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苜蓿图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长达2—5米。茎高30~100厘米,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三出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仅尖端有锯齿。花梗由叶腋抽出,8~25朵形成簇状总状花序,花冠紫色。荚果螺旋形。花期为5~6月。
生于旷野和田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夏秋采嫩茎、叶做菜,每百克中含蛋白质5.0克、脂肪0.4克、糖8.0克、纤维素2.4克、钙332毫克、磷757毫克、铁8.0毫克、胡萝卜素3.28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06毫克、尼克酸0.9毫克、维生素C92毫克。
可做成各种菜肴。苜蓿作为菜吃,始于我国古代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权大鱼大肉之后,吃一盘素炒苜蓿菜,顿觉清爽,大夸其苜蓿之味鲜美。于是人们称之为“王夸菜”。但每次不宜多吃,多吃会使小肠蠕动变慢而产生腹胀。
紫苜蓿籽也可食用,可磨粉吃。每百克中含蛋白质36.4克、脂肪8.7克、碳水化合物28克、纤维素12.4克、钙595毫克、磷520毫克、铁59.5毫克、维生素B10.41毫克、维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0.7毫克。
还有一种南苜蓿又名金花菜、母齐头。分布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南苜蓿根和紫苜蓿根,又名土黄芪,作药用。
紫苜蓿性味微甘、淡。鲜叶可治浮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和膀胱结石。
治营养不良性水肿方:紫苜蓿叶(干品)15克研末,豆腐一块,猪油50克,炖熟吃下。
治膀胱结石方:鲜南苜蓿叶150~250克捣汁服,一日2次。尤对尿酸性膀胱结石有佳效。
治尿路结石(肾、输尿管结石)方:鲜苜蓿根,捣汁温服,每次半茶杯为50毫升,日服2次;或用南苜蓿根(干品)30克,水煎服。
治夜盲症方:鲜南苜蓿根50克,煎汤,连根服食,每日1次。若能与猪肝同煮食,疗效更好。因为夜盲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苜蓿所含胡萝卜素吃入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但胡萝卜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中。猪肝既有油脂,又富含维生素A。
水冰地坼之冬季养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其意是说:冬天的3个月,是所谓的“紧闭坚藏”、生机潜伏的季节,水结冰,地冻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卧晚起,一定要等到日出后起床,使意志伏藏,像有私意似的,又像已有所得。还必须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这是适应冬天藏伏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肾就会受到伤害,到了春天,就要患痿厥病,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季养生攻略
《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最好要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保健、保养是很重要的。
一、心血管病人应注意保暖
冬天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这与气候转冷有关。因此,心脏病患者到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
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为此,应避免用冷水洗脸,以免冷水的突然刺激而诱发心绞痛;洗衣、洗菜的时候,也不要把手长时间地泡在冷水里,可能的话应用温水。
体育锻炼应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为好,赛跑、滑冰等激烈运动是不适宜的。
二、冬季养生好方法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粥可以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冬天的寒冷气候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以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此外,还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冬季进补时,要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以吃些生姜大枣牛肉汤,用来调整脾胃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
那些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冬季饮食要讲究卫生、饭菜熟后适时趁热进食。除此之外,还须做到二要。一要杂食,即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兼吃。冬天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粮、蔬菜、瓜果的倾向。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而且冬季人的食欲会增加,大量****、荤、甜的食物容易使人发胖,而过度肥胖又会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二要食补,特别适宜于体质虚弱者、慢性病人。冬令人体“精气”封藏”,进食补品易吸收藏纳,对改善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疾病康复都大有裨益。寒冬腊月,一般人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狗肉、鲢鱼等热能多、御寒力强的甘温食物。但不要采用酗酒御寒的方法,因为酒性一过更容易受寒感冒,且有伤神耗气、损心伤肝之弊。体质虚弱者可以适当服些人参、鹿茸、银耳、莲子、鱼膘等补品。
三、天冷也要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
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四、冬季要防寒邪
冬季防寒邪,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去做:
精神调养: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减轻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症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和动物内脏等,以增强大脑功能。
起居保健:《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会影响到内脏,会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冬天室外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16~20℃较合适,以18℃为最理想。室内湿度一般以30~70%之间为宜。其四,不要蒙头睡觉。冬天蒙头睡觉极易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不要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锻炼强身: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会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对健康有益。
