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看这句话是太绝对了,不过,性格运营身价可能会更接近真理。这不但因为好性格更容易取得成功,而成功可以运营人的身价,而且好性格本身无论是在运营人的形象还是在运营人的气质方面都有很深的底蕴。
宽容为本
有人说宽容是做人之本,其实宽容也是为官之本。一位明智的领导应该审时度势。首先判断矛盾的大小和性质,如果是一些鸡毛蒜皮、不痛不痒的小事,就需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些矛盾。“小不忍则乱大谋”,人人都不愿当受气包,发泄一下不快理情之中的,但是你可能为了这眼前的痛快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你如果忍一忍,可能会因此而得个有肚量的美名。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许多人都是吃软不吃硬,如果你遇到一个竞争的对手,对你总是持敌对的态度,那么你不妨以退为进,你的彬彬有礼会使他的傲慢无礼相形见黜,自觉没趣,以后对你就会不得不笑脸相待了。
但是谦让并不等于退缩,“事不过三”,如果对一些侮辱性的、有碍于尊严的攻击一味退让,忍气吞声,这就算不上谦让、大度,而是窝囊、怯懦,所以你要做到不卑不亢。对于那些不讲理的,吃硬不吃软的人,你就应该瞅准机会予以反击,以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不打则已,一打就要击中要害,使对方不敢小觑于你。在进行了必要的忍让之后,该反击时一定要反击。
如果我们自己过得已够好,就应帮助他人过得更好,就像升起的浪头推动巨轮前行一样。我们为何不携起手来,却要争个不休?难道我们有必要去把他人踩在脚下以抬高自己吗?我今天帮助了你,他明天一定会给予我帮助,因为这世界并非是坏蛋的天下,而多是知恩图报的人们。
作为领导,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工作中,领导常常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如果你想改变与下属的关系,那么你应该训练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超脱宽容。
不要要求别人都和我们自己一样。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在一个共同的天空里,但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部有他不同的性格、爱好和要求,我们不能要求人们都和我们自己一样。美德和智慧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我们不能只用一种标准来要求,为别人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志趣而不能容忍。不要企图改变别人,这不仅不能实现,甚至还会损害与对方的关系。
不要吹毛求疵。我们自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常用十全十美去要求别人。因此我们常常为别人一些失误或缺陷而恼怒,这种做法除了带来我们同他人之间的裂痕或反目外,恐怕是一无所获。林肯的妻子就是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女人。在林肯夫妇共同生活的二十三年时间里,林肯夫人总是怨气冲天,指责丈夫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对的,他的动作一点也不优雅。她甚至告诉林肯,他的鼻子是歪的,他看上去像个肺病患者。林肯夫人由于自己的吹毛求疵,不仅造成了婚姻的悲剧,自己的生活也很不愉快。
不要怀恨。尤其对别人的过错不要怀恨在心。怨恨是一种以自我中心的破坏友好的情绪表现。怨恨不仅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友情,还会严重地挫败自己,怨恨使你被苦脑所束缚,会引起你的疾病,扰乱你的思维,使你头脑混乱效率低下。其实怨恨别人常常是一种不公平的事,因为我们或许就常爱犯这种错误。但是我们常常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过错要比别人的过错轻微得多。这大概是由于我们了解自己所犯下错误的原因,于是就对自己容易原谅吧!那么当别人错待了你的时候,你试着去站在他的角度想想问题,也许就会谅解对方了吧!
优越不得
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同时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
日常工作中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朋友,他们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刚说几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别人很难与他沟通。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以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其实结果适得其反,这样做只会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在这个世界里,那些胸怀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相反,那些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总是令别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
何先生是一位很得人缘的骨干,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很难不得罪人,可他却是个例外。在他刚到人事局时,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十分满意。所以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不赞赏,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由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点拨,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从此以后便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与同事闲聊,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只有在对方停下来问他的时候,才轻描淡写地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问,有几位同事成了他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过得十分开心。
我们必须适当地抑制自己的优越感,收敛锐气,学会谦虚,只有这样,我们才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卡耐基曾有过一番妙论:“你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没有成为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而已,价值并不高,才五分钱。如果别人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在药房中五分钱就可以买到这些碘,这就是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呢!”
