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经·茶道
3714200000013

第13章 茶之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1)

简单古朴的粗陶茶具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这个器就是指泡茶的器具,可见茶具的优劣,对于茶的味道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器可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我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战国时期盛行彩绘陶,汉代创制铅釉陶,为唐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打下基础。晋代杜育的《薜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首次记载了陶茶具。陆羽的《茶经》中记载的陶茶有熟盂等。陶茶具还可再分为泥质和夹砂两大类。

宋以来,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兴起一股不重金玉的风气。陶瓷茶具泡茶又能保持香气,所以容易推广,深受茶人喜爱。北宋时,江苏宜兴采用紫泥烧制成紫砂陶器,使陶茶具的发展走向高峰,成为中国茶具的主要品种之一。

近几年,粗陶的茶具和家饰开始流行,其实作为茶具来说,粗陶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瓷器或其他材质的茶具,但是人们喜欢其简单古朴的造型,粗糙自然的的质感,还有人专门到陶艺作坊亲手为自己制作一套茶具,别有一番乐趣。

色彩雅丽的瓷茶具

瓷器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家居用品,瓷器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瓷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白瓷茶具因色泽洁白,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自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

十六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青瓷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

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而黑瓷茶具“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而且黑瓷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加之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所以为斗茶行家所珍爱,成了宋代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从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天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他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购买瓷器茶具时,对瓷器本身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色是否光洁,色度是否一致,有无砂钉、气泡眼﹑脱釉等。如果青花或彩绘则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最后要提起轻轻弹叩,再好的瓷器如果有了裂纹便会大打折扣。

含蓄幽雅的玉石茶具

玉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很早就被人类所发现。《本草纲木》中详细记述玉器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闷,润心肺,润声喉,活筋强骨,安魂魄、利血脉”的功能,

玉石作为一种纯天然环保的材质,自古以来都是高档茶具的首选材料。玉石富含人体所需的钠、钙、锌等三十余种微量元素,用玉石制成茶具来饮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美容作用。

天然玉器晶莹剔透、灵气迫人,再加上精雕细琢,赋石头以灵性,与茗茶并容,每一款茶具都独具匠心,美观大方,极富个性。且玉石茶具具有遇冷遇热不干裂不变形、不褪色、不吸色、不沾茶垢、易清洗等优点。正是茗茶润玉,传世收藏。

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细腻、温润、含蓄幽雅。玉的颜色有草绿、葱绿、墨绿、灰白、乳白色,色调深沉柔和,配以香茗,形成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滑的色彩。

玉石茶具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独特。其不但是一件茶具,更是一件工艺艺术品。

晶莹通透的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中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中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

唐代元稹曾写诗赞誉琉璃,说它是“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物美价廉,购买方便,受到茶人好评。在众多的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上下窜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是美中不足。

玻璃茶具主要适用于冲泡花草茶、红茶、绿茶、普洱茶、水果茶、养生茶及工艺花茶等和咖啡系列,并且有较高的观赏性、趣味性。

玻璃茶具表面看来都是很通透的,不过内在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正品茶具,玻璃厚度均匀,阳光照射下非常通透,而且敲击之下声音很脆。大都经过抗热处理,不会出现炸裂的情况。选购玻璃茶具一定要注意品质,如果买了抗热性差的次品,使用起来有很大的危险性。

绚丽夺目的漆器茶具

漆器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上古黄河、长江流域,早已盛行,有春秋、战国和汉代古墓葬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器为证。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建原非漆器的主要产地,只是到了近代,福州忽以独特的脱胎漆器工艺异军突起。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福州脱胎漆器的创始人为沈绍安。因沈家脱胎法秘不外传,长期独家生产,所以脱胎漆器又被呼为“沈绍安漆器”。不过沈绍安脱胎漆器真正大放异彩,闻名中外的时候,则是在沈绍安的第五代传人,即沈绍安的长玄孙沈正镐的手上开始的,据说沈正镐颇得清末许应骙总督的器重,特准沈正镐的脱胎漆器选送进京进贡给慈禧太后,得到慈禧太后的“四品商勋、五品顶戴”的赏赐,从此福州脱胎漆器便青云直上了。

福州的脱胎漆器之所以闻名于世,除了器物质地的轻勒细腻,表感的润泽明亮外,更主要是由于它能任意地象物造型,漆色绚丽多变而古雅含蓄,加上复杂细致工艺技法,形成了具有特异艺术风格的工艺珍品,使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