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之所以有所改变,是由于组成第二国际的主要政党们正在背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其中一个因素是,西欧各国的选举权正在逐渐扩大,这意味着工人可以利用选票而非子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另一个因素则是,1850年以后,欧洲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这使得工人们更乐于接受资本主义。
当然,并非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依然有人继续忠于马克思的学说,于是大部分社会党都分裂成了“正统”派和“修正主义”派。而相比之下,显然修正主义更能与时俱进,因而他们通常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第二国际也为它的修正主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首先是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社会主义者。他们响应了各自国家政府的主张,使得数百万工人战死沙场。第二国际被扯得粉碎,虽然战后得到了复兴,却再也无法获得从前的力量和声望。
社会主义却没有随着第二国际的分裂而消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社会主义者即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了政权,建立起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布尔什维克还组织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向第二国际即社会党国际进行挑战。
三、逐渐强大的俄国
虽然俄国是欧洲的一部分,俄罗斯人也是欧洲的一个民族,然而由于俄国位于欧洲的边缘,由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大块缓冲地带构成,这一特殊的位置使得俄罗斯人的历史经历完全不同于其他欧洲人,他们所发展起来的文化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通常是被动地接受关系,在20世纪以前,欧洲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比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要大得多,这种影响也一直是俄罗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856年以前的俄罗斯和欧洲
第一个俄罗斯国家是在公元9世纪以基辅公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个早期的俄罗斯国家与欧洲其他地区通过贸易保持着许多的联系。11世纪时,雅罗斯拉夫大公还同欧洲各大王朝建立了姻亲关系:他的妹妹嫁给了波兰的卡西米尔一世,他的儿子娶了拜占庭的一位公主,而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法兰西的亨利一世和挪威的哈拉尔三世。
然后,在之后的数世纪中,两件决定性的事情使得俄罗斯陷入了孤立状态。首先是公元990年前后,弗拉基米尔大公决定接受基督教的拜占庭东正教,拒绝了罗马天主教。虽然在当时这两个宗教间的差别还不是很大,但经过之后数十年的发展,最终两个教会于1054年分道扬镳。而俄罗斯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的长期斗争之中。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唯一独立的堡垒。这些事件使得俄罗斯人自鸣得意,最终自我孤立起来,甚至蔑视欧洲其他地区正发生的伟大变革。
另一件决定性的事件是1237年蒙古人的入侵,虽然蒙古人只要俄罗斯臣民承认可汗的宗主权,每年纳贡,便不干涉他们的事务。但是,蒙古人的统治却割断了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地区的联系。这种隔绝发生时,西方正在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海外扩张和商业革命的巨大变革。因此,处于孤立中的俄罗斯基本没有受到这些意义深远的运动的影响。反而是蒙古人给俄罗斯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后来的俄罗斯沙皇建立半东方的****统治铺平了道路。
当俄罗斯人于15世纪摆脱了蒙古人的时候,俄国文明和西欧文明已经显露出了巨大的差异。在东正教的影响下,俄国文明是一种和谐一致的文明,但是却缺少像西方那样生气勃勃、扩张商业、工业和科学的文明。一些有远见的俄罗斯领袖很快便看出他们经济的落后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16世纪的俄罗斯人同以后的土耳其人、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开始借鉴西方的东西,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技术。
沙皇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大大加快了这一西方化的进程,他颁布了3000多条法令,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行政机关和军队,建立起了供养军队的工业,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各类型的专家,还派出了一群群年轻的俄罗斯人到国外学习,并建立了许多的学校。彼得还打破了先例,去西欧旅行,直接学习外国的制度和惯例。他甚至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那样,在英国和荷兰的造船厂做过工,以此来了解在他看来对国家最有用的东西。
