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麻姑
3694900000041

第41章 再救麻城(1)

奇怪的是冉闵被斩于龙城的遏陉山之后,遏陉山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他认为这是冉闵被他杀害后,天地为之震怒的缘故,为了对老天爷也对冉闵的在天之灵有所交待,已经于是年11月自称为燕皇帝的慕容俊,连忙派人前往祭祀,并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更奇怪的是,冉闵被加封的当日,立即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此为正史记载)。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

然而,包括麻姑在内,谁也想不到,这种死法并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冉自己有意为之……。

“不会的,不会的。如果父亲大人杀了30几个人就会招报应,那‘将军哥哥’冉闵杀了几十万人的报应岂不大得无边无际了?”麻文房说:“冉闵杀石遵时所杀的胡人和胡军也在10万以上;后赵的两位守边大将军石冲、石苞闻讯后分别带守卫北方燕、代之地和西方关陇之地的边军各10余万征讨冉闵,结果被冉闵歼击20余万,并坑杀数万战俘。”

“天呐,怎么会杀那么多人呢?”麻姑大惊失色地说。

麻文房说,那仅仅是称帝之前的事情,冉闵推翻后赵称帝建国之后,又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六次加起来大约歼敌60余万。

“哎,可惜,太可惜啊!”麻姑听到这里,除了这一声叹惜外,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她已经预感到冉闵的寿命,还有以冉闵为皇帝的“大魏”之国,不仅是短命的,而且比后赵还要短十倍以上。她宁愿相信自己的预感是假的,也不愿告诉母亲和哥哥。

麻姑认为自己眼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劝哥哥认认真真地当好自己这个短命的县令,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治理好麻城。麻文房则表示一定尽力而为。

为了感谢麻城百姓在筑城和麻姑出逃等一系列事情上的支持和帮助,麻文房完全从休养生息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少劳役,轻税赋,将老百姓的各种负担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因此,麻文房在麻城境内的口碑越来越好。短短的两年之后,在麻城百姓的心目中麻文房已经成了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

麻文房的政绩在得到百姓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大魏”朝廷的认可。冉闵曾多次降旨,号召各郡县以麻城为“模范”,将各自所在的县治理成军民同心、官民同德的和睦和谐的小社会,好社会。

奇怪的是一直没有麻秋的任何消息。麻姑和麻文房都觉得这不正常,十有八九是冉闵向他们隐瞒了真情。于是,由麻文房派了一名得力的心腹,专程到邺城去打听消息,三个月后,终于带回了确切消息: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三月。麻秋率领6500名将士从麻城出发,直奔邺城而去。不料,走到半路上却遭到了苻洪袭击。

苻洪,字广世,是西晋略阳临渭的氐族酋长。因为家里池中有蒲叶生成,长五丈,五节如竹型,周围人众都称这个家庭为“蒲家”,因此开始是以“蒲”为姓。西晋内乱,匈奴族的刘曜僭号称帝,蒲洪被迫归顺,被封为率义侯。很快刘曜为后赵的石虎所败,蒲洪又降附石虎,累有战功,被封为西平郡公,其部下获赐关内侯的就有两千多人,蒲洪就又获封为关内领侯将。

石虎手下的“游击将军”冉闵当时就暗劝石虎:“蒲洪雄勇,他的八个儿子又个个不凡,应该秘密把他们除掉。”石虎虽然是出了名的残暴嗜杀之徒,却没有听从冉闵的劝告,反而“待之愈厚”,大概是看重了蒲洪战功卓著,不忍诛杀吧。等到石虎的儿子石遵当皇帝时,这才削了苻洪的官爵。苻洪一怒之下又投降了东晋。不过他名义是东晋的臣下,其实他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部队和一套官僚班子。

不久,苻洪又背叛东晋,自称秦王。后赵很快溃灭,蒲洪审时度势,再次名义上降附晋朝,其时属下已有十余万兵卒。永和六年,晋朝封苻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当时,苻洪属下就屡屡有人劝他称尊号当皇帝,加上谶文又有“草付应王”的说法,他的孙子蒲坚一生下来背上就有“草付”二字的纹理,于是一家改姓“苻”,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轰轰烈烈的前秦王朝由此开端。

