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章中我们知道,农业革命是人类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农业的传播促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得以发展而产生出古代的大河流域文明。
这一章我们所讲述的,便是欧亚大陆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所产生的人类文明。这一段时间的文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我们称之为古代文明;第二阶段是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我们称之为古典文明。
一、公元前3500-前1000年的欧亚大陆文明
人们曾在某个时期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一缕光是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但现在已经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
而我们所说的文明产生的时间——公元前3500年,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方便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而实际上,从部落文化发展到古代文明,经历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并非仅仅只是一件事情而已。而这里,我们所要考察的,便是这一过程的性质和起源。
古代文明的起源
“文明”是区分人类与动物的主要依据,也是证明人类进步的标杆。究竟什么是文明呢?文明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产生合理的社会制度,并且由制度确立国家政治权利;开始出现文字,社会出现阶级等级的分化;建筑学,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开始兴起等。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这些特征,比如说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出的,而世界知名的玛雅文明和埃及文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是这些特征在判断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性质时,确是被用作一般性的标准。
虽然不同文明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还是有共同特征的。这种共同特征表明新的社会类型已经不是此前社会资源平均分配的部落社会了。从简单的村庄转化到复杂的文明,究竟是如何变化的?中东文明的转化过程可以给我们答案。在两河流域的上游山区,人们学会了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完成了农业革命。然后人们从那片山区迁徙到了两河流域,逐步发展出了新灌溉农业和新社会制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最终产生了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农民从高地迁移到低地之后碰上了很多问题:降水量不足,烈日暴晒,洪水,缺少岩石做建筑等。但是低地也有低地的优势:枣椰树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还提供了很多质地低劣的木材;河岸附近生活着很多禽鸟小兽,河里还有很多鱼类;土壤相比高山之上要肥沃得多等。新环境带来的最大的困难是降雨量不足,所以如果要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种的话必须发展灌溉农业。于是人们通过开掘沟渠,把河水引入田地,使农作物比在高山之上增加了惊人的产量。由于食物的充裕,人口开始逐渐增加,更多的人口使得农民开辟了更多的沟渠与农田,农业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
除了农业灌溉技术发展了,冶金技术也被人们所掌握。冶金技术摆脱了原始的反复锤打的方法,开始用熔炼的方法从矿石中提炼金属。人们发现铜经过热处理能够成为液体,冷却以后可以变成模型的形状,硬度也得到极大的增强,用铜所制作的工具锋利程度远远地超过石器。到了公元前3000年时,中东和印度的居民已经开始在铜里面加入其他金属,以冶炼其他的更耐用的合金,其中加入锡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生产出来的合金就是当时制造武器最受欢迎的青铜。
犁的发明极其重要,最初的犁结构很简单,以牛来拉动,不过用于中东地区半干旱的沙土地已经足够了。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400年,这项技术传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且传到了印度和遥远的中国。用牛拉犁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人类首次利用身体以外的力量作为动力。
交通方面人们开始利用风力跟轮子,风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船出现了横帆,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人造的力量做动力。帆船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来说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所以古代文明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水路。车轮是从钉在车的两端发展到钉在车轴上,轮子与车身不再自身相连,虽然很简单,但是比依靠人的肩膀和驮兽要省力得多。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社会制度也产生了变革。人口的增多使村落发展为城市,城市由新兴的宗教贵族和军事首领、行政首脑来统治。农业的发展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社会可以开始供养新生宗教阶级、军队和官吏。虽然在石器时代就有祭司,但是当时的祭司并非专职,他们闲时也需要从事农业劳动。而村落发展为城市以后,开始有了专职的祭司。由于当时的人非常蒙昧,把一切自然现象解释为神灵所为,所以祭司就成了最有权势的人物,开始对各种当时人们不能解释的现象负责,并且开始管理社会。但是随着社会成分多元化的发展,宗教法令开始失去约束力,战争的规模次数也开始增长。战争使祭司们的权利转移到了世俗新贵们的手上。本来每当进行战争的时候,公社就会选出一个人来担任战争领导人。随着战争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战争领导人的任期就越来越长,后来变成了永久的军事领袖,变成了国王。
