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以领袖的心态经商
3715800000007

第7章 路在脚下,人在财途(2)

他还想到大学里的一件事。那年,他迷上了INFINITYCLUBE玩具游戏。这种玩具由一组活动的镜片所组成,游戏者通过调节镜片可以看清楚很远地方的情景。贝索斯喜欢那玩具,可它的价钱要20美元,太贵了。他买来一些便宜的东西自己组装,结果成功了。当他通过调节镜片看到很远地方的情景时,贝索斯高兴地大叫了起来。啊,成功的滋味太棒了!

如今,贝索斯要辞职创办最大的网络企业,既不是做大人床,也不是组装玩具,那可是创造历史啊!

这年秋天,贝索斯终于向公司老板大卫·肖提出辞职。他在人们的嘲笑声中离开了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华尔街。其实,贝索斯做出的最大决策、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努力去做,努力去尝试,努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

事后,贝索斯回忆做出辞职决策时曾说,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我到80岁时会后悔不已。

他来到西雅图,可开什么网络企业呢?

贝索斯认真地做了市场调查,他列出想在网上销售的20种商品,然后挑选出其中销售潜力最大的5种,并研究出它们的潜力顺序:图书、CD、录像带、电脑硬件、电脑软件。

这个排行榜对贝索斯的决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既然图书最有潜力,那就应该做图书生意,可图书市场现状如何呢?

贝索斯全方位地调查图书市场,获得如下数据:

全球图书多达300多万种,仅已出版的英语图书就有150万种;

传统书店只能卖新书;

图书是低价位的商品,也便于邮寄;

图书零售业有820亿美元的市场。

最让贝索斯惊喜的是,几乎每个商品市场都有销售巨头,而图书市场却没有。就拿美国最大的书店巴诺来说,它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1%。他兴奋地想,还等什么,马上就开网络书店,真正的书市霸主是他——贝索斯。

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书店,那需要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

贝索斯从朋友那儿筹集到100万美元,父亲把养老的30万美元也给了他,可还缺少许多钱。他想到了卖股份换资金的办法。贝索斯写了一份金光闪闪的公司发展计划,然后去找对新兴网络企业有兴趣的投资机构。他遭到了许多冷遇,但最后还是觅到了知音。

贝索斯打电话给KPCB投资公司的约翰·多尔,“贵公司在网络界声望很好,我有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完全可以谈谈。对方欣然同意。

第二天他们见面了,贝索斯极具煽动性地介绍了网络书店的前景。

“如果由我买下全部股权,胆识过人的多尔笑着说,也许我们会合作得更好。”

完全可以谈的,贝索斯喜出望外。

最后,多尔以800万美元买下了亚马逊网上书店的15%股权。

贝索斯又来到亨伯·温布莱德投资公司,见到了亨伯·温布莱德先生。他坦率地说:“我必须首先告诉你,我对出版业一窍不通。可是我要告诉你,我知道我能把书籍引进,我知道我能把书籍提供给顾客,让他们放弃传统的书店。我相信能做到这一点。”

亨伯·温布莱德欣赏地笑了,可以考虑投资……

最终,贝索斯需要的庞大资金全都筹集到了。

经过一年的筹备,1995年7月,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正式开张。

要有最多的品种选择,要有最实惠的价格,要有最便利的服务方式,还要有最快的服务速度。贝索斯在确定企业战略时说。

——他一开业提供的图书目录就有110万种之多,而美国最大的图书连锁书店巴诺只有17万种。

——亚马逊网站上,每种商品上都标有定价、非本公司特价以及您会省下多少钱这样的字句。网上还有货比三家的服务,只要你点击一下,就能看到你所选择的商品在其他商店的价格。

美国《时代》周刊在编辑部上网购买一本书《冰山》,要16.8美元,邮费4美元;又让记者出去到巴诺书店购买同样的书《冰山》,结果花费了21.6美元。一般说,亚马逊网上书店每销售一本书的利润为2%,在巴诺书店为30%。

——只要点击亚马逊书店的网页,你就可看到最新的图书目录;再点击一下你有兴趣的书名,该书的精彩摘要就呈现在你眼前。而在传统的书店里,要找一本合意的书,要花费大半天时间,或者要跑四五家书店,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顾客选择好书,只要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住址,3秒钟后,你的书就买下来了。也许当天,也许第二天、第三天,书就会送到你的手上。只要你在亚马逊书店买过一次书,你再去买书时,亚马逊就会自动向你提供一个参考书架。亚马逊已根据你第一次的购书经历,分析出你可能喜欢的书籍属于哪一种类。

亚马逊不但提供最快的服务,还提供最好的服务。

一天,贝索斯打开电脑,发现有一位中年妇女发电子邮件给他,抱怨亚马逊书店的包装很难打开。他第二天就重新设计了商品包装结构——一样坚固耐磨,但开启十分方便。

1998年12月,贝索斯宣布让出一部分网页空间,让出版商做新书促销广告。互相利用网页空间做广告,这是网络上常见的事,可贝索斯的举动,却引来顾客的强烈不满。各种电子邮件,带着顾客的不满和批评,急风骤雨般地飞来。人们担心,一直坚持高标准选书的亚马逊会受到金钱的污染。

