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邂逅大师
3657400000032

第32章 雄浑落基山

阿尔伯达省的秋色,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层林尽染,山川明丽。我们有幸作画中游。那一天一早,博物馆公关部主任梯姆先生就开着一辆特意租来的旅行中客车接我们,后备厢里还装着棉衣和食品。

穿过埃市市区,我们沿着2号公路南行,展现面前的是一片连一片的麦田,那收割后的的麦田像金色的绒毯一直铺到天际,蓝色的天和金色的大地在远处交汇成一条直线,在这种单调的色彩和景致中,我们感受瑰丽和广阔。有人说,现在世界上八个面包,就有一个是用加拿大的小麦制作的。加拿大是小麦生产大国,几乎所有的农田只种小麦一种作物,这里麦田之广阔举世无双。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穿过麦田,路旁的树也多了起来,渐渐出现了密集的树林,浓绿色的是针叶的松林,黄色的是阔叶的杨树林,火红色的就是加拿大的国树--枫树林了。还有叫不出名字的金黄色、紫红色的树林。清澄的蓝天下,起伏的群山中,色彩变幻的树林,间或闪现的银亮的湖泊,这一切构成了加拿大

秋天最具魅力的风景。让全世界每一个旅游者都趋之若骛,在加拿大的秋天里寻找自己新鲜的感受。

我们见到的第一个湖叫塞尔文湖,就在公路不远处,湖水呈绿色,碧绿得如翡翠,宁静得如潭水,停靠在湖畔的游艇好像睡着了,附近栉次鳞比的度假别墅也人去楼空。梯姆说,塞尔文是个来自欧洲的皮货商,1800年,他到这里向土著的印第安人收购毛皮,建立了收购站,还修了一条路,又在湖畔盖了房子。后来这里成了旅游区,很多有钱人在这里盖了别墅。夏天这里帆樯林立,人头攒动。现在天凉了,玩船的人正准备滑雪呢。在路旁的小店里我们边喝咖啡边感念创造了塞尔文历史的那个皮货商。

随着公路的盘旋攀登,我们开始进入落基山脉。那山势峥嵘,好像迎面奔跑而来的马群,奔腾咆哮,连绵起伏,怎么也望不到边际。这马群从阿尔伯达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出发,一直向南奔跑,穿过美国西部和墨西哥边境,一泻3000英里,最宽处有数百英里。这是一群白鬃烈马,终年不消的积雪,是它们英武冷峻的标志。茂密的针叶林是它们的皮毛,嶙峋的陡峭山岩是它们的骨骼,它们巍峨雄健的身姿铸成了力与美的永恒的雕塑长廊。

最早领略这份壮美的是印第安人,他们大约是从遥远的亚洲越过白令海峡,走进这片处女地,在大山的怀抱中、在丰饶的河谷安家落户,过着自给自足的渔猎生活。是印第安人震荡山谷的枪声和高大神密的图腾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险家、旅行者,他们以不等价的方式换走了印第安古朴的文化,也带来了现代的文明。现在古老的土著已被欧洲的移民同化,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只有在当地博物馆才能看到。印第安人当年赖以生存的家园已成了数百万旅行者与自然亲合的乐园。印第安的一些部落的名字和发现他们部落的开拓者的名字,成了落基山脉几百座山岭和河谷的标识。其实许多开拓者的名字也并不光彩。他们用野蛮甚至血腥的方式征服了一个善良的民族的。人们在被落基山脉的湖光山色感动的时代,不该忘记过去令人伤痛的人文历史。

梯姆边开车边指着一座座山峰,向我们介绍他所知道的关于山的故事。如果山有性别的话,落基山要算是雄性,其粗犷险峻,用“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度苔不裂”的词句来形容是合适的。险峰峡谷怀抱中的河流湖泊却是格外地清澈幽雅,远远望去,散发着仙灵之气。“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这种刚柔相济的景致,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和中国不同的是,这里“山深不见寺,白云满山谷”我们那里,“有山就有寺,香烟绕空谷。”中国古老的宗教,是把庙修在深山老林里,让人“遁世”。西方人把教堂修在人多的城市,让人“入世”。这大概也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区别。

中午时分,我们赶到了杰士伯国家公园,哥伦比亚冰河就在眼前了。那是一片群峰围绕的高原,高原中间形成一片雪的平原,大约也有几十平方公里之大,在雪原的边缘有一条冰带顺山势而下,那冰带就是阿塔巴斯卡冰河。

高山冰原,是当雪降在山峰形成峡谷时,夏日溶化很少,年复一年积累而成。当雪积到30米深度后,深层受压力后便形成冰层。一旦更多的雪降下来,冰层越来越厚,压力增大,冰层渐渐软化得如粘胶一样流向低洼的河谷,这样就形成了冰河。冰河顺着山势流淌,几百公里的流程大概要用几世纪的时间。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走近阿塔巴斯卡冰河。

遥望远处山顶皑皑白雪,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如佛光闪烁,更让人神往。梯姆用随车带来的衣物把我们装扮成滑雪健儿,然后登上布鲁士特雪车旅行公司的大客车,开始向雪峰进军。

同行的是一群笑语喧天的台湾姑娘,问起不久前台中发生的地震,她们说没什么大事。大客车像醉汉一样摇晃着身子盘旋而上,车窗外的树木越来越稀疏,路两旁散落很多石块、岩屑,那是冰河下滑时产生像推土机一样巨大的推力,甚至造成山体下滑,碎石横飞。

在接近冰河边缘时,我们又换上了比人还高的防滑车轮的客车,那庞然大物爬上角度相当大的雪坡,车上的台湾小姐不断发出尖声的惊叫,经过几次有惊无险的上下翻伏,我们终于进入哥伦比亚冰原的腹地。在这片纯洁白净的圣地上,游人们表现出得意忘形的童趣童真,或跑或跳或打滚,那些台湾姑娘都成了满身是雪的白毛女。我们几个无动于衷,这样的雪地在我们家乡的冬天并不难见。半个多小时,经导游小姐一再呼唤,大家才不情愿地上了车。

在返回的路上,来自温哥华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小姐说,哥伦比亚冰原以其巨大的冰冻水源提供洁净水,滋养了山下成千上万的人;而整个落基山的积雪滋养了北美大陆的所有人。由l50年前降雪所结成的冰原融化的水,是真正的纯洁水,而现在的降雪则带有越来越多人类所造成的污染物质。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森林的破坏,工业废气的增加,冰河夏季融化的速度大于冬季沉积的速度,北美洲大多数冰河日渐缩小。当然全世界的冰河也在缩小。这一番话使大家欢乐的情绪一下暗淡下来。谁也不敢相信,眼前的壮美景色有一天会消失,更不敢相信,如果没有纯洁水,人类会怎样生存。

回望窗外渐渐远去的冰原,心中不禁生发出一种惆怅。

我想起一位叫大普林尼的学者公元一世纪在《自然史》中说过的一句话:“大自然与人类,究竟是慈爱的双亲,还是冷酷的继母,要确定这一点远非易事。”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明白了,大自然的确是我们慈爱的双亲,因为她养育了人类。据说,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类有500亿之多,当然还有无数的生物群落。如果人类不善待她,不赡养她,她真就成了冷酷的继母了。越来越多的洪涝和干旱灾害,就是她对我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