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天天面对面的同事就是最好的“帮手”。当你有事必须加班时,突然来了一位客人找你,如果连茶都没人倒,那么这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相反,如果有同事替你倒茶,那么无论是对你还是对客人,都是一种尊重。
在职场上,同事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微妙,既竞争又合作,但总体来说,是合作大于竞争。所以,不要总是把同事看成自己加薪晋职的拦路虎,其实,同事之间完全可以合作共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挣完天下所有的钱,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独享天下所有的好处。只有把握好这个度,你才能在职场上有一番大作为。
老板不需要整天抱怨的员工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角色从一个在校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菜鸟”,很多人会有一些不适应。从一些年轻的人口中,你也许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公司离家太远了,每天来回奔波太累了”“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工作做完就行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等等。
在有些时候,抱怨的确能赢得一些善良人的宽慰之词,使自己的内心压力暂时得到缓解。但是,抱怨会使人的思想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同时,影响公司的整体气氛。而且,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想象未来的。
最后,你会发现,抱怨只会使你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老板对你颇有微词,然后,说不定就会找个理由将你开除。即使老板不开除你,一个抱怨的人也很难在公司吃得开,你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只好被迫离开公司。
娜娜大学毕业后,去应聘秘书的工作并被录取了。由于公司里暂时没有秘书的缺,经理就暂时安排她做泡茶的工作,领秘书的薪水。
刚开始,娜娜很乐意,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秘书的薪水,于是很安心地为公司同事泡了一段时间的茶。三个月过去了,娜娜依然做着泡茶的工作,她开始抱怨了:“我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却天天来做泡茶这样乏味的小事。”心里怀有怨气的她这样一想,泡茶就不像从前那样愉快了,泡出来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娜娜将泡好的茶端给经理喝,经理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大吼道:“这茶怎么泡的,难喝得要命。亏你还是大学生呢!连茶都泡不好。”娜娜听了,肺都要气炸了,几乎要哭着喊出来:“谁要在这个鬼地方继续泡茶!”她当即决定离开公司,很痛快地炒了老板的鱿鱼。
随后,娜娜的工作被一个叫露露的女孩代替了,露露也是刚大学毕业。但是,露露并没有抱怨这份简单的工作,她觉得任何一份工作,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因此,她十分用心地沏茶。突然有一天,公司有位重要客户来访,经理叫她泡茶招待客人。露露专心地将茶泡好,用灿烂的微笑将杯子递给客户,客户喝下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称赞道:“这壶茶真的特别好喝!”
不久,公司做成一笔大买卖,露露调任秘书的工作,而且,同样做得很出色。不久以后,她就被升为总经理助理。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进入一家公司,就应该与公司同呼吸、共发展,因为你与公司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路有坎坷不平,公司和员工的磨合与发展,也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总有一些摩擦和矛盾。这时,你应该少抱怨,学会换位思考,多理解公司和老板。对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员工来说,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就会让自己更成功!
当你对工作感到厌倦而抱怨时,当你对公司的制度产生质疑时,与其抱怨,不如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工作。因为没有一个老板会喜欢整天抱怨的员工!
对“职场友谊”多一份警惕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大多都刚出校门,比较单纯,对于别人伸出的友谊“橄榄枝”,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接受。但是,你应该知道的是,职场上的友谊只是合作的基础,却不是患难与共的基础。
职场不等于生活,职场的中心是工作;职场更不等于江湖,因为职场无所谓正义与邪恶。所以身在职场,你可以义气,但不能太义气,因为职场没有“哥们儿义气”,这里只有职场友谊。而职场友谊是最难以把握的,于是有人说:“同事靠得住,母猪爬上树;同事靠得住,晋人不吃醋。”
