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希腊化时代”科学最卓越的贡献要属医学与力学方面。在“希腊化时代”,医生们第一次了解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脉搏的重要性,感觉神经核、运动神经的功能以及人脑的脑回。这些知识由伟大的医学家加伦传播开来,直到近代医生们都不敢对其表示怀疑。力学方面的杰出人物是阿基米德,他创立了流体静力学,还制定了螺旋、滑轮和杠杆原理。
“希腊化时代”打破了东西方各自发展的形势。虽然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来到东方,强行推行希腊化模式,但在推行过程中渐渐地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产生了当地特有的混合文化。东方的宗教也传播到了西方,促进了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欧洲的转变。
罗马共和国
罗马人在击败了迦太基人之后,把征服的矛头转向了东方。先是强迫马其顿和希腊城邦臣服,最后强迫整个希腊化的东方世界归顺。
罗马人成为整个欧洲的主人并非偶然,早期希腊人与罗马人有很多共同点,但罗马人定居在台伯河上方的高地。这样的地理优势让罗马人更便于经商和接受外来的影响。另外从海外移居到意大利的两个文明民族给罗马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伊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伊特鲁斯坎人把他们信奉的神明,有关拱门拱顶的知识,以及通过检查动物内脏来占卜等东方习俗传给了罗马人。希腊人则贡献给罗马人字母表、部分艺术与神话、宗教观念和习俗等等。
公元前500年左右,罗马人赶走了伊特鲁斯坎人,建立了独立的城邦。并且在几年内迅速地征服了周边的各民族,控制了意大利半岛中西部的拉丁姆平原。罗马人的城邦制度与希腊类似,也从国王拥有最高权力逐渐转化成选举执政官来管理城邦。罗马有两名执政官,从选举中产生,任期一年。而元老院则为主要立法机关。
罗马人很快完成了希腊人没完成的事业,统治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军事战略以及对意大利半岛上其他居民非常宽容,所以罗马人能够统一意大利半岛。相比之下希腊人连统一城邦都做不到。
从公元前295年夺得意大利中部之后,罗马人开始向南进攻。一直到塔伦坦城下,罗马人的脚步受到了阻碍。塔伦坦人向希腊的伊庇鲁斯求助,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也是一代军事奇才,率军帮塔伦坦抵抗罗马。在取得两次损失惨重的胜利后,因承受不了巨大的损失而撤走。罗马人虽然战败,但是在意大利还有75万人的后备队。皮洛士撤军时预言:“我为罗马和迦太基留下一个多好的战场。”八年后,罗马与迦太基在西西里岛开战。
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一次战争让罗马人开始重视海战。他们建立了一支海军,把海船变成甲板,通过擅长的近身战打败了迦太基人,夺取了西西里岛。第二次战争在公元前218年打响,这次战争中,迦太基伟大的战略家汉尼拔统率军队连续几场击败了罗马人。但罗马同盟军对罗马的忠诚让汉尼拔未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最后一战在迦太基附近打响,迦太基惨败,只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只保留了一小块领土,舰船也只剩下十艘。虽然军事上迦太基惨败,但是经济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非但不能帮助迦太基恢复往日的荣光,反而引来了罗马的觊觎。最终在第三次战争中,迦太基被攻陷,城市被摧毁。
迦太基被攻陷以后,罗马人开始在马其顿分裂成的几大强国中挑拨离间,巧妙地挑起了一系列的战争。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罗马人迅速吞并了马其顿、希腊以及小亚细亚,然后又征服了叙利亚、埃及。罗马人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版图,但是在亚洲只拥有沿海地带的若干行省,整个内地被帕提亚帝国占领,帕提亚是罗马在东方的主要对手。当时罗马的统帅是尤里乌斯·凯撒,他在公元前58年到前49年控制了英吉利海峡与地中海之间的整个高卢地区。从公元1世纪起,罗马在克莱德湾和福斯湾之间建筑起了一道防御工事,开始对不列颠的长期占领。
罗马对于征服的新行省给予了新的政策,不像对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那样优待。元老院任命的各省总督要保证向罗马本国缴纳大量的贡品,包括税款、谷物、奴隶等,但是也享受在行省内为所欲为的权力。这一政策导致了行省官员可以在自己治下肆意地巧取豪夺。
罗马本国的经济也受到了破坏,意大利半岛上的农民因为与迦太基的战争导致破产,廉价的粮食和奴隶源源不断地涌入罗马。种地变得无利可图,农民只能卖出自己的土地,走进城市与奴隶们竞争工作。
政治上也如经济一般受到了负面影响。罗马早期民主化趋势非常明显,但随着元老院权力的增加和下层民众热衷出卖自己的选票,下层民众不再是民主政府的基础。军队也发生了变化,破产的农民开始长期服役,平民军团变成职业军团。士兵们不再效忠国家,而是为了土地和战利品效忠自己的指挥官,军队开始私有化。
版图扩张带来的破坏性还体现在文化上。大量的财富涌入罗马,原本的传统美德被抛诸脑后。人们掠夺金钱,挥霍浪费,漠视社会道德准则。
这个时期的罗马共和国社会混乱,充满了危机。格拉古兄弟曾尝试过进行一场改革,试图利用自己竞选获得的地位施行温和的土地分配方案,结果受到了执政者的反对。格拉古兄弟相继被杀,改革失败了。格拉古兄弟的下场证明了改革在罗马帝国不可能成功,奴隶们开始寄希望于起义。最大的起义是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起义。这场起义几乎威胁到了罗马共和国的生存,不过最后获得胜利的还是政府。
