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补酒大全
3715400000023

第23章 外用擦疗

1.褥疮

诊断要点

(1)局部皮肤暗红、破损,肉腐紫暗,四周皮肤肿势平塌散漫,腐肉脱落,形成溃疡,经久不敛,甚则溃脓味臭,稀薄为特点。

(2)多见于昏迷、中风及其他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好发于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

药酒疗法

红花酒

【适用】本酒用于褥疮患者使用。

【配方】当归12克,红花15克,赤芍12克,紫草9克,60%酒精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浸泡在酒精中,经5日后即成。

【用法】将药酒擦于皮肤上,按摩。每日2次。

【功效】通经活络。

2.肩周炎

诊断要点

(1)肩部疼痛,活动不利,局部畏寒,有僵硬感,夜间疼痛加重。

(2)肩部活动受限,不能摸裤袋、扎裤带、摸背、梳头,甚至不能洗脸等。

药酒疗法

活血莲酒

【适用】本酒适于肩周炎、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及感染后遗症所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运动障碍、颈椎综合症等患者饮服。

【配方】活血莲、小杆子、小血藤根、七叶一枝花各2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10克,八角莲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放入白酒中浸泡5日后即成。

【用法】蘸药酒搽患处进行按摩。每日2次。

【功效】活血通经,软坚散瘀止痛。

3.寒湿腰腿痛

诊断要点

(1)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腰痛逐渐加重,虽静卧亦不减轻或反而加重。

(2)遇阴天疼痛加剧。

药酒疗法

活血酒

【适用】本酒适于寒湿偏胜的腰痛及陈旧性扭挫伤者外搽。

【配方】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15克,贝母9克,羌活15克,木香6克,厚补9克,制川乌、制草乌各3克,白芷24克,麝香1.5克,紫荆皮24克,生香附15克,炒小茴香9克,甲珠、煅自然铜、独活、续断、虎骨、川芑、木瓜各15克,肉桂9克,当归24克,白酒3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泡于白酒中经10日后即成。

【用法】取药酒适量搽于患处,配合按摩。每日2次。

【功效】通经活血。

4.扭挫伤

诊断要点

(1)轻者局部肿痛。

(2)重者肌肉、肌腱断裂,关节错缝或血管、神经严重损伤等。

药酒疗法

茴香酒

【适用】适于扭挫伤肿痛者使用。

【配方】茴香15克,丁香10克,樟脑15克,红花10克,白酒3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浸泡于酒中,10日后去渣即成。

【用法】取药酒外涂擦患处,每日2~3次。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5.慢性湿疹

诊断要点

(1)皮损分布呈泛发性、对称性。常局限于某一部位。

(2)表现为肥厚浸润和苔藓样变。

药酒疗法

止痒酊

【适用】本酊适于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各型痒疹、银屑病等患者使用。

【配方】苦参10克,蛇闲子30克,威灵仙10克,冰片0.3克,95%酒精2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浸泡入酒精内,10日后即成。

【用法】取少许药酒涂搽于患处,每日2~3次。

【功效】祛风活血,润肤止痒。

6.带状疱疹

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胸或腰的一侧,也有发于四肢、颜面的。

(2)初起局部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小红斑,随即在红斑上发生簇集在一起的小水疱群,形成带状。

(3)局部灼热,并有剧烈的疼痛。

药酒疗法

雄黄酊

【适用】本酒适于症见群集小疱、疱液清亮、周围红晕、灼热刺痛、皮损无溃破糜烂的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者外搽。

【配方】雄黄50克,冰片0.5克,75%酒精100毫升。

【制法】将雄黄研细成粉,同冰片一同放入酒精中,密封浸泡10日后即成。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1~2次。

7.寻常疣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青少年的手背、足背、手指、足缘或甲周处,也见于头面部。

(2)皮疹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状角质隆起,暗褐色、灰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

(3)表面粗糙,高低不平,顶端可分裂成刺状,发生于甲周围的可有压痛,摩擦时容易出血。

药酒疗法

复方乌梅酊

【适用】本酒适于症属风热血燥、症见疣目大如黄豆、粗糙坚更、表面刺状、单发或多发的寻常疣者外涂。

【配方】乌梅30克,藜芦30克,千金子30克,急性子30克,75%酒精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洗净,加入75%酒精500毫升浸泡10日后即成。

【用法】将疣体表面粗糙刺状物拔除,以出血为度。用棉签蘸药涂于患处,每日2~3次。

【功效】蚀疣解毒。

8.毛虫皮炎

诊断要点

(1)有虫类、毒毛刺激皮肤史。

(2)皮疹以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有时可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

(3)自觉不同程度的痒、烧灼或疼痛感。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

药酒疗法

丁薄酊

【适用】本酊适于症见局部皮肤红肿、境界清楚、灼热刺痛的毛虫皮炎者外涂。

【配方】公丁香30克,薄荷脑5克,95%酒精750毫升。

【制法】将公丁香研碎,加入酒精浸泡3日,时常搅动,使药汁浸出为宜。再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薄荷脑,装瓶密封备用。