正在这时,苻坚听说麻秋率领一支人马要去投奔冉闵,便在途中设下埋伏,俘虏了麻秋。因为苻洪知道麻秋能征善战,便留他在自己的军中任自己的军师将军,很是信任。麻秋一心要到邺城去接应自己的两个儿子回麻城,当然不可能真心实意地留下来当军师。便准备以设宴招待苻洪为名,暗里在酒中下毒,准备鸩杀苻洪后并领其众后,再杀出一条血路,直奔邺城。

不料,这件事情让苻洪的世子苻健起了疑心,苻健发现情况有异,便暗中带兵来到麻秋的驻地。当时已经喝下毒酒的苻洪知道自己中毒后,便对世子说:“中原不是你们兄弟能占据的地方。为父准备西进却被小人所害,我死后你要抓紧时间入关!”言终而死,时年六十六岁。苻健既不哭,也不发丧,而是领亲兵抓捕麻秋。麻秋正等着苻洪去逝的消息,想不到苻健先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就将麻秋处死。苻健报了仇后,发现苻氏之军竟然成为诸路军阀中势力最差的。也理解了祖父为什么会请麻秋当军师了。

冉闵在麻秋罹难后不久便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是为了不让麻姑一家人伤心才迟迟没有告诉他们。

其实,麻姑除了担心父亲之外,最担心的就是她当年的“将军哥哥”,如今的大魏皇帝冉闵。原来,哥哥麻文房最近一段时间又详细介绍了冉闵从帮助石虎扩充疆土,巩固国防到一步步被石虎父子对待汉人的,惨无人道的残酷政策激怒后,突然进行疯狂报复,并发表了一篇极具扇动性的《讨胡檄文》,而且身体力行地对“胡人”宣战并且一连打了六个大胜仗等有关情况。

麻姑认真的读了那篇人称“杀胡令”的《讨胡檄文》后,发现冉闵在不到两年,便歼敌七十余万人。再加上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等有关原因,“胡人”死伤之多,真是难计其数。

“这又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战争!我们的皇帝哥哥会因此而折寿的。”麻姑分明有些不忍心地预测道:“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我们的皇帝哥哥很可能不出两年就会有性命之忧……”

“琼儿,这话千万不能乱讲,冉闵对我们全家可都有救命之恩啊!”熊碧霞打断麻姑的话说。

“女儿何尝不愿我们的皇帝哥哥长命百岁,甚至是千岁万岁呢?可是,凡人也好,神仙也罢,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麻姑是流着眼泪说这番话的。为了保护“将军哥哥”的美好形象,麻姑彻夜未眠地给赤脚大仙、王母娘娘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冉闵尽管是个能文能武的英雄,又对我们麻家有救命之恩,也挽救了数十万汉人的性命,但似他这种近乎个人复仇式的“以暴制暴”手段只会引起没完没了的冤冤相报。

在冉闵发出“杀胡令”之前,北方的汉人几乎被胡人赶尽杀光,仅剩下百分之一二了,在冉闵发出“杀胡令”之后,北方的胡人也差不多被赶尽杀光了。这先后两“赶尽杀光”从而导致有些县扈在清查户口时发现,全县仅存二三十户人家,二三十个男丁、女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啊。似这样杀来杀去的,再过若干年凡间就没有人了啊!

