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43

第43章 李儒

“文优啊,你可曾发现了什么?”董卓送走了袁隗,回道内堂,连忙去询问了在堂后偷听的李儒。

李儒,字文优,是左冯翊郃阳人,与田仪、苏敏共称为董卓的三大谋士,更是董卓的女婿。

李儒今年三十余岁,脸色黝黑,稍微有一点胖,腮部有些许赘肉,许是在西凉苦寒之地,风吹日晒所致,面目显得有些苍老。不过和田仪比起来,他的样貌还是很不错的。李儒眼睛有神,不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显得分外睿智。

也是因为李儒最早跟随董卓,所以深得董卓信任,更因为李儒相貌还算不错,董卓才把女儿嫁给李儒。

“将军,袁老大人此来可是没安好心啊!”李儒听到董卓问起,连忙说了起来。并随着董卓来到正堂,坐了下来。

“我也知道他没安好心,原本我们此来洛阳就是为了勤王,安抚社稷的。那天我接到大将军的密旨,随后就起兵来了,你也知道,刚出兵到半路就被洛阳来的人拦住了,要不是迅之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咱们恐怕就到不了这洛阳了。再后来,南宫的那场大火,随后陛下失踪,这洛阳能乱成这样,都是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忠义之士的腐儒闹腾的!”董卓气愤的说道,语气也不由的加重了一些。

“将军勿扰,听属下一言。”李儒陪笑道。虽然董卓和李儒是翁婿关系,但是人前人后还是以将军属下称呼对方,也显得公事公办,有礼有节。

“说吧。”董卓把李儒视为心腹不是没有道理的,李儒就这么轻轻一说,董卓的心气儿就平了。

“袁大人来此,无非是来探听我军虚实的,顺带着再看看我军的举动。若是和他们的利益相同,那就合作,若是利益冲突,那就火并刀兵。”李儒高深的一笑。

“合则两益,分则两伤。是这个理,你继续说。”董卓换了个姿势坐着,袁隗走了,董卓也恢复了在西凉时的做派,哪肯跪坐在那里,赶紧换了舒服的姿势。

“袁大人和他身后的那群人,追根究底,就是一个目的,掌权!”李儒咳了一下,继续说道:“外戚和宦官是大汉的两大毒瘤,存在的时间越长,影响越坏。要是遇到了窦武那样有头脑的人,这群人可是怎么也不敢利用他的,但是谁让他们遇到了何进这个什么头脑的人呢?所以何进和宦官们都死了,他们就要掌权了。”

“可是权利就那么多,怎么分呢?若是一个利益分配不均,闹不好这群人的内部可就又要出问题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保证。”李儒抬头看了一眼董卓。

“恩,这个我知道,他们看得就是我的军队。”董卓呵呵一笑,说道。

“所以说合则两益。”李儒说道。

“文优你的意思是顺着他们?那不行,那不是被他们摆布了?”董卓虽然出身行伍,但是心思活泛,怎么能看不出这些事情背后的猫腻,听李儒的意思好像是为那些人服务,连忙不允。

“自然不能全部听之任之,毕竟,现在整个洛阳可都在将军手上呢!”李儒嘿嘿直笑,散发着阴寒的气息。

“不错,李傕跟了我几十年了,我自然信得过,现在估计北军那里都安分了吧,就是不知道西园怎么办!西园那些人,可都不是什么好货色。不,除了曹操!”董卓接口道,突然说出了曹操的名字。李儒对此也知道一些,所以倒没什么惊诧。

“文优啊,你说,咱们该怎么办?”董卓抖了抖脸上的横肉问道。

“将军,我毕竟是今日才到了洛阳的,许多事情还不知道许多,还是把苏长史和田主簿也叫来吧!”李儒这点最讨人喜欢,所以他在这些文臣武将之中混的最开。因为李儒有好事的时候总会想着别人,到了这个建言献策的时候,把苏敏和田仪叫来,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毕竟一人智短,多人智长。再说三人都是董卓的谋士,还是那句话,合则两利。

董卓也觉得李儒说的有理,所以连忙朝堂外喊了一声,叫苏敏和田仪来议事。

片刻,苏敏和田仪联袂而至。李儒看了二人一眼,点头问好,两人也随即回礼。他二人知道李儒的心思,所以眼神中也是感激之色。

“那群武夫我就不找他们了,咱们来商量商量怎么做?”董卓大手一扬,让二人坐下,就开口问了起来。

田仪坐下之后就闭了眼睛,仿佛道家练气修行一样,闭目不看,闭口不言。董卓也知道田仪是什么样的人,也不以为忤。

“将军现在有个问鼎天下的机会。”田仪突然睁开眼睛,盯着案前的桌子,说道。“不过将军是想做周公还是王莽?”

