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3711600000037

第37章 学会解题(4)

证明——提出一个特殊事件或现象存在的根据,并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的证据。

评论——给重要的正反面或重要的部分做梗概,并在适当的地方做些评判的说明。

总结——对要点提出一个简短的、总的看法,并说明要点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追溯——描写一件事或一个现象的由来、历史、发展或进展。

2.构思

当一个题目出现时,不要急着求答,而是静思一下,选好解题方法,理清思路,构思出解题的步骤。构思包括三个步骤:

(1)记下最初设想

认真阅读并理解关键词之后,要迅速在纸上记下最早的各种想法。它们是否合适,是不是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各种设想中抓住关键。

(2)组织最初设想

记下最初设想后,再看看问题中的关键词,然后从众多设想中挑出与题意最贴近的设想并加以简单组织。

例如,一个经济学的问答题,从过去两年的国民经济状况来比较均衡理论与非均衡理论。回答此题最需要从众多的最初想法中,挑出和过去两年的经济状况最有关的内容,然后,借助于图解等方式再把这些内容组织为一个简洁的逻辑结构。

(3)列出提纲

组织设想后,要列出一个清楚的提纲。一个好的提纲是将你的回答优化为一篇简短的文章,并能保证你不离题。

序言段必须介绍主题,并适当说明你的思想。主体段,要指出回答问题的几个要点,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结构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尾声段要概述你的论点并给出必要的结论。

列提纲是为回答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仅仅罗列知识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将你的解答组织成一篇完整的小文章。

3.组织答案

仅仅在头脑里将答案思考清楚是不够的,还要把答案清晰地用文字表述出来。书写答案时,要注意如下的几个原则。

(1)开门见山,直指主题

序言段要直接指出,你将要说明的问题以及你的明确论点。

你可以这样组织上一题的答案:序言段概述均衡理

论与非均衡理论,并联系当前的A、R、C、D、E五种经济现象简单比较两者;主体段,联系五种经济现象对两种理论进行具体地分析;收尾段用一句话概括,指出哪一种理论对过去两年的国民经济状况更有实际的价值。

直接触及主题可以使你的答题主旨一目了然。

(2)结构性阐释要点

主体段中,每一自然段仅抓住一个要点加以阐释。此要点须在此段的主句中出现,其它句只是用来辅助阐释这个要点,不要交叉论述各个要点,简洁明了是第一位的。

(3)使用术语

一定要学会使用术语,即便题目要求你“用自己的语言”也不要将答案个人语言化。你的答案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而交流的工具只能是术语。

(4)用题干中的词旬概括论点

收尾段中,使用题干中的词句将保证你再一次检验是否离题,并可强化答案的说服力。

二、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考试的题型虽然繁多,但不外乎以下几咱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会使你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以下是几种类型的解题方法:

1.简答题

(1)简明扼要回答

一定要简明扼要地回答简答题。在一定的程度上,简答题可以说是问答题的简化,但要压缩例子和论据的字数。

(2)防止两个倾向

解答简答题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够完整;二是嗦。不够完整是因为缺乏内在逻辑,需要进行技能训练;优秀的解题者也会出现嗦,主要是害怕漏掉必要的知识点。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对知识的正确掌握。

2.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的困难,往往是由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不够牢固,或者选择题的答案设计不够精细。面对那些似是而非的选择答案,解题者如何去把握选择题固有的概率呢?例如:四项选择题中,每一个选择答案都有1/4的概率正确,那么,如何去把握这1/4也就是说,如何将这1/4的固有概率提高到1/3、1/2……呢?

不考虑解题者和出题者,一道四项选择题的每一个答案确实都有着1/4的正确率。但是,出题者的水平绝非完美,面对似是而非的答案,解题者也绝非只能碰运气。你只要能够冷静地运用一些最基本的解题原则,就能够将这1/4的概率提高到1/3、1/2……下面具体来看这些原则。

(1)排除明显不正确的答案

任何一个出题者也绝非完美,解题者要有足够的信心排除那些明显不正确的答案。利用相关知识合理猜测解答选择题时,尤其要学会合理猜测。当你面对一个模糊的答案时,要相信自己,能争取的概率绝非只是1/4,除非你一无所知。你只要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猜测,就能正确表现出自己的解题水平。杜绝那种孤注一掷的概率猜测,你必然能够有超过1/4的机会。

(2)整体地看问题

你可能会反复地看题干,再看答案,但这里要说的是,要有意识地在题干和答案、答案和答案间的联系中寻找解题的蛛丝马迹。最忌讳的是孤立地看一个答案,因为某个选择答案可能正确,但却不是题干所要求的,这是选择题设计中的一个最常见的陷讲。

