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豫对乐队要求以严格而闻名,但她最苛刻的还是自己。她有一种为了艺术可以不顾一切的精神。
青年时代的张培豫只是我国台湾省的一名乡村女教师,她因调教有方,率团三次夺取台湾中部小学合唱比赛冠军而小有名气。一次演出前,她摔伤了,医生嘱咐她必须静养,她却坚持打着石膏参加了排练和演出。一位观看演出的台湾教育奖学金评委目睹此景,深为感动,极力为她申请赴奥地利留学的奖学金,使她实现了到音乐之国求学的夙愿。
张培豫的敬业精神,不仅为她赢得了走向音乐事业的重要机遇,也是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
在北京指挥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之前,她突然生病了,大家都担心她是否会推迟演出,熟悉她性格的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却说:“只要不倒下,她会不顾一切地坚持演出。”
果真,她如期而至,并且执棒的曲目还是力度最大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一个月后,在指挥另一场演出时,上台前她一直头疼,吃了几片止痛药,她就又出现在指挥台上。她说:“本来我可以节省点儿力气,但我对音乐一向是全力以赴。”
张培豫曾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
“音乐与我的心结合在一起,它是从我的心里流出来的,是我的肺腑之言……当我把音乐作好,我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我生活的目标,也是我从事指挥的意义所在。”
“我热爱音乐,太热爱了!没有任何其它的事情可以超越它,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能够让我如此投入。哪怕我走得再艰辛,我也不会放弃。”
这一番肺腑之言的确能引起我们的沉思。
张培豫的敬业精神使她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登上了德国卡塞尔歌剧院首席指挥的宝座。这其中,对音乐的忘我精神,和音乐融为一体,并为了音乐可以牺牲自我的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她的全部,她的一生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精彩的音乐会。在张培豫的人生当中,成功的素质便是敬业精神。
张培豫带病出演,宁为音乐献身的敬业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养成自动自发的好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成就事业。自动自发是一种上进心、一种成功者的素质。
培养自动自发的良好习惯,让自己具备21世纪高效能和谐做事的素质,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自我管理的习惯
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做事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必须平衡。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有人以为某方面的成功可补偿他方面的遗憾,但那终非长久之计。难道成功的事业可以弥补破碎的婚姻、孱弱的身体或性格上的缺失?
必须有重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却极重要的事。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订定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标的,但基本上7日一体,相互呼应。如此安排人生,秘诀在于不要就日程表订定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必须重人性。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重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因此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人的因素。毕竟日程表的目的在于协助和谐做事推行,并不是要让我们为进度落后而产生内疚感。
必须能变通。管理方法应为人所用,不可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必须携带方便。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根据实际经验,我设计出一种符合以上诸条件的表格。其实,许多优秀的第三代管理工具,也值得采用,只是实际做法或具体运用因人而异罢了。以下举实例说明如何以原则为重心,建立起充分掌握重点的一周行事历。
必须确定角色。首先,写下个人认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把这时闪过脑际的角色逐一写下。除了“个人”以外,父母、儿女、职员、老师……凡是你愿意定期投入时间精力的,都可以纳入其中。
不必想得太严肃,仿佛立下终身职志,只须考虑未来一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即可。
必须选择目标。
短期目标应与使命宣言中的终极目标有所关联,至少有一部分如此。即使不曾写过使命宣言,也可以自己设想每一角色及重要目标。在未来1周的目标中,务必有一些真正重要但不急迫之事。
必须安排进度。现在,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比方说,目标之一是完成个人使命宣言初稿,那么不妨在周日抽出连续2个小时完成此事。通常星期日(或一周中对你最有意义或最特殊的一天),正是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及规划一周行事的最佳时刻。
再比方,锻炼身体是你的目标,那么不妨安排3至4天,每天运动1小时。
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办公时间完成,有些得在全家共聚一堂时实现。
每个目标都可当做某一天的第一要务,更理想的是当做特殊的约会,全力以赴。对本年度或1个月内已定的约会则一一检讨,凡是符合个人目标的加以保留,否则便取消或更改时间。
要勇于说“不”。若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此时需要有说“不”的勇气。
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急迫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自我反省的习惯
和谐做事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做事者,有必要形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当你努力要得出一个合理的和有见地的评价结论时,你不应该落入思考的陷阱,即误以为“正确的”决定只有一个,好像你若作不出这样的决定,并加以实施,就将一事无成。你应该记住,对问题处境的任何分析,无论是多么的认真和系统化,最终都是有局限性的,你无法期望或预测将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结果,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暂时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你持续的经验将告诉你,你的决定是否起作用或它们是否需要改变和修正。这正是一个批判的思考者应该具有的态度,即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经历,对自己的信仰抱灵活的态度,只要有新的信息,就愿意改变或修正自己的信仰。
在另外的情况下,去实施一个较系统的评价将会很有帮助。通过回顾,你可能发现你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是不可行的,或不能导致满意的结果。
而在有的时候,你可能发现你选择的行动方案做事得很好,很有成效,但是,随着你继续朝着理想的结果努力,仍需要对它作出某些调整。实际上,这是一个你应该希望发生的典型情况。即使事情一开始似乎进行得很好,一个积极的思考者也应该继续问这样的问题:“我可能忽略了什么””“我如何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做这件事?”
有时候,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可行,甚至出现了预料不到的灾难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请不要灰心泄气!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批判的思考者,你有必要保持走向成功所需要的灵活性和乐观精神。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常常更多的是从效果不好的行动方案中而不是从有效的行动方案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有了这种认识,你应该回到你最初的分析,并:
把你新发现的认识增加到你对问题的了解中。
更精确地确定问题。
增加任何新的行动方案,或在你的体验和新知识的基础上修改原来的方案。
设法提出新的行动方案。
通常,反省需要我们作出必要的努力,直到做事满意为止。我们始终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们也一直在培养自己在生活的每个方面要取得成功都必须的坚持不懈,守诺和自信的品质。
⊙善始善终的习惯
当你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善始善终的行动。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这是对你习惯的一次考验!
许多满怀雄心壮志人的习惯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习惯的要素。下面两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
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善始善终不等于固执。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习惯固执,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过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是固执不愿丢下棉花,坚持“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的习惯已厌烦教书生涯,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胜任并且愉快的做事。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产生奋发图强的习惯,而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却失去了三份做事。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欢这种做事。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做事。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之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那个最初失去了三份做事的人得到了什么样的最终结果呢?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人!
善始善终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一位习惯学大师卡尔?杰弗斯在《习惯两面性》一书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
同样,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也曾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的习惯应该是: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人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水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习惯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一味地坚持,乃至于达到了顽固的地步;而成功者则会避免这种不切实际的坚持,时刻检查自己追求目标的习惯是否过于固执。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坚持,就没有进步,但这种坚持必须是合乎自己,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