贝索斯震动了!第二天,他马上宣布改正;同时,他向顾客宣布,将实行所有新书不满意则退款的政策。他大声地向顾客保证,不管书籍是否被损坏了,甚至是个别读者故意撕破几页,或者你觉得内容不满意,都可以获得全额退款。

这种独一无二的决策,这种独一无二的做法,只有贝索斯敢做。

他曾经说,在网络上,如果一个顾客觉得受到了冷落,那他告诉的就不会只是5个人,而会是5000个人。

贝索斯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拥有顾客已达1310万人,终于击败了美国最大的巴诺书店——它有着120多年历史和1000多家连锁店。

贝索斯投身于新兴企业的决策,结出了美丽的果实:

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市值,达到了300亿美元,远远地超过美国原来最大的两个书店——巴诺和博德斯书店的市值总和。

1997年5月,亚马逊股票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上市,到1998年11月底,竞涨到209美元,足足涨了23倍。美国《财富》杂志说,贝索斯的财富可以买下整个冰岛,因为整个冰岛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不及贝索斯。他还可以用剩下的钱再买12架波音飞机。

1999年12月,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书店创始人、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创始人、现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由于革命性地改变了全球消费者购买方式而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本年度封面人物。

一顶顶桂冠向贝索斯飞来,电子商务教父、电子商务第一人和网络拓荒英雄等。

如今的贝索斯,已成为世界名人,可他依旧穿着一身咔叽布衣服和一双咖啡色的橡胶底鞋子,奔进奔出忙得正欢。他37岁就可以说,我没有失去那个大好时机,我没有后悔!

幸运在自己手上

人们爱谈幸运一词,但幸运到底在哪里?根据李嘉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幸运之手不在上帝,而在自己手上。

提起超人二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在香港更是誉满香江。

在香港流传着一则这样的轶闻:

某先生看了李嘉诚收购和黄的文章,拍案叫绝,写下一副不算工整的对联:

高人高手高招

超人超智超福

某先生是否确有其人其事,难于考证,但这至少代表一种舆论倾向。不少人在承认李嘉诚高人之术,超人之智的同时,莫不羡慕他的幸运。

李嘉诚的幸运,似乎不止收购和黄这一桩。他与汇丰合伙重建华人行,1980年,他被委任为汇丰银行董事,成为继包氏之后的第二位华人董事;他得到地铁公司主席唐信的垂青,获得车站上盖的发展权;他将长江上市,适逢股市牛市大好时机;他经营塑胶花时,无人担保,就可获得大客户的全额订金。

鸿硕先生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颇令人折服。他在《巨富与世家》一书中提到:

“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话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

英国人也有句话:‘一盎司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你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在《圣经》中,耶稣基督曾经说过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每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银子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善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然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在这则寓言中,上帝似乎是一个不公正的神:他让有钱的人会越发有钱,没钱的人越发没钱;甚至有钱的可以进天堂,没钱的反而要下地狱。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这种不公正的游戏规则由上帝决定,而且人们或者进来享受主人的快乐,或者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切齿哀哭,命运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

莫非李嘉诚果真是天生的幸运儿?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人们就不但不必艰苦创业,而有足够的理由坐在家里怨天尤人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更只好在外面的黑暗里切齿哀哭了。

但是,我们相信,《圣经》另有深意,上帝绝非如此。我们通过李嘉诚这位现代商业神话的创造者的奋斗历程,可以了解上帝的意志究竟如何,白手起家干成大事业需要哪些条件。

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难以想像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成就其伟大事业的根本原因。

1981年,李嘉诚在谈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时说: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斗取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鸿硕先生分析道:

李先生说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第一桶金”的观念。

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由此可见,李先生说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仍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机会就是一般人说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别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目前的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坏事,坐失良机。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奋获得成功的写照。

顶级老板善于利用机会

机会有时是摆在那里的,你能信手拈来,也是一种创造。

白纸好画图

顶级老板一般是从贫穷中走出来的人。正像貌不惊人的男士一心一意地追求漂亮的女子往往能成功一样,贫困的人因为感受到了贫穷的切肤之痛而愈有赚钱的欲望。

人生最难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不知向何处去,又不知怎样行动。这就是零起点的痛苦。但反过来讲,零起点又是最具人生意义的,它能决定你的一生方向。

从李嘉诚的成就看,他既然并非天生幸运儿,那么一定从祖上继承了极佳的商业基因,是个商业天才了?

答案恰恰相反。

李嘉诚的祖上虽然不曾出过高官富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第10世。

李氏家风,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李嘉诚曾祖父****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李氏家族是当地的望族,家门之前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深得四乡村人崇敬。

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未仕进,闲居村野。20世纪初,正值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西学渐进的时代。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毅然送儿子李云章、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学成回国后,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走的也是治学执教之路。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孜孜不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1913年(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列全校第一名。时值家境式微,无资供他升读大学,李云经受莲阳懋德学校之诚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数年之后,李云经弃教从商,远渡重洋,在爪哇国三宝垄5间潮商开办的裕合公司做店员。不久因时局动荡,李云经打道回府,在潮安城恒安银庄任司库与出纳。不久,又因时局动荡,银庄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