其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职场是个名利场,它是利益纷争的场所,不是情感休憩的港湾。在办公室建立的友谊,不同于生活中建立的友谊,办公室里的同事,更不同于生活中的知己。同事是和你共同做事的,知己是和你交心的;同事是和你在一口锅里争先恐后地舀饭的,知己是在你无助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在你荣耀的时候又悄然离去的。
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危机,比如失恋、婚变,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比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看法,更不要对其袒露胸襟。如果你确实想找人倾诉,不妨在工作以外,找几个与自己没有工作关系的朋友,一醉方休,一吐为快。
一句话,你应该对职场上友谊多一份警惕。那些在职场中完全相信哥们义气的,往往会被所谓的哥们义气所出卖,最后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不但与晋职加薪沾不上边,还会让别人把自己当笑话嘲笑,窝窝囊囊地在职场混日子。
杨君26岁,在公司工作三年了,平时多愁善感而又心直口快,由于他平日里不巴结顶头上司,上司对他颇有微词,甚至把他眼看就要到手的公费带薪度假让一个能力和资历都比他差得多的年轻女同事给“顶替”去了。
于是,他常常在自以为是人生知己的同事面前表示对顶头上司的不满。他的这位“哥们儿”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总是笑眯眯地听他倾诉。有时,这位“哥们儿”还会热情地鼓励他:“Go on!有话别憋着,会憋出病来的——咱哥俩谁跟谁呀?”引导某君倾诉衷肠。但是,“哥们儿”自己却一言不发,甘愿充当一个听众。
杨君见有人与自己“分担不满”,更是口无遮拦地历数顶头上司的种种“罪状”。有一次,他在气头上还骂了一句:“这个老不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栽到我的手上。”此言一出,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失言,便要求“哥们儿”保密。“哥们儿”对天诅咒发誓,于是他相信了“哥们儿”。
到了第二年,杨君想:今年再怎么着也该轮到我带薪休假了吧!但最终结果出来却令他大吃一惊:人选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哥们儿”!按常理讲,“哥们儿”比他的资历更浅,业绩也远远不如他,怎么排也排不到他的头上去。
对此,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便去找顶头上司理论。上司根本不理他,只是淡淡地扔了一句话:“你呀,快了——等我老死了,自然会轮到你的。”
此后,他看到“哥们儿”那躲躲闪闪的样子以及比哭还难看的表情,倍感世态炎凉。
由此可见,在职场上,千万不要讲什么哥们儿义气,在这里只有职场友谊。职场友谊不同于生活友谊,它变化无常、并不安全牢固,很难说得上可靠。只要涉及利益纷争,再好的职场友谊也会变味。因此,在职场上,大部分人都会在同事面前本能地缩小自己,怕的就是把职场友谊深入下去。一些人在一起工作时,关系若即若离,一旦他们分开,不在同一家单位,关系常常会出奇地密切起来。这是因为一起工作时,他们的友谊是职场友谊,其中渗入了太多的利益因素,彼此之间不得不有所戒备,所以会若即若离;而分开之后,他们的友谊与利益无关,变成了生活友谊,所以彼此关系密切。所以,身在职场,一定要对职场“友谊”多一份警惕,别太把哥们儿义气当真。
透视上司的官腔和架子
“官”在古代常常被称作老爷。在现代社会,虽然“官”不再是老爷,但是老爷意识在很多上司身上依然存在,在官场上如此,在职场中也是如此。
在职场,许多人都会碰到上司说话时打官腔和摆架子的情形,有的上司更是养成了打官腔、摆架子的习惯,话还没有开始讲,就先来两声“嗯”,然后再摆出一副架势,慢慢地道来,末了还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不能说这是上司的一大缺点,但这至少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简单地说,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适应领导的官腔和架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在职场上取得成功。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很多人对上司的官腔和架子不满,抱怨说:“我就是不习惯我的上司摆架子,耍威风。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主管经理吗,耍什么派头?一想起他那狐假虎威的样子,我的内心就会产生与他对着干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在职场上的处境是很危险的。
职场中,对于上司的官腔和架子大可不必在意,人都是有虚荣心的,上司要不摆摆架子、打打官腔,又怎么能体现他与下属的不同呢,又怎么能突出他是上司呢?因此,对于上司的官腔和架子,只要不违反你做人的原则,该认同就认同吧。否则,遇到某些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和权威的上司,你要是不满足他的官腔和架子,你会处处受到羁绊,处处受到掣肘。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只要别人是你的上司,你就千万不要小看他。不认同上司的官腔和架子,那就是不尊重上司,一个不尊重上司的员工是难以从上司那里得到好果子吃的。
