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西方一些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西方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无一例外地都是首先学会同媒体打交道,然后才考虑进入政坛的。因为,如果不善于和媒体交朋友、打交道,在西方政坛一天也混不下去。只有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才能在普遍选举中最大限度地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瓦解竞争对手,赢得民众的选票。
从想要进入政坛的第一天起,每一个西方政要就开始了同新闻媒体不间断地打交道,运用新闻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动员社会公众的力量,推动自己施政纲领的实施,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获取民众的支持。对于西方政要来说,从立志从政到筹划竞选,从参加竞选到任期结束,如何同媒体打交道是各个政要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自己执政理事的前提和基础。
历任美国总统,大多数情况下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既不是召见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了解安全防务情况,也不是会见国务卿,了解社会事务,而是首先浏览《华盛顿邮报》、CCN等几大媒体的新闻,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新闻、社会舆论和民众意向。然后,同办公厅主任和白宫新闻发言人确定一天的新闻主题词,统一新闻报道口径。在西方社会,把媒体舆论称为第四权力,把新闻记者称无冕之王,足见媒体和舆论的影响力。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西方政府和政要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来自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和威胁,采取种种策略来应对媒体,做出种种努力驾驭媒体,千方百计地利用媒体。但尽管如此,西方强势政府和强硬政要始终无法保证在与媒体的博弈中稳操胜券、永居上风。
英国内阁大臣政治献金丑闻、法国总统萨克齐离婚纳小、俄罗斯拟修宪延长总统任期等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介入跟进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这些国家政府和政要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应对媒体成为西方政府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下台前,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量,不论是按重要性来说,还是按时间和投入的精力来计算,除了最核心的决策之外,其他几乎都是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足见新闻媒体的重要性。
在我们国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新闻媒体不仅被作为党政机关实行属地管理,而且都是清一色、十分单纯的党报党台。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声令下,就能够绝对地管住所有的媒体。因为所有制形式的单一、单纯,存在的社会矛盾比较少,社会意识和社会舆论也都高度统一,出现负面事件,很容易封堵,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伴随着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意识、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科技的进步、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负面事件无法封堵。如何正确面对新闻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已经成为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现实课题。
※知识延伸
雷锋事迹的发现和推介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12月出生,1959年12月参军入伍,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入伍不到3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并荣获“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雷锋入伍以来,无论是在新战士中,还是在老战士中,都很突出。雷锋大公无私、一心向党,见工作就干,见先进就学,见困难就上,见同志有缺点就帮。雷锋多次立功受奖,被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1960年秋天,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收到了一封辽宁省辽阳市的读者来信,信中表扬了解放军战士雷锋,说他在辽阳一带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时,给****辽阳市委写了封慰问信,并随信汇寄了100元人民币。来信还说,雷锋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已成为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精神力量。
《前进》报社总编辑嵇炳前看完信后,很快与雷锋所在部队的上级机关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取得了联系,得知雷锋是工程兵部队评出的“节约标兵”、团队的“忆苦思甜”典型。对此,嵇炳前十分重视,积极向中央新闻媒体推介这一先进典型。嵇炳前找到时任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负责东北地区军事报道的佟希文和李健羽,介绍雷锋的事迹,并当即陪同佟希文、李健羽找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王寄语了解情况。听说是了解雷锋同志的情况,王寄语激动地对记者说,只要你们与雷锋一接触,一定会感到雷锋是位非常可爱的人。
1960年11月,佟希文和李健羽来到雷锋所在连队进行了认真采访。回到沈阳,佟希文和李健羽一边“消化”材料,一边核对记录。他们决心写好雷锋这位平凡中见伟大的全新的人物典型。写了改,改了重写,连续经过几个日日夜夜撰稿。在撰写这篇报道时,佟希文和李健羽得知雷锋于1960年11月8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是,文章就从“穿上军装还不到十个月的战士雷锋,不久前参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开头,文章标题取名《党的好后生》。后来,稿子送给了沈阳军区副政委杜平。杜平在审稿时,将题目改成了《毛主席的好战士》。于同年11月26日,在《前进》报刊发了这篇报道。
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媒体,也转发了佟希文和李健羽采写的这篇通讯。此后,雷锋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报道,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成为先进典型。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时,为了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左后轮突然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雷锋不幸被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大脑机能障碍,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朱德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热潮。
此后,雷锋成了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的代名词。每年3月5日,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对中国甚至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雷锋事迹的发现与推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伟大常常寓于平凡之中。
纵观雷锋22年短暂的一生,非常平凡。雷锋眉清目秀,但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因为政治素质过硬,并有开拖拉机、推土机的经验和技术,被破例批准入伍。
参军后,雷锋是人民军队中一名极为普通、平凡的战士。雷锋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非常平常的、一般性的好人好事,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肯做,就都能够做得到,也都能够做得像雷锋一样好。发现并推介这类正面事例比较困难。
如何才能发现这类平凡的正面事例中蕴涵的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意义?这需要新闻发布队伍具有很强的大局意识、敏锐的目光和辩证的思维。******主席教导了我们工作思路,就是实事求是,努力研究和正确把握客观事实的规律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到雷锋的事迹,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告诉了我们具体方法,就是深入实际、仔细了解、认真思考。启示之二:顺应时代推介正面事件雷锋事迹的推出,正当其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完成了土地改革,完成了对工业、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人民快速走进了社会主义新社会。
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几千封建、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加之百余年国际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和掠夺,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全国上下一穷二白,迫切需要统一意志、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大干快上,加速国家全面建设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社会大众,头脑中还存在许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障碍。
此时,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迫切需要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以实现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1960年,推出雷锋这一先进典型,顺应了形势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和人民的呼唤。雷锋事迹一经公开报道,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
启示之三:把握正面事件的本质。
同一个正面事件,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公开报道后,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当时,对于雷锋这一先进典型事例的定位,也有许多不同角度和观点。
1963年2月中旬,《中国青年》杂志社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编辑部请毛主席为学雷锋题词、定调。毛主席让办公室的同志先拟几个题词供参考。办公室的同志结合新闻媒体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拟写了十几个题词,送给了毛主席。其中有:“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应该说这些题目从不同的角度,都反映了雷锋精神的一个侧面。
但是,毛主席都没有使用。经过思考,毛主席亲手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大字,为学习雷锋定了调。毛主席解释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要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揭示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并明确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
启示之四:新闻发布的首声效应至关重要。
如上所述,雷锋先进事迹的推出,顺应了形势的要求,踏准了时代的节拍。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雷锋这一先进典型,除其事迹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蕴涵伟大、真实亲切、生动感人之外,也是同类先进典型中较早推出报道的。因而,形成了强大的首声效应,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广大受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认同,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十分深远的记忆。
后来,在雷锋精神的启发和激励下,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出现了经久不息的学雷锋热潮,社会主义新风尚迅速形成,有力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到处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热烈景象,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造就了英模辈出的时代。全国各条战线相继涌现并推出大批先进典型,但就其影响来说,都远远不及雷锋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