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搭建人脉,制胜商圈
3692400000036

第36章 饭局上容易搞定生意、搭建人脉(1)

中国的许多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因此,懂得饭桌生意经对于生意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好客,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浸泡在吃喝文化之中的,桌上谈朋友,桌下谈生意。饭桌上能够融洽和谐,饭桌下也就能一帆风顺了。

饭局中隐藏的大学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饭局不再是单纯为了填饱肚子,而更多的是人情往来。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大多绕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

在中国,饭局同时也是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可洞悉其兴趣、财富、身份、地位。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但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却并不是中国饭局传统的常态。同样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另外一段,却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

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所谓请客吃饭,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中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又说,人生在世,不过吃穿二字。现代的说法是,人与食物是平等的。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所谓的历史纵横,文化长廊,风土人情,上下五千年,其实都蕴藏于日常生活的吃喝之间,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当权者治国,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和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

宋太祖赵匡胤有个典故叫“杯酒释兵权”,是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

宋太祖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以饭局为契机,轻松解除了重臣的兵权。

饭局里觥筹交错之间,其实骨子里所蕴含的意思,却是求人办事,升官发财……先是请客吃饭,然后才是送礼走后门。这中间是有很多政治交往的技巧,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开始,通常水酒一杯,就是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在小品或相声段子里,经常有领导干部“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之类的嘲讽,******在《牛大叔“提干”》里干脆要在饭局里假扮一个陪酒厂长,因此民间出现因陪酒而亡申报因公牺牲的闹剧并不奇怪。没办法,在饭局里如鱼得水的人通常都是官场上混得比较如意之辈。

研究中西文化的易中天教授,对于饭局里的政治性,似乎颇有见地。他在《闲话中国人》一书里对政治即吃饭有着详细的解释,“政治即吃饭,则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易中天还举了一个实例:“这也是有例的。比如赵国的老将廉颇,为了表示自己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便曾经在赵王的使者面前,一口气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因此辛弃疾才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

所以说,中国的饭局堪称包罗万象,其中蕴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生意人如果不懂得饭局的学问,在饭局中若不能如鱼得水、挥洒自如,便会在生意场上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了。

懂点饭桌文化,你就能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学问。其中,酒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常说:“酒桌上交友,酒桌下办事。”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洽谈业务、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在酒桌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酒场如战场,良好的酒桌礼仪既能够彰显自己的素养,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如果能够说对了“酒桌话”,往往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劝酒是酒桌上非常普遍的行为。劝酒词往往既幽默诙谐又情真意切,比如:“感情深,一口闷。”“酒是粮食金,千万要小心。”“酒比粮食贵,千万别浪费。”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劝酒词。

还有一些劝酒词是带点儿“技术含量”的。比如,男士劝酒时,可以说:“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对方则可以回答:“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主人劝酒时可以说:“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客人则可以回答说:“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要满桌打通关时,可以说:“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朋友之间喝酒,可以说:“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的朋友够豪爽!会喝二两的喝五两,这样的同志能培养!会喝半斤的喝一斤,这样的哥们最贴心!会喝一斤的喝一桶,回头提拔当副总!会喝一桶的喝一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适当地说说这样的酒桌话可以让整个酒桌气氛热烈,大家饮起酒来畅快淋漓,呈现一派风趣活泼的局面。

不过,在酒桌上,喝酒容易拒酒难。经常出入酒桌的人,少不了被人劝酒,酒喝多了伤身难受,直接拒酒,又会让劝酒的人认为你是故意不给面子,其他人也会觉得你在故意扫大家的兴。所以,在与圈子里的朋友应酬时,还应该掌握一些酒桌上的拒酒话。只有说好拒酒的话,才能和气地躲过这一关。

现在,我们总结一些拒酒妙句。

1.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你可以用患有某种忌酒的疾病为由。有很多疾病是要忌酒的。比如,脂肪肝、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在拒绝的时候向对方表示歉意,这样对方就不好再强求了。你还可以用准备生孩子等重大事情为理由。在怀孩子之前的三个月,男女双方是要注意少喝酒的。饮酒妨碍精子、卵子正常发育,也影响结合后发育,所以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夫妻俩都要戒酒。大部分人都只生育一胎,所以都非常重视。如果你以此为由,对方就不会再劝你饮酒了。其他的例如“我要开车”、“下午还要开会”、“明天还要考试”等理由都可以用来躲过面前的酒。

