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恩来在重庆
3682100000022

第22章

******官邸内日

户外传进隐隐的游行示威的歌声和口号声。

宋美龄坐在沙发上用心翻阅着报纸。

******大步走进,感慨地说:“咳!重庆又变成了第二个武汉,老百姓就像打了吗啡似的上街狂欢百团大战的胜利。”

宋美龄:“这还不是你一个嘉奖电报引起的!”她拿起报纸,“你看吧!今天的《大公报》、《今蜀报》等报纸不仅把你的嘉奖电报登在头条,而且还把何总长允发子弹,坚决抗日的讲话上了一版。另外,各家报纸全都发了社论,大加称赞八路军的战绩。”

******:“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嘛!通过这轰轰烈烈的庆祝百团大战取得胜利的活动,让欧美诸国——尤其是日本知道我蒋某人的态度。”

这时,戴笠走进:“报告校长!陆军大学已经决定请商学院院长马寅初去讲演。”

******一怔:“这是谁的主意?”

戴笠:“听说是他们校长!”

******:“不懂政治!”

戴笠:“那我就通知他们:取消这场演讲。”

宋美龄:“已经定下来的事再取消好吗?再说,传扬出去,对委员长的声望也不好吧?”

******:“夫人所言极是!出于大局考虑,就批准马寅初去陆大演讲。”

戴笠:“是!”

******:“军令部已向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发出扫荡长江南北新四军的命令了吗?”

戴笠:“报告校长!日前已发。”

******:“好!”

陆军大学礼堂内日

马寅初站在麦克风前大声讲道:“现在,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因此,全国上下应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台下学员热烈鼓掌。

马寅初:“但是,现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那些‘上等人’呢,他们既不出钱,又不出力,还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大发国难财!更有甚者,还有一种‘上上等人’,他们依靠权势,利用国家机密,从事外汇投机。他们一夜之间获取巨利,然后再存到外国银行,大发超级的国难财!这些所谓的‘上上等人’,就是国家主管财政、经济的高官孔祥熙和宋子文!”

台下的学员愤怒不已。

马寅初:“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重庆街头到处都是乞丐,全国各地都有饿死的百姓,就说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上的将士吧,他们也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办呢?首先,要把孔祥熙、宋子文这批高官撤职、查办,接着,再把他们的不义之财拿出来充作抗战的经费!你们同意吧?”

“同意!”

接着,礼堂中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马寅初激动地向台下频频挥手、致意。

重庆郊外村舍门前外日

胡杏芬躺在一张竹椅上,身上盖着一件素花的棉被,两手捧着一本《新音乐》,小声地哼唱《黄水谣》。

******、邓颖超沿着郊外的小路快步走来,异口同声地喊了一句:“小猫!”

胡杏芬闻声抬头一看,下意识地想要站起,禁不住地又咳嗽起来。

邓颖超快走两步,边说:“不要动!”边轻轻地抚摸胡杏芬的胸前。

******站在旁边微微地摇了摇头。

胡杏芬:“你们怎么知道我搬到这里来了?”

邓颖超:“是罗莹告诉我们的。”

******:“今天,我刚好去南开中学去看望我的老校长张伯苓先生,顺路来看看你。”

胡杏芬:“谢谢你们!”

邓颖超:“谢什么!小猫,你知道吗?我和恩来到这里看你,还有一项任务呢?”

胡杏芬看着******微笑的样子:“快告诉我吧!”

******:“再过几天,重庆就要上演《黄河大合唱》了,我想请你去听中国真正的船夫曲。”

胡杏芬微微地摇了摇头:“我去不了啦!”

邓颖超:“没关系!恩来说了,到时他派车来接你。”

胡杏芬含着泪:“可我的身体……不行了。”

******:“不要紧,我派人给你送《黄河大合唱》的曲谱来,你自己对着谱子唱。”

胡杏芬拿起身边的《新音乐》:“罗莹给我送来了,我已经会唱《黄水谣》了,真好听!”

******:“你还需要什么,我都会给你送来的。”

胡杏芬:“我什么都不需要了,就想求你二位一件事,也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邓颖超:“说吧!”

******:“说什么都行!”

胡杏芬:“真的?”

******、邓颖超深情地点了点头。

胡杏芬:“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怔:“什么?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杏芬:“对!行吗?”

******:“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吗?”

胡杏芬:“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原来的男友是中国共产党,你们二位是中国共产党,我就想跟着你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有些激动地:“小猫,我和小超欢迎你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是,入党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等我回去商量以后再说,好吗?”

胡杏芬:“好!不过,你们可要快啊,我就是死了,也想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啊!”她禁不住地抽泣了。

******:“放心,一定会很快的。”

胡杏芬哽咽着点了点头。

******官邸内夜

******驻步作战地图前移动不同的作战标记。

宋美龄从内室走出,有些焦急地说:“达令!在香港的日方代表再三催促:希望能在九月十八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前夕,能听到你亲赴长沙参加三方会谈的确信。”

******转过身来,严肃地:“代我回电:现在已经没有举行这种会谈的必要了!”

宋美龄:“为什么?”