军事化不断的发展,国王的权利也在不断的增加。大量的金属武器和宫廷奢侈品开始占据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不同地域出产的原料不同,所以大规模生产涉及地区商品交换。从此海上贸易开始蓬勃的发展,码头上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阶级分化导致了政治权力集中,传统的部落议会开始失去了原有的权力,对于过往的决议只敢畏畏缩缩地表示反对,最终传统议会被王权所取代。
文明在欧亚大陆扎根,很快就开始向周边地区疯狂地传播下去。如果美索不达米亚大约是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出现文明,那么埃及文明大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中美洲和秘鲁大约是公元前500年。不过确定史前年代的碳同位素测定法会有正负几百年的误差,所以有些学者已经开始质疑传统文明是从地中海东部向西欧传播这种假设了。
文明向不同的地区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使文明产生出很多不同的类型。下一节我们就来说说古代文明的类型。
古代文明的类型
新旧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路线,有些重视发展农业,有些重视发展畜牧业。而根据这些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文明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每一个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在城市中,根据当地的建筑、语言、食物,就可以分辨出是在西欧、中东、印度还是中国。
虽然有着众多的不同,但是也拥有着一些共性,其中最显着的则是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和性别关系的不平等。社会阶级的不平等源于所有的文明都建立在纳贡关系,而非最开始的血缘关系。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妇女很难参与到新型农业当中,因为这些活计过于繁重。于是妇女们不再能保持与男人相同的社会地位,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用来照顾孩子跟丈夫。
看完古文明社会的共性以后,我们来看看每个文明的特殊性。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文明的先驱——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一个中心出现在苏美尔。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出现了12个城市国家。由于他们为了称霸而争斗不休,导致他们轻易地被北方来的印欧入侵者和南方来的闪米特入侵者打败。
闪米特人的着名领袖萨尔贡一世是该地区第一个帝国的奠基者,另一个伟大帝国的创立者也是闪米特人,他名叫汉谟拉比。在闪米特人之后还有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先后入侵过这块土地。
虽然这些帝国幅员辽阔,但是城市始终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基本的单位。大多数平民都是靠当农夫、工匠、商人、渔民和牧民来谋生的,他们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买主以实物或者货币来购买。货币一般是银,每次交易都要称货币的分量。
城市外面是农田,大部分农田都被国王、祭司和富人拥有,他们把土地划分开来租给农民,农民把生产出的剩余产品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为了方便经营地产,苏美尔人不仅发明了楔形文字来记账,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的一些学科,其中包括畜群的计算和土地的测量。这些学科为其他的社会工作也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并且早在公元3000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记录天体的运动了。苏美尔人的宗教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尤其是经常洪水泛滥的两条大河。这些让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变得恐惧而悲观。他们试图通过编纂完整的法典来减轻不安全感,《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是指导社会行为,虽然十分有进步意义,但是还是明确地规定了男人高于女人的优越地位。
现在我们要了解的是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同的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是一种帝国文明。帝国文明之所以可以稳固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埃及是一个大河流域国家,周围多是沙漠瀑布,这些给予了埃及良好的保护,不易受到侵犯。而尼罗河又为埃及提供了很好的运输条件。
