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3694700000031

第31章 无法摆脱的工作压力(1)

工作任务繁重,同事之间竞争激烈,许多人摆脱不了这种压力,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厌倦感,甚至精神崩溃。此种情形下,谈何事业发展,谈何踏上成功之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消除压力的正确方法,就是与压力和平共处,将压力化为动力。

压力的来源

名人语录:置身于一个充满了指责与反指责、否定与批否定的氛围中,很难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中,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不攀高枝,不低于人下。这样,才能全心投入地工作。必须用积极的角度看自己。为了取得优越的地位所作的努力只会使错误更加牢固,这为这种感觉是发自“我不如人”的错误前提。

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表现永远不满意,永远不会从已经完成的工作中获得轻松之感。由于认识不到工作的局限性,因而缺乏准确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功或努力,最终妨碍自己发挥应有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后果将是拒绝授权:“因为其他人不如我干得好,或不如我的办法好,我要自己动手做一切,不接受别人的建议。然而,不论属于何种情况,授权是当好一个经理的基本素质。”

对一些特定情况,一些没有决策权的人压力感较小。他们发现把事情留给具体人员去处理,不必为被迫做选择而受折磨。即使在竞争很小的环境中,优柔寡断、缺少高度安全感的人愿意拥有意志坚强的上司,以此摆脱让自己做决策的难题。

然而就多数人而言,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发言权会缓解潜在的压力程度。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愿意左右形势,希望所发表的建议和意见有人倾听。

与上司的关系不和是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这些上司能够从物质上对我们的生活施加影响,可以控制我们的职务和工作权限。毫无疑问,一个没有同情心的老板可以主宰我们职业生活的许多方面。

没有一个人能在不断的压力之下发挥最佳作用。我们除了节假日和每天的固定休息,在完成了一项任务转接另一项任务之间,也需要短暂的时间用于喘气,用于欣赏一下周围的环境,用来做一个白日梦换换心情,用于在投入紧张工作之前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这种短暂的歇息时间,对抗拒压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倘若没有属于自己的、可以静下心客观思考的时间,我们会觉得自己掉入深渊,不能自拔。

我们有时需要压力和固定的安排来激发工作积极性。然而,没有人需要每时每刻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下。巴尔扎克在债主威逼之时的文学创作是例子,然而这并不是说他总是在这种被迫状态下写出伟大作品的。还清债务后的间歇时间里,他总要停住笔去进行一次奢侈的狂欢。我们并非提倡他的生活方式,但他确实证明了工作之余,我们多少需要享受一番自己的空气。

人的头脑需要不断的新鲜经验刺激,才能保持注意力并富于创造力。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两个学生或两种紧急情况。然而,从事管理或相关职业的人常常感到工作单调乏味,一些专业人士承认,假如知道每天早晨的事情都是同一模式,他们一定会恐慌。九点三十分邮件送到,必须着手处理;十点老板召集每个人到办公室作指示;不是说这些事本身不受欢迎,而是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因而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压抑。

作为个人来说,无论人们在一起工作得多么出色,缺少交流渠道常常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工作时,一个良好的内在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各种工作都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处理不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安心工作的。

博士点评:工作中的压力除了与职业本身有关外,还与工作的方式有关。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是排除压力的关键一步。在全心全意工作之余,也要抽出时间来培养与同事之间的感情。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压力,使事业蒸蒸日上。

必须遵循的竞争法则

名人语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竞争并非心怀鬼胎,暗箭伤人。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有一种激烈的竞争意识。许多人脱颖而出,发挥独有的才干,他们以此为乐、以此为荣。然而,有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在无情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这是很令人头痛的事情。

如何应付来自竞争的压力?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你无法控制别人或无权掌控公司的做事方法,但完全能掌握自己。因此,要竞争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就要求你向过去的表现挑战,超越自己。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就能成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传奇篮球教练约翰·任登,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14年内,领着他的子弟获得10次全美大专杯比赛冠军,这个记录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他在训练时从不讨论别的队伍怎么样,只要求球队全力练习。他发现这个方法非常管用,可令队员全神贯注,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高昂的斗志迎战每一场比赛。

商业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像美琳·凯化妆品的艾序,中介业的史瓦伯,隔夜快递服务的福瑞德·史密斯,他们虽很少注意如何和同行竞争的问题,却能披荆斩棘开创一片兴旺的事业。

如果你能这样做,工作能力就会慢慢增进,同时,压力会逐渐减少,日积月累,小进步就是大成就。

提高竞争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自己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以下就是一些小技巧:

(1)做没人愿意做的工作。

你可以找出自己的发展方向,挑一样公司很需要但又不是非常容易学的技能,最好是别人不愿做的或者没想到的,这能在适当的时候大幅度提升你在公司的重要性。

(2)多做额外的工作。

如果想走在其他同事前头,就多做一些指派工作之外的事,你终将会被注意到的。

(3)领导不在时,不可散漫。

这样的情节每天在上千个公司发生。老板不在,出差或度假去了。办公室中呈现一片松懈的景象。许多人溜到其他人的位置聊天;私人电话响起;午休时间延长等等。

主管人员也发现,当他们不在时,办公室的效率是正常的三分之二。因此,如果此时你仍能坚守工作岗位,就会给主管留下良好的印象。

正确的策略就是,主管不在时仍维持高效率。事实证明,老板最可能监控员工在他们不在时的表现了。

维持效率不仅让主管对你刮目相看,也让你在上班前最后一秒钟不必赶得那么辛苦,因之压力也会降低。

当主管不在时,试着出色地完成工作。等他回来时,听到你报告“指派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会感到非常欣慰。

(4)把荣耀归给大家。

把工作成果归功于众人,可让你往后工作得更顺利。

其实当你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时,上司会本能地察觉到,一定是有什么人领导有方才会有那样的成果。因此把荣耀归给大家更有助于往后的工作。

(5)让顶头上司面子上好看。

把荣耀归给顶头上司对你也有好处。你的主管和他的主管都会欣赏你这么做。

让上司面子上好看,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你的工作有效率且彻底地完成。如果主管是个公平的上司,他会把这份功劳记在你头上,增加你升迁的机会。如果主管完全依赖你,自己并不怎么做事,也不把功劳记在你头上,当他升官时你还可能获得晋升。因为他晓得没有你的帮忙他升不了官。

(6)帮助其他同事。

可能你只有20多岁,可能你刚到任不过一年半,但是,凭以前的经验和成就,有可能成为同事的良师。

指导可以是非正式的,也可以选择有余力的时候帮助他人。主管对于你帮助资浅或新进员工的做法会记在心里,天长日久,便可获得升迁的机会。

(7)理解公司的需求。

了解你的工作应达到何种要求,并照着去做,或是视需要加以修正,避免误解工作的目标。除此之外充分得知部门或小组目标,有助于你行动的方向。

从小型企业到营业额数十亿的大集团都有目标,可能是扩增业绩,增加并购,强化市场,或是致力研究。如果你不确定自己该走的方向,而且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指导,跟着公司的目标准没错。

公司的宣传小册、年报、产品记录或员工手册,都会说明公司的目标。

以上几个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你的竞争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潜在的能力,成为公司的骨干。但是,万一你失去了工作,竞争就没有必要了吗?不对,这更要提高你的竞争能力,因为在自己创业过程中,你的对手不仅仅是几个同事,而是更多更高强的对手。你必须有所准备:

(1)如果你还没有个人电脑,最好赶快买一部,学些赶上时代的技能。

(2)参加一、二门行销、财务、速记,或和企业有关的课程。

(3)和其他已有创业经验的人聊一聊。

愈来愈多的人为一些公司工作,却不能称为是那些公司的正式雇员。他们以契约聘雇的形式工作。如果你也遇到这种情形,振作吧。很多公司愿意以临时约聘的方式,依实际需要增减人员。如果你因为公司缩编而失业,说不定公司以后还可能需要你,那时你还可以依工作的钟点向他们收费。

一般人认为“赢”就是要打败别人。“让他出血”、“拖倒他”、“让他动弹不得”等等,是人们在竞争的游戏中惯于使用的字句。

但是,当你赢得对手时,有时会为胜利而感到不安,甚至会感到些许罪过。事实上,你也可以不需打败他人而取得成功。要成为真正的胜利者,必须遵守以下基本法则:

(1)要明白从来没有人能够做“永远的第一”。因为,永远是一山比一山高。

(2)消除敌意与侵略性,尝试和别人合作,而不要单纯去竞争。因为,有了别人的支持,或许你的事业发展得更迅速。

(3)不论输赢,要紧的是从成功和失败中学得经验,壮大自己的力量。

(4)为竞争而牺牲做人做事的原则,即使赢了也跟输了没什么不同。

博士点评:竞争对每个人的事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为竞争而不顾一切,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危及你的事业发展。

我们相信,用正确的方式参与竞争,能将痛苦和仇恨消灭。记住,你有一段复杂的人生旅程要走,无论成败,你都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将它完成。