******:“因为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宋美龄一惊:“可这种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不利啊!”

******:“夫人,有什么不利的啊?”

宋美龄:“据外电报道:德、意、日三国外长齐聚德国的柏林,准备签署军事同盟条约。”

******:“我希望德、意、日三国今天就签署军事同盟条约。这样一来,比狐狸还狡猾的丘吉尔为了英国在亚洲的利益,他会乖乖地重开滇缅公路;老奸巨猾的罗斯福也绝不会容忍日本占领东南亚。”

宋美龄信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不无道理,可我们如何回复日方的代表呢?”

******:“第一,近卫首相的信中没有取消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内容;第二,板垣征四郎还坚持承认所谓满洲国和蒋、汪合作……总之,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戴笠走进:“报告校长!为庆祝所谓百团大战的胜利,重庆玩音乐的人们将举行《黄河大合唱》的演出。”

******:“有意思,马寅初跑到陆大变相地骂我们发国难财,他们又利用演出《黄河大合唱》歌颂八路军……”

戴笠:“我们能下令停止他们的演出吗?”

******:“不行!”他沉吟片时,“有什么特定的背景吗?”

戴笠:“没有听说!”

******:“那你还用问我吗?”

戴笠:“是!”

军统局大院外日

十多个肩扛校级军阶的特务站成一排。

身着戎装、肩扛中将军阶的戴笠大步走来。

一声“立正!”十多个校级军阶的特务肃然立正。

戴笠走到队前:“稍息!”

十多个校级军阶的特务遵令稍息。

戴笠:“今天晚上,你们执行的是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混进演出《黄河大合唱》的剧场,目的是让他们不能演出。”

“可以砸场子吗?”

戴笠:“可以!但是,绝不允许打着我们军统局的旗号去砸场子。”

“是!”

戴笠:“你们可以让重庆的袍哥打头阵,给人造成是袍哥抢场子、捧角引起的私斗。”

“是!”

戴笠:“如果现场发现异样情况,要随时向我报告,不能引起政治事件!”

红岩村小路外日

叶剑英站在路口,语重心长地叮嘱:“小鹏,今天晚上演出《黄河大合唱》是一场政治斗争,你和警卫员小刘一定要保证周副主席和邓大姐的安全。”

童小鹏拍了拍挎在腰间的手枪,坚定地说:“请首长放心,绝不成问题!”

曾家岩内夜

******坐在桌前打电话:“淮南先生,你收到听《黄河大合唱》的请柬了吗?那我就放心了,等一会儿我们剧场见。”他挂上电话,起身一看:

邓颖超身着入时的旗袍从内室走出,笑着说:“我这身打扮还可以吧?”

******:“很好!”

邓颖超:“你呢?”

******:“我想好了,穿国民党发给我的政治部副部长的戎装!”

邓颖超:“好!我这就给你拿来。”她转身走进内室,取出那套很少穿过的国民党将军服,帮着穿在******的身上。

童小鹏边说边走进:“周副主席!车准备好了!”他抬头一看,惊得一怔,又忙说道,“周副主席!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少废话!是不是这金光四射的中将军阶刺了你的眼睛?”

童小鹏:“不!不……还蛮精神的嘛!”

邓颖超走上前去,主动地挎着******的胳膊,问道:“小鹏!又有何评论?”

童小鹏:“如果我是从身后看,一定会认为这是最帅的国民党将军挎着太太去出席宴会!”

******:“这就对了!”

童小鹏又是一惊:“什么,你还说这就对了?”

邓颖超:“对!”她挎着******大步走出卧室。

童小鹏难以理解地摇摇头,遂快步走出卧室。

银行工会礼堂大门口外夜

礼堂门口张灯结彩,可见各种宣传《黄河大合唱》演出的广告。

礼堂门口两边站着穿戴各异的特务,多数扮成重庆袍哥的模样。

重庆各界人士持票走进礼堂。

一些所谓袍哥拿着票大摇大摆地走进礼堂。

一辆轿车戛然停在门口,身着西装的王昆仑走下轿车,手持请柬走进礼堂。

礼堂门口两边的特务惊奇地看着,小声地议论着。

一辆轿车又停在礼堂门口,身着西装的张冲走下轿车,手持请柬走进礼堂。

礼堂两边的特务紧张起来,遂交头接耳。

稍许,一辆轿车驰来,停在礼堂门口,郭沫若、阳翰笙、田汉、洪深走下轿车,又说又笑地走进礼堂。

礼堂两边的特务再次议论不息。

恰在这时,一辆挂有军牌的轿车驰来,停在礼堂门口,警卫员小刘跳下轿车,打开后车门,伸出右手,罩在轿车门口的上方。

身着国民党戎装、肩扛中将军阶的******走下轿车,伸手挎着身着旗袍的邓颖超,一边与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打招呼,一边很有风度地走进礼堂。

童小鹏与警卫员小刘紧随其后走进礼堂。

礼堂门口两边的特务紧张万分,其中一个快步跑走。

戴笠办公室内夜

戴笠异常紧张地拿起电话:“喂!我是戴笠,有万分紧急的情况找校长!”