【用法】用橡皮胶布粘去患处刺入皮肤的毒毛,然后涂搽药液即可,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

9.手足癣和甲癣

诊断要点

(1)手足癣:开始皮疹为单侧分布,以后发展为双侧,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自觉瘙痒。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片角化型三种。

(2)甲癣:初在甲板发生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增厚、变形、变脆,失却光泽,有时中间“蛀空”使甲板与甲床分离,病程慢性。

药酒疗法

羊蹄根酊

【适用】本酊适于症见红斑、境界清楚、表面脱屑、手足皮肤粗糙、指甲灰黄、增厚的手癣、足癣、甲癣、体癣者外涂。

【配方】羊蹄根300克,75%酒精600毫升。

【制法】将羊蹄根洗净,晾干,研碎成末,置于酒精内,浸泡7日,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用脱脂棉棒蘸药水涂患处,每日1~2次。

10.皮肤瘙痒症

诊断要点

(1)自觉瘙痒,皮肤无明显原发损害。

(2)常继发有抓痕及血痂等,长时间可发现色素沉着或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和继发感染。

药酒疗法

苦参酊

【适用】本酊适用于症属风热、症见皮肤红斑、丘疹、抓痕、血痂、干燥脱屑、瘙痒明显的皮肤瘙痒、单纯糠疹、玫瑰糖疹、脂溢性皮炎等者外涂。

【配方】苦参300克,百部90克,野菊花90克,凤眼草90克,樟脑125克,75%酒精3000毫升。

【制法】将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四药洗净切碎,装入大口瓶内,倒入酒精,加盖浸泡10日去渣,然后再放入樟脑,溶化后即成。

【用法】用毛刷蘸药外涂患处,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11.脂溢性皮炎

诊断要点

(1)有皮疹损害和瘙痒感。

(2)头皮发生干燥性呈糖秕状白屑脱落,易脱易生。也可为油脂状淡黄色鳞屑,粘在发间或头面、耳项。伴有丘疹,搔之有血渍和滋水。

药酒疗法

白屑风酊

【适用】本酊适于症属湿热蕴结、症见头面弥温性红斑、间有小丘疹、小片糜烂渗出、瘙痒、或兼稀疏脱发的脂溢性皮炎者外涂。

【配方】蛇床子40克,苦参片40克,土槿皮20克,薄荷脑10克,75%酒精1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酒精80毫升,先将药粉渗透,放置6小时,然后再加入酒精920毫升,浸泡7日,即成。

【用法】蘸药搽患处,每日2~5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12.痤疮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颜面、上胸和肩背等皮脂发达部位。

(2)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头丘疹,有时顶部发生小脓疮,有的可能成脂瘤或疖肿。

药酒疗法

重楼酊

【适用】本酊适于症见面部或胸背起毛囊性红丘疹、或有脓疱、触之疼痛的寻常痤疮者擦涂。

【配方】重楼10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重楼洗净,捣碎,放入白酒中浸泡15日后即成。

【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涂患处,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清肿止痛。

13.荨麻疹

诊断要点

(1)损害为风团,鲜药色或瓷白色,突然发生,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反复成批发生。

(2)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还可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

药酒疗法

浮萍酊

【适用】本酊适于症属风热、症见皮肤起风团、色红而痒、时起时消的荨麻疹者涂搽。

【配方】鲜浮萍60克,白酒250毫升。

【制法】将鲜浮萍洗净,捣烂,放入白酒中浸泡5日后去渣即成。

【用法】每日4~5次,涂搽患处。

【功效】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14.热疖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面、颈部及臀部。

(2)初起为一红色高起的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变硬,周围浸润明显。

(3)局部触之坚硬,很快顶部化脓,形成脓栓。

(4)脓栓脱出,脓液排出,结痂而愈。

药酒疗法

大黄冰片酊

【适用】本酊适于热疖、痱子、症属热毒蕴结者外搽。

【配方】生大黄30克,冰片30克,黄芩10克,黄连9克,75%酒精500毫升。

【制法】将大黄、黄芩、黄连用清水洗净切碎,放入酒精中浸泡10日后,去渣即成。

【用法】用药外搽患处,每日1~2次。

【功效】清凉解毒。

15.痱子

诊断要点

(1)常见于夏秋炎热季节,好发于头面、颈项、胸、背、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

(2)初起皮肤发红,渐即出现针头大小丘疹,排列密集而不融合,轻度瘙痒,灼热刺痛。

药酒疗法

二黄酊

【适用】本酊适于症见粟疹密布皮肤、遇热则甚、痒剧难忍的痱子患者涂搽。

【配方】生大黄6克,黄连5克,冰片4克,75%酒精150毫升。

【制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装入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0日即成。