自主抉择
常听到有人怨天尤人道:“老天为何对我这样不公?”看自己手中拿的总是坏牌,彻底没希望,看别人活的总比自己潇洒,成功俱随。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深入到每个成功者的后面,哪一个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成功的故事哪一页不是由血汗和泪水写成!天赋优越固然好,然而,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尽如人意”?当我们的遗传、环境、遭遇和经验造就了禀赋不同的我们自己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
《庄子》中有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上天赋予了子舆很多缺陷:驼背、隆肩、脖颈朝天。朋友问他:“你很讨厌自己的样子吧?”他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就用它在凌晨来报晓;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鸠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了马,我便乘着它邀游世界。上天赋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所以哀怨不会入侵到我心中。”
这位叫子舆的古人是多么坦然、喜悦地去接受、欣赏自己的缺陷,毫不自暴自弃,而且顺应客观,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潜能,化劣势为优势。古人尚且如此通达,何况我们现代人呢?然而,现实中就有这种人,他的优势可说比这位古人高出千百倍,也有才有智,就是经受不住别人的“语言炸弹”,最后,在自怨自艾中述失了自我。如此的沉沦与自怨自弃岂不可惜?本来,这种人与幸运女神仅隔几步,稍作努力他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风景了。但是,这关键的一步许多人就是难以跨越。
家庭、社会,许多事许多人,常常不尽人意。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画面中不调和的经纬线,组合成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胸,只有一个思想,这些板块、音响、光色,不想看到也得看,不想理它也得理。忧愁也好,快乐也好,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耿耿于怀也好,它们都在你的眼前,在你的生活中,在你一生的点点滴滴中。
现代人生活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生活在不良的环境里,应首先学会超脱,学会自寻快乐,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地生活。这样做,首先得排解一切挥之不去的阴影,才能走出怨叹的怪圈。哀叹命运的不公,怨叹自己天生命不好,在摇首叹息之际,也就将命运交给了别人,怪谁呢?
应当知道,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并非天生注定,也不能被别人操纵。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永远幸运,也不可能永远被厄运纠缠。要相信,命运由我们自己创造,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人生的旅途上,如果你奋斗了,努力了,拼搏了,但你依然屡遭挫折,连栽跟头,也不用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要理智地接受和承认现实,并进一步找出分析遭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进而改变现状,改变命运,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可方可圆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无往而不利。
人生就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船头之所以造成尖形或圆形,是为了劈波斩浪,更快地驶向彼岸。那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呢?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生活告诫我们:处处摩擦、事事计较者,哪怕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后果。为了绚丽的人生,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
在复杂多变的旧中国,许多正直而又明智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他们不是锋芒毕露,义无反顾,而是有张有弛,掌握分寸,逐渐形成了“外圆内方”性格。蔡尚思1935年写作《中国社会科学革命史》时,欧阳予倩就告诫这位青年文学家:“秉笔的态度自然要严正,不过万不宜有火气。……可否寓批评于叙述中呢?”他建议书名宜改为《中国社会思想史》。最后,欧阳前辈感叹地说:“蔡先生,我佩服你的努力,可思想界的悲哀,谁也逃不掉呵。”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就是这样在事关大是大非、人格良好的原则立场上毫不含糊,旗帜鲜明,在方式方法和局部问题上委婉圆润,有所妥协。
然而,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拢、滚来滚去的“○”,那就失方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拉下脸,而当蒋以“教育部长”许愿企图将他诱入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回绝道:“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可方可圆,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中庸二字,用今天的话说,并不难理解。一个圆的中是它的圆心;一个四边形的中是对角线的交叉点。一百里的路途,走到五十里时,就是到了中点。但现实生活中,中庸要比这复杂多了。
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最和谐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来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围棋手不紧不慢地下着子儿。平常与普通又常常是持中的结果,就像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似的,越是中间区域概率就越大,事件就更平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方圆之道,他说,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这样,你就能不急个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
把握转折
一个随意让情绪“喷”出来而不能自控的人,一定是与成大事无缘的,因为缺乏自制和忍耐的性格,让自己的生活极为可怕。这是从一个十分普通的事件中发现的。这项发现使拿破仑·希尔获得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教训。
一天,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室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两人之间彼此憎恨,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敌对状态。这位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拿破仑·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中工作的不满,就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形一连发生了几次,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到书房里准备一篇预备在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当他刚刚在书桌前坐好时,电灯熄灭了。
拿破仑·希尔立刻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儿找到这位管理员。当拿破仑·希尔到那儿时,发现管理员正在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内,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似的。
拿破仑·希尔立刻对他破口大骂。一连5分钟之久,他都以比管理员正在照顾的那个锅炉内的火更热辣辣的词句对他痛骂。
最后,拿破仑·希尔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直起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并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
“你今天早上有点儿激动吧,不是吗?”
他的话就像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子刺进拿破仑·希尔的身体。
想想看,拿破仑·希尔那时候会是什么感觉。站在拿破仑·希尔面前的是一位文盲,既不会写也不会读,但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自己,更何况这场战斗的场地,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选的。
拿破仑·希尔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他知道,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动的,又是错误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知道,自己必须向那个人道歉,内心才能平静。最后,他费了很久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决定再次回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须忍受的这个羞辱。
拿破仑·希尔来到地下室后,把那位管理员叫到门边。管理员以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
“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
拿破仑·希尔告诉他:“我是回来为我的行为道歉的——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管理员脸上又露出了微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