远方现出******接电话的画面:“不要这样危言耸听,天塌不下来,慢慢地讲!”

戴笠:“校长!国民党的党政要人王昆仑、张冲等人前来听《黄河大合唱》。”

******:“还有谁啊?”

戴笠:“郭沫若、阳翰笙、田汉等文化名流!”

******:“我想还有吧?”

戴笠:“有!******突然穿着国军戎装,肩扛中将军阶携夫人邓颖超参政员前来听《黄河大合唱》!”

******严厉地命令:“听着!立即通知你的部属,不准给我惹是生非!”他啪的一声挂上电话,远方的画面消失。

戴笠拿着传出忙音的话筒,自语地:“谈何容易啊!弟兄们都到位下场了……”

银行工会礼堂大门口外夜

方才那个跑去的特务又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

其他特务就像火烧屁股似的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道:“上峰是怎么说的?”

喘着粗气的特务说道:“上峰说,谁、谁惹出麻烦……就、就要谁的脑壳!”

“啊!”全都吓得六神无主。

特务:“你们还等、什么?趁着还没开演,冲进场子去,把、把弟兄们叫出来!”

“是!”接着,这几个特务不顾检票员的拦阻,相继冲进礼堂的大门。

剧场内夜

剧场内坐满了听众,自由地交谈着。

特务们沿着人行廊道分散开来,紧张地用黑话叫着:“弟兄们!这口饭太烫,不能吃了,快走吧!”

一些混进剧场的特务相继起身,不停地说着“让开!让开……”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座位,又匆忙沿着人行走廊快步走去。

这时,剧场中响起了演出的铃声。

特务们借此大声叫着:“快走!快走……”

化装成各种袍哥身份的特务们,一个个就像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沿着人行廊道逃走了。

随着铃声戛然而止,大幕徐徐打开,只见:

舞台前半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交响乐队,每位乐手操着不同的乐器在等待着。

乐队的后面是一个近百人的男女合唱队,他们穿着入时的演出服装,显得是那样的迷人。

报幕员罗莹从侧幕走出,站在台口,仪态大方地说:“为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重庆文化艺术界联合演出《黄河大合唱》,现在演出开始!”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邓颖超、张冲、王昆仑、郭沫若、阳翰笙、田汉等鼓掌欢迎的特写。

罗莹:“《黄河大合唱》,作曲冼星海;作词光未然;指挥兼男中音独唱赵沨;大提琴助奏李元庆;朗诵当代着名的诗人、《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

台下再次爆发出长时间掌声。

罗莹转身走进侧幕。

接着,光未然从侧幕走出,站在台口右侧。

赵沨身着燕尾服,手持指挥棒从侧幕走出,站在台口向观众敬礼致意,遂转身站在指挥台上,双手举起指挥棒,巡视了一遍乐队、合唱队,双手轻轻一点,乐队奏响了《黄河大合唱》的《前奏曲》……

光未然酝酿了一下情绪,动情地朗诵:“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末你听吧!”

赵沨双手向前一挥,合唱队放声唱起《黄河船夫曲》:

咳哟!

划哟冲上前!

乌云哪,遮满天!

波涛哪,高如天!

冷风哪,扑上脸!

浪花哪,打进船!

随着乐队奋力演奏与合唱队纵情歌唱,舞台渐渐化作一泻千里的黄河,乐手和演员化作一条劈波斩浪的小船,而那些船夫拼力战风斗雨,呼喊着号子齐力划船……

咳哟!

划哟冲上前!

伙伴哪,睁开眼!

舵手哪,把住腕!

当心哪,别偷懒!

拼命哪,莫胆寒!

不怕那千丈浪涛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哟!哈哈……

******专心倾听《黄河船夫曲》,渐渐叠化:

******站在黄河岸边,与******临危不惧地指挥东征;

******坐在小船上,冒着枪林弹雨东渡黄河……

东征的画面渐渐化作民用小船,船夫们战胜了惊涛骇浪,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尽情抒发……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哪安一安,

回头来,

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

随着《黄河船夫曲》的结束,画面渐渐隐回舞台。

赵沨沉静片时,他突然举起指挥棒向着乐队用力一点:

突然,小号吹响了,军鼓擂动了,乐队奏出紧张的前奏。

光未然走到台前,大声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赵沨双手向前一挥,合唱队唱起了《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一遍:是赵沨指挥乐队演奏、合唱队演唱的各种特写;

第二遍:在******听乐的远方叠化出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第三遍:是欢腾、紧张,富有活力的舞台和听众不同互动的特写……

最后,赵沨高高举起双手,停在空中,猛地向下一挥,终止了台上和台下的歌声。

演出礼堂中出现了暂时的寂静。

突然,全场爆发了长时间的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