在彼得大帝打败瑞典后,在波罗的海沿海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通过这一切的手段,彼得终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所说的打开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的目标。然而这一切都是在国内很多人的激烈反对下完成的。
之后,彼得大帝未完成的工作由才华横溢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继续下去。叶卡捷琳娜认为自己和宫廷是俄罗斯欧化的媒介,她比彼得更富有知识,积极地赞助了文学、艺术、戏剧和报刊。在她统治期间,俄罗斯的高等贵族们已经开始欧化,无论是在他们的言语、服装、住宅还是社交方面都纷纷模仿起凡尔赛宫廷。然而,欧化的上层阶级与被束缚在庄园里的农奴之间的鸿沟正越来越宽。
这一严重的社会差异在俄罗斯赢得对拿破仑大军的巨大胜利之后越来越明显。1815年至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4年自由的西方社会生活给他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他们于1818年回到俄罗斯的时候,他们发现沙皇的独裁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正是这样的情绪引发了十二月党人的起义。
1825年12月,即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十二月党人的起义爆发了,然而,由于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起义很快便失败了。究其原因,俄国缺乏商业、工业和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资产阶级。因此,在没有任何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情况之下,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俄罗斯的思想家们分成了西欧派和斯拉夫派。西欧派心中的英雄是彼得大帝,他们极力主张统治者要像彼得大帝一样,带领俄国赶上西方的进程。而斯拉夫派则认为,每个国家都体现和表达了特殊的民族精神,不应强制迫使一个国家去模仿另一个国家。他们认为,彼得是俄罗斯文明和民族团结的主要敌人,他们完全不认同西方社会,更不愿意接受它。
1856-1905年的俄罗斯和欧洲
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间的争端随着迅速发展和扩张的西方社会给俄国社会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压力而得到解决。这种压力通过俄国和一些西方强国,最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得到说明。战争在俄国的土地克里米亚半岛上发生,然而俄国却失败了,最终不得不接受了耻辱的巴黎条约。这一条约要求俄罗斯削减黑海海军,并拆除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还被迫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
这场失败对于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斯拉夫派一个成员曾宣称:“西方将了解到它所夸耀的自由和自由主义制度在危险时候没有什么用处,赞美这种制度的俄国人将被迫承认强有力的、指导一切的****制度是保持民族伟大的唯一手段。”然而事实是,俄国战败了。纵使俄罗斯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作战,但对拿破仑大军的胜利并未重演。这时的形势对俄罗斯士兵极度不利,他们使用的步枪射程只有西方军队的三分之一,他们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他们甚至没有名副其实的医疗服务和食品供给。正如西欧派所察觉到的:“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
旧制度的第一个变革就是解放农奴。事实上,在战争之前,1825年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农奴已经爆发过500多次骚动了。随着战争的失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于是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解放了所有农奴,而农奴耕种的土地也重新进行了分配。这在俄罗斯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其意义甚至超过了美国在1863年发表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受西欧变革的影响,俄国开始向工业化国家转变,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从1865年到1890年,俄国工厂的工人数目由38万人上升到了162万人,进而在1898年上升到了300万人。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已经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煤产量也为法国煤产量的四分之三。
