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枷锁叫捆绑
3673500000019

第19章 打破人的内在枷锁(18)

枷锁51、盲目崇洋媚外——国外的月亮都圆些

资深专家乐于分析可口和百事的百年之争;

年轻人陶醉于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美味;

媒体上到处是诺基亚三星的绚丽广告;

运动逃离不了耐克和阿迪达斯;

生活中必备舒肤佳和飘柔;

奔驰宝马是高贵的象征;

安利雅芳是品味的代表;

就连小小的一支钢笔我们都关注它是不是派克?

……

“崇洋媚外”?这个词我们听到的越来越少,而崇洋媚外的行为却让我们习以为常。

曾仕强先生曾例举过这样的案例:

甲:“管理学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文学、哲学作品和历史事件中找到例证,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的发现。”

乙:“嗯。”

甲“这位马区(音译)教授深信,学生从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行为和动机,并因此更能洞察上司或领导的问题。”

乙:“嗯。”

甲:“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乙:“听这些做什么?”

甲:“难道你觉得这个发现并不重要?”

乙:“不是不重要,而是:不用他说我也知道。”

甲:“我告诉你,这位马区教授上课的时候,不要求学生研读领导的理论,反而要求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乙:“嗯。”

甲:“怎么,同样引不起你的兴趣。”

乙:“不是。如果你的管理学教授,要求你这样做,你有什么感想。”

甲:“要我自己从文学、艺术作品中去了解领导,那要他做什么?”

乙:“既然你也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还要告诉我这些事情呢?”

甲:“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嘛!”

在有些人看来,就个人而言,天大地大我最大。但是,就整个中国来看,好像永远不如外国先进。

在中国的土地上则发生非常过分的事情:

有三个外国人在长城上面脱掉了裤子,亮出臀部对这中国游人。这不仅仅是不文明,而且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这个意思——你如果对此有所怀疑,以为外国的风俗这样做不算侮辱人,去看看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就知道了:这是对人极大的侮辱。本应将这三位外国人扭送公安局。可我们的精英以及被精英误导了多年的公众怎么看这件事?看!老外多有个性,多开放,多幽默。同样是大声喧哗,美国人这样做就是豪爽、开放、自由,中国人这样做就是不文明。

如果中国人的习惯是像日本人一样,说话声音小,这些精英们又会说,这是中国人沉闷、阴郁、不开放、不自由的表现。总之,在这些人眼里,外国人怎么做都是文明,中国人则怎么做都是不文明。

调查显示,59.2%的青年认为自己周边大多数国人普遍有点崇洋媚外,35.1%的青年认为“崇洋媚外的风气存在,但不普遍”;55.6%的青年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76.5%的青年认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与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时,作为中国人,48.7%的青年感觉不自信。

“崇洋媚外”在我国是个贬义词,这是众所皆知的。什么叫“崇洋媚外”?字典上的解释是,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既然如此,也就是盲目的崇拜了。不仅是盲目崇拜,而且还有着奴才式的巴结。

有一位老太太,初到美国探望子女,禁不住赞叹“美国小孩子比中国孩子聪明”,她说:“你看人家美国小孩子,根本不用上补习班,英语就说得那么流利。不像我们的小孩,天天补习英语,还是吞吞吐吐,说得断断续续。”后来别人告诉她,美国孩子本来就说英语,她还是不服气:“中国孩子本来说国语,就说得没有那么好。你看,你这么大了,还不是只会说‘国语’!”

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也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但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一个民族若是丧失了这种信念,它就必将走向消亡!

如果当地的人们总是数典忘祖,一味地关心外面的人们怎样看待、评价自己言行,甚至想着哗众取宠,改变自己的习惯,转而学习、效仿别人的活动爱好。那他们就绝没有今天如此的影响和造化。

让我们做一个较为客观的整体比较:上海与纽约。这两个城市是在各方面都比较相当的大都会,但上海明显比纽约要拥挤得多,可真正对上海和纽约都有所了解的人会告诉你:上海比纽约干净。更拥挤却更干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从总体上看,上海人比纽约人更文明,更自律。

当然在某些方面,上海人也许没有纽约人做得好。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的随地吐痰,这确实是个极坏的陋习,需要改正。

但如果你把这个陋习拿来与西方国家的人做对比,来说明外国人多么文明,中国人多么不文明,这其中也有不客观的地方:西方人随地吐痰的比较少,可随地吐口香糖的却一点不比我们随地吐痰的少。随地吐口香糖是一个更糟糕的陋习,因为口香糖迹比痰迹更难清除。据英国报纸说,伦敦市政当局为了清除这些口香糖,每年要花去数千万英镑。可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明问题,究竟哪个国家、民族更文明,更自律?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我们要告别陋习,只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去解决就是了,用不着盲目对比、崇拜西方,更用不着去抬高外国人贬低自己。