(3)注意相同答案

单项选择题中,相同答案必然都错;即使在多项选择题中,相同答案也会提供给你一些非常的信息。

(4)注意对立答案

通常情况下,两个答案相反,其一对,另一则错。出题者比较喜欢这样设计答案,不过刁钻的出题者也许会引诱你注重从对立答案中寻找,其实,这两个答案都和题干不相干。但无论如何,对立答案都能给你提供强有力的信息。

3.判断题

判断题有一个命题的困难:一个概念在一个环境中正确,但独立出来却未必正确,解答判断题的关键也在这里。通常情况下,解答判断题要掌握如下几个原则。

(1)注意绝对概念

出题者总喜欢在判断题中设计绝对概念的陷断。一般而言,判断题的概念如果出现“总是”、“决不”等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时,这个概念往往要错。但在抽象的概念或自然科学中,常有一些绝对化的概念,可见下两例:

A: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总是形成水分子。

B:两个独立的事件,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其单独发生的概率不相等。

解题者要注意的是,注意到绝对概念之后,不要就简单地判断绝对概念不正确。

(2)注意相对概念

判断题中出现“通常”、“部分”、“正常”、“几乎”等相对概念副词时,这个命题一般是正确的。比较下面两个命题:

A多数人很善良。

B多数人通常很善良。

命题B较命A正确性要高,因为加上一个“通常”就留出了很多的余地。

不过,解题者也要注意相对概念陷讲,即出题者可能给你一个正确的绝对概念,但在这个概念中加上相对概念副词,这时,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就需要仔细斟酌了。

(3)不要想当然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成见,但不都是正确的成见。解题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平时简单化的成见带到答题中去。请看下例:

标准化智商测试中,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的分数较低。

此判断题的命题虽是一个绝对化的事实性命题,但它符合一般人的成见、所以很多解题者常判断它“对”。

可以将解答判断题的成见叫做想当然陷阶。然而,这种陷饼往往不是出题者设定,而是缘于解题者。所以,在解答判断题时,一定要让自己提根弦,不要想当然。

(4)只需找到一点错误

判断题常含有多个概念,其中一个概念错,即可判断为“错”。例如:

动物和植物细胞内都有大液泡,但植物细胞的外部还有一层纤维素,动物细胞却没有。

此问题中有四个概念:动植物细胞都有大液泡;大液泡在细胞内;植物细胞外部有纤维素;动物细胞外部没有纤维素。这四个概念,只要一个不正确,这道题就可判断为“错”。

(5)不要全概率判断

判断题检验性很低,因为每一道题都有高达1/2的正确率。解题者一旦遇到自己难以解答的判断题,便常暗自决断说“即便随便判断一下,我仍有一半的概率正确”,简单地下个结论。这种全概率判断是错误的。

4.配对题

在配对题中,问题独立分一栏,答案又分一栏,要求解题者给两栏配对。如何配对是解答配对题的关键,可以采取下列原则解答配对题。

(1)先解决有把握的

配对题一般是一一配对,解决一对有把握的,就减少一个项目,提高合理猜测命中率。

例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可比拟为一辆马车,请按照此比拟将左右两栏配对。

马本我

车超我

车夫自我

你可能记得,曾有人鲜明地阐释过:“本我”是一匹架骛不驯的奔马。这就解决一个配对,你面对的就是1/2的概率,而不再是1/3的概率。解决一个有把握的配对,工作记忆量就可以减少一些,头脑也就更清醒一些,在解答有许多对的配对的概率题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2)认真阅读栏目说明

配对题可以—一配对,也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解题者常常百般费力,勉强一一配对之后,突然发现,原来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要杜绝这种情况,就需要严格自己的解题习惯,即首先认真阅读栏目说明。如下题就显然不是一对一配对。

请说明下面的现象是化学现象、物理现象或物理化学现象?

A:非氧化铁的表面有金属光泽。

B:铁置于硝酸中,有氢气生成。

C:硫磺加热,可变成黄色溶液。

D:硫酸铜溶于水,可变成蓝色溶液。

E:铜和锡一起熔化,可变成青铜合金

5.填空题

填空题的特点是,在一个强限定性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某知识点。

(1)扼要回答

尽量将你的回答压缩到填空题的空格范围内,不要作冗长的回答,可看下例:

托玛斯·哈代的作品最善于表现一个主题是其最常见的主题。

答案1:命运

答案2:用最熟练的手法将命运溶进17世纪英国的主题中。确切地讲答案1和2都正确,但具体到此填空题,答案1直接、清楚、简短,无疑更合适。

(2)紧扣题意

解答填空题时,一定要注意空格前后的要求环境。

如下题:

填空题的主要考试目的是。(答案:测试记忆)

解答此题,必须得注意到问的是“主要考试目的”,否则你可能会一连串写下诸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