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走近苏东坡
3683500000048

第48章 为官一任

逛过西湖的游客,谅不会忘记湖里纵横交错的白堤和苏堤。

诗云:“远望西湖若西子,浓装淡抹皆相宜”,要是没有长堤短亭、曲桥回廊,绿柳芳草,花香鸟语来烘托的话,很难想象偌大一片水面,该是如何装点?

所以,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里这样感慨道:“我常想,倘若西湖只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彩虹般的仙岛,以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是很有道理的。西湖里这唐、宋两朝的两位大诗人,所修建的两条长堤,确实为西湖增色不少。

中国的许多风景,都因文人题咏,而留下了不朽的声名。但西湖里的这两条大堤,倒不仅仅是装点湖山,起到风光旖旎的作用,而确实是减灾的水利设施。白居易、苏东坡都是文人,能够在他们为官的任期内,想到为黎民百姓做点事,真是令人敬佩的。

尤其苏东坡是在政治上失意时,仍心系杭城人民,筑了这道堤,就更是了不起。史载,苏东坡二度起用,回到开封,在朝廷中,由于他的“挺挺大节,忠言谠论”,屡遭权贵们的攻讦,才要求离开京城到杭州来当太守的。拿今天的话来讲,是某种程度让他靠边站的意思。但他从1089年7月到达杭州起始,一直到1091年2月调离为止,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丝毫没有消沉之意,相反,他兴致勃勃地为杭州做了不少有益于地方,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情。

1071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唐代白居易整治过的西湖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不但不能保证稻田用水,连市民饮水也成了问题。湖里杂草丛生,已经占去十之二三水面。十多年后,来杭州任太守的苏东坡,看见几乎整个西湖都被淤泥水草堵塞,湖底上升,水位变浅,再加之输水管道损坏,老百姓只好喝钱塘江潮涌来的带点咸味的水。

其实,苏东坡即使吟诗作画,什么也不干,照样当他的官,谁也不能责备他什么。然而,从他给皇帝的奏折里的文字看,可见他是非常体恤民情,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的。孔子日‘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如此直言上书,难怪那些反对他的当权派,煽动皇帝最后把他贬谪,也就是流放到岭南,到海南岛去了。所以,他是冒着反对派的压力,多方筹款,甚至向理解他的皇太后请求支援,来治理西湖遗患的。

现在无法知道当时湖里疯狂生长的,是种什么水生植物了,盘根错节,纠缠蔓延,难以刈除。据记载,每一个人工,只能清理一方丈的水面,工程相当艰巨。苏东坡经常到工地巡察,鼓舞士气,这在今天,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位要员,能这样身体力行,确实不同一般。传说中的东坡肉,就是在西湖施工中,创造出来的一道菜肴。因为他为百姓谋利益,百姓逢年过节给他送来猪肉和酒,表示敬意。东坡先生写了个条子,“肉酒一起送”到工地,民工们误会了,以为是“肉酒一起烧”,结果想不到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味。

先后用了二十万个工作日,整整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才使西湖碧波荡漾,重见天日。那些清除掉的杂草淤泥,就堆积成现在湖心里的,那条横贯南北的苏堤。如今,游览西湖的人,走在绿柳依依,荷花飘香的苏堤和白堤上时,通常不会想到白居易和苏东坡的。即使知道这两道长堤是这两位诗人所建,也未必了解当时的艰难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但历史却永远记住了这两位担任过杭州地方长官的诗人。

这长堤,也成了他们不朽的作品。

假如不仅仅是杭州,所有的这个州也好,那个州也好,也不论是太守,是刺史,是其他什么职务的官员,若能像白居易、苏东坡那样,为官一任,多多少少能够造福一方的话,那么,人间天堂,就不只是杭州和苏州了,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岂不更加花团锦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