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人做事做官: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3712000000023

第23章 领导干部为官之基(1)

下卷 做官篇

胡****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做官即为民这个命题,就是说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民心、重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励民志、催民进、致民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民谋利,造福人民,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领导干部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领导干部做官就是做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作为领导干部就得处理好做官就是做事这一基本理念。影片《七品芝麻官》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著。”七品芝麻官的为民做主,就是现在的为民做事。******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讲的为人民利益工作,同样是指为民做事。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中曾语重心长地讲到:“要认真贯彻‘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发扬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个“办实事和办好事”同样是要求领导干部为民做事。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2007年初在全区********、县长培训班上向全区领导干部提出“要像孝敬父母一样服务百姓”。在宁夏自治区党委领导干部专题学习会上,同样讲到“不能造福百姓,这个‘官’当的没啥意思”。同样的道理,陈建国的“服务百姓”和“造福百姓”也是要求我们为民做事。为民做事,就是要求我们在为官一任中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但坚决不能做坏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能闯“红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能经得起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

有这么一则历史资料有可能大家都看过,我国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对旧中国封建官场深恶痛绝,抱定一生不再做官。解放前曾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新中国成立初期,******亲自请黄老出山,请他担任政府公职,可黄老抱定初衷说:“1946年我才68岁,已觉得年纪老了,如今72岁了,还能做官吗?”******则充满敬意地对黄老说:“这不同旧社会的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一句话说得黄老动摇了几十年的人生宗旨,答

应“出山”担任公职。

做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是郑培民、任长霞一生追求做人、做官的哲理,最终他们给人民交了合格的答卷,人民同样在内心深处记住了他们。解放初期******为我们党提出了进京赶考的教诲,使我们这个年轻的党不断强大、健壮的健康成长,并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作为党对人民的承诺。新时期党员干部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是党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立身做人的根本。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建设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因此,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像******所讲的那样,我们不是做官,是做事。

做官与做事之间,首先是做事。就是要踏踏实实为人民的生存谋出路、求幸福,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践行“三个代表”,做好细小事、做好平常事、做好身边事、做好分内事,凡是群众关注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事。列宁在一次听取恢复工农业生产的工作进展汇报时,汇报人员以大话空话应付,列宁当场批评道:“你这是哄骗,是欺骗。”打那以后,汇报者再也不敢敷衍应付了。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就会引导基层把一说成二,把计划说成现实,把个别说成普遍,以满足领导机关的需要。因此,在做官与做事之间,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只有老老实实做事,人生才会美丽。在做官与做事上,我们不能整天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听着汇报断,热衷于凭印象打分、靠感觉定调。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这就更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深入实际,既要看一时一事,更要看整体和长远;既要听基层汇报,更要深入调研;既要看工作过程,更要看工作结果。领导干部只有发扬求真务实、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才有利于推动基层的实际工作。

现在我们身边大多数干部都能像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那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宁夏的经济繁荣和民众生计呕心沥血。但也有一些人,只做官不做事,扑不下身子,只当和尚不敲钟或胡敲钟、乱敲钟,在自己的官位上不作为、胡作为、******,做事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武断专横,往往使一些决策脱离实际,给国家造成了财力、物力的浪费,群众怨声载道;还有一些人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处处栽花、面面做秀,喜欢玩弄数字游戏、材料游戏、景点游戏,所做之事经不起推敲、经不住考证,做事脱离群众,官不大架子不小,不喜欢和群众在一起,瞧不起群众,更有一些人以官谋私,什么都敢要,什么样都敢用,什么场所都敢去,虽然这些官是少数,可却是一个老鼠和一锅汤的关系。民间有这么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唬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它形象地反映了领导干部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乱定目标和标准所造成的影响,有些工作从领导的角度看,必要可行,但从基层、老百姓的角度看却寸步难行。为此,在做官与做事之间,我们要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道理。

做官首先要学会做事,就是要求做官之人能静下心来,淡薄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体民情、听民声,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为民做事、做好事。在宁夏南部山区还有绝对贫困人口六万余人,他们的吃饭、穿衣、上学、就医、出行等都还相当困难,有的连水都喝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这就更要求做官之人多做事、做好事、做善事。要处理好做官就是做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守思想上的是非界线,要能按照胡****总书记在******第七次全体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来规范自己。只有认真解决了我们身上作风浮躁、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甚至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我们做官就是做事的问题。

