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辽金元朝的兴亡
一、辽金两朝的兴亡
辽朝是由我国古代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北魏以来,契丹人长期在今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西辽河流域)从事游牧。唐朝后期,随着唐朝的衰落及回鹘势力的削弱与西迁,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唐亡那年,契丹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迭剌部的夷离堇(部落首长)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可汗。他任用汉臣建章立制,建城郭、州县,置官属,创制契丹文字。公元916年,他称帝建元,正式建立契丹国。随后东征西讨,征服了草原各部,灭亡渤海国。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而立的是他的次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十一年(937年),耶律德光乘后唐统治集团内讧之机,率军南下,立后唐大将石敬瑭为晋帝,取得幽云十六州地。渤海国与幽云十六州地的并入,对契丹国的发展意义非凡。会同九年(946年),耶律德光南征中原,于次年攻下开封,灭后晋,改元大同,改国号为辽。辽军的抄掠遭到中原人民的激烈抵抗,耶律德光被迫撤退,病死于北返途中。继之而立的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东丹王耶律倍之子辽世宗耶律阮。辽世宗在位时间短,天禄五年(951年)在南侵途中被皇族耶律察哥所杀。但正是在他统治时期,辽朝确立了南北面官政治体制。
世宗死后,继立的是太宗耶律德光长子述律,即辽穆宗。他在位期间未对中原王朝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转而采取守势,人民得以安定地生产和生活。他滥杀宫中仆役,结果于应历十九年(969年)被不堪奴役的仆役所杀。穆宗遇弑后,世宗之子耶律贤以武力夺得帝位,即辽景宗。他正式确立了皇位传子制度,对宋继续取守势,在国内休养生息。乾亨四年(982年),景宗病故,子圣宗耶律隆绪即位。辽圣宗在其母承天太后及契、汉大臣的辅佐下,对内进行巩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权势和奴隶制因素的改革,发展生产,对外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实现了辽宋百年和好。盟约确定双方在河北以白沟河为界,河东地区以朔州六蕃岭为界。辽朝的国力达于鼎盛。太平十一年(1031年)圣宗病故,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如兴宗母亲家族与圣宗齐天皇后家族的斗争,兴宗与母亲及弟弟宗元的矛盾,以及官僚贵族的奢侈腐败,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加以两次远征西夏损兵折将,辽朝的统治由盛转衰。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兴宗长子耶律洪基即位,即辽道宗。他在位四十多年,统治集团内部,特别是皇族内部以及后族(世代与皇族通婚的若干家族)与后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层出不穷。权臣耶律乙辛挑拨道宗与太子、皇后的关系,使道宗制造了杀妻灭子的大冤案。结果人心离散,国本动摇,危机四伏。寿昌七年(1101年),辽朝最后一个皇帝、道宗之孙天祚帝即位。面对日益崛起的女真族,天祚帝及契丹贵族不思进取,唯思享乐,内讧不断。天祚帝杀死文妃及其子晋王耶律敖鲁斡,辽朝统治集团分裂。在金与北宋的夹击下,在各族人民起义的浪潮中,保大五年(1125年),辽朝灭亡。
金朝是由我国东北古代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十二世纪初,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部落联盟的首长——都勃极烈,举起了反抗辽朝统治的旗帜,并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是为金太祖。金兵先后破辽五京,灭亡辽朝。随后太祖的继任者、其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又于天会四年(1126年)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天会十三年,金太宗病逝,太祖孙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在倾向汉制的女真贵族的辅佐下,熙宗着手推行汉制。他首先废除了带有浓厚贵族议事会特点的中央辅政勃极烈制,改行三省六部制;修建都城和宫殿;制定百官朝见的礼仪和禁卫制度;设立御史台监察百官;颁布法典。熙宗的改革触犯了女真贵族的利益。皇统九年(1149年),金熙宗的堂弟、平章政事完颜亮伙同不满改革的女真贵族弑熙宗于寝殿,自立为帝,史称海陵王。海陵王即位后仍沿着熙宗加强中央集权的道路继续实行改革。贞元元年(1153年),他改燕京为中都,将都城由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境内)迁至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境内)。正隆元年(1156年)颁布“正隆官制”,实行一省六部制;废除元帅府统兵制,设置枢密院掌领军政;进一步完善科举制。正隆六年,海陵王又迁都汴京,征召诸路兵马大举南征,急于灭亡南宋,统一全国。但横征暴敛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出征的将士也纷纷北返。东京留守、太祖之孙完颜雍在女真将士、渤海贵族的拥戴下称帝,改元大定,这就是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海陵王则被部下杀害于长江岸边。
