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不学应酬,30几岁只能发愁
3713300000026

第26章 处变不惊,灵活应对棘手之事(3)

自嘲为你赢得好人缘

所谓“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嘲讽的语言和口气,自己戏弄、贬低或嘲笑自己。然而,从自嘲者的本意来看,又并非止于自我嘲弄,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具有“表里相悖”“言此意彼”的特点。

对于每个人而言,应酬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或者一些突发状况。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用自嘲的方式来为自己解围,往往能赢得别人的称赞。

林清玄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他的相貌很有特点,智慧的双眼,谢顶,两鬓的长发披肩,能让人过目难忘。

林清玄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口才也好,善于演讲,风趣幽默,甚至常常自嘲,拿自己的长相调侃。下面是他在演讲时拿自己长相“开涮”的故事:有一次我到大学演讲,进礼堂的时候听到有两位同学在交谈,一位说:“看!是林清玄!是林清玄啊!前额没有头发,可脑后留的头发还不短呢。”另一位则感到失望地接话道:“咳!真可惜!林清玄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啊?”我想告诉各位同学,如果你们从十几岁就开始写作,一直坚持到五十多岁,能像我这么英俊就不错了。

林清玄的自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给同学们留下了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

自嘲也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它常常能化解矛盾、平衡心理,从而把自己从烦恼、消沉中解脱出来,可以获得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试想,当你想说笑话,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最安全的标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谁会不高兴?一个人要做到自嘲,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这样你才能心怀坦荡地自嘲,即使面对再尴尬的场合,也能将局面控制住。

喜剧女演员卡洛·柏妮,有一次坐在餐厅里用午餐。这时,有一位老妇人走向她的餐桌,举起手来摸摸卡洛的脸庞。当她的手指滑过卡洛的五官时,还带着歉意说:“我看不出有多好看。”

“省省你的祝福吧!”卡洛说,“我看起来没多好看。”

素不相识而摸别人的脸庞,是绝对的无礼;当她假装抱歉,其实是大发醋意时,这位老妇人对年轻漂亮女人的嫉妒几乎发展成了一种带有恶意的尖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她面对的是一个与她一样放肆无礼而又心胸狭窄的人,人们也许将会目击一场争斗。可是,卡洛·柏妮表演喜剧,她深深理解喜剧与闹剧的差异。所以,她神情自若,先把老妇人带有攻击意味的贬低说成是“祝福”,并请她停止“祝福”。然后,坦然地承认自己没多好看,讽刺对方,而又嘲笑自己。在粗鲁和蛮横的侵犯面前,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豁然大度的宽容厚道之气魄,从而在精神上战胜了对方。引人发笑的成分不少,让人起敬的成分更多。

自嘲虽然能在应酬交际中为你赢得好人缘,但通常情况下,应是“点到为止”,让人意会即可,不能一味放纵,喋喋不休,如同用过量的卤水点豆腐会变得苦涩一样。过分的自嘲,也会导致交际出现危机。进而言之,如果恣意运用自嘲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泄私愤、图报复,那后果就更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切记啊!

圆场要打得巧妙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新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酒过三巡的时候,服务员端上来了一盘炸田鸡。老局长看了看炸田鸡,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一听,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经退居二线了,不当回事了。”

老局长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大变,筷子一扔,连声问道:“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来是想幽默一下调节气氛的,没想到一不小心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一时之间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样解释了。宴席上的气氛变得有点儿紧张。

这时,坐在一旁的处长连忙出来打圆场,接口说道:“老局长,他说您已经退居二线了,吃点田鸡自然是不当回事的。”新局长一听也赶忙附和道:“是的是的,不当回事。”老局长想想,觉得处长的话也很有道理,这才又重新拿起了筷子。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新局长就是一个谈吐不得体的人。他的话虽没有语法错误,还很幽默,但却不得体。这话要是在一群年轻人中间说,大家肯定只是一笑了之,但他的说话对象却是一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退休后的失落感,让老局长立刻想到新局长的话是在有意奚落自己。试想一下,老局长听了这话能不生气吗?幸亏旁边的处长反应比较快,及时打了圆场,挽救了局面,才避免了双方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可见,在社交场合,会打圆场多么重要。

