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商战
3707000000034

第34章 商战之术(22)

国美在公告中表示,将与ShinningCrown订立谅解备忘录建议扩大董事会及建议委任董事谅解备忘录,以股东在公司即将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批准委任邹晓春为执行董事及委任黄燕虹为非执行董事为前提,邹晓春和黄燕虹亦将获委任担任各董事委员会的成员。

根据该谅解备忘录的条款,双方均已承诺在所有方面合作,落实各项行动和措施,以为国美和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打造一家更强及更具盈利能力的公司。国美董事会和ShinningCrown分别有权终止谅解备忘录,但需(其中包括)提前30日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

根据上述协议,国美董事会也在公告中表示,将寻求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股东批准,将许可的董事最高人数从11人增加至13人。

随后,黄光裕家族对外界透风表示,如果创始股东获得在董事会的适当代表席位,创始股东将无意现在终止国美电器集团任何上市与非上市部分之间的内部协议,并将继续遵守该等条款。创始股东希望借此感谢所有利益相关者一如既往的支持。

黄光裕方面的邹晓春和黄燕虹历经几个月的惨烈斗争,终于获得了进入董事会的门票,黄光裕家族在国美董事会中的地位陡然上升。当时外界均认为,这也是在特别股东大会之后,黄陈双方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主流声音认为,各个方面看来已经达成了妥协,黄氏家族、贝恩、陈晓都已经划分好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各方面将和平相处一段时日。但也有明眼人表示:棋行至此,其实陈晓已经输了。贝恩资本已经和黄光裕家族有了共同的利益,那就是做大、做强国美,只有国美业绩上升,国美股价才能得到提升,贝恩所购买的国美电器股票才能增值,而黄光裕的分拆威胁,是对贝恩利益的最大威胁,在这个局面中,陈晓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弃子,贝恩资本没有必要去得罪有能力伤害国美利益的黄光裕,而去维护一个只能激怒黄氏家族的陈晓。

事实也确实如此,资本追逐的永远都是利益。

陈晓去职

2011年3月9日,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陈晓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

公告称,陈晓辞去国美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兼主席及授权代表职务,自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以及孙一丁先生辞任国美电器执行董事,自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孙一丁辞任董事后还将继续留任国美电器副总裁职务。

公告还称,国美董事会还宣布委任张大中先生为国美电器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以及委任李港卫先生为国美电器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1年3月10日起生效。

此外,公告还称,邹晓春先生已获委任为国美电器授权代表以取代陈晓。

公告并未透露陈晓辞职的离职补偿以及股权处理等事宜。

公告的签发人为国美电器执行董事兼总裁王俊洲,显示其职务在此次董事会重组中并没有发生变动。

此次董事会重组后,仍保持13个董事席位,不过执行董事由原来的6位缩减为4位,非执行董事则由4位增加至5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由之前的3位增加至4位。

有趣的是,张大中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的第一天,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忙碌,而是按照之前的行程安排搭上了飞往巴西的航班。

此外,对于新上任的董事局主席,作为国美第二大股东的贝恩资本也在第一时间对张大中示好。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发表声明称,期待和新上任的董事会主席和董事展开合作,共同发展国美电器,为公司股东创造价值。

曾经被陈晓舍弃的合作伙伴张大中,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中央,而陈晓却离去了。而据说张大中之所以同意接下此任,就是为了表达对黄光裕的支持,因为张大中记得在关键的时刻,陈晓伤害了他,舍弃了他们曾经的并购协议;也是在关键时刻,黄光裕多拿出了6个亿,让张大中得以在商业舞台上获得几近完美的谢幕……商场就是江湖,江湖上虽然天天都是利来利往、熙熙攘攘,但江湖总归会闪现出一点动人的道义。

惊魂一周

陈晓去了,杜鹃控制大局了,张大中来了,几年纷争如此结果,满意吗?

人事如此,生意总归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可真解决了内耗之后,才发现金融风暴、欧债风暴一波波地接连不断,在该背景下,做起业绩真不容易。

2011年9月27日晚间,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将斥资9000万元人民币与北京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旗下的北京鹏润等合资组建国美商业地产开发公司。国美计划通过成立物业合营企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创造并获取更多优质门店资源,及进行仓储物流基地的开发建设,以减低整体运营成本。

根据物业合营协议,订约各方同意成立物业合营企业以在中国从事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国美电器企业发展与投资者关系部副经理卢江表示,主要是从资产保值、增值长远角度考虑。公告显示,成立物业合营企业可增加其在自置物业内经营店铺组合,从而降低营运成本并增加国美电器的边际利润。此外,与北京鹏润合作将产生协同效应,加速国美电器在地产开发与投资方面的发展。

截至6月30日的国美电器2011年半年报显示,国美电器上市公司部分共拥有938家门店,其中,34家为自有物业门店。此外,国美电器非上市部分还拥有553家门店。卢江称,除上市门店之外,非上市门店中也有部分自有物业门店,这些自有门店大部分是由于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才被公司收购,建立物业合营公司有利于整合这些自有物业的管理。

国美此举本为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利好举措,但市场方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国美的物业进军计划曝光后,证券投行瑞信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国美与鹏润、鹏泽合作成立物业合营企业,导致企业管治忧虑不断上升,因此将该股评级由原来的“跑赢大市”降至“中性”,目标价由4.3元下调至2.5元,并将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盈利预测下调了10%至15%。但瑞信同时称,国美的毛利率持续改善,相信经过目前的下跌周期后,未来业务会有不俗的表现。

有分析师公开表示,国美此前一直身陷管理层纠纷问题,股价长期处于低位,自从张大中入主国美之后,股价才开始逐渐攀升,至今年8月高位时,股价累计上升了35%,开始摆脱“陈黄之争”的困扰。但目前市场对其管理层的稳定性还持观望态度,在现在这个时机涉及与自身业务无关的房地产业务,使得公司的业务范围变得不清晰,容易引发投资者的忧虑。

面对投行、分析师的集体唱空,就在国美电器上述进军房地产的计划发布次日,国美股价大跌11.36%,随后一天接着再暴跌21.79%。而到了10月的前几个交易日,国美电器仍未挽回颓势,接连走出下挫行情。截至10月4日港股收盘,国美电器每股股价报收1.71港元,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相比9月27日的收盘价格每股2.64港元,一周之内国美股价已经跌去近四成。

面对港股的如此重挫,10月4日,国美电器宣布,考虑潜在物业项目的进行时间及执行因素,鉴于目前市况,决定暂停成立合营公司,并称公司将综合多项因素重新评估该计划,继续研究增加在二三线城市能取得优势的门店及仓储资源的方案。

想把市场做好了,难啊。国美此番的路还长。

黄光裕、陈晓、张大中三大高手,用几近五年的时间,为大众上演了一幕超级商战大戏,这戏里有真诚、有背叛、有算计、有法律、有情感、有兄弟、有斗争……所有的编剧都编不出这样华彩的案例。而其中的感怀、借鉴、手法更是最为实际的商战教材啊。

话外

值得一提的倒是苏宁。

2006年,国美叱咤风云,并吞永乐、高价抢走大中,一时席卷天下,苏宁好不失落。

可峰回路转,国美2008年起,从黄光裕跌倒,到黄、陈之战,一波三折,而苏宁却在默默地发展。

2008年,当国美还在疲于应付“黄光裕事件”带来的余震时,张近东已经带领苏宁用实际行动说明并购并不是唯一的发展途径。2008年第三季度时,苏宁的销售规模已经是国美上市部分的1.23倍,这一数字在第四季度时扩大到1.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