这次起义最终胜利者是高卢的征服者尤里乌斯·凯撒,他统领着一只强大忠实的军队,在公元前49年,凯撒击败了他的对手庞培,成为了罗马无可争辩的主人。可惜凯撒统治罗马不久就被刺杀了。
凯撒死后,他的继承人渥大维与安东尼总督进行了一场长达13年的夺权战争。公元前31年渥大维在海战中打败了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组成的联军,独掌罗马大权。从此罗马帝国开始了一个黄金时代,为之后200年的和平打下了基础。
伟大的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渥大维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尊号,标志着罗马已经不是共和国了,而是帝国。渥大维已经如皇帝一般,独揽大权。他开始直接控制各省总督,惩罚其中贪污受贿的人,并且规定税率,让税收不再被贪得无厌的包税人滥征。他严密地控制军队,提高士兵的待遇,直接统领士兵。他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保护帝国各地区的商品和军队运输。
这种种的措施保证了罗马帝国能够维持200年之久的和平统治,在此期间,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的贸易都很发达,从高卢到中国,主要商品和奢侈品源源不断地涌入罗马。
在文化方面,罗马人把他们的城市文化传播到了中欧与北欧,罗马城就是整个帝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罗马文化基本起源于希腊,但是在工程和法律方面,罗马人却有自己独到的贡献。
虽然罗马人的建筑理论不怎么突出,但是在开沟挖渠、铺设下水道网络、修建桥梁和铺设公路等公共设施方面却是非常的出类拔萃。一些道路和桥梁,甚至一直使用到中世纪。与希腊不同,希腊的建筑特色主要是从神庙等宗教建筑体现出来的,而罗马的建筑特色则是通过实用性的建筑物来表现,比如浴室、剧场、凯旋门等。
罗马人的法律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并非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那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法律。随着帝国的发展、生活的复杂,原本的法律开始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而外族人的增多也为法律的制定造成了麻烦,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法律,但普遍适用的只有少数几条。因此罗马人制定了《万国法》,这部法律不仅适用于罗马人,也适用于非罗马人。
在罗马帝国的后期,罗马帝国统治者的继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前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罗马的皇帝都是把继承权传给有才能的养子们,这样的制度让有才能的人可以接连上任,延续着帝国的繁盛。但是到了马可·奥勒留,他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康茂德当了继承人。康茂德没有尽到帝国首脑的责任,他荒淫无道,把时间都花费在看车赛和角斗上。公元193年康茂德遇刺身亡,他之后的统治者们大多都与他一样昏庸。从公元235年到公元284年这一时期,罗马更替过24个皇帝,只有一个是自然死亡。
一直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衰微的过程被中止。有才干的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先后即位,颁布了很多应对紧急需要的措施。其中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制定了政府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君士坦丁做出了与基督教合作而并非镇压的决定,这个决策使动荡的社会趋于稳定和统一。此外他还发布了针对通货膨胀的物价赦令,为刺激耕种制定了弃耕土地交税的法令,以及限制短缺物资的出口等措施。
虽然公元3世纪和4世纪的皇帝们努力而执着地阻挡罗马的衰落,但是他们仅仅只是暂时稳定了形势,最终并不能阻止罗马帝国的灭亡。406年起,高卢人、西班牙人、非洲法兰克人、勃艮人、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开始大规模入侵西罗马。在410年和450年罗马城居然遭受了洗劫。在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退位后,西罗马灭亡了。
虽然说罗马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经济。罗马的生产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进步,而由于战争掠夺到了粮食和大批的奴隶,使得罗马人感到满足的同时,荒废了大片的农田。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停止,掠夺也相应的停止了,这个时候种种危机爆发了出来。而军队从农民志愿军变成要靠统治者一直供养的职业军队,也让罗马帝国的开支大大增加。贸易的衰落和国家收入的减少导致罗马帝国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于是帝国开始崩溃。
罗马与希腊的兴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却不是唯一的道路。在远东的亚洲,印度则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发展着。下面我们就把目光从希腊和罗马转向印度。