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的抗寒能力。所以坚持冬练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冬日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因为这时气温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动胳臂和下蹲等,尤其是冬泳下水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预备活动,通过慢跑、全身按摩等方法,调动机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能力。
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要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断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通过锻炼,感到全身有劲,轻松舒畅,精神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说明这段时间运动是恰当的;倘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减退,厌恶锻炼,就要注意减少运动量,或改用另一种运动锻炼方式。
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对吸进来的空气起加温作用,鼻腔的鼻毛和鼻分泌物能阻挡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随着运动量的增大,只靠鼻吸气感到憋气时,可用口帮助吸气,口宜半张,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入。
冬日运动是对付寒冷的积极措施,但应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精神内守,避免****阳气外泄。具体方法是:一、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脱去一些衣服,然后加大运动量;二、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三、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若内衣已潮湿,应尽快回到室内换上干燥衣服。
对于坚持冬季长跑的人,要特别注意冰雪,防止滑倒。遇冰封雪飘大雾天气,可在室内、凉台或屋檐下原地跑步,既能收到养生效果,又能避免意外。这一办法同样适用于身居闹市,无活动场地的人采用。此外,大风、大雾、大寒、冷高压的早晨,低层空气多受污染,不适宜在露天下锻炼。
《黄帝内经》上说,冬季三个月,最好是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锻炼最好是在日出后。但由于工作时间限制,人们不可能都等到早晨七八点钟日出后,可在六七点钟进行,但不宜在森林中锻炼,因为此时的森林中还在大量散发二氧化碳。冬泳最好选在午饭后一小时进行,因为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湿度低,能使冬泳的人体温散失慢些,坚持锻炼的时间长一些。
冬季进补注意事项
一、补不对症
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然后根据自己体质的需要选用补药。平日感到疲惫乏力、气短者为气虚,可服用人参之类的补气药;怕冷腰酸、神疲者属肾阳虚亏,应服用鹿茸之类的益肾壮阳药。不少人因头晕、潮热、升火者系阴血亏损,应服阿胶等滋阴补血药。可是不少人因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便认为是身亏体虚,服用人参进补,显然欠妥;也有的阴虚火旺服用了鹿茸,则是火上加油;另外还有的感冒发热、食积腹胀、便溏泻而进补,难免助纣为虐;还发现有气滞、血淤、痰浊、外感发热者也在进补。所以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谁都需要进补鹿茸、人参之类的补品。千万不要盲目进补。
二、剂量欠妥
按照规定,人参每天用量不超过五克,一般以10到15天为一个疗程。可间隔2周后继续服用。阿胶每天15到20克,鹿茸酒每天饮5到8毫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疗效。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服用剂量过小,难以奏效,如果过量服用,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三、服法不当
补药通常以白开水送服,而不可以用浓茶代之,因为茶中含有鞣酸,易与补药中的有效成分结合,会降低疗效。鹿茸应该磨成细粉吞服或泡酒密封备用,这样易被机体吸收,而且会迅速奏效。如果将鹿茸放在水中煎煮,因有效成分被破坏,自然会失去它原有的功效。
四、忽视食补
不少人在药补的时候缺少食补,总以为人参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再讲究营养,多此一举。而且所谓在服用人参的期间要保持肠胃洁净,也就是饮食必须清淡才能受补。殊不知药补的同时必须要有食补,因为药补的功效主要在于增强神经与内分泌的调节和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以及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等合成。调节新陈代谢、刺激造血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而食补能增进食欲,脾胃健运,使营养物质充分被吸收,并可以贮于体内。足可见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换句话就是说,药补能强化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但必须在食补的基础上进行。惟有两者密切结合,才能功力相济,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此外,有些人不能坚持进补,或不注意劳逸结合,还有的房事不节制,睡眠不充足等,也会影响药补的效果。
冬季常用中药
一、补气药
白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延寿,适用于气虚倦怠乏力、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带下、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为冬季调理脾胃常用药。药理研究表明,白术有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强化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菌消炎等作用。白术燥湿易伤阴,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不宜服用。
用法:
①把生白术捣碎,加入水和食糖,放在锅内蒸汁,每日用9克,分次口服,用于儿童流涎。
②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用于便秘,或用单味自术60克,水煎服,也有效。
甘草
甘草,昧甘,性平,入脾、胃、心、肺经,炙用可以补中甘草益气,适用于气虚倦怠、少气乏力、心悸心慌之症;生用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疮痈肿痛、咽喉肿痛之症;还可以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之症;又有缓急止痛之功,用于缓解脘腹疼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草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对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及细菌毒素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镇痛,抗消化性溃疡;口服甘草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减少刺激,有助于镇咳。
用法:
生甘草30克,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