从“坐观”、“做”官到为民做官

洪武三年正月,“南直隶”沭阳县令冯益,脱官服,穿便装,弃轿骑马,整日奔波于要道、河边、路口,率民筑桥,与桥工同吃同住。一日,一桥工对他说道:“冯大人,做官哪能像你这样。别人做官出则坐轿,入则高坐厅堂,吆五喝六,听手下人汇报情况就行了,你这样哪能吃得消?”冯益听后,笑着说:“做官、做官,重在做,怎么能是‘坐观’呢?光靠发号施令,容易走样子。”就这样,冯县令轻装简从,亲自到全县各处考察督查,不到一年时间,全县架起大小桥梁20余座。从此,农田没有旱涝之忧,农夫没有出行之虑,沭阳的粮食年年增收。这件事,被后世的府志、州志、县志详实地记载了下来,流传甚广。

都说做人要有人品,那么做官更要有官品。冯益认为做官不能仅仅是“坐观”,官员的官品更应体现在“做”上,当然,如果进一步讲,“做”法不同,官品也必然各异。应当说,冯益的观点在当时甚至时下,都有一定的进步性。如果官员能做到客观的、全面的“坐观”,也比不闻不问,甚至瞎闻乱问、睁着眼睛说瞎话强得多。不是吗,随着网络功能的进一步显现,2008年以来,从“正龙拍虎”到刚刚发生的“躲猫猫”,其间一件件不该发生而又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荒唐事件不断浮出水面,恰恰揭露出我们时下有些党政干部、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妄图掩饰事件真相、愚弄麻痹群众、自欺欺人的官品,他们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对公权机关的信任度,损害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就更谈不上党性修养和为人民服务了。这些人,连冯益所说的“坐观”都达不到。

肯定“做”官,否定“坐观”,冯益实际上是指工作作风,即做官不能光听不做,不能只是“坐”、只是“观”,而要重在做、重在行。时下,全国各地正在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各级通过深入学习、调研、整改,达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作风不断转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然而,不可否认,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仅满足于做“传声筒”,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满足于做“三不”干部,不检查、不督促、不落实,作风轻浮,态度飘浮,宁愿“坐观”而不“做”官,错失了发展机遇,影响了工作成效。

客观地讲,这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深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党员干部患了严重的“动力缺乏症”。实际上,要做到“做”官实非难事。只要有“做”的动力,就能扑下身子,读千份文,行万里路,从关注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带领机关干部“身”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困难群众了解情况,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亲自到一线调查研究,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推进、成效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总结,而不会满足于“走马观花”、“隔靴搔痒”、“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做得透不透、深不深,关键是要有动力,找到了动力源,解决了动力问题,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究竟什么是动力源,以什么为动力?

2009年1月13日,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三观”,即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新时期党对党员干部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党对人民群众新的庄严的承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党员干部明确指出干事创业的动力所在,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站到更高的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事业观,要求党员干部明白干的是谁的事业?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事业观出了问题,必然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然就是为一部分人或是自己的小团体服务,也就谈不上所谓正确的工作观。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鲜明的政治方向,才能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荣辱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明白应该怎么样工作。而“政绩观”,是指我们的工作成效如何检验、由谁检验的问题。它是针对目前一些党员干部重“显绩”轻“潜绩”、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党始终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需不需要、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我们党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只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三重检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实践,是服务人民的实践,历史,是人民主宰的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政绩观评判的最有权威的发言者。

由此可见,党员干部的动力之源应在于急人民之困、念群众之危。选拔推荐使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心里是否装着人民群众。应当说,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干部大有人在,问题是要把这一部分人用活用好,形成一个带动一个,一个影响一批,一批发展一代的局面。********提出的“三观”,表明我党服务人民的信心与决心,是马列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它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与核心一脉相通,理应结合起来加以学习,都是我们党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的最新要求和深刻体现。

哲者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以古为镜”而又不能泥古不化,应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来要求自己;像******总理那样,像“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那样,心中时时装着人民,行事处处想着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在为民做官,才能在服务人民中取信于民,赢得民心,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为党的伟大事业再立新功。

领导干部要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领导干部的职位与职责是联系在一起的。说职位有限,一是从领导岗位资源性看,它是一种稀缺资源,永远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二是从岗位来看,一个人不可能适应所有岗位,人对岗位的适应性是有限的;三是从人的需求来看,本领再强,不可能把所有的“官”当遍,再高的职务也有尽期,任期是有限的。说职责无限,一是履行职责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蕴涵着无限的创造空间;二是职责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或品质内化于心,它的存在与影响并不因外在地位的消失而消失。明白了职位的有限性与职责的无限性,领导干部就应力求在有限的职位上体现无限的作为,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