【用法】每日3~5次,用棉签蘸药涂搽患处。用药1~2天即愈。

【功效】泻火解毒,清热止痒。

16.鸡眼

诊断要点

(1)多生于成年人的足底前端或足趾间。

(2)通常只有1~2个,大小似豌豆。

(3)起初受压处皮肤增厚,表面黄白色,疼痛不堪,继则根陷肉里,顶起硬凸,受压则痛,走路不便。

药酒疗法

鸡眼酊

【适用】适于鸡眼患者涂搽。

【配方】补骨脂40克,乌梅肉10克,95%酒精80毫升。

【制法】将上药用清水洗净,切碎,用酒精浸泡5日后即成。

【用法】将药涂搽患处,每日3次。

【功效】软化角质。

17.冻疮

诊断要点

(1)常发生于寒冷季节。常见于手指、足趾、耳廓等部位。

(2)患部出现紫红或紫蓝色肿胀,遇热则痒,重者起疱,溃疡而疼痛。

药酒疗法

樱桃酊

【适用】本酒适于冻无破溃者涂搽。

【配方】樱桃60克,白酒250毫升。

【制法】将樱桃浸泡于白酒中,经10日后即成。

【用法】用棉球蘸液涂患处,每日1~3次。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18.斑秃〖1〗诊断要点(1)头部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状脱发,边缘清楚,直径

1~4厘米大小不等。

(2)脱发区皮肤正常,光滑发亮无鳞屑。

(3)毛囊口清楚可见,脱落的头发根部上粗下细。

药酒疗法

虫草酊

【适用】本酊适于斑秃、脂溢性脱发、小儿头发生长迟缓者涂搽。

【配方】冬虫夏草30克,白酒120毫升。

【制法】将冬虫夏草洗净,晾干,浸泡在白酒内,加盖密封10日后去渣即成。

【用法】蘸药外涂患处,每日2次,每次用牙刷涂摩1~3分钟。

【功效】补益气血,生发乌发。

19.单纯疱疹

诊断要点

(1)皮疹初起有灼热或轻度瘙痒感,随即出现红斑,以针尖大,集簇小水疱,糜烂,最后结痂,脱落。

(2)好发于皮肤和粘膜的交界处。

药酒疗法

藤黄酊

【适用】适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患者搽涂。

【配方】藤黄20克,95%酒精70毫升。

【制法】将藤黄研末,加入酒精和匀即成。

【用法】每日外涂1~2次。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痛。

20.传染性软疣〖1〗诊断要点(1)发生于皮肤的半球形小丘疹,中央呈脐凹状,内有乳酪样物质。

(2)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躯干、四肢、面部及****。

药酒疗法

骨碎酊

【适用】本酊适于传染性软疣患者外涂。

【配方】骨碎补20克,70%酒精80毫升。

【制法】将骨碎补浸于酒精内,2日即成。

【用法】每日外涂疣体2次。

【功效】活血和络。

21.体癣〖〗诊断要点(1)基本损害为排列成环状或孤形的针尖大小的暗红色丘疹、小水疱、结痂或鳞屑,有中心愈合向外扩展倾向。

(2)除头皮、掌跖和甲板外,全身均可累及。

(3)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或痊愈。

药酒疗法

土槿皮酒

【适用】本酒适于体癣、股癣患者外涂。

【配方】土槿皮、差别蹄根各180克,制川乌、槟榔、百部、海桐皮、苦参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肤子、番木鳖、蛇衣、大枫子各15克,蜈蚣末9克,白信、斑蝥各6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上药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5日后即成。

【用法】蘸药外涂患处,每日1~3次。

【功效】杀虫止痒。

22.神经性皮炎

诊断要点

(1)原发损害为成群的针头到米粒大的多角形扁平发亮的丘疹,呈皮肤色或淡褐色。如不治疗,皮肤增厚,皮纹变粗,发展成苔藓样变。

(2)好发于受摩擦部位,尤以颈部为多。

(3)剧烈瘙痒。

药酒疗法

复方斑蝥酊

【适用】本酊适于神经性皮炎患者使用。

【配方】斑蝥、蜈蚣各10克,水杨酸30克,樟脑、薄荷各10克,75%酒精1000毫升。

【制法】将斑蝥、蜈蚣放入酒精内,浸泡10日后去渣,加入水杨酸、樟脑、薄荷即成。

【用法】蘸药外涂患处,每日2次。一般2个月可愈。

【功效】攻毒熄风。

2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青壮年,以四肢末梢趾指多发。

(2)患肢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最后肢端发生溃疡坏死。

药酒疗法

红灵酒

【适用】本酒适于脉管炎未溃期,尤其是阴寒证患者涂擦。

【配方】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95%酒精1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浸泡于酒精中,7日后即成。

【用法】外涂患处或揉擦,每日2~3次。每次擦20分钟。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