当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长处,原本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质之一。

也许,“崇洋媚外”无可厚非,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落后,给对方以大度的赞赏。但我们更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因为大凡国家之间的事都与政治脱不了干系,而政治告诉我们:国富****强,国破而家亡。

枷锁52、太过敏感——多一些从容和淡雅

有时候中国人有点敏感,一旦说了某件关于中国的事,就有些中国人马上准备好为自己辩护:“不是这样,我们不会这样做。”

不久前,杭州市一家商标事务所的经理发现,一日本企业要申请“三光”商标,大惊失色,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自己的异议书。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引起轩然大波。

对“三光”国人讨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是中国人的屈辱,不给日本商家注册也是应该的,给对方说明情况,告诉人家因为中国人反感这个词就可以了。但国人根本不必那么敏感地认为这是日本人故意对国人尊严的有意伤害,是一种对中国人的挑衅;因为那个商家根本无从知道“三光”这个中国汉语词汇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望文生意,见“日”就想反,那只能说明我们心理太敏感、太虚弱!

现在说外国人对于中国游客特别讨厌,其重要根据之一就在于那些“简体中文警示牌”。

比如,有人就指出东京街头到处有用汉字写的不准随地小便的警示牌,这让很多中国人汗颜。其中的潜台词是,只有中国人才会做出这样不文明的举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警示牌虽然是用汉字写的,但却是地道的日语,比如日本就有“立入小便禁止”的提示,这恐怕不是特意写给中国人看的。

中国人多了,当然就要立中文警示牌,其中某些也许要针对中国人的特殊不当行为,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国人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去看,大可不必就此认为自己的同胞就是不文明的、招人厌恶的人。

何况很多提示还是用其他很多种语言写成的,不单单是中文。到过国外的中国人看到的提示牌恐怕更多的是旨在服务中国人的。有很多景点还提供中文普通话服务。去过的澳大利亚的人都知道,旅游点的中文服务远好过法文、德文等欧洲主要文字的服务,这难道不是他们在表示非常欢迎中国人去吗?

小时候的农村曾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农妇被他人骂了,大致也是“狐狸精”一类的言辞,其夫气愤不过,要兴师动众去问罪。那个妻子出面阻拦,一句话化解了可能引发械斗的危机,她责问丈夫:“说我是狐狸精’的,我就是了?在咱们村,我的为人咋样,老少爷们儿、大娘婶子谁不知道?咋就你不信呢?人家嚼舌头你就跟着起哄,有功夫干点儿别的正经事儿去。”

现在看来,或许这个农妇缺乏了维权意识,太“软弱可欺”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农民的质朴、宽容和理智。其实,宽容、理智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素质。别人骂我们,就让他骂去,我们民族不因为别人骂而倒下;自己人骂我们,说明他们有着关心社会的态度,与崇洋媚外不太相干。

我们需要关注社会问题的热心人,即使他们说的错了,或是有险恶用心,也要看有无产生不良的后果,连后果都没有,也就不存在其他的争议了,因为涉及言论的问题应属于自由的范畴。

没有必要动辄便就声讨这人,棒杀那人,在小事小非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大事大非的问题却含糊其词。动辄高举民族大旗,却不肯低下头认认真真做些事。

我们常号称自己是国土广博,可我们的胸襟又有多大?我们可以想象出只有针尖大小心胸的国民能创造出让世人都羡慕的国家吗?

如果国民都被蒙蔽成思想狭隘,幼稚,脑子一根筋,那我们谈什么“大国崛起”?一方面,看见几个高楼大厦就大喊盛世啊盛世。另一方面,又完全的弱者心态,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偏执,好争斗,爱听夸奖,听到一点儿反面意见,就火冒三丈,立即反击。

外国人批评我们,那是因为他们看不起咱中国人,中国人在海外呆久了,也变坏了,没有资格说话。中国人自己批评自己,则一定要拐弯抹角,不可直截了当。相信我,当年我深信我们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听到有《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就恨不得撕裂了那柏杨!在国外这10多年,知道了很多真相,发现自己很多的思维缺陷,性格弱点,这些年也一直在挣扎着自我调节,不为别人,是为自己生活得心平气和。

其实敏感多疑严重了也可以成病,英语里叫Paranoia,源自希腊文的“害怕”。身边的例子海去了,每个人又多少有点,程度不同而已。症状为自闭,固执,易躁易怒,会把很多事情往消极的方向想,常跟别人发生摩擦。

别人说句什么,他总能听到弦外之音,别人都不在意的,他一定要站出来为自己辩护一番。或者,特别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比如女人,要逼男人时时说“我爱你”,不然就是有了外心。千方百计的套别人夸奖自己,如果别人没使劲夸,他又感到倍受伤害。所以我最害怕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累死人呀,生怕说句什么人家又往别处想,怎么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