麻姑在信中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的涵义就是“爱人”,爱自己,爱他人都是“爱人”,但孔子主要的着眼点在于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要互爱,你爱我,我爱你,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要全身心地去爱他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是一种极为高尚的道德境界。那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要克除自己意识中不符合仁爱要求的内容,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最终达到意识一动就是仁爱的状态。

麻姑认为闵冉之所以下《灭胡令》,之所以杀那么多人,尽管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复礼”尚可“克己”不足,爱自己(含本民族)有余,爱人(包括其他民族)不足。

麻姑在信中说,闵冉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儒家思想,也与道家提倡的道德是背道而驰的。太上老君说过,道不仅产生万物,还养育万物。道的生长、畜养万物的生生不息的功能本性落实到人类社会,就是仁爱的大善德,仁爱就是让人人都好、人人都能成长、发展,这是道的大善德在社会中的体现,这是社会中人与人关系上的最大的“玄德”,即生生之德。

“如谷种,桃仁、杏仁之类,种着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名之曰‘仁’,见得都是生意。”太上老君的“谷神不死”之说是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也。麻姑说,甚至连做生意的人,只要他意在谋生便是德啊!

《礼记·礼运》上说:“圣人所以治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礼就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遵从这些准则以达到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目的。就能做到“十义”所要求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节、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而后赵国在石勒、石虎等的掌控下,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君不仁、臣不忠,完全与“生生之德”相对立,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麻姑在信中更进一步阐述‘天道’与‘人道’时这样写道:儒教首领,孔子对道的生生之德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在《论语·阳货》中说,天并没有说什么话,但它却推动宇宙大自然的运行;它使万物生长繁育。这里的天就是天道,就是太上老君说的的生养万物之道。道有天道,有人道,天道生养自然万物,而人道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孔子正是把天道与人道结合起来,把道落实到人间,以仁爱作为人间伦理道德法则的根本。可惜,冉闵恰恰在这一点上领悟得最不到位。

因此,麻姑建议尽快将冉闵召回天庭,等到时机合适时,再让他重新投胎转世,到凡间来做一个仁慈的圣皇天子。为此麻姑也愿意接受相应的处罚——推迟修成正果的时间,因为冉闵的“以暴制暴”也有她的几分责任。写完后麻姑将信烧给王母娘娘。

在将那封信烧给王母娘娘之后,麻姑又特意托梦给冉闵。劝他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她说“妇人之仁”在勇夫心目中也许是“小仁”,但在具体到每个鲜活的生命身上又何尝不是“大仁”?“勇夫之义”,在将军哥哥的心目中无疑是救汉民于水火的“大义”;然而,涉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就未必了。“己抟不欲,勿施于人”啊

“冉闵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当敌人的长枪刺入胸堂之际,难道我们不应该还反戈一击么?”冉闵反问道。

麻姑一听这话,随即给冉闵讲了一个故事。麻姑说她在罗浮山修炼期间,山洞外的小溪边有一棵大树引起了她的特别关注。因为那棵树的两边各露出一截青铜管子——猛然看上去,像是大青铜管子残忍地刺穿了这棵大树的树干,令人触目惊心。

“依我看那根青铜管子并非什么人将其刺进棵大树的。”冉闵接过话头道:“说不定在那棵树小的时候,青铜管子正好是溪边的护栏,由于那棵树的迅速生长,便从掮拦上下包抄住了铜管子,完全将青铜管子包进了树里,后来人们在拆除栏杆时,只好从树的两边锯断了青铜管……。”

麻姑打断冉闵的话说:“是什么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棵大树神奇的生长速度和宽阔的胸怀,是那颗大树完全包容了那根强硬的青铜管……。”

“恰恰相反,我认为重要的并非速度和胸怀,而是那根青铜管子是怎么进入树干的。”冉闵强调说:“这关系到是被迫自卫,还是主动进攻的大是大非!”

麻姑见冉闵至今仍然执迷不悟,便流着眼泪问:“‘将军哥哥’你知不知道每次听到别人赞美你的英勇,说你是民族英雄时,妹妹我想到的是什么吗?”

冉闵茫然地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麻姑说:“我想到的是,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你要丈夫,千百万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你要儿子。难道‘将军哥哥’你的心里就没有感到一点点不安么?!”

这一问一答,尤其是“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你要丈夫,千百万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你要儿子”之说,对冉闵的触动太大了。冉闵一字一顿地说:“天仙妹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说句心里话,在此之前哥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好心办好事。是天仙妹妹刚才这么责问,一下子就让哥哥意思到,其实自己一直是好心办了坏事,实在让人羞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