与别人聊天发生矛盾争执时,夹在中间的滋味是比较尴尬的。作为争论的局外人,我们应该善于随机应变地打圆场,让彼此的矛盾得以化解。

不过,在打圆场时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偏不要倚,要让双方都觉得你没有偏向。否则,你的圆场恐怕就是火上浇油,还不如不说。

有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三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无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成功地“打圆场”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实际上,在应酬中,需要灵活应变地打圆场的事往往很多。有时要为自己的过失打圆场,有时要为他人的争吵打圆场。如果弄不好,不仅不能息事宁人,还可能火上浇油,扩大事态。所以在打圆场时,作为圆场之人要理解争论双方的心情,找出各方面的差异,并对各自的优势给予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双方自我实现的心理。这时再提其他的建议,双方就都比较能接受了。

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后路

24岁的刘刚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一次,刘刚和同一个办公室的李强之间产生了一点摩擦,很不愉快。其实同事间有点分歧是难免的,互相宽容点也就过去了。但是,刘刚一怒之下,对同事李强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彼此毫无瓜葛!”

这句话说完不到三个月,李强成了刘刚的上司。刘刚因为之前讲了过重的话,所以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为年少气盛,一时冲动而把话讲得太绝对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在现实中随处可见。但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也像把气球充满了气,再充就要爆炸了。

古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传说:

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他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倚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

正当法厄同看着难以自保的月亮车而幸灾乐祸时,他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地葬身火海。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在生活中,不管任何时候,做事都不要太绝对,要留有余地,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应酬交际中,即使是你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话说得过于绝对,绝对的话语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会对你的话挑剔。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剔的借口,不如把话说得委婉一点。比如,有人要约你,你不想去。可以说“哎呀,真对不起,我周末有事”或“等以后有机会吧”,不要说“我不想去”或“不行”。这样说可以让对方免遭难堪,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得罪了人,也害了自己。

给自己留条后路,你就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周旋。这如同在战场上一样,留有余地就可进可退,无论在何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说话也同样如此,如果你不懂得给自己留点儿余地,而是把话说得很满,这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比如没把握的事情要答应人家,可以说“我试试看吧”或“我尽量帮你”,不要说“包在我身上”“一定能办妥”。这样你如果尽力了但是又没办好,你自己也有退路。毕竟你没有向人保证你能成功。

特别是和领导相处的时候,上司将此事交给你去办,你不假思索地拍着胸脯、高昂着头回答说:“绝对没问题,就请你放心吧,这些工作我在三天之内肯定搞定。”然而,过了三天,领导并没有见到他想要的结果,肯定会去问你进度如何,这时你如果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事后,虽然领导给你延长了完成任务的时间,但他内心一定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认为你言而无信,不值得信赖。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个足够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在交际中,都非常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大概、尽量、也许、考虑、研究、评估、征询各方意见等,很显然,这些字眼都不是肯定的意思,但能给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会很尴尬的。

即使对方再讨厌,你也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情断义绝”“势不两立”之类过激的话,除非有深仇大恨。不管谁对谁错,最好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狭路相逢还有个说话的“面子”。

任何时候,都别把对方逼到死角,这样做其实并不是仅仅为别人考虑、对别人有益的,更是为自己考虑、对自己有益的。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就像前面的故事一样,刘刚和李强刚开始是同事,三个月后,李强就成了刘刚的上司。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用不了“十年”就可能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人们相互间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把话说得太绝对,将来一旦发生了不利于自己的变化,就难有回旋的余地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谨记: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给掌控留有可供周旋的余地,才能让彼此之间收放自如,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