2.挑出对方劝酒语中的毛病。对方劝你喝酒,一般都会找个由头,让你觉得自己应该喝下去。有一些不太高明的劝酒者,他的劝酒语中会有不少的漏洞。如果你能抓住这些漏洞,证明应该喝酒的不是你,而是对方,或者是其他人,这杯酒就能不了了之。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敬酒一般情况下也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如果某个年轻小伙子第一杯就向你敬酒,你可以说:“今天××是咱们的主角,你应该先敬他。”一下子就把酒锋转移了过去。

当对方的话语中有漏洞时,你也可以巧妙避开。比如,你姓黎,而一个姓李的先生以同姓为由向你敬酒,你就可以躲酒。当对方这样向你劝酒:“李先生,这一桌席上只有我们两位姓李,同姓500年前是一家,看来我们是有缘分,这杯酒你应当干掉!”你就可以抓住对方的疏漏这样拒酒:“哦,我很想陪您喝这杯酒,可是实在对不起,您可能搞错了,我是姓‘黎’,不是‘木子李’,我不知道这两个姓500年前是否也是一家?所以,您这杯酒我不能喝。”

3.引开话题,后发制人。当对方劝酒时,你可以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然后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反守为攻,让对方无言争辩,从而拒酒。

小赵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地说:“请二位上座的来宾一人‘吹’一瓶。”

面对“酒仙”的劝酒,二位来宾中的赵先生站起来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

“酒仙”随即答:“是的。”

赵先生见他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二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在这次拒酒的过程中,妙就妙在赵先生不动声色,然后提出问题,悄悄布下一个“圈套”,诱使其说出与自己相似的观点,随即“收拢圈套”,以毒攻毒,达到制胜拒酒的目的。

4.说一口流利的拒酒词。劝酒和拒酒是语言的艺术,只要你能接上腔,对劝酒的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方也拿你没办法。比如说:“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出门前老婆有交代,少喝酒多吃菜。”这些都是“套话”,实在不行你就背下来,总能帮你抵挡一阵子的。

5.明确地告诉对方你已经过量,不能再喝。饮酒当然应是喝好而不喝倒。作为被动者,当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时,应向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二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我贪了几杯,再喝就‘多’了,说不上会出什么事,还望你能体谅。”如此开脱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只要劝酒者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风,说到底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之大忌。一般劝酒者也不会那样做的。

除了劝酒拒酒之外,还有很多酒桌礼仪是需要注意的。此外,当主人或朋友们向自己热情地敬酒时,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翻过来,或将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倒在地上。桌上碰杯的时候,如果你是晚辈,对方是长辈那你的杯子必须要低于长辈的杯子;如果你是下属,对方是老板,那你的杯子一定要低于老板的杯子。

总之,酒桌是酒量的较量,也是劝酒和拒酒艺术的较量,更是酒桌礼仪的较量。跟圈子里的人喝酒,不仅要会喝,而且要会说。不要一个劲地闷头喝,而是要喝、劝,拒三者合一,既表现出热情,又控制自己的酒量。这样才能圆润交际,又不伤自身。拒酒词、拒酒的办法还有很多,要随机应变,“兵来将挡”。你可以没有酒量,但是要有智商,凭借你的机智和口才也可以在酒桌上应对周旋,游刃有余。

不错过一场饭局,扩大你的交际面

中国的饭局文化由来已久。“饭局”一词最早起源于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当时引用“局”字是来源于下棋中的术语,而后引出“情势”和“处境”的含义,“饭”与“局”的结合则为通过吃饭的形式而达到某种改变情势的目的,这一词汇的出现可以说是宋代文人们对汉语言的贡献了。

其实,早于“饭局”一词出现很多年,在中国人们就一直将“吃饭”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秋时期,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