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此美好,你要懂得珍惜
3712900000024

第24章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价值(3)

如今已是身价过千万的他,在一次高校毕业生报告会上,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那些初涉人生的学子们:一定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一定要把生命之根扎到厚实的泥土中,省略了泥土,可能会生存一时,但决不会让生命之树常青。

心灵甘泉

每个人都有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那些成功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善于审时度势,找到了最佳的努力方向,让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有些所谓的“注定”,不过是阻碍自己前行的石头而已。

将那些“注定”打碎

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乡里的初中时,好多人都劝父母快想办法让我转学,说那所中学念不念没多大意思,他们把那所学校说得非常可怕。

父母何尝不想让我转学呢?可最终我还是进了那所最没希望的学校,因为家里没门路,也交不起那一笔数额不菲的转学费。

进校不久,我便为自己就读的乡中学的一切惊愕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的确是差极了,没水、没电、没住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太差,好老师都走光了,剩下的大多在混日子,教学质量一塌糊涂,连续三年的中考,重点高中、中专的上榜人数竟然都是零蛋。有人甚至愤愤地说:“那学校是‘零蛋’学校,趁早黄摊得了。”成绩好一点儿的或家里稍微有点儿门路的学生,都想方设法地转到外校去读书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无可奈何地在那儿混张毕业证的。于是,恶性循环又开始了——老师没心思教,学生没心思学,人们大都觉得进这样的破学校,注定不会有大出息。

记得我上的第一节课就缺了七个学生,课堂上乱糟糟的像个闹市,老师无精打采地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说话、打闹。我当时就想,天下恐怕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学校了。

上了两个多月的课,学的东西少得可怜,我就回家跟父母说不想继续读书了。父母便唉声叹气道:“都怪爹娘没本事,不能给你换一个好学校。”

看到父母那难过的样子,我又背上书包到学校去了,但不能说是去学习,只是空虚地打发时光而已。初中一年很快就混过去了。

第二年,学校分来一个叫姜秀琴的长得很柔弱的师范毕业生,谁也没有想到,貌不惊人的她,用她满腔的智慧和爱意,竟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那么多希望的种子,影响了我和许多同学一生的走向。

记得她的第一节课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境异常贫困的男孩,几次饿昏在课堂上,他的母亲冒着雨走了一百多里的山路,给他送来十个窝窝头和借来的两元钱。他对老师说只要让他吃饱饭,他就能考一百分。后来,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故事的每一个情节,记得故事的名字叫做《始于乡间状元路》。

姜老师的故事讲完后,我发现很多同学和我一样,第一次像个大人似的低下了思索的头,因为我们比那个男孩还幸运一些,至少我们能够填饱肚子。

下课了,姜老师把我叫到一旁,问我:“你挺聪明的,请你带个头,将大家所说的‘注定’打碎,好吗?”

心潮正为那个感人的故事澎湃,再看到姜老师那满怀深情的目光,我使劲地点点头。

姜老师的课讲得有趣极了,刚开始调皮惯了的学生还不好好听课,故意弄出些动静气她,甚至有几次气得她直抹眼泪,课都讲不下去了,但很快大家就被她的认真、她对同学无私的关爱感动了,都喜欢上她的课了。

姜老师的出类拔萃,反衬出其他一些老师水平的差劲,那几个混惯了日子的老师,在受到同学们的哄笑后,对姜老师更嫉妒了,他们不屑地说:就凭她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三分钟热血,想改变这破学校注定的结果,实在是太天真了。

后来有两个老师不愿意上课,姜老师就教我们语文、英语、物理和化学四门课程。一个老师担起初中四门主课的教学工作,这在那个年代恐怕也是十分罕见的。可以想象,她要付出怎样的心血。多少年后,当我向朋友讲述这段往事时,朋友无不惊讶地赞叹姜老师的学识和品性。

超负荷的工作,曾让姜老师几次累昏在课堂上。同学们深受感动,觉得再不玩命地学习,就太不懂事了。于是,大家像大梦初醒一般,都开始认真地读起书来,那份刻苦那份执着,也是别人难以想象的,我甚至将语文书和外语书几乎都背了下来。因为同学们和姜老师心中都燃烧着一个强烈愿望:一定要努力,打碎那个似乎已有的“注定”……

1983年的秋天,一个让全乡父老乃至全县都震惊的好消息传出:多年来什么考试都是倒数第一、吃惯了升学率“零蛋”的乡中学,在这一年的中考中,竟奇迹般的有5人考入省重点高中、4人考入中专、13人考入普通高中……

累倒在病榻上的姜老师幸福地笑了,那些淳朴的家长和同学们也笑了,人人眼里都含着晶莹的泪花,为曾经的迷茫、曾经的热血沸腾、曾经的顽强拼搏,流出了那么多欣慰的热泪……

后来,乡中学备受关注,调整了领导班子,办学条件也大为改观,调入、调出了一批教师,教风大改,学风更浓了,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这里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如今已有好几名留学海外。

15年后,我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重返母校,母校美丽的一切,已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我坐在那宽敞明亮的大礼堂,自豪地给在校的学生们讲述我们当年经历的那段往事时,不禁一再引用我尊敬的姜老师馈赠的那句一生铭记的格言——有些“注定”是可以打碎的。

心灵甘泉

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许多似乎已经注定的结局,但没有什么是可以被“注定”的,只要肯努力,相信会有很多的奇迹就诞生在所谓的“注定”之外,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每个心灵都需要寻找一些出口,靠自己,也靠别人帮助。

