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社会需求,大、中、小三种企业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并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小了就差。就像脚与鞋一样,老板只有设定与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期望值以及素质能力相符的事业目标才是最跟脚的。谁都希望事业目标设定得越大越好,这很正常,因此受这种欲望的干扰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自省。如前所述,你把事业目标设定在什么位置取决于你对自己先天素质的检审。比如说你不喜欢研讨艰深的经营管理理论,兴趣爱好在烹调方面,那你把目标定在开一家好的饭馆就行了。千万不要设想建立一个饭馆集团公司,因为那样你就会在扬长的同时又犯了没有避短的错误。
我们说事业目标要度身而定,身是指你不可改变的素质部分,不是指你目前企业的模式和大小。你可能已经到达事业目标,也可能正在走向事业目标的途中。关键的问题是努力提高自身可以改变的修养那部分的质量,以适应实现事业目标的需求。
如果你的定位是小型企业老板,那么你应该把学习重点放在日常经营管理知识和具体竞争策略方面。
如果你的定位是中型企业老板,那么你应该在熟诸前者的同时,把学习重点放在发展战略决策知识和老板艺术方面。
如果你的定位是大型企业老板,那么你应该在熟谙前两者的同时,把学习重点放在金融运作知识、投资管理知识和资产经营知识方面。
外行人以为大海里到处都是鱼,其实捕鱼是要认准渔场的。企图一网打尽海洋里所有的鱼是不可能的。没有目标的到处撒网必定是徒劳无益,即使是偶有所得,也是得不偿失,瞎猫是很难遇到死耗子的。只有目标定准了、准备充分了才会网网有鱼。
有了正确的事业定位、有了为实现定位目标而努力的决心,后面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掌握科学的、高效的方法了。
商海要有指南针
老板在定位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要能在自己最喜欢的行当里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这样,你才能拯救自己;否则人错了行,你就会在很多人面前处于下风,处处感觉到自己处于劣势状态。这就是说,要想成大事,心中不能没有指南针。
由于过人的勤奋努力,李嘉诚很快熟悉了销售业务,而且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以销促产,业务蒸蒸日上,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老板面前称阿诚是第一功臣,备受老板器重。
但是,李嘉诚在五金厂刚刚打开局面,又要跳槽而去,尽管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这一次的跳槽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他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已到忘乎所以了?莫非他有跳槽癖?
李嘉诚要去的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家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这家山寨工厂的魅力何在?
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阶层。但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地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地发展趋势。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老板。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10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20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说,李嘉诚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喝晚茶,诚心诚意拉李嘉诚加盟。
言谈中,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看到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作,只是为了自我磨练、自我挑战以增长才干,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于是,李嘉诚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李嘉诚的跳槽,为多数人所不解。他们的疑问,令人想起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陈胜。据《史记》记载,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被人雇佣去耕田。中间休息的时候,陈胜来到田埂上,感叹了很久,说道,如果有谁以后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与他一起给人耕地的人笑道,如果是一个被人雇来耕地的人,怎么会富贵呢?陈胜回答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鹊的志向呢!后来,陈胜发动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不仅被拥立为王,而且名垂青史。
同时,他的跳槽也令人想起陈胜的一句名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是的,将相本无种,经商也不是只有那些所谓天才或有钱人的专利。有志者事竟成,不论他的身份和地位如何,只要有理想有抱负,勇于开创新局面,就都有成功的希望!
当然,仅有鸿鹄之志是不够的,还必吃苦耐劳,努力学习,勇于奋斗。李嘉诚的成功生动而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思路开阔英雄就有用武之地
只有思路开阔,才有捕捉商机的敏感性与广泛性。
开拓视野就是开拓机会
一个善于拯救自己的人首先要具备突破困难的想法,这样才能战胜自我,彻底改变命运。的确,在拯救自我的过程中,完全不必为自卑而彷徨,只要把握好自己,克服危机的路就在脚下。
提起包玉刚,人人都知道他是世界船王。1981年是他事业的最鼎盛时期,拥有各种万吨大船202艘,其总吨位是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好几倍,超过美国和前苏联所属船队的总和,高居世界航运业之首。
由于他的成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他爵士勋章,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巴西总统和日本天皇也都曾授予他勋章或最高奖章,1981年里根总统就职典礼,白宫只邀请了两位香港贵宾出席,其中之一就是包玉刚。
1955年,跨入中年的包玉刚突然决定改行下海——搞海上运输。
亲朋好友知道后惊讶不已,都劝他头脑不要发昏。他们的理由是:第一,香港航运公司已有几十家,竞争激烈,市场已经饱和。第二,包玉刚没有资金,而做航运生意造船买船都需要巨额资金。第三,包玉刚半辈子和航运毫不搭界,他1949年来香港前是上海某家银行的副行长,到香港后主要做的是进出口贸易生意;他连轮船的左舷和右舷都分不清,对造船和航海的知识更是一无所知。第四,亲友中没有航运背景,父亲经营过造纸厂,现在做房地产生意,都是陆上作业。
父亲包兆龙对儿子说,虽然你还不到40岁,但已是4个孩子的父亲了,何必去搞海上运输,担那么大的风险呢?
