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最伟大的身心灵修行课(下)
3693200000018

第18章 开发大脑的新领域

情感的奴隶

我在前面讲过,我们可以用驱逐的方法来摆脱你不希望其存在的情绪或感觉。但是实际上还有一种更好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培养起与你想根除的情感相对应的情绪或感觉。

有些人可能会以为我们人类是由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感觉和感情所定义的一种生物,而且把那些感觉和感情当作我们的本质特征。但是这并不是真相。

事实上,如果把人生比作竞赛,绝大多数的竞争者都是自己的感情的奴隶,并在很大程度上为自己的情感所统治。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要被自己的感情所控制的,并且没有办法将自己解放出来,因此他们都不会去反抗。他们未经怀疑就向自己的情感做出了让步,即使他们有可能知道,这些感情或思维倾向累积起来会对他们造成不利的后果,带来不幸和失败而非幸福和成功。他们说:“我们命该如此。”然后让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进行下去。

新的情感心理学为人们纠正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它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感情和感觉,而不是做它们的奴隶。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新的大脑细胞,以前那些给你带来不愉快的旧的大脑细胞应该被放到退休名单上了,以后也不要再用到。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改变自己的性格。这些并非空论,而是被成千上万的人所证实过的真理。不管我们持有怎样的意识论,我们都得承认大脑是进行思维的器官和工具,至少在人类发展的现阶段是这样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脑就好比一架精巧的乐器,有数以亿计的按键,用这些按键,我们能够演奏出无穷多的乐曲。我们的出生都是伴随着某种倾向的,它表现在性格、爱好等各方面,我们可以把这种倾向看作是遗传自父母,或者是来自上帝的旨意,这都无关紧要。对我们来说,其中某些按键用起来要比其他的更为顺手,而有一些却使我们感到很陌生,甚至有一些几乎从来不会被用到。但是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愿意用我们自己的意志去克服这种倾向,不去拨动那些比较熟悉的按键,那么次数多了,它们就难以再发出声响,偶尔掠过的微风也不会搅起它们的沉寂。同样,如果我们开始注意那些以前并不常用的按键,它们在我们的指引下也很快就可以高效率地工作起来。这样的变化和指引最终将使我们的大脑这架乐器发出的声响更加悦耳,偶有不和谐的音符也会很快被淹没在和谐中。

我们的大脑有无数未使用的脑细胞等待着我们去开发。我们只使用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一少部分中每天还都会有很多死掉。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其他的细胞而使这一部分细胞得到休息。大脑以一种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开发和训练。

人的性情可以获得和培养,改变和放弃,一切都由你的意愿决定。所以人们也就不应当再有任何借口固守着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思维态度,因为治疗方法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我们获得思维,情绪和行为上的习惯,重复地使用它们。也许我们生来就有某种倾向,也许我们是听从了别人的建议而有的这种意愿,比如学习身边的榜样,从书中得来的建议,听从老师的教导等等。思维上的习惯是束缚我们的绳索。每次我们放纵自己沉浸在一种不健康的习惯中时,下一次我们重复这种习惯的可能性就又增加了一成。

积极思维与消极思维

研究人的思维的科学家们,把你希望持有的想法或态度称作“积极思维”,不希望持有的叫做“消极思维”。这种叫法是有来由的。

人的意识会自动地根据“主人”的喜好把一类想法看做是“好的”,它会为这些想法清理道路,不设抵抗。这类想法对你的影响远大于另一类“消极思维”,一种“积极思维”的力量要比好几种“消极思维”的力量更强大。正因如此,战胜“消极思维”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积极思维”。

“积极思维”是生命力最强的植物,日积月累,它会吸收养分壮大自己,最终将“消极思维”全部驱逐出自己的领地。

当然,一开始你也会遭遇“消极思维”的剧烈反抗,因为这是一场为生存而战的战争。如果“积极思维”得到空间生长和发展,那么他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灭亡了。结果,它让它的“主人”越来越不愉快,直到某一刻下定决心把它们从头脑中赶了出去。大脑细胞不喜欢被束之高阁,它们渴望释放生命的能量,直到衰竭死去。

最好的途径就是不要去注意生长在你头脑中的杂草,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种植、浇灌和照料那些新的欣欣向荣的美丽花朵上。

比如说吧,如果你恨某个人,战胜这样的消极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恨的领地上种上爱的种子。存有爱的观念,并在行动中表现爱,持之以恒。对每个人都尽可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包容、理解和帮助。也许刚开始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但是渐渐地,当爱越来越多,恨也就一点点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了。又如果你总是很悲观,那就练习微笑吧,并学着去看事物光明的一面。

在你想要说出丧气话之前的一刻来一个转折,不说悲观的一面,而说乐观的一面。“犹豫恶魔”刚开始肯定会抵抗,但是不要管它——只要全心全意去培养积极和乐观就够了。让“光明、乐观、快乐”成为你想问题的出发点,并且要坚持不懈。

也许这些教导看起来都很古老,该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了,但是它们确实是心理学上的真理,而且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有用的启示。如果你理解了这个规律,那么你学习到的很多建议就可以被真正地理解和运用。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变得积极勤奋、充满动力,而不是懒懒散散,虚掷光阴。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是要勤奋。有新思想的人经常谈论到“坚持自我”,的确,要想成功,“坚持自我”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你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直到它成为一种固定的习惯。思想通过行动体现出来,但另一方面,行动也影响和塑造着你的思想中与这种行为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头脑中有某种意识的次数越多,你作出相应的行为就越容易,同样地,你做出某种行为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意识就会越深刻。所以这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推进的过程。

如果你欢欣鼓舞,那你很自然地就会笑。如果你试着笑一笑,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愉快起来。你明白我想说什么了吗?没错,简单地说就是如果你想要养成某种习惯,那就从养成这种思维开始。想养成某种思维呢,也可以把你想要获得的理念一次一次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和强化你对它的认识。

我喜欢做这件事,愿意做这件事

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你会不会运用这条法则。想一件你觉得确实应该做,但是你一直不想做的事情。在做之前向自己传达这样的思想:“我喜欢做这件事,愿意做这件事。”然后带着这样的情绪(记住:要保持愉悦!)去做这件事情。在做的时候带着兴趣,找出做这件事情最完善和最有效率的方式,用心投入地去做,带着骄傲去做,然后你会发现你用相当愉快的心情和非常有效的方式完成了这件本来很头疼的难题,并且你又获得了一个新的习惯。

如果你想把这个方法用于摆脱某些思维定式,那它也是同样行之有效的。你只需培养起与之相反的想法和思维,然后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用你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件事情。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不要为刚开始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要充满信心地说:

“我能做到,而且我一定会做到。”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愉快和抱有兴趣。只要你做到了这些,那其他的事情就变得易如反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