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3677500000152

第152章

福建省石狮市多年前曾盛名全国,给人的印象大体是贬大于褒。因为是以石狮命名,使人联想起《红楼梦》中荣国府、宁国府门前的石狮子,那上面不干净的成分居多。在国人的眼里,石狮子就像是我们国家摆在南口的镇物,因为紧傍资本主义,花花绿绿的东西就特别多,先是搞洋货,后又搞黄货,弄得全国人民都知道福建省的石狮是个不安分的所在。然而,就在人们渐渐淡忘石狮的时候,石狮却又冲天而起,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自强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福建省文明城市创建一级达标城市等称号,特别是该市农民创办的绿洲读书社,以其清丽脱俗的身影,用它朗朗的读书声,笼罩了这片曾经干涸了许久的土地。每片读书声就像是一片雨量充沛的积雨云,当透明的雨线将石狮团团包裹的时候,人们企盼许久的绿色便梦幻般生成出来,往日不干净的石狮变成了绿色的石狮和诗意的石狮……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介于厦门和泉州之间。石狮历史久远,隋朝以前,这里东面的永宁一带水湾已形成渔港,而这一带是泉南惟一的盐场,由于运盐和贩鱼者往返泉州,必经此地,因之就形成了史书上记述的东京大道(即今日石狮管顶街)。其后,过往商旅在道旁建了一座石亭,供人避雨憩息。后又有人在石亭北造一座观音庙,以祈发财平安。后来,又有人在庙前置放了一对石狮,这里又被人称之为石狮亭。由于这里是交通要道,又因这些景观大都是吉祥祈福善男信女所置,所来人众日渐趋多,久而成村,日西林村,石狮最初的雏形便由此而来……

1987年12月经******批准,石狮由原来晋江的一个农村集镇直接升格为省辖县级市。

石狮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之一,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籍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石狮人就开始发展商品生产,摆摊卖小洋货,被外地人称之为小香港。谈起往事,石狮人不禁唏嘘不已,石狮市华侨联合会主席蔡世佳说:

石狮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孕育阶段,二是雏形阶段,三是集镇阶段,四是建市阶段。由于石狮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发展前期深受华侨台胞商品观念的影响。同时,它也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的重灾区。1976年前后,趁着管理松懈之际,镇上一些没有职业的人开始经商,他们从全国各地采购东西,然后再高价在此出售。因这一带是侨区,购买力强,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无人封冕的自由市场。后来,这个自由市场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而且曾引起中央的注意。时任******副总理的陈永贵到福建省视察时曾在省级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石狮是资本主义复辟,说此地除一面国民党旗没有挂之外什么都和资本主义毫无二致。记得廖志高送皮定均骨灰回北京时,******接见其第一句话就是:石狮的资本主义泛滥情况现在怎样?为了让中央放心,石狮还在广场搞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坚决与资本主义划清界限,并写了450个字的电报发往中央,450个字45元钱,我参与其中,所以我记得很清楚。这时泉州要召开现场会,要求石狮搞个展览馆,责成我们一周之内搞成。当时我们抓了不少资本主义的典型,记得万字号的投机倒把分子11个,1000—5000元的100多个。最大的投机倒把分子叫林清业,他竟然赚了24000块钱。馆内展品共分三大部分,一是******夺权丑态;二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三是粉碎******的新面貌。前面是毛主席语录:我们的目的是让资本主义绝种……在反对资本主义复辟部分,结合石狮本地的情况,搞了一个八大王专栏,这就是当时搞资本主义的买卖人,他们是螺丝大王宁太平、水产大王王善崔、扑克大王蔡清何、票证大王武文恋、烟丝大王林秀碧等等,每人配了漫画,下面有简单文字。我们原准备展览几天就撤掉的,哪知道中央来人了,先是财政部领导看过后表态,说很好,不能撤,让更多的人来受教育。以后省市、中央、全国人大一些领导都来了,他们来看过后都说很受教育,讲此展览要长期办下去,还要办成类似教科书那样的东西,告诫子孙后代永远不要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我当时是这个展览馆的具体承办者、参与者。我是奉命行事。可能是我在镇上算是一个文化人吧。我是1961年8月高中毕业。从初中起就读书好,先在华侨中学,后到泉州,保送到泉州五中,这是所重点中学。我是华侨家庭,父亲在菲律宾。等我毕业考学时,适逢困难时期,大学理工科招生减少一半,于是我就被分配到石狮镇侨联工作。从1961年到2001年,我在侨联部门已整整40年,这在全国侨界是罕见的,因此,1994年我被评为全国侨界十佳,这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镇侨联有名称却没有正式编制,我一直是临时工,而且一干就是30年,直到镇晋升为市才算有正式编制。虽然我不是正式干部,但镇里有许多重要工作是我承担的。比如中央领导来、建市筹备等我都参与接待和策划。因此办展览这样的事一般少不了我。

