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司马伦在孙秀的谋划下自立为帝,遭到全国反对,但他同样受禅登上了皇帝位,把晋惠帝司马衷封为太上皇。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天下大乱。此前,赵王司马伦早就学起了祖辈那一套,先让大傻皇帝司马衷给自己加九锡,然后再挤兑他, 夺取了皇位,因此引起了中国历史著名的“八王之乱”,从而直接导致了西晋的复灭。 “八王之乱”暴发,应该说,贾后废太子,激化了与司马伦等诸王的矛盾,但是,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才是暴发“八王之乱”的主要原因。不久,司马伦、孙秀等也被其他诸侯王赶尽杀绝。然而,包括司马伦、孙秀在内,谁也没想到从“百丈楼”纵身跳了下去的绿珠明明摔死了,不知为什么到了半夜却又自己苏醒了。
苏醒后的绿珠在石崇的一名心腹大将甘泉的帮助下,经过一番侨装打扮后,以一个男人的身份,混出了京城洛阳,两个月之后他们辗转来到甘泉的故乡,麻城七里岗村隐姓埋名嫁给了一个姓甘的农民,并一口气为他生了五男二女。临终前才向家人说明真象,并要求家人为她单独立一块“避西晋八王之乱,美女绿珠之墓”的石碑,以便让后人知道,痴情的女人是不会轻易死去的。因为美女绿珠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因此,消息一经传出,整个甘氏家族为之震惊。他们统一集资为绿珠修了一个漂亮的坟墓,立了一块特别大的墓碑。
关于绿珠的故事讲完了,麻姑一行也到了甘家湾,并顺利地找到了绿珠墓。尽管她们早有思想准备,却仍然为那气势恢宏的墓碑而深感震憾,原来,那块写着“避西晋八王之乱,美女绿珠之墓”石碑诸然有一扇门那么大。麻姑含着眼泪祭拜了一番之后,说“绿珠姐姐你是好样的,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也要像你一样,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跳楼!”说完又轻吟七绝《吊绿珠》一首:
繁华事散逐风云,谁吊当年紫绮裙?
独有杜鹃花念旧,清明飞上绿珠坟。
绿珠的故事,很让中国古代人感怀。唐代杜牧有诗写道:“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麻城人认为最后两句“啼鸟”与“落花”都与麻城杜鹃有关,前面有“杜鹃啼血”之说为证,后有“黛玉葬花”为凭。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后来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真的借有中国第一葬花人林黛玉之口,呤成七言诗一首:“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时的丛姑和毕姑见麻姑从绿珠墓返回五脑山后,心情比先前轻松了许多,便趁势而上地从第二天开始请麻姑逛五脑山。
虽然丛姑和毕姑不是本地人,但是在此之前已经利用麻姑准备授课的时间把五脑山逛了个遍。因此,无论哪个景点,她们都能简明扼要地介绍几句。她们首先领着麻姑去看“凤凰池”。
所谓“凤凰池”便是五脑山峰右侧丛林掩映的石块中央的一个长三角形的大水池。池水虽然不深,却长年不干。每年夏天来到之际,水池两边的松树葱蓊苍翠。奇怪的是,水池左边的松叶苍翠碧绿,右边的松叶却满挂淡黄,加之山势起伏,从高处往下看,恰似凤凰起舞,“凤凰池”也因此而得名。
由于凤凰池内的水,一年四季碧绿澄清,水光潋滟,清粼粼,甜津津,上山游玩的女孩子们,总爱在这里饮一杯池水,说是能够清心悦目,上山游玩的男人们则往往喜欢坐在水池边,树阴下喝酒聊天。由于自古就有“水好一半酒”之说,再加上坐在这里饮酒又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醉天池”。
丛姑、毕姑见麻姑看了凤凰池之后的心情有些好转,又带麻姑来到李博士曾经介绍过的“白云台”前。“这就是李博士讲的那《白云台上龙虎斗》的白云台……”丛姑、毕姑很自然地就进入了角色。
白云台在麻姑洞所在山峰的西边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是一方天然巨石形成的平台。这里山幽林密,异卉奇花四季长开不败;清泉碧水长流不息,加上水气充足长年云蒸霞蔚,所以,平台之上常常云遮雾掩恍在云中,而朵朵白云又似生于台上。于是,人们把它称作“白云台”。 有一年,五脑山附近的一位樵哥上山砍柴,发现有两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在白云台上弈旗,好奇地连看了两局。待他回过神来,准备挑柴下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冲担上的铁尖已经完全锈成了铁泥。