金世宗即位后立即着手整顿混乱的局面,镇压契丹等族人民的起义,与南宋修好,双方签订“大定(隆兴)和议”,结束了持续三十多年的战争。“和议”确定双方以淮水中流至大散关为界。世宗吸取海陵王失败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重视地方官的选授,完善廉察官员的制度;在州县兴办学校;创立女真进士科,开设女真国子学、女真府学;颁布新的法律。继世宗而立的金章宗完颜璟大力倡导汉文化,崇尚文治,增加科举录取人数;进一步完善典章制度,颁布法典,解决了金律轻重不一、制律混淆的弊端。他还正式下令允许女真人与汉人通婚,解除大量奴隶的贱民身份。这对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有益的。金的统治达于鼎盛。
金章宗统治的后期,金朝出现衰落的趋势。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女真统治集团和金朝社会上层的生活日渐奢靡腐化,女真人俭朴尚武之风丧失殆尽。大量南迁、定居中原的女真人兼并汉族人民的土地,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正在崛起的蒙古族不断骚扰金朝北部边疆,迫使金朝构筑大规模的防御性军事要塞——界壕边堡,增兵戍边,从而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金朝宗室内部矛盾加剧,明昌四年(1193年),章宗杀害了自己的叔叔郑王永蹈和伯父镐王永中,禁锢其全家。这些因素致使金朝的统治走向衰落。泰和八年(1208年),章宗病故,由于皇子已经夭折,其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自大安三年(1211年)起,蒙古成吉思汗连年率兵伐金,围困中都。唯务驰猎、不恤军事的败将纥石烈执中逃跑途中擅取官库银和衣币诸物,夺官民马匹,擅自杖杀涞水县令,朝廷皆置不问,反任命为右副元帅,权尚书左丞。这更令其肆无忌惮,至宁元年(1213年)八月,他率兵杀入中都城,废黜并杀害卫绍王,立世宗长孙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不久,与蒙古作战的败将术虎高琪又领兵入京,诛杀尚书令兼都元帅纥石烈执中,执掌朝政。贞祐二年(1214年)五月,金宣宗迁都于南京开封府。中都和河北地区很快陷落。在疆土日蹙、财政困竭、百姓重困的情况下,金朝统治者苟且偷安,一如既往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吏治腐败日胜一日。女真人户尽聚河南,朝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来养活这群不耕不战的所谓镇防军户。各族人民掀起反抗的浪潮,尤以中原地区的红袄军起义规模最大。在农民军的打击下,在蒙古军与南宋军的夹击下,南渡后的金王朝苟延残喘,历两世二十年,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寿终正寝。
二、元朝的兴亡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发祥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公元九世纪中叶,随着回鹘汗国的灭亡,逐渐向西向南迁徙,广泛分布于今蒙古草原地区,先后臣属于辽金两朝,实际是时叛时服。辽道宗时期、金章宗时期,蒙古各部曾对辽、金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蒙古部落联盟经过战争的洗礼,不断重组,逐步向着建立国家的道路前进。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完成了统一漠北草原诸部的事业,称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大蒙古国时期(1206—1259年),蒙古政权不断向外扩张,向南灭亡了西夏、金、大理,向西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与亚非交界处,迅速扩张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通过掳掠和分封,蒙古贵族获得大量的封地、属民、奴隶和财富。但蒙古帝国统一的基础是薄弱的,很快出现分裂,西北各宗藩察合台、窝阔台、钦察、伊利四大汗国实际已经独立。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被推举为可汗,他效仿汉法,取年号为中统,并在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中获胜。1271年,他正式采用汉式国号元,表示自己是中国传统王朝的正统延续。政治中心也由漠北迁至金中都,并改称大都,建立起一套兼治草原和汉地、以汉地为中心、以汉制为主要内容的统治制度。这种统治模式与大蒙古国时代是迥然不同的。所以,虽然他在1271年才改国号,但一般把他即位的1260年作为元朝的开始。
元朝统治的前期,即元世祖忽必烈时期(1260—1294年),是确定立国模式、建立统治制度、完成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他将大蒙古国的游牧贵族****政体改造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由于推行汉法,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在此基础上,他举兵南征,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十六年(1279年),南宋流亡政权灭亡。元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统一。元世祖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军事、监察、交通管理机构,赋役制度等则保留了南北各自的特点。统一以后,北方皇族诸王的叛乱活动时断时续,牵扯了元朝许多的兵力、财力和精力。用兵和赏赐王公贵族的费用,使元朝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元世祖先后任用王文统、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理财,与主张“义利之辨”的汉族儒士官僚(包括部分蒙古族大臣)出现裂痕。
