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3661500000020

第20章 谁的赤壁(4)

赤壁景区由金鸾山、南屏山、赤壁山组成。三座山头都不甚高,最高的赤壁山海拔高度仅60米。三山一脉相连,由东南向西北迤逦绵延,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整个赤壁园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

进入书有“赤壁古风”四个大字的山门,我们一行以金鸾山、南屏山、赤壁山为序,依次前行。

每座山头,似乎都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布置着相当丰富的人文景观。

金鸾山古时名西山,山上建有西山草庵,据说号称凤雏的庞统先生为避害战乱,由襄阳来到赤壁,在此隐居研读兵书。于是,金鸾山的景点便以庞统为中心展开了。这里有凤雏庵,庵内正殿供奉着庞统的全身塑像,两侧对联写道:“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庵外不远处有一座庞统桥,一口庞统井,还有一棵据说是庞统亲手栽种的银杏树。庞统是否隐居此地,银杏是否凤雏先生手植,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棵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银杏,长得高大硕壮,茂盛的枝叶撑出一片巨大的绿荫,那倒垂的树瘤(树齢超过千年才会长瘤),让我真切地感到了一股历史的悲凉与苍桑。

翻过金鸾山,是以诸葛亮为主题打造出来的南屏山。诸葛亮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南屏山的主体建筑便是一座二进殿式的武侯宫。武侯宫建于宋代,传说当年诸葛亮的祭风台就建在这里,所以后来又改名为拜风台,据说1936年赤壁道人重建时从地底掘出一块残碑,“祭风台”三字历历在目。走近宫门,但见书有“武宫侯”字样的横幅及“拜风台”字样的竖匾一下一上地同时挂于门楣之上,于是,眼前便浮出了诸葛亮按四方八位、二十八宿、六十四卦筑就的七星坛,以及他沐浴斋戒后立于坛顶、步罡踏斗、披发仗剑,念念有词地祭拜东风的情景……当然,“借东风”是艺术加工虚构出来的,真实的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基本隐居幕后,就连令人啧啧称道的“草船借箭”,本是孙权对付魏军的一次计谋,经罗贯中移花接木,便成了诸葛孔明的“专利”。

直到此时,我才明晰地感到,武赤壁景区的构建与打造,并非遵循严格的历史事实。比如刚刚走过的金鸾山,凤雏庵便以《三国演义》中的庞统给曹操献上连环计,为火烧赤壁建立功勋这一故事为基础而建。其实,历史上并无庞统献计之事,曹操与周瑜水军初战不利,他根据自己身边谋士建议,下令连接战船。自然也无蒋干夜闻读书之声,前往庵中拜访凤雏,一同携归曹操之事了。《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赤壁大战,与真实的赤壁之战,出入甚多,比如蒋干盗书、曹操赋诗、关羽义释曹操等,历史本无其事,全是罗贯中那支生花妙笔舞动的结果。不过我们真得感谢罗贯中先生才是,经他鬼斧神工的创造,绘声绘色的描述,赤壁之战变得更加瑰丽神奇了: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周瑜使出反间计,庞统渡江曹操再中连环计,黄盖受刑使出苦肉计,诸葛亮筑坛拜借东风,黄盖诈降火烧连营……一环扣着一环,环环相套,缺一不可,且高潮迭起,将中华传统谋略以及个体生命的潜能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不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罗贯中笔下的赤壁之战,是真实的赤壁之战的延伸,是诗与史的结合。在这里,你分不清哪里是虚构哪里是真实,哪里是艺术哪里是历史,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相互契合,融为一体。

我们无法更改赤壁之战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认可罗贯中的艺术创造,因此,我所面对的武赤壁景观,与心中的想象并无二致。

于是,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景点便在期待中一一出现了:东风阁,八卦阵,子敬塘,望江亭,以及赤壁大战陈列馆中的“舌战群儒”、“苦打黄盖”、“连环计”、“蒋干盗书”、“草船借箭”、“二乔绣屏”、“诸葛祭风”等七组蜡像……而赤壁山上的周瑜雕像,那睥睨的神情、飘动的战袍、英武的目光,则很好地再现了周瑜那气冲霄汉、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与俯视孤傲、咄咄逼人的个性特征。面对这座八米多高的雕像,我不禁想起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为孙刘联军的总指挥周瑜,当年只有33岁,真可谓“雄姿英发”呵!苏东坡不仅写活了周瑜,也写出了胸怀写出了气势写出了超迈千古的豪情。

