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的情绪谁做主
3648300000046

第46章 耳不听闻,心自不烦

精彩一句话:在愤怒面前,回避有时也是一种策略。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啊!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也不能一下子就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但是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在心理上进行自我保护。

当人陷入要发火的境地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克制策略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说的正是这一道理。

因此,在体验到某一心理困境时,就该主动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时空中久久驻足。比如,早晨父母不停地唠叨,导致你“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赶快上班,离开“是非之地”,这也算是客观回避法。

我们还可以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本能的潜抑机制,故意不听不理睬消极悲观的信息,在主观上实现注意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

露丝原来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她选择男友有自己的标准:“他是我所有交往过的唯一在乎我智慧的男人。”

他们结婚的那天早上,露丝在楼上做最后的准备。这时,男友的母亲走过来,把一样东西放到露丝手里,然后看着露丝,用从未有过的认真对露丝说:“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你今后一定用得着的忠告。那就是你必须记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都有些话语值得充耳不闻。”

男友的母亲在露丝的手心里放下一对软胶质耳塞。当时,露丝并没有明白老人的意思,但没过多久,她与丈夫第一次发生争执时便一下明白了老人的苦心。

露丝这样说:“她的用意很简单,她是用她一生的经历与经验告诉我,人在生气或冲动的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未经考虑的话。而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到,而不要同样愤然回嘴反击。”

但对露丝而言,这句话产生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婚姻。作为妻子,在家里她用这个方法化解丈夫尖锐的指责,修护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职业人,在公司她用这个方法淡化同事过激的抱怨,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她告诫自己,愤怒、怨憎、忌妒与自虐都是无意义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会说一些伤人或消极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朵,做到“耳不听心不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让自己不如意的话,千万别竖起耳朵,瞪大眼珠子跟人吵个没完没了,最后谁的结果都不会太好。你气得头昏脑涨,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说,与对方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装聋作哑”不仅平息了家庭纠纷,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能调节家庭的小气候,增添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