那次展览引起了全国关注。批了多年的资本主义没有抓住真凭实据,在石狮居然有八大王乱市场,有那么多数字,看来资本主义委实太厉害了。记得有一个私造香皂的人,抓他办学习班,他逃到山里去,扮成养蜂人,后来被抓住,报纸上还登出养蜂人落网记的报道。因为谁也没有搞过资本主义,石狮一下子弄出这么多资本主义,吸引了全国的注意。记得《解放军报》社的姚副总编专程来到石狮找我探讨资本主义到底什么样?紧接着,省委工作队七进石狮,一次比一次形势严峻。中央新闻纪录片厂为此拍摄了《铁证如山》。全国办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展览,也把石狮展览的内容复制了一套,由财政厅转至财政部,把石狮的资本主义当靶子打。

就这样展览办了一年多,十一届三中全会来了,一看调子不对了,展览收场了。

20年后,我又办了石狮改革开放成果展览。当年那个被抓的养蜂人,又创办了爱华牌香皂厂,全国多家报纸有报道,题目是小小农民香皂厂,占领京沪大市场,爱华牌香皂蜚声全国,当时项南书记说他还在王府井排队购买过。此人后来被评为全国十佳企业家。原来展览的八大王,大部分干得不错,成了改革开放的骨干力量,20年后以先进模范的身份又一次走进了我的展览。中央电视台得知这个展览后专程来石狮采访,中央一些报纸也来采访,有记者写了六七千字的篇幅报道石狮改革开放的成果,省里报纸电台也跟着进行了报道。

石狮又一次出了大名。只不过这一次是好名声。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央50号文件,对广东、福建给予特殊政策,给人的感觉是把往日紧闭的国门打开了一道缝隙。但国门开的还不算大,如果没有之后的南巡,石狮的发展不会这样快。

1978年前,此地只是一个村镇,仅有十几家集体企业,规模很小,没有一家国营企业。改革开放之前,侨胞回乡限量携带商品。1979年后,海关公布可以大量携带日用品,于是大量华侨拥入石狮。当时银行汇率较低,带东西合算,于是华侨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大量地把一些洋货带了进来。我估计,每年从深圳入境带回来的洋货就有200万斤,从邮电口寄回来的就有11万包。中国大陆少见的收录机、彩电、录像机等等都如地下冒出来似的,一下子充斥在160平方公里的石狮土地上,因此石狮再度闪亮起来。这些洋货是税前的,很便宜,这对于封闭已久的大陆充满了诱惑。而石狮就是向内陆兜售洋货的柜台,只是这个柜台有160平方公里,石狮立时被全部调动起来了,几乎人人经商,石狮成了名副其实的商埠。

有人写诗描述当时的石狮:铺天盖地万式装,

有街无处不经商。客来四海惊繁华,缤纷神州尽道洋。就这样积累了10年,石狮完成了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和精神准备,由市场带动企业发展。此时,适逢撤镇改市的机会,1987年12月经******批准,由农村集镇直接升格为省辖县级市,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委正式成立挂牌对外办公。

石狮市马不停蹄,开始它的第二个里程碑,来料加工、仿制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嗖嗖拔节,生产国产洋货,同时也积累了办企业的经验。

当时谷牧同志讲,欢迎侨胞回来参加办厂。我们出土地,出厂房,出廉价劳动力,但等我们成长之后就可以发展自己的企业。

这就是我们石狮人的总结:小商品大产值,小洋货大创汇,小城市大网络,小政府大社会,这就是我们的石狮特色……

通过蔡世佳的叙述,对石狮之路有了渐渐完整的印象。大概是他热爱家乡的关系,关于石狮第二次臭名远扬的故事他没有叙述。然而,黄色浊流始石狮的故事却是尽人皆知。

1988年起,从港台和东南亚国家登陆而来的一股黄色浊流。这种以性和金钱为主的潮汐以巨大的能量吞噬了这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小镇,并很快使它陷入不名誉的泥淖,成了和洋货热和商品热很有些相同之处的内陆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复杂意义上的反弹,它并不仅仅指性。但是,石狮又一次为这种需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央政治局常委就说,石狮是黄货的龙头,要把龙头关掉。

这对刚刚建市的石狮无疑为当头棒喝。一个不道德的县级小市出师未捷名先臭,十有八九难到头。人们都用怀疑和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它。那时的石狮犹如船到江心遇迷雾,真真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然而,石狮人却用极短的时间为自己恢复了名誉,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关掉了黄货的龙头,并进行了道德重点建设工程,等同志再来石狮时,他用赞许的口吻说:石狮市委是有水平的,政策把握得很好,扫黄取得很大成绩,出现了经济和文化两个繁荣。石狮是社会主义的石狮!