“白云台”给人的感觉是秀丽而神奇,因此,当丛姑和毕姑介绍完之后,麻姑当即吟诗赞美道:
峣峣五脑山,悠悠白云台。
奇石若玉案,紫气自东来。
海市呈仙境,琼花幻中开。
龙逸林泉下,凤舞动尘埃。
烂柯观棋局,仙风爽情怀。
丛姑、毕姑受到“白云台”的启发后,决定带麻姑去看“打儿石”。所谓“打儿石”最初仅仅是五脑山“五脑”之一的“打儿脑”山峰上突起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的特别之处就是远远望去像似儿童,如果仅此而已,充其量也只能叫“像儿石”,接着发生的故事却让它成了“打儿石”。
很久以前有对夫妻,结婚多年膝下无子。见别人家里过年过节时有儿女戏闹心里很不好受。不过,平常当他们见到村里有不孝顺的儿女打娘骂老子时,又觉得有儿无儿并不重要。人一旦想开了,就把钱财看得比较淡,因此,他们除了正常生产外,还经常到外面外面玩。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五脑山,在霸王寨下,他们无意中发现了那块很像儿童的石头,尤其是那个往上翘的石尖,非常倔强地昂着,像一颗男孩子顽皮的小脑袋。丈夫一时兴起突发奇想地对妻子说:“我们扔小石头打那像孩子似的石头吧,看能不能打准。”妻子也高兴地附和道:“你打准了将来怀胎就生儿子,我打准了将来怀胎就生女儿。”
“好,我们一言为定!”
他们各拣了一块石块,站在山顶上开始打石块,女的先打,不仅没有打中,而且离得很远。
男的的说:“你的力气太小了,看我的!”说着屏住呼吸,扬起手里的石块“嗖……”的一声甩了出去。
“哦,打中了!”女的高兴地叫了起来:“我们可以生儿子啦!”
这本来仅仅是一场游戏而已,他们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儿,没想到,回家不久,女的真的怀孕了,奇怪的是一年后,还真的生了个胖胖的宝贝儿子!从那以后,他们高兴地抱着儿子告诉这个,告诉那个,说他们的儿子是在五脑山打石头时“打”来的。不久,“打儿石”的名字便传开了。如今,许多新婚男女多有慕名前来扔石“打儿”的。
“有点意思,有点意思。”麻姑笑逐颜开地说着,一边信马由缰地朝“五脑”之一的黄狮脑山东面走去。
当麻姑来到道观矶前时,发现其左上侧不远处有一条小溪,便沿着清清溪水婉蜒探行,当她们行至一个浅潭旁边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块完整的巨石,啊!准确地说,应该是崖石形成的山壁。那块巨石形成的山壁宽约六丈,高约五丈,不知从哪里冒出一股既洁白如雪,又骜傲不驯的山泉,像一匹脱缰之马从巨石之巅飞奔而下,在巨石形成的山涯上挂下一道飞泉瀑布,极其壮观。
麻姑呆呆地看看了好半天之后,突然问丛姑、毕姑:“二位好妹妹,你们知道这块石头有名字没有?”
丛姑说:“好像没有名字吧。”
毕也回答道:“我也没听说过。”
“那咱们就叫它飞泉石如何?”麻姑问。
“飞泉?啊,飞泉!”丛姑用一种疑问的口气说道:“姐姐仅仅在石头前面加‘飞泉’二字,眼前的这块石头马上就像活了哇。”
“岂止是活了,还成了仙呢,否则怎么会‘飞’呢?”毕姑说:“这个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叫它飞泉石了。”
丛姑突然想起什么似说:“姐姐这么会起名字,何不帮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多起几个名字呢?”
“丛姑说得对,首先要把我们每天起来梳头的那个地方起个名字。”毕姑接过话头道:“因为我们梳头的地方太有意思了。”
原来,麻姑居住的那个麻姑洞,是个柴方水便的好地方,需要柴火,可以直接到山上去捡;需要水,那清沏明亮的山泉,不仅就在她们的“床头”边,而且是冬暖夏凉,其味甘甜,无论什么时候,喝下去都觉得浑身清爽。
在麻姑洞上方有一个垂直而上的石洞,钻过石洞后再垂直往上攀爬四至五丈后,在悬崖峭壁上恰好有一处平台,台前有一块平整的方石,可供三两个人坐立,那就是麻姑和她的两个小妹妹每天梳妆打扮,对镜插花的地方。那里灌木繁茂,枝桠交错,浓荫蔽日,奇花异草覆地,只要她们愿意,什么样的花都可以就地取材,信手拈来……。
在返回麻姑洞途中,她们饿了吃野果,渴了饮山泉,累了便席地而坐,然后天南地北地闲聊。因此,当她们回到自己的住处时,太阳已经偏西了。麻姑远远地指着斜阳西照下,座落在悬崖峭壁上的壁垒平台,询问丛姑和毕姑:“你们认为应该为这个地方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丛姑和毕姑知道,麻姑每天面壁梳妆以后,总要独自静静地坐在那里,修心养性思考各种纷繁复杂,难以处理的烦心之事。便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了。丛姑建议道:“叫‘静心台’或‘收心台’可以么?”