好朋友对他说,玉刚老弟,你肯干、好强、为人正派、处世有方,这些都没话好说。但你要投身于轮船运输业,小心把你身上的衬衣都赔光。
包玉刚有他自己的独立见解:香港海湾纵横,隆冬不冻,背靠内地,通航世界,在环球航运图上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香港的经济必将崛起,海运随之将会有巨大发展。不懂航运,就学嘛,他本来是不懂金融的,不是也做过上海银行的副行长吗?至于没有资金,活人还会被尿憋死?要说干这一行的人多,怕什么,大家靠实力竞争嘛。
我还是要搞航运!包玉刚说。他只要决定做的事,尤其是大事,从来是义无反顾,百折不回。
父亲见他决心已下,就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说,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忘我工作。
我记住了。包玉刚感激地瞅了父亲一眼。
搞航运,最好是造船或者买船,可包玉刚没有钱。他决定筹措资金,借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事。
包玉刚奔赴英国伦敦,无功而返;回到香港,向香港汇丰银行贷款,银行经理断然拒绝,在他眼里华人根本不懂船舶运输。他只得睁大眼睛,默默地等待机会。
一天,他听说一个老同乡在日本神户造船厂,就想去日本找他。家人反对,东撞西扑,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可包玉刚还是一意孤行,登上了前往日本神户的轮船。到了日本,见到了同乡,谈得十分兴奋。包玉刚意外地获知有一艘旧货船英谖纳号要卖,其排水量为8000吨,已经使用了28年,开价77万美元。
要不要买?
包玉刚忙仔细核算,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只要有生意可做,用不着八九个月,就能将本钱收回来;日本经过10年萧条正在繁荣起来,许多工业品要运往中国台湾、香港以及印度等地,而那儿的许多东西日本也急需,如印度的煤炭。有生意可做!
买。一定要有自己的船。包玉刚果断拍板。
于是,他通过同乡的介绍,请一家大公司作保,从日本银行贷得一笔款子,将船买了下来。包玉刚把船重新油漆一新,并起了个讨口彩的名字:金安。
靠一条旧船就想搞航运业?
有人打赌道,他包玉刚能一条破船成功,我情愿在香港码头上倒爬个来回。
包玉刚一笑了之。什么事都看结果,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采取什么方式经营呢?
当时,租船生意特别兴隆,船的运费日长夜大,几乎所有的船东都短期租船,也就是单程租用或临时租用,这样,客户要续租的话,或者有新的客户,就可以随行就市地抬价。可包玉刚却把船租给日本一家公司,租金不高,还签了一个长期合同。船东们听说都摇头不已,到底不懂航运啊!
用笨办法取得客户的信任,在经营管理上超过同行,宁可少赚钱,也要少冒风险。包玉刚想。
不到一年,船运价格暴跌,那些船东笑不出来了:他们的船都抛锚停泊在水面上。再看看包玉刚这小子,好家伙,正在数钞票呢。
包玉刚用赚来的钱再加上部分贷款,又买了7艘轮船----世界船王的生涯由此开始。
50年代,包玉刚经营的都是散装货轮,吨位小,租金低,因而赚钱不多。到1967年,中东石油输出国希望石油快快运出,欧美工业也正处在复苏和发展时期,各国都急需大量能源。
大发展的机会来了!包玉刚看着碧蓝的大海,兴奋地想。
于是,他购买巨型油轮,成立环球航运集团,准备挺进世界航运主战场。
然而,让包玉刚气恼的是,找到欧美石油公司和其他租户,他们对华人船东都不屑一顾,说中国的船年代久、管理差和技术低;他们还说,包玉刚?听都没有听说过。
主动出击!
包玉刚马不停蹄,访遍欧美各家石油公司,都遭到谢绝。他不灰心,继续四处活动,终于说动了美国ESSO石油公司,租出了四艘小型油轮。
公司经理戴维·纽顿签完合同说,只试一次……
包玉刚微笑不语。
不久,在包玉刚亲自监督、指挥和组织下,这四艘船提前完成运输任务,其运输速度、装卸质量和安全保障等,让那位美国人非常满意。
OK!OK!包,我们合作非常愉快,十分成功,今后我们可以多多合作。美国经理两手用劲地抓着包玉刚的肩膀,中国船队,棒!
戴维·纽顿还在纽约举行答谢宴会。他高举酒杯,热烈地赞扬包玉刚的公司,这是我碰到的最好的船队之一!
来找包玉刚的客户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你都可以看见船上漆着W标号的环球航运集团船队在行驶……
到这时,人们纷纷佩服包玉刚当初下海的抉择。
放眼世界就是放大机会
在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之后,李嘉诚又把目光瞄准了北美市场。北美市场之大,令人艳羡,例如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
李嘉诚陆续承接过本地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这纯属小打小闹,也远不是他所期望的。
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者;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年过时的经营理念。李嘉诚主动出击,设计印制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北美各贸易公司地址,然后分寄出去。
没多久,果然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报价尤为满意,决定派购货部经理前往香港,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厂,洽谈入货。
李嘉诚收到来函,立即通过人工转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中,对方简单询问香港塑胶业的大厂家,提出:若有时间,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其他厂家。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和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还不敢说机会非长江一家莫属。对方的意思已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这将又是一次竞争,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的目标,是使长江成为北美S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全港同业称老大。
香港有数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单看工厂的外貌,就令人肃然起敬。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还未摆脱山寨式的窠臼,且不沦生产规模,给来自先进工业国家的外商,第一印象即不好。
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诚的胜利,也为他带来教训,有限的生产规模,险些使李嘉诚的希望落空。
时间给予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李嘉诚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这一年,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两座工业大厦,原计划建成后,留两套标准厂房自用。现在,他必须另租别人的厂房应急。
为了抢时间,他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厂房,位于北角最繁盛的工业大厦,李嘉诚看过楼后,当即拍板租下一套标准厂房,占地约10000平方英尺。迁厂所涉资金,除部分自筹,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作抵押。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赌博。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