黄货是一种精神污染,是一种腐朽文化。石狮曾一度被它攻陷,污染全国,石狮人在痛定思痛后看准了文化的重要。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虽说是一句老话,但石狮人却牢牢记住了这句老话,他们说一定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让文明之树成长为合抱之树,才能抵御黄色风暴的袭击。

石狮市的绿洲读书社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应运而生。

绿洲读书社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叫蔡友谋,此公在石狮是个著名的人物。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刚刚播发了石狮市绿洲读书社的消息,石狮有人因读书而出名,而且上了中央电视台,这不能不使石狮人引以为荣。蔡友谋的大名随着绿洲读书社的声名远播而广为人知,说起他来,连市里一些官员也很熟悉他的读书故事。

绿洲读书社成立于1992年,成立时似乎无人喝彩。当时情状很有些绿洲意味,所谓绿洲,是相对沙漠而言,在那样一个铺天盖地物欲横流时节,竟有人闹中取静,返身林海深处,在书中寻找曾经丢失的东西,这真令人拍案称奇。然而,他们终于坚持下来了。10年下来,那片葱茏的希冀已经形成一片林海,整个石狮都在它的簇拥之中,它不仅仅为石狮人提供了一片绿阴,而更至关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石狮的人文气候精神田地进入了良性循环之中。往日,人们只知道石狮富有,然而却鄙夷它的文化浅薄;人人尽知石狮豪华,却把它看成是声色犬马、酒红灯绿之地。现在,再没有人妄言石狮是文化沙漠、石狮人没有文化了。不管你是文化学者或者是历史学家,若和石狮人交谈,尽管他是农民或者商贩,同样也会滔滔复滔滔,让你大跌眼镜。蔡友谋先生个人藏书已达2万册,即使是从个人藏书来比,他也比我这个大学教授要多。

采访蔡友谋先生那天天气晴好,当笔者一行在该市文明办主任桂常胜的引领下,来到蔡友谋家时,已是上午11时左右,然而蔡友谋似乎刚刚起床。他睡眼惺忪地把我们让到他的书房,在满满当当书的背景下给我们解释说,昨晚他看了大半夜书,天快亮了才睡,对不起。问他看什么书,他笑着递给我一本研究国学大师陈寅陌的书,我不禁愕然。他说这套书是他们绿洲读书社刚出的,他可以送我一套。就在我的不断惊愕中,蔡友谋开始了他的叙述——

我的祖父过去是扛死人的,是农村中地位最低贱的那种。民国初年,爷爷奶奶相继过世,靠大姑把我父亲养大。据上辈人讲,那时穷得叮当响,一口铁锅,一张破床就是全部家当。二姑三姑嫁给了华侨,到1948年底,用100美元开了一个小铺,让我父亲及叔叔当老板,刚开张没半年,共产党来了,划成分时被定为富农,说是富农没有地,看看有个小店,就又定为资本家。实际上就是那100美元闹的。母亲娘家是地下党的活动据点,母亲深受影响,很小就参加了革命活动。我的姨父是死在抗日战场上的,是抗日烈士。父亲也是地下党员,当时他的身份是商社的代表,经常为地下活动筹措活动经费。解放后,父亲转成了一名职5——,记得我上初一时,父亲患了急病,来不及请假,于是被解雇,家里惟一的财源被切断了,成了真正的农民。从那时起,全家全凭母亲操劳养活。我六个兄弟,两个妹妹,我排行老四。记得我12岁就开始卖土烟、卖冰棍,要过饭,种过菜。那时卖烟算是投机倒把,我12岁就开始干,算是最小的投机倒把分子。我还干过票证倒卖,比如糖、油、侨票等等,我都倒过。政府倒是抓不住我,但要命的是家里有一个老传统,我父亲死活不让我干倒卖票证的事,只许我干苦力。可是我才12岁,哪有力气呦,于是钱也没有挣到。父亲不仅管经济,还管思想。除了不让搞投机倒把外,还不让我看书,这我可受不了。父亲没有文化,加上运动总受冲击,看看倒霉的都是读书入,他就横竖不让我看书。当时我已经有逆反心理了,你不让我看,我偏看,而且看的欲望更加强烈。我的腋下总夹着偷看的书,我就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看着有限的几本书。

儿时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当兵,二是读书。当兵这条路很早就断了念想,因为我的成分有问题,只有报名的份儿,没有参军的份儿。读书上大学的梦想同样遭到了破灭,正是**********时期,想也白想。但是现在,我的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一个是我拥军,和驻军部队打得火热,军民共建搞得热火朝天,我经常到连队给战士们上课,真有半个指导员的味道。大学梦是让两个儿子来圆了。大儿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一夜未眨眼。他考取的是师范大学,将来去教书。二儿子上大学去学农,民以食为天,咱是农民,不能忘本。

我的两个儿子都深受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