“‘静心台’、‘收心台’我看不太合适。”毕姑想了想说:“我总觉得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似乎很散乱,一点也安静不下来。”
丛姑说:“既是这样,那你也建议建议吧。”
“其实我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来。”毕姑说:“还不如让姐姐直接起名呢。”
“不行,这样不公平。”丛姑翘着嘴说:“既然我建议了你也得建议建议。”
“如果一定要我建议的话,我建议起名为‘修心台’或‘洗心台’不知合适不合适?”毕姑无可奈何地说。
丛姑发现毕姑与自己是同一个思路,都是受了麻姑前不久讲的《儒家养生》的影响。不过,她没有对毕姑的建议发表任何评论,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你我的建议都提了,下面轮也该轮到姐姐你了。”
“其实我们每天清早到那上面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梳妆打扮,既然这样,何不干脆直截了当地称它为‘梳妆台’呢?”麻姑分别看了丛姑、毕姑一眼后,若无其事地说:“应该说,你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也很好听,却又都容易产生歧议,因此,还不如‘梳妆台’来得实在。”
丛姑、毕姑异口同声地说:“好!那就叫梳妆台吧!”
麻姑在丛姑、毕姑的“胁迫”下,在研究、传播养生学之余,先后为五脑山命名了许多景点,其中也有许多景点的名称是因为麻姑不仅来过五脑山,而且从暂住一时,变成出家修仙而得名。
麻姑自从哥哥和弟弟作为人质被钦差大臣带到京都去之后,就一直在一天又一天地扳着指头计算时间。一个月过去了,没有邺城方面的消息,四十天过去了,也没有邺城方面的消息,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邺城方面的消息。就在麻姑感到非常失望的时候,邺城方面突然传来了消息。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麻姑的父母亲转来了后赵“游击将军”冉闵的一封信。
两个月前麻姑的父母收到女儿的建议,立即按照麻姑的办法去办了。信是派专人送去的。冉闵从书信和送信者那里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便安排送信人在邺城住了几天,等他把皇宫里的有关情况调查清楚后,立即回写了一封回信。
冉闵在信中首先告诉麻秋夫妇一个好消息,说他一定保证麻文房的生命安全。接着又告诉他们一个坏消息:冉闵说那位未能完成使命的钦差大臣,觉得对不起皇帝和十三皇子,在返回邺城后又想出了另一个坏主意——请皇帝石虎派特使到麻城来请麻城名医梅继文到邺城去当皇帝的御医。
冉闵说,请梅继文去当御医,对于十三皇子而言,无疑是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收到的更是一石三鸟的奇妙效果。因为,梅继文不仅医术高明,而且非常年轻,更重要的是,梅继文既是个临床医生,又是个保健医生。无论是想要治病、防病,还是想要长命百岁,梅继文都是合适人选,这是明面上的由头,暗地里或者说钦差大臣、十三皇子的骨子里是想通过这种办法,将麻姑与她的心上人分开。
当然,他们也可以采取更简捷的办法一刀结果梅继文的性命,但那样做比较危险。一是万一事情败露了不好交差;二是麻姑不可能嫁给一个杀死自己的心上人的人;三是,梅继文在麻城的医德好,医术高,口碑好,杀了他民愤难平。
麻姑看完冉闵的信后,思绪万千。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做父母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压力太大了。麻秋、熊碧霞仅有二儿一女,如今女儿被迫离家出走,儿子全部作为人质被扣还不算完,为了一个不孝皇子的一己私利,石虎竟不惜对自己最信任的封疆大吏,步步紧逼。令麻姑最揪心的并不仅仅是这件事情的本身,而是上述一连串的事情,哪一件都不是父母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化解得了的。麻姑认为,自己这个“不孝之女”太为难自己的父母了,而后赵这个国家,对待父亲这位孝子般的忠臣,也太缺乏爱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