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百姓经济学
3711100000004

第4章 危机四伏的全球大环境(3)

金融风暴

全球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于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2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石油与金融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石油进口国的需求不断萎缩,导致油价暴跌,又令主要石油出口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投资开发。有媒体惊呼:第四次石油危机来啦!

全球经济衰退使全球石油需求锐减,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低。国际能源署在2008年10月份的国际石油市场月报中预计,2009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720万桶,比上月预期值下调44万桶。国际能源署还7次下调对2008年的全球原油需求预期,目前预测为增长0.5%,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美国官方统计数字,美国2008年9月份石油进口量为日均862万桶,比8月份下降13.5%,与2007年同期相比降幅更达16.4%。此外,日本9月份日均进口原油386万桶,比前一个月减少6.5%。10月2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3.22美元,为2007年5月29日以来最低收盘价。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1.41美元,比起7月份147美元的最高记录下跌近60%。

2005年年中之前,石油价格逐步走高,美国通胀率没有像前两次石油危机时那样恶化。而在2005年中,当油价尝试冲击每桶70美元时,情况发生了改变,美国的通胀急升,能耗占家庭支出比例达到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劳动生产率,则同石油价格一样,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油价快速上涨,意味着美元兑石油贬值速度加快,这就吞噬了生产率的提高幅度。2006年后的情况表明,美国经济仍然受到石油价格的牵制。

油价上涨,从两个方面影响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开支:其一,推高通胀率,美元对内贬值,物价上涨。石油在美国CPI中的权重为9.698%,2005年6月到2006年9月(房屋成交量大幅跳水前两个月),石油价格自每桶45美元上涨到每桶70美元,美国通胀率自2.53%上升到4.69%,在2.16个百分点的通胀率上涨中,石油涨价贡献超过了1.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在其最高涨幅时的幅度不及能源价格上涨幅度的一半);其二,石油涨价使得石油方面的开支增加,美国消费者在2006年时的能耗支出占家庭开支比重比2003年时增加30%。此时,消费者迅速体会到,钱不值钱了。

2007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商品稳定物价的作用已远远不及石油对价格上升的影响,占有美国重要进口比重的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石油在美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中占27%的权重),迅速跃升到2004年2~3倍的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不少经济体对石油价格进行补贴,坚持出口商品在2006年前仍保持低价,但大宗商品和金属原料价格的上涨已超过了这些经济体的补贴能力,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也都出现了通胀情况,这些因素同时传导到了美国,美国的通胀率直线上升,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市场加速恶化。

受全球信贷危机和原油价格回落影响,主要产油国已开始承受预算压力,被迫推迟建设项目。委内瑞拉和伊朗两国政府都依赖高油价来支撑经济,否则经济就会面临动荡。在两国大力呼吁下,欧佩克提前至2008年10月24日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将原油日产量削减150万桶,以稳定油价。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来说,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惟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所以,每当美国感到自身发展不对头的时候,就会动用石油这张牌。

诚如业内专家所言:“统计表明,油价上涨过后,其产生的溢价约有10%为石油输出国获得,而将近90%被美国人收入囊中。所以,从表面上看高油价弱美元似乎是投机力量在借题发挥,其实背后真正的操控者是美国政府和经济调控当局。”

七、国际油价、期货、黄金、美元、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黄金、美元与石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三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并且直接影响着商品期货和人民币的波动,可以说是世界经济“晴雨表”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经济很重要的决定力量。

(1)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黄金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因此,黄金与美元呈现很大的负相关性。

变化无常的油价

首先,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国际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黄金价格的变化。从黄金的需求方面来看,由于黄金是用美元计价,当美元贬值,使用其他货币购买黄金时,等量资金就可以买到更多的黄金,从而刺激需求,导致黄金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推动金价走高。相反,如果美元升值,对于使用其他货币的投资者来说,金价变贵了,这样就抑制了消费,导致金价下跌。

其次,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代表着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升值,说明人们对其信心增强,从而增加对美元的持有,相对而言减少对黄金的持有,从而导致黄金价格下跌;反之,美元贬值则导致黄金价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的,从短期情况来看,也不排除例外。

(2)黄金与石油的正相关关系

黄金与石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通常是正向变动的。石油价格的上升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上升,石油价格下跌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下跌。

首先,油价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美国资产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美元升跌,进而引起黄金价格的涨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当油价连续飙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随即调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而高油价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通胀预期逐步升温,继而推升黄金价格。