望着周瑜的雕像,默念着苏东坡的词句,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要是当年的孙权,决计投降曹操,那么一切的一切,又会怎样呢?是否就没了赤壁大战?当然,也就不会有周瑜的“雄姿英发”,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有东坡笔下的“三国周郎赤壁”了。然而,以南方强悍奇崛的风气,以孙权不甘人下的个性,迎降之事的可能性极小。最为关键的是,****集权统治下的中国,人人都有称王称霸的潜在欲望,都有称孤道寡的内在野心,一有机会,野心与欲望就会喷薄而出……

终于到了江边,长江正值枯水季节,低落的江水与陡峭得近乎直立的赤壁相映照,突然间就有了一种高耸的感觉,赤壁的雄伟气势,如诸葛亮呼风唤雨般,一下子就凸显而出。

时至正午,初冬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越过江面眺望对岸,于隐隐的轮廓之中,想见当年驻扎着的曹操,在不费吹灰之力吞并荆州的喜悦与陶醉中,于月夜之下,推杯换盏,横槊赋诗,不仅可能,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与必然。一千八百年前的长江,比今天更为宽阔,常为大雾所笼罩,江水滔滔,千里长流,不舍昼夜。微醺的酒意下,曹操雄心勃发,激情豪迈,在一统江山的期待中,望着壮阔雄美、神秘莫测的长江,作为一个本真意义的诗人,不知怎的,突然间就感到了个体的渺小与失落,人生的短暂与凄凉。于是,《短歌行》顿时奔涌而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一书中所述,波斯国王蒋西斯亲率号称二百万的水陆大军讨伐希腊人,并进而征服整个欧洲,当他将所有军队集中在赫伦斯坪准备检阅,看到海滨及平原上全部挤满士兵之时,“他很高兴,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随后却哭起来。他叔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回答道:‘我想到人生的短促,想到这百万雄兵,同样地会化为尘土,我怎能不怆然动怀?’”曹操当年的情形,与波斯国王蒋希斯多少有些相似。

遗憾的是曹操不是周公,天下无法归心。于是,“时机一去不复返,赤壁千载空悠悠”。

于是,我们一行人免不了一番嗟叹,拍了几张照片,又望了望陡峭的石壁,以及石壁上相传为周瑜大战后刻下的红色大字“赤壁”,还有“赤壁”二字之上传为八仙之一的唐代道人吕洞宾留下的类似“鸾”字的白色道教符号,也就结束了此次赤壁遗址的寻访。

赤壁市内与赤壁大战相关的遗址,除刚刚游览的赤壁园区外,还有陆口、陆城、吴城、周郎山、周郎桥、周郎嘴、晒骨台、司鼓台、太平城、黄盖湖、陆水湖、陆逊营寨、鲁肃粮城等,而在赤壁山周围出土的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三国文物达两千余件,如弩机、刀、枪、剑、戟、箭镞等兵器,铜镜、碗、灶等生活器具,它们似乎都在证实着当年的一把大火,就烧在蒲圻赤壁。

尽管如此“谁的赤壁”这一问题仍在我脑中回旋不已。

车从赤壁镇向赤壁市区返回时,公路右边不远处的一座山头,突然冒出股股青烟,紧接着就是团团滚动的火球,火球连成一片火海,吞噬着山坡上的茂密树林。

一直为我们担任向导的赤壁网站站长姜洪先生见状,马上掏出手机报了火警。

世上有些事情真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一场罕见的山林大火,竟不迟不早,如此巧合地进入我们视野,上演一出当代最新版本的“火烧赤壁”。

感慨之余,“谁的赤壁”似乎也找到了答案——

你可以说是东坡赤壁、周瑜赤壁、诸葛亮赤壁、刘备赤壁、孙权赤壁、曹操赤壁、鲁肃赤壁、黄盖赤壁、罗贯中赤壁、陈寿赤壁、陈晔赤壁、杜枚赤壁、李白赤壁,还可以说是蒲圻赤壁、黄州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嘉鱼赤壁、武昌赤壁、钟祥赤壁……然而,赤壁又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体的赤壁,今日之赤壁,是多重合力的产物,是参战的英雄豪杰、无名士卒以及后世无数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合谋、操纵、创造的结果。一句话,赤壁是中国的赤壁,是广大民众的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