谨防“职业倦怠症”

名人语录:当你在外面跑了一上午,挥汗如雨地踏入办公室时,会立刻感受到“久旱逢甘霖”般的喜悦感。

工作本身并不存在是否有兴趣的问题,重要的在于工作的人本身持何种态度。如果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十分有趣,自然而然会做得很好。反之,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工作乏味无聊,就会产生一种厌倦感,整日精神萎靡,得过且过。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倦怠症”。

这种职业倦怠症极其普遍,为了避免职业倦怠症带来的损害,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调整工作时刻表

许多人明明知道同一件工作做到最后会不耐烦,会打瞌睡,会频频出错,却硬是咬牙苦撑。何苦呢?为什么没想到换换口味?你在时间的安排上可否多保留一点弹性?

当然,有些事身不由己,比如有些电话必须在特定时间才能打、安排一项会议得先通知有关人士,不是你方便就行。

就算这样,你的时间也不至于完全受制于人,可以试着在同一天安排若干性质不同的工作。这意味着与其周一固定全天跑客户,周二则一整天待在办公室写报告,还不如改成周一上午跑客户,下午写报告。

你或许会马上联想到一点:“这种安排时间的方式,似乎不太有效率吧?”这是事实,但倘若你已患上倦怠症,还奢谈什么工作效率?

(2)调整工作方式

突破在工作上早已建立起的一套固定的处理模式。

在看完这两种方法后,相信你已了解到要驱除身上的懒细胞一点都不难,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想办法突破一成不变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美国史卡鲁大钢铁公司的总裁查鲁斯,付给效率研究专家艾伊贝·李2.5万元美金的事情,一直传为美谈。查鲁斯为经常半途而废的工作大感困扰,于是向艾伊贝·李请教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艾伊贝·李向他做了以下建议:

“首先写出6项你明天必须要做的工作,再依重要性记上先后顺序。然后将这张纸放入口袋里,到了明天先处理第一项,在结束第一项工作之前不必顾虑到其他事情。接着用同样的方法专注于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如此一直继续下去。如果一天只能做完二项或三项也不必太介意,因为最重要的第一项工作已经完成了,其他工作可以后再做。如果用这种方法不能结束全部工作,不妨采用别的方法。但我担心的是一旦使用了其他方法,最重要的工作反而弃之一旁而本末倒置。

“每天重复这么做,如果感觉效果超乎你的想象,就可以指导手下照着做。在做到你认为满意时,只要付给我一张你认为价值相等的支票即可。”

查鲁斯试了一段时间后,效果非常惊人。于是他开始要求属下跟着做。结果艾伊贝·李得到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

你是否曾经有过一种阻滞的感觉,一种头脑中有什么东西阻碍你去完成工作的感觉?刚刚想去做一件事,尽管是一件小事情,却觉得不能胜任?或许要做的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你的一生,却仍然无法动手去做?或者每天都在下决心,却每天都无法真正开始?

在著名心理学医生卡瑟拉博士的著作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位名叫戴维的作家。他和阻滞现象斗争的情形,清楚地说明了要完成一项工作有多么困难。看了戴维的经历,你便能够掌握一些诀窍,把工作做得称心如意。

戴维去找心理医生的时候,说他是有才干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面对稿纸时总是写不出东西来。

戴维希望在动笔之前先产生灵感,然后才能写作。他认为,优秀的作家总是在精力旺盛、才思泉涌的时候才动笔。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他觉得必须“等到灵感来了”之后再写。如果哪一天觉得情绪不高,就意味着那天他不能工作。

他很难感到有创作的欲望,于是觉得没有灵感,这就更使他不能“情绪好起来”。所以,他写出的东西也就更少了。

戴维这种等待情绪好起来才动手工作的办法,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者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做法正好相反。奥茨是靠写作生活的。他说:“对于‘情绪’这种问题必须毫不留情。在某种意识上说,写作会产生情绪。如果我觉得精疲力尽,觉得精神微弱到只剩下一口气,那么,我就强制自己去写。不知道为什么,一写起来,情况全都变了。”

为做事而做事的人,名利地位终将随之而来。尽管工作的人追逐的并不是这些,但是正因为能够热情地工作,愿意做任何事,无心插柳柳成荫,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医生对戴维解释说,他需要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培养“能够坐下来的力量”。要想写东西,就得在打字机前面坐下来。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常常很难做到。

戴维平常想要写作时,脑子就变得空白。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所以不愿意瞪着空白的稿纸,赶快离开打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