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顶级老板 顶级员工
3698300000007

第7章 顶级老板以领袖的心态经商(5)

1998年12月,贝索斯宣布让出一部分网页空间,让出版商做新书促销广告。互相利用网页空间做广告,这是网络上常见的事,可贝索斯的举动,却引来顾客的强烈不满。各种电子邮件,带着顾客的不满和批评,急风骤雨般地飞来。人们担心,一直坚持高标准选书的亚马逊会受到金钱的污染。

贝索斯震动了!第二天,他马上宣布改正;同时,他向顾客宣布,将实行所有新书不满意则退款的政策。他大声地向顾客保证,不管书籍是否被损坏了,甚至是个别读者故意撕破几页,或者你觉得内容不满意,都可以获得全额退款。

这种独一无二的决策,这种独一无二的做法,只有贝索斯敢做。

他曾经说,在网络上,如果一个顾客觉得受到了冷落,那他告诉的就不会只是5个人,而会是5000个人。

贝索斯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拥有顾客已达1310万人,终于击败了美国最大的巴诺书店——它有着120多年历史和1000多家连锁店。

贝索斯投身于新兴企业的决策,结出了美丽的果实:

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市值,达到了300亿美元,远远地超过美国原来最大的两个书店——巴诺和博德斯书店的市值总和。

1997年5月,亚马逊股票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上市,到1998年11月底,竞涨到209美元,足足涨了23倍。美国《财富》杂志说,贝索斯的财富可以买下整个冰岛,因为整个冰岛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不及贝索斯。他还可以用剩下的钱再买12架波音飞机。

1999年12月,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书店创始人、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创始人、现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由于革命性地改变了全球消费者购买方式而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本年度封面人物。

一顶顶桂冠向贝索斯飞来,电子商务教父、电子商务第一人和网络拓荒英雄等。

如今的贝索斯,已成为世界名人,可他依旧穿着一身咔叽布衣服和一双咖啡色的橡胶底鞋子,奔进奔出忙得正欢。他37岁就可以说,我没有失去那个大好时机,我没有后悔!

幸运在自己手上

人们爱谈幸运一词,但幸运到底在哪里?根据李嘉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幸运之手不在上帝,而在自己手上。

提起超人二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在香港更是誉满香江。

在香港流传着一则这样的轶闻:

某先生看了李嘉诚收购和黄的文章,拍案叫绝,写下一副不算工整的对联:

高人高手高招

超人超智超福

某先生是否确有其人其事,难于考证,但这至少代表一种舆论倾向。不少人在承认李嘉诚高人之术,超人之智的同时,莫不羡慕他的幸运。

李嘉诚的幸运,似乎不止收购和黄这一桩。他与汇丰合伙重建华人行,1980年,他被委任为汇丰银行董事,成为继包氏之后的第二位华人董事;他得到地铁公司主席唐信的垂青,获得车站上盖的发展权;他将长江上市,适逢股市牛市大好时机;他经营塑胶花时,无人担保,就可获得大客户的全额订金。

鸿硕先生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颇令人折服。他在《巨富与世家》一书中提到:

“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话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

英国人也有句话:‘一盎司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你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李嘉诚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与磨难,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难以想像的,如果说上帝不公,再没有谁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诚更严重了。李嘉诚异于常人之处,不是他所受到的苦难,而是他在苦难之中的顽强奋斗,这是他成就其伟大事业的根本原因。

1981年,李嘉诚在谈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时说: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斗取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鸿硕先生分析道:

李先生说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第一桶金”的观念。

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由此可见,李先生说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仍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机会就是一般人说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别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目前的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坏事,坐失良机。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奋获得成功的写照。

顶级老板善于利用机会

机会有时是摆在那里的,你能信手拈来,也是一种创造。

白纸好画图

顶级老板一般是从贫穷中走出来的人。正像貌不惊人的男士一心一意地追求漂亮的女子往往能成功一样,贫困的人因为感受到了贫穷的切肤之痛而愈有赚钱的欲望。

人生最难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不知向何处去,又不知怎样行动。这就是零起点的痛苦。但反过来讲,零起点又是最具人生意义的,它能决定你的一生方向。

从李嘉诚的成就看,他既然并非天生幸运儿,那么一定从祖上继承了极佳的商业基因,是个商业天才了?

