆,这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明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圆”乃立世之道。纵观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个方面。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凡事都在圆中预,方中立,这是古人谋事的原则,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着名教育家黄炎培在教育儿子如何为人处世时,曾写过这样四句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老先生的话,实际上是对“外圆内方”的一个很好的解释。

在他看来,“圆”就是要“和若春风”,对朋友、同事、左邻右舍,要敬重、诚实、平易近人,和气共事;“方”就是要“肃若秋霜”,做事要认真,坚持原则。“取象于钱”,则是以古代铜钱为形象比喻,启发人们要把“外圆”与“内方”有机统一。真可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才能掌控全局。只有懂得运用“方圆”之道,才能无往而不胜,所向披靡。

做人需要灵活点儿

如果你认为,那些成功的人一定都学识满腹、才华横溢,那你就错了。事实上,只要你比别人多点“心机”,那么,你就很可能胜过别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很难获得成功。甚至,一个没有心机的人,不仅难获成功,甚至连性命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