(3)美元与石油的负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依赖石油和美元两大支柱,其依赖美元的铸币权和美元在国际结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掌握了美元定价权;通过超强的军事力量,美国又将全球近70%的石油资源及主要石油运输通道,置于其直接影响和控制之下,从而控制了全球石油供应,掌握了石油价格。从长远来说,当美元贬值时,石油价格上涨;而美元趋硬时,石油价格呈下降趋势。

(4)美元与期货的负相关关系

商品期货都是以美元结算的,美元升值,货币也就随之升值,这通常会影响期货价格,使其下跌。换言之,美元升值通常被视为非通货膨胀。

(5)美元与人民币的正相关关系

因为对外贸易基本都是以美元结算,一直以来,人民币仍然是紧盯住美元的,不是自由浮动汇率,而是跟着美元寸步不离地波动。

八、失业为全球埋下定时炸弹

源于美国次贷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均举步维艰,企业纷纷忙着准备“过冬”,随着裁员减薪潮的到来,全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失业时代。

专家预测,到2009年底,全球失业人口将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2.1亿,创出近10年的新高。失业率上升将令各国政府面临更沉重的压力。全球失业潮之下,动荡正在埋伏。BBC记者在美国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就有人愤怒地指出:“什么是有组织犯罪?我看华尔街这些券商就是有组织地犯罪。”

就业是每个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求发展还是求稳定,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妄谈。有充分的就业作为前提,消费需求才能被拉动起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才能发动起来。但是,次贷危机正在成为就业者的梦魇。

2008年10月31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区的失业率为7.5%,高于去年同期的7.3%。而9月份欧盟27国的失业率由前一个月的6.9%升至7.0%。这表明经济不景气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调查还显示,首次领取失业补贴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一旦经济危机长期化,将导致就业危机扩大,消费等方面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从2008年7月开始,普通求职者(不包括季节性劳动者在内)领取失业补贴的人数连续突破60万,9月更是达到60.6万,自2007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分析人士担心,受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显著恶化,就业形势只会更加严峻,而失业人口增加反过来会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个人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2008年8月3日,我国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较去年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据初步统计,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

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

在次贷危机中,穷人成了华尔街大鳄们掠夺财富的道具,他们被剥夺了仅有的财富。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越来越多的穷人因为还不起按揭贷款而被迫离开家园,以至于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此类人群聚集的“账篷城”。美国社会学家认为,随着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断供,社会会因为流浪、犯罪及疾病数字的飙升而动荡不安。事实上,随着断供浪潮的出现,罪案的确开始增加。

就业是决定社会能否稳定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倘若次贷危机继续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那么世界就将在动荡不安中前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008年12月,在雅典伊哈瑞亚区,一群年轻人向路过的警车投掷石块,37岁的警察科科尼亚斯和他的年轻助手萨拉里奥提斯因此和约30名青年发生冲突,导致15岁少年格里戈罗普洛斯中弹身亡。少年之死迅速引爆了一场让世界震惊的骚乱。从当天开始,先是雅典,然后是北方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克里特岛行政中心干地亚、科孚岛和帕特拉斯等地,成百上千的高中生、大学生、老师以及无政府主义者举行示威抗议,继而是愈演愈烈的冲突和暴力,银行、商店被焚烧甚至洗劫。戴着面具和头罩的青年掀翻汽车,点燃垃圾桶当作路障,向警察投掷石块和燃烧瓶,警察则报之以催泪弹。每当有警察被击中,示威者就高唱著名的口号:“警察!笨猪!杀人犯!”一些年轻人甚至纵火点燃雅典市中心宪法广场的巨大圣诞树,然后在树前拍照留影。

随后,6000多人参加了格里戈罗普洛斯的葬礼。抗议者与警察再起冲突,雅典市中心一片混乱,87名示威者被逮捕。希腊中小学和大学均闭校。在西部城市,一些高中生袭击了4所警察局,但防暴警察并没有还击。

抗议浪潮甚至蔓延至希腊在多个欧洲国家的使领馆。20多名示威者占领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希腊领事处以示抗议;约40名示威者聚集到伦敦的希腊使馆外,扯下并点燃使馆门前的希腊国旗,英国警方最终逮捕了5名拒绝离开的示威者;在西班牙,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11名抗议者被捕,多名警察受伤;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希腊使馆也发生了类似冲突,32名抗议者被捕;希腊驻莫斯科和罗马使馆也受到火焰弹袭击。

据悉,这次示威游行的主要群体是学生,包括大学生和毕业没有工作的学生。有的媒体说他们是月收入700欧元的一代,其实他们月收入甚至只有三四百欧元。很多人都没有正式工作,靠打些零工为生,前途非常渺茫。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容易发生极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