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任职总统期间,在经济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私生活的不检却让他晚节不保。但是,评价政治人物时穷究其私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主要还是应该看他任期内的政治功绩。
公平来看,克林顿实在是历代美国总统里最有才华的一个。他在任期内,力求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涉,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克林顿赶上了一段二战以来的最好时光——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计算机开始兴起。互联网这种新兴产业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为早已疲软的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克林顿任期内,美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社会公共保障事业也较能让美国人民满意,而美国的财政赤字也大幅降低。克林顿的工作赢得了美国人的称赞和尊敬。不过,在民主选举的时代,总统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克林顿的风流成性却屡屡置他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终于在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一事上,克林顿跌了永不能翻身的一个大跤。
比尔·克林顿的当选
1992年,新一轮的美国总统大选即将拉开序幕。乔治·布什在任期间,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受到很多美国民众的支持,很多人觉得他很有可能继续连任。可是在乔治·布什任期的后半段,各种问题渐渐显现,这对未来选举的形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美国八十年代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艾滋病传播、毒品泛滥、种族主义等依旧在延续。乔治·布什政府对这些问题似乎并不是很热心,也没拿出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美国民众依旧深受困扰。
当年乔治·布什以“环境总统”和“教育总统”为口号赢得选票,但他上任在这两方面并没有什么作为。任何有关教育改革的策略提议,都没有得到乔治·布什政府的支持。净化空气法正合他曾提出的目标,不过却被认为会缓减经济增长、减少就业机会,遭到竞争委员会的反对而无法实施。环境保护署对于某些制造污染的大公司的起诉,也被乔治·布什政府给驳回。
美国的医疗费用在乔治·布什任职期间大幅提高,然而还有很多低工资的美国人没有健康保险,这些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3%。乔治·布什没有提出实施全民健康保险的计划,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于人们关心的人权问题,乔治·布什政府也漠不关心。1992年,洛杉矶的贫穷黑人与拉美人聚居区发生大规模骚乱,造成很大损失,而乔治·布什对此视而不见。人们对乔治·布什的不满态度更加加深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乔治·布什执政的四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0.7%,这是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纪录。中产家庭和工厂工人的家庭收入都没有增长,失业人数和贫困人口不断增加,部分市政府和州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是捉襟见肘,甚至无法及时支付公务员的工资。
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些解决法案。但国会是由民主党人控制,因此绝大多数法案都被乔治·布什否决。联邦政府中的这种党派斗争,政府对社会问题的束手无策,更招致人们的不满。到1991年3月,原本支持乔治·布什的大量选民,有一半表示不再信任乔治·布什。
在政治方面,乔治·布什没有给身陷绝境的萨达姆致命一击,也招致保守派的怨言。保守运动发生变化;新保守派站在与乔治·布什对立的立场,极力反对乔治·布什政府。新****的人也明言对乔治·布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不满。冷战结束加上苏联的大崩溃,削弱了因共同的立场而团结起来的****凝聚力。乔治·布什代表的共和党人也不能再以自己在国际外交上的强势来保持民意。直到选举前夕,人们对于乔治·布什的支持率已下降到五十年来的最低点——29%,大部分民众认为美国正处在衰落的状态,急需变革。
尽管民众支持率下降,但乔治·布什依旧争取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在接受提名演讲中,乔治·布什只是一味地攻击对手的个人品质,对于解决美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等问题和困难,并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纲领计划。
民主党那边分为三派:以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为代表的****,以前联邦参议员保罗·藏加斯为代表的****,威廉·J·克林顿及其他民主党领袖为代表的中间派。****主力争下层人民的支持,****基本上站在郊区居民的立场,中间派的克林顿击败其他两排,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与乔治·布什展开总统竞选。
乔治·布什政府最大的软肋是经济不振,克林顿就从这方面出手。克林顿认为必须结束对美国经济进行“新政”式干预,但也不能再像保守主义那样对市场机制过分崇拜。他认为国家应该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长期进行投资来提高美国经济的劳动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不能仅仅依靠大规模的重新分配收入来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克林顿也重视政府、企业与劳工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为了争取到郊区居民的支持,克林顿许诺将给中产阶级减税。对于外交问题,克林顿很聪明地尽量避免提及。
乔治·布什也做了不小的努力,但还是渐渐落在克林顿的后面。他试图扞卫家庭价值来维持自己在共和党****中的地位,可他对堕胎的看法,却遭到很多共和党温和派上中层女性的反对——这部分人转而去支持克林顿。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超过一亿人参与投票,是1968年来美国选民投票比例最高的一年。克林顿得到了部分青年和较老选民的支持,也争取到了大多数女选民和第一次参加选举的选民的支持,得到43%的选民票和370张选举团成员的票。乔治·布什获得37.5%的选民票,和168张选举团成员的票。克林顿大获全胜。
克林顿的票数没到选民总票数的一半,但他的当选结束了共和党十多年来的保守改革高潮,开出了一个新局面,一个属于克林顿的新自由主义或中间道路。
跨国公司及其影响
克林顿政府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第一届政府,冷战中,为了与苏联对抗,美国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后美国的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许多公司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资本主义发展的源头在于美国和日本,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许多美国大型的公司都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子公司,开展海外业务。跨国公司的繁荣使美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经济浪潮规模壮大,美国资本集中在世界各国的原料加工业、新技术服务和零售业,操控了许多国家的经济。日本受美国操控的程度最重,英国经济也很依赖美国的帮助。一旦美国撤离资金,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很可能面临崩溃。
资本转移同时意味就业岗位的转移,许多美国人丧失掉工作机会。但日英等国也在美国投资建厂,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人的“损失”。
渐渐地,美国的制造业“交到了”亚洲人和南美洲人的手上。这些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急需要新的科技来发展本国的制造行业,因此许多人来到美国学习。
捕捉到这一商机的首推电话公司,他们迅速涌入中国、墨西哥等地区,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共同发展通讯系统的协议。这些大型通讯公司的手中掌握着决定性的资金。跨国公司掌握着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国外投资,这让美国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