“问鼎天下!”董卓闻言,心里一动,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五十多岁了,还能问鼎天下,但是听到后面王莽和周公两个名字,董卓本能的感觉到了田仪的话里有些不寻常,感觉背后有冷气在冒。

“何为周公?何为王莽?”董卓明知故问道。

“周公者,辅佐陛下,统御万民百类苍生。王莽者,改朝换代,立不世之功。”

“休要胡言!”李儒出口打断道。李儒早就知道田仪心思不纯,想着改朝换代,这下才制止道,心里后悔把他叫来了。

以田仪那阴险的性格,若是细心谋划起来,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文优,让重礼把话说完。”董卓制止道。

“汉室已有天倾之势,这刚几天,洛阳就乱成这样子了,现在一切都在将军手中,若是将军顺势而为,将军就能改朝换代,成秦皇汉祖之事,若是将军逆势而为,就是周公那样的匡扶社稷,扶大厦之将倾,救黎庶之倒悬。”

“将军,不能做王莽那样的人啊!”苏敏也是开口道。

“为何?”董卓疑惑道。

“虽说顺势易,逆势难,但是现在这个世界,容不得我们顺势而为啊!若是顺势而为,我等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苏敏痛心疾首般的说道。

“迅之说的对,重礼的话有冒险的嫌疑,现在我们正处在危急关头,若是一着不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李儒说道。“顺势而为,苍生之大祸,将军必定背负千古骂名,遗臭万年。逆势虽然困难,但是有更多的人支持,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哎呀。先别管顺啊逆啊的了,这些以后再说,现在说说怎么办?”董卓听得有些头晕,也懒得听他们争论,连忙问起来。

田仪和苏敏看向李儒,李儒望了二人一眼,道:“和袁大人合作,他不是要做太傅吗?那陛下就不能回洛阳。”

田仪瞬间就明白了李儒的意思,刚刚有些因为李儒的否定而气愤的感觉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苏敏则是无所谓了,示意李儒继续说。

“但是又不能不去黄河两岸搜查,即便黄河北岸是丁原和王匡的地方,也得派人去看看,这个态度决定着我们是不是大汉忠臣,也决定着那群不明就里的人会不会对我们口诛笔伐。”李儒道。“将军要收拢人心,尤其是借用那些名士的名声为自己造势。我觉得陛下就不用回来了,过了一两个月,洛阳群龙无首,到时再说……”

“若是陛下回来了怎么办?”苏敏问道。

“迅之怎么糊涂了?这洛阳北去,起码也得十数日,就算陛下回来了,这洛阳也是将军的地方,谁看到陛下回来了?怕是葬身鱼腹了吧!”田仪阴惨惨的笑道,脸上的疤痕也扭曲在了一起。

“那可要和丁原弄好关系啊!”董卓笑道。

“丁原此人,大人可要小心,洛阳这里早早就防着我们呢,难保证丁原不会弄什么手脚,再说丁原现在虽然不是并州刺史了,但是他在河内的那些兵可都是并州军,里面不乏匈奴、屠格人,这些人本来就和我们凉州人犯冲,可不能为了拉拢丁原,损了自身的利益。并州民风和我凉州相似,都是豪侠众多,能用则用,不能用可要时刻提防着。”苏敏有智谋,所以开口提醒道。

“迅之之言,我会时刻记在心上。”董卓夸奖道。

苏敏闻言,也是心里一喜。

“袁大人来试探我军虚实,怎么办?洛阳城高,附近还有那么多军队,我估计时刻都有人盯着咱们呢。咱们就带了三千人,不够吧?”董卓也有自知之明,知道现在虽然有兵,但是数量上不占优势,还是势弱。今日董卓险而又险的把袁隗忽悠走了,若是被人知道自己实际上没多少人,袁隗要是联系北军和西园,把董卓赶出去,这些人就失去了这个最好的机会了。

“将军,我有一计!”苏敏突然咧嘴笑道。“将军只需借着稳定洛阳的名头,进行宵禁,在夜间时候让三千军队偷偷出城,晌午时回来,到时旌旗蔽空,洛阳里的有心人估计就知道‘援军’到了,只需几日,这洛阳不久有了三四万军队了吗?”

“好计啊好计!”田仪开口笑道,看了苏敏一眼。

苏敏抿嘴一笑,喝了一口茶水。

李儒在一旁也是赞同,所以董卓就遵从了此计,暗中让李傕去操作。

“对了,你们那个顺啊逆啊的问题,若是实在想不出来,就去给文和去信,让他想想怎么办。”董卓又仔细琢磨了一下,留下一句话,走了。随后去吩咐李傕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

董卓此次来的匆忙,就是为了抢占先机,所以文臣武将带来的不是很多。武将只有李傕和李傕的一些部将,文臣则是田仪和苏敏,李儒也是晚了董卓一步,刚到不久。再加上洛阳城内身为“内应”的董旻,董卓就这么点人,所以现在处理起事情来也有些人不够用,显得捉襟见肘。

李儒看了一下田仪和苏敏,径直走到田仪面前,注视着田仪,问道:“重礼,你怎么能让将军做那顺水推舟的事情!”

“文优兄,何为顺逆?不过是利益的纷争,什么事情对将军有利,我就做什么事情!我这条命是将军救回来的,怎么也不会害将军的不是?”田仪看着李儒,语气平淡的说道,但是话里的内容无法反驳。田仪跟随董卓时间也有了许多年头,李儒也是亲眼见到田仪被董卓救回来的场景。身上满是刀伤,脸上也有一条长长的伤口,董卓那时候也不知道发了什么善心,居然找了名医名药,把九死一生的田仪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所以那个时候田仪就跟着董卓建言献策,成为了董卓的心腹谋士。

“如此最好!”李儒轻声说道。