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素材大全
3711700000033

第33章 说明文的写作素材(5)

乌鸦,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

乌鸦终生一夫一妻,并且懂得反哺(照顾父母)。

猫头鹰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

分布在我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独特的羽毛设计使夜行猫头鹰成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飞行鸟,对于它们的猎物来说有时甚至是无声的。

猫头鹰的眼睛的视网膜是以对微弱光线有灵敏反应的视杆细胞为主构成的,它视觉所需亮度仅仅是人类所需要的最低亮度的l%至10%。这样,它的视力就要高出人类几十倍到上百倍,这是多么令人惊异的夜视眼啊!

猫头鹰的双眼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超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头。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

鸟类学家们研究发现,猫头鹰的听觉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

猫头鹰在古代并非全是恶的化身。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智慧女神叫雅典娜,据说她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因此,古希腊人对猫头鹰非常崇拜,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

猫头鹰是灭鼠专家,又称长耳鸮,是夜行性鸟类,大多数种类几乎专以鼠类为食,是重要的益鸟。

由于猫头鹰的外貌丑陋,叫声凄厉,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厌恶,甚至有一些迷信传说,认为它是不吉利的鸟,其实都是不正确的。从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来说,应该大力保护才对。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分布于6大洲。大多数种类营巢于树上,但有些种类(如泽鹰)营巢于多草的地面,其他种类营巢于悬崖上。每窝产3?6枚卵,卵具褐色斑点。

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

苍鹰。雄鸟体长约半米,雄鸟体形较雌鸟小,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下体白色,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下体白色,体下面有纵斑。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他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北以至云南、广东等地。繁殖于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小兴安岭等地。

雀鹰。体形比苍鹰稍小,成鸟上体青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很容易识别。飞翔时主要是扇翅和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并常在空中呈圈状的飞翔。常栖于山地林间,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飞翔能力很强,善捕食小鸟等动物。繁殖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西北部、小兴安岭等地,冬时常见于四川、云南以东的地区。此鸟也能驯养作猎鹰。

赤腹鹰。体型比雀鹰稍大,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无眉斑,下体淡灰色。飞翔姿势与雀鹰同,常栖于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

绝大多数的鹰对人类利多害少,但人们仍普遍对之抱有偏见。虽偶然捕食家禽和小型鸟类,但通常以小型哺乳类、爬虫类和昆虫为食。有多种觅食技能,但主要的追捕猎物方法是掠过或敏捷地追逐拼命逃跑的动物。一旦用它强有力的爪抓住猎物,就以其尖锐而强健的喙肢解猎物。

孔雀

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变形态:白孔雀和黑孔雀。人工养殖主要指蓝孔雀。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羽毛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而且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含有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可做为高档珍馐。

孔雀中以雄性较美丽,而雌性却其貌不扬,能够自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雄孔雀身体内的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刺激大脑,展开尾屏。春天是孔雀产卵繁殖后代的季节。于是,雄孔雀就展开它那五彩缤纷、色泽艳丽的尾屏,还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

孔雀开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我们可以看到五色金翠线纹,其中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这种斑纹从内至外是由紫、蓝、褐、黄、红等颜色组成的。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突然开屏,然后抖动它“沙沙”作响,很多的眼状斑随之乱动起来,敌人畏惧于这种“多眼怪兽”,也就不敢贸然前进了。

孔雀双翼不太发达,飞行速度慢而显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飞时稍快一些。腿却强健有力,善疾走,逃窜时多是大步飞奔。觅食活动,行走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

孔雀喜欢成双或小群居住在热带或亚热带的丛林中,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只有云南才有野生孔雀。孔雀平时走着觅食,爱吃黄泡、野梨等野果,也吃谷物草籽。

天鹅

大天鹅又叫白天鹅、鹄,是一种大型游禽,体长约1.5米,体重可超过10千克。全身羽毛白色,嘴多为黑色,上嘴部至鼻孔部为黄色。它们的头颈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在游泳时脖子经常伸直,两翅贴伏。由于它们幽雅的体态,古往今来天鹅成了纯真与善良的化身。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三四月间,它们大群地从南方飞向北方。雌天鹅都是在每年的五月间产下二三枚卵,然后雌鹅孵卵。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

天鹅保持着一种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在南方越冬时不论是取食或休息都成双成对。雌天鹅在产卵时,雄天鹅在旁边守卫着,遇到敌害时,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敌,勇敢的与对方搏斗。它们不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帮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确能为之“守节”,终生单独生活。

天鹅体形优美,具长颈,体坚实,脚大,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搧动双翅。迁飞时在高空组成斜线或V字形队列前进。天鹅以头钻入(不是全身潜入)浅水中觅食水生植物。游泳或站立时,往往把一只脚放在背后。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它的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它就是大熊猫。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仅在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爱,它们才各自打破鸿沟,相互追逐,热恋成婚。

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

大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

因为竹子的能量低,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将一天时间主要分配在觅食和休息上。吃饱了,喝足了,美美的睡上一觉,爬上高高的树杈,又安全又凉爽,也有“困不择床”的时候,草坪、雪地、岩石……只要打个盹,又继续觅食。

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