天然的屏障和水势平缓的尼罗河使得埃及人的生存环境相对较为和平安逸,这使得埃及人的性格自信而乐观。但同时,埃及人对死亡也十分重视,他们相信来世,并且会为来世做好各种准备。国王死后会使用香料防腐,并与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放在一起,放入金字塔内。金字塔的建造非常艰难,但即使如此,只要法老下令,埃及人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不惜一切代价完成金字塔的建设。因为在埃及,法老被认为是众神之王,埃及没有法典,法老的话便是法律。
尽管当时埃及社会里已经有了私有财产和私营企业,但是却并不普遍,依然由国家控制了农业工业的大部分生产活动,并且负责产品的分配。国库中装满了各种产品,这些都用来支付国家的开支和荒年的储备。除了纳税之外,埃及男子还需要服役,金字塔就是那些劳工最着名的劳动成果。
埃及工匠的技术是举世公认的,他们的珠宝非常精致,几乎至今还无法超越。他们给玻璃着多种颜色并最早开始鞣制皮革,他们的纺织技术也不逊于今。并且埃及人还最早发明了口红、染发剂和画眉用的化妆品。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以克里特岛上米诺斯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明。
克里特岛的繁荣来自于它的贸易,四周是陆地环绕的地中海,并没有大西洋中的凶猛风暴,因此克里特岛的商人可以轻易航行到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国家。而且克里特岛上也有大量可以用于制造商船的木材。
克里特岛的文明受到商业的影响极大。所有的城市都不设防,因为他们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克里特的村庄在地位和经济上都比大陆上的村庄更平等,村庄生活的中心则是进行露天宗教活动的地方。此时可能已经出现了家庭奴隶,但是数目不会太多。
米诺斯文明的艺术家保持着一种自由轻松的态度,他们可以把生活中的任何场景都当做模特。克里特岛人在建造建筑时也不关心外表,而是更关心舒适度。克里特王宫非常宏大,但是占王宫一多半面积的是仓库与手工作坊。克里特人拥有复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到了近代都没有谁能超过。
克里特岛远离战争,女人与男人拥有一样的社会经济地位。在这方面克里特文明是所有欧亚大陆古代文明中一个伟大的例外。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类型相对保守,且极具宗教色彩和计划性。他们的城市建筑统一而精致,布局呈格子形。在此后的1000年中,这种城市造型都极少发生变化。
和其他古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主要也是农业文明。印度河文明是所有文明地区中最早用棉花织布的。此外印度与外部世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出口珍珠、棉织品、孔雀、象牙、梳子。当时的梳子跟今天印度使用的梳子还是一模一样的造型。印度的贸易主要在美索不达米亚展开,如果看不见海岸,就放出乌鸦,让它飞去寻找最近的海岸。
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河文明衰落,是因为雅利安人从中亚的入侵,也有人说是因为火山活动涌出大量的泥浆淹没了印度河文明。但是这些只是推测,因为人们至今无法解读印度河流域的文字。
相对而言最为特殊的是中国黄河流域的商朝文明,它与其他文明的差别,主要是由地理上的封闭性造成的。这里虽然封闭,但却也没有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商朝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北部正是因为这里是各类文化的交汇点,受到西北游牧民族、西部农耕民族和南方森林居民的影响。
公元前1500年建立商朝的入侵者掌握了中东人发明的小麦种植和冶炼青铜武器等技术,利用这些技术,这些入侵者控制了中国北部新时期时代的农业部落。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商朝人反而被当地文化同化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传统。
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对于中国以及整个东亚的历史都非常重要,这一点也证明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这些龟甲除了记录文字也用于占卜,把有关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疑问刻在龟甲上,那些被刻上文字的龟甲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商朝人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
虽然古文明的种类众多,但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些古文明纷纷崩溃。那么造成欧亚大陆古文明崩溃的原因是什么呢?究竟是因为内部腐朽还是外部入侵呢?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答案,但是可以肯定,外因、内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崛起。
游牧民族的崛起
古文明渐渐衰弱,因为其从内部来说早已虚弱不堪。黄铜和青铜的价格昂贵又稀少,不能用来制造很多武器。这导致了君主及其所属的政治、军事集团垄断了武器,加强了君主的特权地位。但是这样人民得不到武装,面对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进攻时,兵力不足就成了一个显着的缺点。
让古代文明崩溃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三个:来自南部沙漠地带的闪米特人、欧亚大草原西部的印欧人和草原东部的突厥人。
这些民族因为不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只能逐水草而生。当牧场变得贫瘠,气候变得恶劣的时候,便会开始进行迁徙。对于游牧部落来说,处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古老文明中心,像磁铁一般吸引着他们,因为那里有堆满仓库的粮食和无数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