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素材大全
3711700000048

第48章 建筑(1)

桥梁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梁桥是我国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桥,古时叫作平桥,它的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价格低,修建容易,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它的种类繁多,有版梁、平梁、竹平梁、钢架梁、空心版梁、石梁、系桥闸结合式梁桥和堤桥结合式多跨石梁桥。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颐和园依山傍水,园中的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也修造六座造形优美的桥。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系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

望春桥非常雄伟,桥长20米,有175米宽,中间行汽车,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行的大桥洞,横跨在20多米宽的桥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如果发大水时,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是在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也是这样设计的,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桥也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也节省了石料。

望春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石桥两侧栏杆,每侧由二十三块青石雕刻排列而成,每块青石上都雕刻着一个小花瓶,栏杆头尾各有一个小石狮子,在桥北有两个大石狮子,很漂亮,它们像两个卫士一样在守护着大桥,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动了,像活的一样。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正桥的桥孔跨度达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石龙桥位于钟山县石龙乡政府门前之石龙河上。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系一座双孔石拱桥。长40米,宽5.20米,高12米,主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两拱共用82行方形及楔形青灰长条石,进行排比砌拱。桥墩迎逆水面有分水尖,用以减轻河水对桥体的直接冲击。桥堍两端各置石狮一对

石龙桥桥面两侧有石栏,石栏、望柱、华盖内侧均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雕刻“龙蟠东水”、“石锁珠江”的大字对联,浮雕则以神话传说及戏文典故为题材,刻得生动传神。内容有八仙过海、泮矶访贤、三顾茅庐、孔明祭风,西湖借伞、十八相送、丹凤朝阳以及花、草、鸟、兽等共74幅,全长80余米,堪称一处石浮雕长廊。浮雕构图和谐,造型美观,形象逼真,充满古朴风格。而整座桥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古人有诗云:“江中还半月,波上卧长虹。壮志怀题柱,成功胜造舟”即是对此桥的赞美。

舆龙桥位于绍兴县袍谷洋江,为堤桥结合式多跨石梁桥。桥由5孔天佑桥(4.30米,5.25米,7.75米,6.40米,5.12米)和3孔舆龙桥(4.80米,5.40米,5.15米)组成。天佑桥长28.2米,使河堤与东岸接;舆龙桥长5.35米,使河堤与西岸接。两桥之间用较矮四孔石梁桥相连。全长99.29米,宽2.20米,主桥桥墩宽0.80米。

八字桥位于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始建于南宋嘉泰以前,宝佑四年(1256)重建。主孔桥下第五根石柱上正书题字云:“时宝佑丙辰仲冬吉日建”。为我国现存最古城市桥梁。主桥为单孔石梁桥,桥东端沿河岸向南北两个方向落坡,西端向西南两个方向落坡,宋嘉泰《会稽志》云:“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净宽3.2米。桥处于三街三河交错处,结构特殊。专家谓为“古代立交桥”。

道路

路的右边,有一条蜿蜒曲折,河水清澈的河流。微风吹拂,水面上泛起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煞是好看!

盘山路漫长而乏味,让我心情不快。随着我们慢慢地接近大门,心情也极度好转。

转眼间车就开进了去往富士山的盘山路,富士山海拔3776米,盘山路不算太陡,从山脚下算起,一合目,二合目,三合目,四合目,最后可以到达海拔2305米的五合目,如果再往上就只能靠人的双脚了。

“马路”是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这样利于雨水流淌到路边,不影响交通。后来,人们用沥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叫“马路”

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昔日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柏油路一般是黑色路面,在夏天的时候大量吸收太阳光热量,导致路面温度极高,于是接近路面的空气也受热上升,热空气上升了,当然会有冷空气来补充,于是出现了空气密度不均的情况。

房间

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挂一副对联,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传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

童年的时候,我和父母居住在农七师一二三团十二连一个叫老房子的牧羊点。

老房子是荒原中的一片小绿洲,它的四周被铃铛刺、骆驼刺、红柳、芨芨草等各种野生灌木、野草包围,一条长长的水泥石板渠混混沌沌穿梭其中,连接着雪山和绿洲的田野。低矮的房舍、露天的牛圈、羊圈和高高的苜蓿垛棋子般散布其中,青草环绕的一个天然大池塘,在老房子旁边,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发出祥和、恬美而安静的光芒,各种颜色的小鸟在水塘边飞翔、觅食、嬉戏。一条羊肠般曲曲弯弯的小路,几乎被茂盛的各种野草覆盖,通向看不见的远方,它的尽头是连队,那里有连部、学校、商店和卫生所。