答案恰恰相反。

李嘉诚的祖上虽然不曾出过高官富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第10世。

李氏家风,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李嘉诚曾祖父****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李氏家族是当地的望族,家门之前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深得四乡村人崇敬。

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未仕进,闲居村野。20世纪初,正值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西学渐进的时代。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毅然送儿子李云章、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学成回国后,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走的也是治学执教之路。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孜孜不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1913年(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列全校第一名。时值家境式微,无资供他升读大学,李云经受莲阳懋德学校之诚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数年之后,李云经弃教从商,远渡重洋,在爪哇国三宝垄5间潮商开办的裕合公司做店员。不久因时局动荡,李云经打道回府,在潮安城恒安银庄任司库与出纳。不久,又因时局动荡,银庄倒闭。

李云经的经商失败,只好重返教坛,在隆都后沟学校做教书匠。仿佛他天生是个教书匠,重执教鞭后,因教学有方而声誉日隆,1935年春,被聘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1937年,李云经被转聘为庵埠郭垄小学校长,直至潮州沦陷,举家辗转香港。

时逾半个多世纪,人们很难考证李云经弃教从商的真实动机。不少著作说:李云经是因家境贫寒,时局所迫,因为他仿佛天生就缺乏经商的头脑。

不过他的经商也有环境因素。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潮汕地区现时拥有人口1000万左右;而定居海外各国的潮汕人约六七百万,如加上移居港澳台的潮汕人,人数在1000万以上。

潮汕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汕人大批移居海外,始于明清。潮汕海外贸易发达,老板重利轻别离,安土重迁意识淡薄。潮汕人的迁徙,不可仅仅归结为贫穷。积极开拓,是潮汕文化的独特景观。潮汕人的迁徙,还不同于山东人闯关东、宁波人闯上海,他们的足迹仍在国内,而潮汕人放眼海外。

潮汕人移居海外的高潮,始于19世纪中叶。1861年汕头开埠,每年输出的契约华工达数万。据广东海关史统计,1876-1898年,从汕头经香港或直达东南亚的华人有150万,其中绝大部分为潮汕人。国内有不少反映华工血泪史的影视文学作品,契约华工远离家园,是受欺骗、被胁迫甚至遭绑架。这是真实的历史,但不是历史的全部。大部分劳工是出于自愿的,他们心怀憧憬,前赴后继,蔚然成风。潮汕人极富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潮汕人移居海外,劳工逐年递减,老板与年俱增。这股海外移民潮,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渐渐停息。

李云经生活在这个大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的是传统家教,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潮汕,处处流传着海外游子建业致富的传奇故事,即使失望多于希望,仍构成潮汕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

不管李云经动机如何,他是他们中的失败者;亦不管时局如何动荡,商场如何险恶,他还是回到原点——重执教鞭。李云经或许接受了太多的传统道德,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或许更热衷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强国利民之本。

我们从李氏家教,找不出丝毫经商敛财的基因,李嘉诚成为一代商界天骄当属异数,而造成这个异数的,是少年时代的经历。

环境要适应

天时、地利与人和,是创业、管理、做任何事的最佳环境。

天时

什么是天时?天,在这里代表不可改变的规律;时,代表规律在本时间段上的制约作用。天时二字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此天时在企业决策上就表现为顺应规律在本时段制约作用的一个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曾有大批日本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但经几年的市场搏杀之后,其中的大部分又如潮水般的退去了。以至于日本政府曾在公布统计数字时提醒日本企业,在决策到中国投资时要慎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显然,中国开放了容量巨大的商品市场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问题出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经营理念和中国市场的发育阶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差和位差。今天,我们可以从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国企业身上观察到,在他们的决策班子里几乎毫无例外地有既熟悉中国现状、又接受过现代工商管理教育的中国人的身影。这些人起到了正确认识时的作用,成为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现实之间的接口。