从元成宗到元文宗的三十多年(1295—1332年)是元朝统治的中期,基本属于守成时期。元成宗铁穆耳是元世祖之孙,在位期间,沿袭乃祖遗制,同时停止对外用兵,国内矛盾也有所缓和。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成宗病故,其侄海山、爱育黎拔里八达兄弟挫败了成宗皇后立安西王阿难答的行动(成宗之子已夭折),相继而立,是为元武宗(1307—1311年在位)、元仁宗(1312—1320年在位)。武宗时期赏赐无节,迁叙无法,财用日耗,名爵日滥,出现乱政迹象。元仁宗通达儒术,崇尚文治,即位后整顿吏治,恢复科举,力图改正武宗朝的弊政。但他的母亲干预朝政,纵容私党、权臣铁木迭儿胡作非为,仁宗的文治措施多受阻挠。元仁宗病故后,其子英宗硕德八剌即位。英宗继承了乃父的文治政策,擢拔崇尚儒学的拜住为相。太皇太后和铁木迭儿相继病死后,英宗、拜住推行新政,颁布法典。可惜的是,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铁木迭儿死党及部分反对新政的蒙古贵族发动兵变,杀害了英宗、拜住二人。继立的是镇守北边的元世祖曾孙、晋王也孙铁木儿(1324—1328在位),因其年号史称泰定帝。他尚能继承世祖以来的政治、经济政策。他病故后,出现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元朝皇帝一般在此度夏)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和大都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同时称帝的情况,双方争战的结果是上都政权战败投降。图帖睦尔“逊让”于远在漠北的哥哥元明宗,但明宗在南归途中暴亡,图帖睦尔再度即位,是为元文宗(1329—1332年在位)。文宗尊崇儒学,在文化学术上颇有贡献。但朝政则掌握在拥立有功的钦察(色目人之一)贵族燕铁木儿及其家族手中,文宗难以改变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颓势。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妥欢帖睦尔是明宗之长子,在位三十六年(1333—1368年),是元朝统治的后期。他首先依靠出身蒙古族的伯颜家族除掉出身钦察部族的燕铁木儿家族。但继之而来的是伯颜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专横跋扈,他尤其仇视汉族和汉文化,科举制度被废。顺帝拉拢伯颜之侄脱脱,废黜伯颜,任命脱脱为首相。脱脱年轻有为,思想比较开明,他部分扭转了伯颜倒行逆施的局面。但他变更钞法,大规模修治黄河,加重财政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脱脱被贬后,朝廷内部党争不已,外部军阀混战。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变更钞法、大规模修治黄河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当时广泛传唱于大江南北的一首民谣小调是这样的:“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三《醉太平小令》,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在“官法滥,刑法重”,“贼做官,官做贼”的腐败政治下,人民满腔的怒火迟早会有爆发的一天。早在元世祖至元年间,统一南宋后的十几年间,江南各地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就有人指出这是“由平定以来官吏贪残”《元史》卷一百六十七《王恽传》。引起的,贪官污吏、骄兵悍将“淫夺人妻子,强取人财产、田宅、马牛羊畜;听讼之间,恣情枉法,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百计千方,务在得钱。民之冤抑无所控告,司县州府上下一律。哀声怨气郁积而不能发,所以冒死而不顾”[元]胡祇遹《紫山大全集》卷二十三《杂著·民间疾苦状》,台北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代中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差徭杂赋愈益繁重,人民生活不断恶化,阶级矛盾和********趋于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频繁和猛烈。顺帝元统年间,“山东盗起”,廉访使答里麻以为“官吏贪污所致”《元史》卷一百四十四《答里麻传》。。大约同时期的士大夫苏天爵总结民变盗兴之因,“始于水旱伤农,而贫穷岁无衣食饱暖之给,次则差徭频并,而官吏日有会敛侵渔之害”。[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十七《章疏·山东建言三事》,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自然灾害、繁重的劳役、官吏的腐败使人民走投无路,为生存下去只有起来反抗。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颍上(今属安徽)首先举行起义,大江南北纷纷响应。起义军头扎红巾,身穿红袄,高举红旗,因而被称为红巾军或红军。镇压起义的官军腐败透顶,“将帅因败为功,指虚为实,大小相谩,上下相依,其性情不一,而邀功求赏则同。是以有覆军之将,残民之将,怯懦之将,贪婪之将,曾无惩戒,所经之处,鸡犬一空,货财俱尽”《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张桢传》。。各地起义军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赢得反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