奎尔普先生所说的那座凉亭,实际是一间粗劣的木屋,样子又腐朽又简陋,下临河滨泥滩,大有随时溜下去的危险。它所附属的酒店也是一幢不牢固的建筑,到处都被老鼠挖掘过,墙上都用大木柱支着,木柱支的年代久了,也在朽坏而不胜负担,每到大风之夜,咯吱咯轧,整个建筑就好象是摇摇欲倒似的。房子立在——如果象这样一个衰老的东西还可以说是立得住的话——一片荒地上,终年受到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有害健康的烟尘的侵害,铁轮的转动和激流的冲击,震耳欲聋。它的内部设备又很能与外观配合。屋子低而潮湿,冰冷霉滑的壁上满是缝隙和圆洞,衰朽的地板塌陷下去,横梁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地位,警告胆小的陌生人不要走到附近来。

我的房子里有8个房间,一间门厅,一间浴室,一间厨房,一间餐室,一间起居室,两个卧室和一间厕所。门厅面对前门,当你进入我的房子时,你首先看见门厅,浴室在右边,厕所在左边。在你前面是两个门,左边门是通向一间卧室。右边的门通向起居室。当你进入起居室时,你又看见两个门,左边一个通向另一间卧室。右边的一个是去厨房。厨房直接通向餐厅。除此之外,紧挨起居室和一间卧室有一个阳台。

街上有一幢很老很老的房子,它几乎有300年的历史,这一点,人们在它的大梁上。

可以看得出来;那上面刻着郁金香和牵藤的啤酒花花纹——在这中间刻着的是它兴建的年月。在那上面人们还可以看到整首用古老的字体刻出来的诗篇。在每个窗子上的桁条上还刻着做出讥笑样子的脸谱。第二层楼比第一层楼向外突出很多;屋檐下有一个刻着龙头的铅水笕。

雨水本来应该是从龙的嘴里流出来的,但它却从它的肚皮中冒出来了,因为水笕有一个洞。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家是三房二厅,我的卧室是靠南的那一间,有两个窗户,一个的窗户是靠南的,另一个窗户是靠西的,我喜欢南边的窗户,因为我坐在书桌前,向外望去,就可以看到棠下小区的大草坪,而且风是往我这个窗户吹来的,每当我在书桌前做作业的时候,微风迎面向我扑来,舒服极了。晚上在往南面的窗户看,还可以欣赏棠下小区美丽的夜景。

故居

宋庆龄同志故居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门前水天相映、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

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精心设计改造葺旧更新,在原来主体建筑上,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

徐志摩故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灵魂人物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短暂居住地。故居位于硖石干河街,建成于1926年,是其父徐申如为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一栋中西合璧式小洋楼。1998年12月17日,徐志摩故居被公布为海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初,海宁市人民政府投资144万元全面修复故居,按原貌修复的故居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与门斗围合成前天井。后楼亦三间,与主楼及东西厢楼连接,形成四面围合的走马楼形式。屋顶有露台,可登临。同年9月,故居修复竣工并对外正式开放。

修复后的故居,台门上方镶嵌诗人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厅有启功补书匾额“安雅堂”。主楼底层两侧厢房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陈列和文学活动陈列。正厅、卧室、书房等均据志摩表妹蒋谷雨的回忆及其他有关资料予以复原布置,再现志摩的家境和生活场所。

叶飞将军故居位于金淘镇占石村,是二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泉州红色旅游推荐景点,这里背靠金刚山,气势雄伟,景色壮观、空气清新,山顶可遥望金门岛,村内一派翠绿,流水潺潺,在叶飞将军故居前有一大石头,石上有株300多年的大榕树,石头正面像龟,侧面像虎,叶飞童年经常在巨石上读书,人称将军石。每年的七。一,很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这里举行或者重温入党宣誓仪式。

彭德怀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1898年彭德怀出生在此。故居现存建筑是彭德怀在湘军任团长时出资修建的,始建于1925年。彭德怀(1898~1974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湘潭人。

此故居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房屋17间。1958年、1961年彭德怀两次回乡作农村调查时,在此居住35天,接待来访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起草了5个农村调查报告。1998年在故居北面建成开放彭德怀纪念馆。

彭德怀故居是彭德怀投身革命后在家乡唯一长时间居住活动的场所,与邻近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人纪念地“金三角”。

李大钊故居坐北朝南,成长方形。高台阶,黑色大门,分为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堆砌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匀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致;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实属一座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的典型的穿堂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