地利

地利,我们在这里解释为有利的客观条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地利条件。比如说大企业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而小企业则有船小掉头快的灵活性等。地利条件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比如人们常说的酒好不怕巷子深,巷子深是具体为地的、物质的、有形的条件,而酒好则是企业信誉、是精神的、无形的条件。如果仅以巷子深这个条件来看则无地利可言,但如同时看到企业信誉在当地强大的影响力,则地利条件不仅存在,而且可以抵消不利条件。

人和

人们常把人和这个条件与和气生财之类的生意经简单地等同起来,以为只要态度谦和、遇事不争、礼貌有加就是理会人和之要义了。其实大谬不然,人和条件乃是顺人气的意思,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的人气,然后要理顺企业外部生存环境人气。至于礼貌问题,仅是服务精神的外化表现之一,远远不足以表现人和二字的内涵。

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获取人和条件的策略是高举正统大旗,这样对内可以统一意志,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对外可以正名代逆,赢得朝野广泛的认可与支持。这个例子翻译到现代企业管理上,获取人和条件的要点就是:对内把全体你的思想统一到共同利益和共同事业上面来,为企业凝聚最根本的原动力;对外最大限度地获取理解、信任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利因素,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营造最佳环境。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是很难同时完全具备的,天时条件的制约是时机的容易变化、地利条件的制约是特点的不易变化,这两条都是客观的。只有人和这个条件的制约是老板的观念,是主观上的制约。因此,对客观条件,要通过顺应规律、积累渐变去获得,对主观条件,要通过老板自身转变观念,解除制约去获取。

顶级老板就是优秀的商业领袖,能够提出一个前景展望,并对这一展望加以清晰地阐述,并且用自己的热情支持这一展望,不屈不挠地促使它的实现。然而,最为重要的是,顶级老板拥有开放的胸怀和性格。

要识金山真面目

——顶级老板善于经营眼光

顶级老板是有明确财富目标的人。顶级老板还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赚钱要有创意,凡事跟风,还可以赚点钱,但慢,不但赚不到大钱,反而有亏蚀的可能。第一个做的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以后做的便是蠢才。所以,创业的第一要诀就是眼光独到,想别人未想的事。

心机就是商机

机会属于思想有准备的人,商机属于有心机的老板。

把握商机的第一要素:思路

新思想决定新出路,新出路通向新财富。美国著名成功学家皮鲁克斯这样说。

财运出自平凡

美国史密森尼安天文物理研究所出版的星象目录中,列了25万颗星星,还没有正式命名。于是加州出现了一个星象命名公司,在全国大登广告:星星出售——你现在可以给一颗星命你自己的名字或你爱人的名字!最先登记的25万名幸运者将变成不朽……你的星星和它的新名字,将永远注册于国会图书馆。每颗星:美金25元。很多人看了这广告,但不想花25美元,就直接打电话给史密森尼安天文物理研究所,询问是否可免费把自己的名字安在星星上。这个研究所和哈佛天文观测所是美国权威的天文研究机构,他们除了把测得的星象编号整理并出版目录,并不为星象命名。他们对这商业的噱头当然啼笑皆非,不以为然。其实肉眼看得见的星星很早就有了传统名字,比如晚上最亮的一颗星,一直叫做施瑞斯,或狗星。其他多半的名字,也一点都不罗曼蒂克。有一颗星,名字译出来叫,马脐眼;另有一颗译名是,中间那个胳肢窝。卖星星公司专门出售肉眼看不见、只有编号还没命名的星星。25元可以买一张星座图,指出你买的那颗星的位置,并且还有一份正式登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