四、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因为环境不同而导致。希腊跟罗马不存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没有杀戒、轮回、报应或者与这些类似的观念。但这些是印度文明的基础,是印度人思想与生活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造成了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入主印度的雅利安人有跟欧洲人同样的生理特征,但是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文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本章要谈论的主题。
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影响
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后一直住在旁遮普地区,因为那里有大片草地可以放牧。后来他们依靠着极其简陋的工具缓慢地扩张到了恒河流域。随着他们在公元前800年开始使用铁器,扩张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也从畜牧业发展为农业。恒河流域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因此水稻比小麦、大麦的产量高出很多。人口密度的中心从西北部转向了东部。
生产重心从畜牧业转向农业,促进了建立村庄所需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木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等。河流充当着运输的主要交通干线,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当贸易方式从以物易物转变为使用货币交易的时候,原来的专营某些行业的村庄和贸易重地开始变成城市。
经济发展促进了政治的统一。雅利安人渐渐的由部落首领组织起来,恒河流域的部落变成了王国,旁遮普和喜马拉雅山麓的部落变成了共和国。这些早期国家中,摩揭陀王国由于地处两条商路交汇处,又有铁矿等资源,因此很快就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摩揭陀凭借自身的优秀条件,成为后来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形成的基础。
公元前4世纪,难陀王朝成立了。难陀王朝是最早建立国家,并系统地开发了摩揭陀资源的印度王朝。他们修建灌溉工程,制定税制,为帝国奠定了基础,但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第一个帝国。第一个帝国是由一名叫做旃陀罗笈多·孔雀的年轻冒险家于公元前321年夺取难陀王位后建立的,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帝国命名。
雅利安人的入侵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最开始印度的雅利安人与其他雅利安人一样,分成武士、祭司、平民三大阶级,而没有制定与社会等级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但是到了公元前500年的时候,种姓制度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种姓制度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普遍统一的观点是等级划分的一个基本因素是肤色。
雅利安人发现了自己与印度土着肤色上的差异,于是把土着称为达塞人,即奴隶。雅利安人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此他们为避免与被鄙视的臣民混合,制定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达塞(奴隶)。达塞不能参加宗教仪式,也不享有其他的社会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从肤色来划分地位无法适应社会现实。某些雅利安部落需要与达塞部落结盟,来进行与其他雅利安部落的战争。渐渐的,雅利安移民的习俗与语言开始与印度土着人的混合起来。达塞人的祭司开始成为婆罗门,首领成为刹帝利,商人地主成为吠舍,农民和劳动者成为首陀罗。肤色再也不能提高地位。
由于社会法令与宗教法令的共同作用,种姓制度至今仍然是印度社会构架的一部分。直至今天,印度社会的阶级仍然主要依照种姓来进行分阶。
因果报应和轮回是印度宗教重要组成部分。雅利安人最初信奉的神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当生产的中心从畜牧业转向农业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三大新神——造物主梵天、保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与这些新神相伴而来的是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婆罗门的手中。婆罗门依靠自己的权力,对其他阶层进行无理强征,导致了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行了宗教改革。
印度的宗教改革最初是出现了苦行主义的风气,苦行者们疏远社会,反省自身,进入出神的修行状态。这种通过内心反省与沉思的又引发了许多改革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这个新的宗教排除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的位置。随后,不但在印度,在欧亚大陆中部、东亚、东南亚,佛教都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