不断地发展引起了俄罗斯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就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以及他们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没有因为废除农奴制的条款而感到满足,他们认为,依然有很大的一部分土地在贵族的手中。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农民人数增长,对土地的渴望也相应地增长,他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于现状。除此之外,沉重的赋税也是让农民忍无可忍的一项重要原因。他们不仅要为自己1861年得到的土地缴纳费用,还要承担各种地方税。而因为很高的保护关税,使得农民们购买制成品的费用也相应上升。种种因素使得农民内心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1898年,俄国秘密建立了社会革命党,其政纲主要是要把国家和贵族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他们在两个方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者:第一,他们认为农民而非城市无产阶级,才是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第二,他们提倡实行个人恐怖主义活动而非群众的组织和活动。于是在社会革命党内部,存在一个成功暗杀了许多着名受害者的秘密战斗组织。
同欧洲其他地方一样,俄国工业化早期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使得俄国工人和西欧的工人一样,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骚乱。1898年,社会民主党成立,并随即分裂成为修正主义派和正统派,即我们所称的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
20世纪初,除了农民和工人之外,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也对沙皇的政权日益不满,这批人组建了立宪民主党,通常根据其缩写被称为“卡德茨”。立宪党成立于1905年,其纲领是: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一个类似于英国下议院的议会机构与它维持平衡。然而,中产阶级由于人数较少,一直未曾拥有大批的追随者。
20世纪初,西方对俄国的影响就是如此。西方的侵入逐渐破坏着一个独特、和谐的社会,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压力和冲突最终成就了1905年和1917年的伟大革命。
1905年以前的俄罗斯和亚洲
16-18世纪,俄罗斯凭借着自己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已经能够控制西伯利亚的部落民族并向东扩张至太平洋,但是在东南部,他们却被强大的中国阻挡了前进的脚步,并不得不接受了把他们限制在阿穆尔河以北地区的《尼布楚条约》。
18、19世纪期间,俄罗斯人凭借从西方得到的先进技术,重新向着东南和南面推进,在阿穆尔河流域战胜了中国,在中亚把自己的统治强加给了古老的******汗国。俄罗斯人继续扩展他们的疆土,直至被在阿拉斯加的美国人、在印度和波斯的英国人以及在满洲的日本人所阻挡为止。
彼得大帝统治期间,俄罗斯人向阿拉斯加推进,派遣有丹麦血统的海军军官维图斯·白令船长率领一支探险队分别于1728年和1740年对美洲大陆进行了两次探险。白令探险最大的发现就是亚洲和北美洲在太平洋北部水域相连。
受到利益的驱使,俄罗斯商人紧跟在探险者后面,以便获得有利可图的海獭皮。商人们沿着阿拉斯加海岸建立据点,控制并剥削阿留申群岛的居民。1761年,愤怒的乌姆纳克岛居民袭击并杀死了许多俄罗斯商人,少数幸存者被迫逃离。阿留申群岛暂时获得了5年的独立,但这里的居民们再次回到了从前仅能果腹的渔猎生活。1766年,俄罗斯商人的雇佣军再次返回阿留申群岛,他们杀戮了3000多人,摧毁了他们的村庄。于是在俄罗斯统治者的逼迫下,阿留申群岛居民再次开始猎杀海獭,这种破坏直至阿留申群岛居民和海獭都被杀戮殆尽。
1799年,各私营贸易公司联合组成了俄美公司,俄国在阿拉斯加的杰出的领导人亚历山大·巴拉诺夫积极独断地指挥着远征队沿美洲海岸建立提供补给的定居点,以便能把粮食从西伯利亚运过世界上风暴和雾最多的一个海洋。1811年11月,俄罗斯人在圣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罗斯河旁建立了罗斯堡,1819年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块殖民地。
俄罗斯的扩张引发了西班牙和美国的不满,而皮毛贸易的衰落也使得俄美公司濒临破产。最后,俄罗斯人决定放弃他们在美洲所占有的土地,毕竟阿拉斯加太过遥远,他们担心自己无法保护它不受美国的侵害。于是,在1867年,俄罗斯人将它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相当于每英亩的土地价格还不到2美分。
俄罗斯人在北美洲的活动使得他们重新对阿穆尔河流域有了兴趣,他们需要在太平洋有一个出口作为向美洲殖民地供应物资的基地。他们已经拥有了鄂霍茨克港,但这港口每年一直冰冻到6月,并且总被大雾所笼罩,这是完全不能够支持俄罗斯人运作的。
俄罗斯人对阿穆尔河的野心由于中英之间1839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而进一步膨胀。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英国吞并了香港,并在长江流域有了极大的势力。于是,俄罗斯人下了决心要在阿穆尔河流域定居。短短10年,在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伯爵的领导下,加之中国的软弱,俄罗斯人便实现了他们在这一地区的所有目标。
穆拉维约夫伯爵在1847年被任命为东西伯利亚总督,虽然他拥有了总督的广泛权利,但仍然越权派遣远征队将俄罗斯的旗帜插到了外国的土地上,并鼓励俄罗斯殖民者定居阿穆尔河流域。实际上,中国政府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直到1851年5月,俄罗斯政府才将发生的所有事情通知了中国。
5年后,即1856年,战争再一次在中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失败者的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商人开放更多的港口以及作出其他的让步。穆拉维约夫抓住这一机会,提议中俄两国联合共同防守阿穆尔河流域,结果中俄订立了《瑷珲条约》(1858年),俄罗斯除了获得阿穆尔河北岸至乌苏里江的土地以外,还拥有和中国一起对直到海边的乌苏里江两岸土地的共同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