把花吹落的不是风

她是一个生得很美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一直优异,在老师的宠爱与同学们的羡慕中,一路轻松地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尚未毕业,便顺利地签约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

在众人的印象中,她始终都是淑女和书女,无论与谁在一起,浅谈或者深交,都不卑不亢,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那股让人敬佩的优雅,自然、清新,像一朵洗却纤尘的白莲。

我曾在大学的校园里,目睹过聪慧的她,似乎只是那么振臂一呼,一个濒临解散的诗社,便重新焕发出生气,成了校园众多社团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我还见过她起草的文采斐然的“自行车协会”宣言,见她骑一辆单车轻盈飘过的靓丽身影。

一个向她求爱遭到拒绝的师兄,曾这样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其实能够与她这样的智慧又美丽的女孩在一起读书、参加活动,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能加入追求她的行列,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追不到她,遗憾可能会有,但不会过于悲伤,因为她实在优秀得无可挑剔,谁若是娶了她,都会幸福洋溢的。同样,谁若是因求之不得而说她一点点的不是,也会遭来笑话的。

我惊讶女孩在那个一向狂傲的学子心目中,竟有如此完美的印象。师兄一脸诚恳地说,她简直就是一个女神。

而就是这样一个卓尔不凡的女孩,却像一颗流星骤然离去,而且选择了那样决绝的方式,令我愕然不已,许久都不敢相信那消息的真实性——她刚刚拿到第一个月近万元的薪水的第三天,便一身新衣地在公寓的洗手间里自缢了。

悲剧是毫无征兆地发生的,不是因为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感情上出了问题,更不是她那令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发生了变故,她的猝然离去,竟那样令人不可思议。一时间,各种猜测纷纷涌来。直到她父亲最要好的一位精通电脑的朋友,打开了她加密的私人空间,读到她没删掉的那些记录心灵隐秘的文字,才找到了她自杀的些许线索。

似乎应该溯源到她的少年时代,因为父母的生意在南方做得风生水起,她便成了奶奶身边的乖乖女,听话的她用每次考试第一的成绩,博得了奶奶的夸赞,赢得了父母的欢喜,他们给她买了最漂亮的衣服和最时尚的用品,家教知识少得可怜的父母,无意间,在物质生活方面竟做到了“女孩富养”。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她一次次因学习成绩优秀、能力超强,不断地获得赞扬和褒奖,这更激发了她追求卓越人生的热忱,甚至让她产生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想法,稍有不足,便会暗暗自责。但她从不把这个秘密说给外人,她随和的表面下,掩盖的是一颗蓬勃得像女皇叶卡捷琳娜那样的雄心,只是谁都不曾窥见,包括她的父母。

她自杀的前一周,曾委婉地批评过男友,只因为他的一篇论文,没有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她的一位同事后来回忆说,那天,得知她的薪水比同时进公司的那位博士少几十块钱时,她脸上曾掠过一丝明显的沮丧。同事还曾打趣她,说像她这样典型的“富二代”,是根本不必在意薪水多少的。她立刻正言道:“我必须在乎,因为那代表我的实力。”

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一份骄傲,无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从小就拥有优裕的物质条件的她,没有迷恋享受,而是始终有个人奋斗的信念,更是难能可贵。只是平素活得简单的我辈,也很容易便看到了她刻意的追求中,已流露出明显的“偏执症”和“强迫症”等心理疾患。遗憾的是,这都是后来的发现,于她而言已毫无意义了。

那天,与几个朋友酒后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转到了压力这个话题,每个人似乎都感到了生活的重压,都有不同程度的疲惫感,但彼此倾诉一下,感慨一番,似乎就轻松了不少。当我讲起那个自杀的她的故事,几个朋友都说能理解她心中隐秘的苦恼,但不会像她那样选择,因为释放压力的方式有很多,更何况生命是最珍贵的,一个人好好地活着,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在为亲人和朋友们负责。

偶然地翻阅一本关注心灵生活的杂志,读到一位心理学家的文章,惊讶地得知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面对种种喧哗与骚动,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和无数的压力,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它们在内心深处潜滋暗长,成为心灵中的隐秘,躲在他人甚至自己也一时难以察觉的内心暗室,严重的会慢慢地生长为一种可怕的心魔,像隐藏的炸弹,一旦被引爆,便会炸伤自己和他人。据说,在现代都市里面,有心理问题的人已经超过了20%,一些看似很成功的人,内心其实很悲观,一些看似很幸福的人,内心其实有着难言的落寞,一些看似拥有很多朋友的人,内心其实很孤单……只是每个人都在忙碌着,都选择了不同的面具掩藏了心里的隐秘,更多地呈现出光鲜的一面,就像水果摊上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总是那些最漂亮的水果。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不要一味地隐忍,直到脆弱的神经连一根稻草都承受不住了,让人在瞬间崩溃。

后来,那个女孩的家人从她喜欢的书中发现了她的遗书,上面只有简单的一行字——“我太累了,就主动休息了。”这又给那位心理学家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把花吹落的,不是风,是心灵的颤动。”一位诗人如是说,而我还要强调一个简单的想法——每个心灵都需要一些出口,自己要努力地去寻找,他人也要热情地去帮助寻找。

心灵甘泉

每一种生活都可以是芬芳的,不要苛刻地要求自己,不要把心弦绷得太紧,成功并非意味着一定要登顶,在山腰可以惬意地欣赏美景,在山脚下同样可以品味仰望的快乐。

尊重他人的选择,不仅关乎胸襟与气度,还关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