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52

第52章 父子

“公子去温县可是拜访司马先生的?”王象这几日也已经和众人熟悉了,也随着戏忠赵云叫刘辩公子。

众人在那李家村把李田手下的那些壮汉一一放倒,那李田才意识到是小觑了这几个人了。虽说自己是财主,在这附近也算是颇有钱财的家族,但是想着这将近二十个壮汉的疗养费用,吝啬的李田心里也是一阵阵的肉疼。

恐是惧怕刘辩等人被打出火气,若是真是出了人命,自己也不好和那些人的家里人交待,那李田惊慌失措之下,连忙像送瘟神一样,好言把众人劝走了。

四人又在邻近的地方找了一个马车,一起往温县去。

虽说是尊卑有别,但是刘辩心里也没什么在乎,就让王象和戏忠随自己坐在车里,赵云自然是赶车的命了!

李家村距离温县本就不远,车上刘辩只说去了温县,但是没对王象说去温县的目的。

但是王象也算是个鬼灵精,略一猜测就差不多知道刘辩的目的是去拜访司马家的司马防先生的!而司马防的名字也是那个王象《孝经》的杨先生告诉他的。

杨俊本来也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只是王象也不确定那个杨先生是否就是杨俊。不过想来应该不是,不然按照历史应该是王象十八九岁的时候才遇到杨俊的吧。或许只是同名而已!

“你也知道河内司马氏?”刘辩奇道。

“嘿嘿……”王象习惯性的挠挠头,“其实我也不知道多少,还是杨先生告诉我的,他总去温县买些东西,然后和我说的,说温县司马家的人都是良善温儒之辈。”王象小声道。

刘辩点点头,随后又转向旁边,问戏忠道:“志才可知道这河内司马氏?”

戏忠一颔首,思虑片刻道:“河内司马氏其实也不算是很强势的世家大族!”这是戏忠给司马氏的定义。

刘辩对此颇感兴趣,“怎么说?”刘辩继续问道。

“河内司马氏其实应该说是温县司马氏,盖因司马防的父亲司马儁,才让整个司马家族成为了温县里的头号家族,在河内郡也颇有影响力。”

“司马儁,字元异,我在颍川求学的时候听人谈论过他,说他博学好古,倜傥有大度,而且人长得也很俊美,身高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状魁岸,与众有异,乡党宗族咸景附焉,最后位至颍川太守。司马儁在颍川任太守差不多有五六年的光景,在当地也算是有了很高的人望,再加上其人本身就是卓尔不群之人,与颍川的大儒名流也是交往甚深。”

“司马儁好像是在前几年已经去世了,现在当家的就是司马儁那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司马防了。司马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后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辞官回乡了。现年应该有四十余岁了吧,我只知道他有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个子嗣,其他的也就不知道多少了!”戏忠把对司马氏知道的东西都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刘辩也开始闭目消化起来。

刘辩心里其实也有一点惊异的,毕竟那后世可是司马氏独占鳌头,统一了全国。

要说刘辩心里想收复司马氏的愿望不是没有,可是就怕……若是自己的大汉真的被颠覆了,那岂不是被渔翁得利了吗?

司马氏现在还没到雄起的时候,在全国看来,也只是属于中层的家族,恐怕也就在吴郡四姓“顾陆朱张”那些地方豪强的等级上吧。和袁氏、杨氏还是差了很多的!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刘辩想着种种“改造”司马氏的心思,若是能得到这个家族的支持的话,应该是有所裨益的!

“公子可是想怎么收服司马?”戏忠轻声问道。

倒是王象,可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公子心思不小啊!”

刘辩点点头,又摇摇头,不再言语。两人也不知道刘辩是什么意思,车里顿时陷入安静之中。

行了半晌,马车就来到了温县县城里。现在社会还算安定,也没有那种在城门口动不动就搜查检验的情况。众人都算是合法的“人”,进城也没什么太大的阻碍。

然后众人又找了一个地方住下,让戏忠去司马防的家里投拜帖。

东汉时,拜访别人是需要投拜帖的,就像投石问路一样,让人家知道你去拜访人家的目的,你自己的状况,约定好拜访的日期,然后好让被拜访的人做好准备。所以一般拜访的情况下是不存在“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情况的。不过如果在拜帖里不说明去拜访人家的目的,那就两说了。

两日后,刘辩四人都收拾妥当,一起去拜访司马防。

“这位先生也是来拜访司马防先生的吗?”刘辩看远处来了一对父子,径直的就往司马防的家里走去。司马防的家坐北朝南,门前一条东西向的路,那对父子从西面来,刘辩他们几人则是从东面来。

说两人是父子也是猜测,不过看那年纪估计就算不是父子,也是叔侄之类的关系。而且和自己一样来拜访司马氏的,恐怕也不是无名之辈吧。

那男子老远就听到有人叫他,抬头一看才发现对面站着四个人,为首一人年纪轻轻,不过气度不凡。身后两人仿佛是手下一般,一文一武的站在那青年男子的身后,那文士身后还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在这父子打量刘辩等人的时候,刘辩也是快走了几步,仔细的看了看眼前这人。

怎么说呢,刘辩心里也不好形容对这个人的感觉。这男子长得不胖不瘦,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既不像袁绍那样那么美,也不像传说中的张松那样那么丑。就是很普通。

就连穿衣打扮也只是一副普通的文士的样子,唯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这个人的眉毛。因为是突的。

这时戏忠突然在刘辩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刘辩眼神大感疑惑,然后再次看向那个人,好像想从他的脸上发现什么。

“在下失礼了!”那男子首先反应过来,连忙道歉道:“在下太原温恕,字德宽!”

“倒是在下失礼了才是,不该盯着先生直看。在下河东刘辨,字言民。”刘辩轻声的说道,不过他用的是前世的名字而已。

“刘辨?”温恕沉吟片刻,突然瞪大了眼睛看向刘辩,突然又发现不对,年纪不符,家乡不对,怎么会是洛阳的那位呢?

“相是温先生也发现了,在下名字与我朝陛下读音相同,不过字却不是同一个字,再说在下乃是河东人,我的姑母就是现在并州牧朱太守的夫人!”刘辩解释道。

这下温恕心里也有点明白了。温恕是太原人,并州的治所就在太原,对于朱儁的夫人,温恕还是听过的,河东刘氏,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家族了。

“这三位是?”温恕望向刘辨身后的三人问道。

“颍川戏忠戏志才。”

“常山赵云赵子龙。”

“河内王象。”三人分别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刘辩有看了看温恕带着的孩子。

“这是犬子温恢。前月刚满十二岁。”温恕道然后又怜爱的摸摸温恢的头。

“温恢?”刘辩看来一下,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人是谁!

温恕刘辩不知道,但是温恢他知道啊。温恢,字曼基,太原祁县人,不过现在温恢年纪还小,估计还没有字。三国时曹魏的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看看能和温恢并列的那些人都是什么人物,就能知道温恕是什么人了。

刘馥就是那个在《三国演义》中被曹操横槊赋诗时候,一下刺死的那个人。不过此人可并非是酒囊饭袋,他为扬州刺史时,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有功绩。

司马朗就不用说了,司马懿的大哥,历史上也是有名的人物。

梁习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担任并州牧的时候,二十多年里政绩多为第一,这也是个不能小觑的人物。

贾逵乃是后来晋朝皇后贾南风的爷爷,贾充的父亲。

张既的功绩乃是三辅政绩第一。

看看这五人,哪个是平庸之辈?这温恢可是好苗子啊,刘辨看向他们也是一阵眼热,恨不得收入麾下。

“吱”的一声开门声,打断了众人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