某公司员工李梅非常不喜欢她的顶头上司王经理,尤其看不惯王经理的官腔和架子,时常与她发生冲突。王经理分管行政工作,是“半路出家”进入公司的,她原先在一家外企管行政工作,被现在这家公司的老总挖了过来。进入公司后,她天天要求大家填写“有效工作时间表”,很多人对此很不习惯,产生了本能的抵触情绪,李梅就是其中闹得最凶的一个。每天填写“有效工作时间表”时,李梅总是敷衍了事,和王经理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不过,习惯于打官腔、摆架子的王经理并未放松对李梅的管理,而且老是把一些杂活儿交给她做,不但要做,而且交代后必须马上做,在最短的时间做完。
有一次,王经理交代给她做的事,她做得稍慢了一点。王经理便“借题发挥”,说李梅工作态度不好。李梅对此很不服气,认为自己虽然是她的下属,但自己并没有犯什么错,对工作也一直兢兢业业,于是和她大吵一通。后来,王经理在很多事情上都故意刁难李梅,却又让李梅说不出来,一来二去,李梅觉得实在没法再工作下去,只好辞职了。
想一想,只因为没有尊重上司的官腔和架子,得罪了上司,划得来吗?有人戏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法,不是宪法、刑法,而是领导对你的看法,一旦领导对你产生了看法,你就得夹着尾巴做人。李梅的遭遇便是对这一点的很好诠释。
所以,身在职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善于透视领导的官腔和架子,并学会适应。
每当遇到上司打官腔或摆官架子时,作为下属,你即使有一万个不满,也要将这些不满埋在心里,切勿写在脸上,要学会忍耐。对于员工来说,在与上司的博弈中,忍耐比顶撞往往更为有效,顶撞只会使自己与上司的关系陷入紧张状态。日后要想缓和、改善这种僵局,所付出的代价要远比忍辱负重所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
一句话,在职场上,你要想上司认同你,除了干好你的本职工作以外,你还必须认同上司的一些毛病,包括官腔和架子;如果你要想从上司那里获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那么千万不要因为小事与上司发生冲突。或许官腔和架子在下属眼里一文不值,但对于上司来说,这和他们的职务同样重要。不认同上司毛病的人,事业上就很难顺利。
让上司看得到你的努力
在职场中,有许多人常常会这样抱怨:自己任劳任怨,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为什么每次加薪的不是自己,晋升的也不是自己;而有的人并没有自己干得多、干得好,为什么加薪水晋职的好事,总是与他们有缘呢?其实没有必要抱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责任主要还在于自己。因为别人做出成绩能够让上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你的努力也许还没有被上司看到,没看到你的努力,上司又怎会提拔你呢?
身在职场,一个人要想获得上司的欣赏,不仅要苦干,而且还要善于巧干,要让上司看得见你的努力。这样你的付出才会给你回报。因为上司最容易患“近视”,如果你不想办法在他面前展现,纵然拼了老命,他也不一定会看得见,你也很难获得加薪、升迁的机会。
因此,身在职场,一个聪明的员工不仅要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圆满,而且还善于让上司知道自己是如何圆满的,并由衷感叹:“这样的员工难得,应该表彰。”
小宋是某公司业务部的职员,工作认真,人很聪明,但跟许多人一样,刚开始时,她并不知道如何让上司看见自己的努力。此前,她在某公司干了好几年业务,工作业绩很好。那段时间,她的薪水优厚,上司与同事都很喜欢她,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平步青云。
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小宋意识到自己在职场中犯了一个错误——没有想办法让上司看到自己的努力。小宋到了这家公司后,开始想办法让上司看到自己是如何努力工作的。
一天,小宋正在办公室与一个客户谈一笔业务,刚好有一份传真进来,传真上说,她花了两个星期争取的一笔业务成交了。5分钟前,公司副总经理还在她的办公室聊天,闲谈中刚好提到了这个客户和那笔生意。那份传真要是早来5分钟,就可以让副总经理亲眼看到她的工作业绩了。小宋知道自己的这份业绩来得不容易,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了成绩不向上司报告。于是,她就对客人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会儿,有一点紧急的事情要去一下经理办公室。”她迅速到了副总办公室,假装不经意地提起这个巧合:“我们刚谈完,就成交了这笔生意!”副总看了传真,非常高兴。大大表扬了小宋一番。一年后,小宋轻松地当上了业务部的主管。
其实,一旦有机会,每个人都可以用一种间接、自然的方式让上司知道自己的业绩。身为下属,如果不习惯于自我推销,也可以让别人从客观的角度助一臂之力。因为不露痕迹地让上司注意到你的才干及成就,比敲锣打鼓地自夸效果更好。
在职场中,那种老黄牛型的下属往往喜欢默默耕耘,不愿意出风头。但是,这种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往往是比较容易吃亏的。在现代社会,一个下属要想在职场获得成功,第一步就是适时把自己的工作包装、呈现出来,让上司知道你的付出,从而重用提拔你。一些聪明的下属不会等到工作出了纰漏再去找上司,而是在完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任务后,在第一时间向上司汇报,让上司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或者是直接向上司传递捷报,或者是向上司发E—mail,或者是在员工大会上巧妙地提到自己的功劳,总之,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工作默默无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